竹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7207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竹板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竹板材。



背景技术:

竹板材通常是由竹筒加工而成,具体地,先将竹筒沿轴向剖切成多个竹条,然后将竹条的内表面、外表面和两个侧面加工成平面(即将竹条加工成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直条),之后将竹条拼接成所需尺寸的竹板材。

相关技术中竹板材存在材料利用率低,竹材浪费,导致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材料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的竹板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竹板材,所述竹板材由多个竹条沿竹条的宽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每个竹条具有彼此平行且在该竹条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竹条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所述第一主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主表面的面积,相邻两个竹条中,一个竹条的第一主表面与另一个竹条的第二主表面邻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拼接的竹条具有梯形横截面,减少了竹条的材料去除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相邻的竹条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这样将相邻竹条粘结成一体,操作容易,工序成本也低。

具体地,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或者直角梯形。由此,竹条容易加工。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宽度为21毫米或22毫米。

可选地,所述竹条的厚度为9毫米、10毫米或11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竹板材,所述竹板材由多个竹条沿竹条的宽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竹条包括两个最外侧竹条和位于所述两个最外侧竹条之间的中间竹条,每个竹条具有彼此平行且在该竹条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中间竹条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者直角梯形,所述最外侧竹条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第一主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主表面的面积,相邻两个竹条中,一个竹条的第一主表面与另一个竹条的第二主表面邻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拼接的竹条具有梯形横截面,减少了竹条的材料去除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宽度为21毫米或22毫米。

可选地,所述竹条的厚度为9毫米、10毫米或11毫米。

具体地,相邻的竹条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由此,竹条容易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竹板材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竹板材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材料中公开的竹板材加工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竹板材1-10、竹条1-1、第一主表面1-F1、第二主表面1-F2,竹板材的侧面1-S,第一侧面1-S1、第二侧面1-S2、竹条的第一主表面的宽度1-L1、竹条的第二主表面的宽度1-L2、竹条的厚度1-H。

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竹板材2-10、竹条2-1、中间竹条2-11、最外侧竹条2-12、第一主表面2-F1、第二主表面2-F2,竹板材的侧面2-S,第一侧面2-S1、第二侧面2-S2、竹条的第一主表面的宽度2-L1、竹条的第二主表面的宽度2-L2、竹条的厚度2-H。

相关技术中:竹板材10、竹条1、尖角j、竹筒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针对采用矩形横截面的竹条拼接的竹板材存在浪费问题而提出的新型竹板材结构。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竹板材结构如何能够节约竹材,下面将结合附图3所示的竹板材20的一种加工过程示例,说明采用矩形横截面竹条1的竹板材结构为何存在材料浪费问题。

如图3所示,相关技术材料公开的一种竹板材10加工步骤大体如下:A、将竹筒20沿轴向剖切成多个竹条1→B、将每个竹条1加工成平直条→C、切除掉每个平直竹条1的两侧尖角j,使平直竹条1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D、将矩形横截面的平直竹条1拼接,以得到所需尺寸的竹板材10。

可以理解的是,未剖切的竹筒20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竹筒20的外表面面积大于竹筒20的内表面面积,在竹筒20的任一横截面上,竹筒20的外周长度显然大于竹筒20的内周长度。

当将竹筒20沿轴向剖切成多个竹条1后,每个竹条1的横截面近似为扇形。在经加工步骤B将扇形竹条1加工成平直竹条1后,平直竹条1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由竹筒20外表面变成的表面面积必然大于由竹筒20内表面变成的表面面积,加工后的平直竹条1的横截面接近为梯形。

由于竹板材10加工的步骤D中要采用矩形横截面的平直竹条1拼接,因此在加工的步骤C中,就需要将梯形横截面的竹条1的两侧角料都切除才能得到矩形截面的竹条,步骤C中切除的竹料较多。一个竹筒20被过多切料后加工出的竹板材10面积缩水,单位面积竹板材10的加工耗材大、成本高。

为提高竹板材加工的材料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竹板材结构。下文中在说明两种竹板材结构时会用到词汇“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与第二方面仅是为了在描述时将两种竹板材结构区分开,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不具有其他含义。

下面结合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1-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1-10,如图1所示,竹板材1-10由多个竹条1-1沿竹条1-1的宽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每个竹条1-1具有彼此平行且在该竹条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表面1-F1和第二主表面1-F2,竹条1-1的横截面为梯形且第一主表面1-F1的面积小于第二主表面1-F2的面积,相邻两个竹条1-1中,一个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与另一个竹条1-1的第二主表面1-F2邻接。

每个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对应竹筒的内表面,每个竹条1-1的第二主表面1-F2对应竹筒的外表面,竹条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面1-S分别为竹条1-1的第一侧面1-S1和第二侧面1-S2。其中,竹条1-1的宽度方向对应竹筒的周向,竹条1-1的厚度方向对应竹筒的径向。

竹筒剖成竹条1-1之后,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和第二主表面1-F2加工成相互平行的平面(在图1中为水平面),竹条1-1的第一侧面1-S1和第二侧面1-S2加工成斜面,第一侧面1-S1与第二主表面1-F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侧面1-S2与第二主表面1-F2之间的夹角也为锐角。

根据对竹筒结构的理解,显然,将第一侧面1-S1和第二侧面1-S2加工成锐角,要比第一侧面1-S1和第二侧面1-S2加工成直角节省材料。这里,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第二主表面1-F2、第一侧面1-S1和第二侧面1-S2可采用多种加工方式如刨削等加工成平面。

之后,将多个竹条1-1依次拼接,每相邻的两个竹条1-1中,一个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与另一个竹条1-1的第二主表面1-F2邻接,一个竹条1-1的第二主表面1-F2与另一个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邻接,最终多个竹条1-1可拼接成需要的规格的竹板材1-10。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竹条1-1的横截面均选用等腰梯形,这样容易加工。每个竹条1-1的横截面也可以均选用直角梯形。进一步优选地,竹板材1-10为平直板材,同一竹板材1-10上,每个竹条1-1的横截面梯形的底角角度均相等,这样,多个竹条1-1中任意两条竹条1-1都能拼接,拼接操作时更加容易。这里,竹条1-1的底角指的是竹条1-1的任一侧面1-S与第二主表面1-F2之间的夹角,一个竹条1-1具有两个底角。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一竹条1-1的两个底角角度也可不等,相邻的两个竹条1-1相接触的侧面1-S的底角角度相等,两个竹条1-1拼接后也能形成平直板。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1-10中,每个竹条1-1的第一主表面1-F1的宽度1-L1可选为21毫米或22毫米。每个竹条1-1的第二主表面1-F2的宽度1-L2可根据加工刀具的加工参数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1-10中,每个竹条1-1的厚度1-H可选为9毫米、10毫米或11毫米。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不排除将竹条1-1加工成其他尺寸的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1-10中,在将竹条1-1拼接好后,相邻的竹条1-1之间可通过粘结剂粘结,这样将相邻竹条1-1粘结成一体,操作容易,工序成本也低。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其他加工方式将相邻竹条1-1连接成一体,这里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1-10,拼接的每个竹条1-1均具有梯形横截面,减少了竹条1-1的材料去除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下面结合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2-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2-10,竹板材2-10由多个竹条2-1沿竹条2-1的宽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竹条2-1包括两个最外侧竹条2-12和位于两个最外侧竹条2-12之间的中间竹条2-11,每个竹条2-1具有彼此平行且在该竹条2-1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表面2-F1和第二主表面2-F2,中间竹条2-1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者直角梯形,最外侧竹条2-12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第一主表面2-F1的面积小于第二主表面2-F2的面积,相邻两个竹条2-1中,一个竹条2-1的第一主表面2-F1与另一个竹条2-1的第二主表面2-F2邻接。

每个竹条2-1的第一主表面2-F1对应竹筒的内表面,每个竹条2-1的第二主表面2-F2对应竹筒的外表面,竹条2-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面2-S分别为竹条2-1的第一侧面2-S1和第二侧面2-S2。其中,竹条2-1的宽度方向对应竹筒的周向,竹条2-1的厚度方向对应竹筒的径向。

竹筒剖成竹条2-1之后,竹条2-1的第一主表面2-F1和第二主表面2-F2加工成相互平行的平面(在图2中为水平面)。中间竹条2-11的第一侧面2-S1和第二侧面2-S2加工成斜面,中间竹条2-11的第一侧面2-S1与其第二主表面2-F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中间竹条2-11的第二侧面2-S2与第二主表面2-F2之间的夹角也为锐角。

根据对竹筒结构的理解,显然,将中间竹条2-11的第一侧面2-S1和第二侧面2-S2加工成锐角,要比将中间竹条2-11的第一侧面2-S1和第二侧面2-S2加工成直角节省材料。

多个竹条2-1中的最外侧竹条2-12,可将其外侧面加工成正交于其第一主表面2-F1和第二主表面2-F2的平面,将其内侧面加工成斜面,该最外侧竹条2-12的内侧面与其第二主表面2-F2之间夹角为锐角。这里,最外侧竹条2-12的内侧面,指的是最外侧竹条2-12的第一侧面2-S1和第二侧面2-S2中与中间竹条2-11接触的侧面,最外侧竹条2-12中与其内侧面相对的侧面为其外侧面。

在加工最外侧竹条2-12时,可将每个最外侧竹条2-12的一个侧面2-S剖成正交于第二主表面2-F2所在的平面(在图2中为水平面),也可以在加工好的中间竹条2-11中直接选一个,将选出的中间竹条2-11的一个侧面2-S加工成与其第二主表面2-F2正交的平面。也就是说,最外侧竹条2-12加工时,可在竹筒剖切时直接剖出,也可以在加工好的中间竹条2-11中选一个,然后将选中的中间竹条2-11的一侧尖角切去形成直角。

这里,每个竹条2-1的第一主表面2-F1、第二主表面2-F2、两个侧面2-S可采用多种加工方式如刨削等加工成平面。

竹条2-1加工完成后可将多个竹条2-1拼接组装。在一个可选方案中,可先将多个中间竹条2-11依次拼接,每相邻的两个中间竹条2-11中,一个中间竹条2-11的第一主表面2-F1与另一个中间竹条2-11的第二主表面2-F2邻接。中间竹条2-11拼接完成后,可将两个最外侧竹条2-12分别拼接在两侧。其中,每个最外侧竹条2-12均用其内侧面接合中间竹条2-11,每个最外侧竹条2-12的第一主表面2-F1与邻近的中间竹条2-11的第二主表面2-F2邻接,每个最外侧竹条2-12的第二主表面2-F2与邻近的中间竹条2-11的第一主表面2-F1邻接。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每个中间竹条2-11的横截面均选用等腰梯形或者直角梯形,这样容易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2-10中,每个竹条2-1的第一主表面2-F1的宽度2-L1可选为21毫米或22毫米。每个竹条2-1的第二主表面2-F2的宽度2-L2可根据加工刀具的加工参数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2-10中,每个竹条2-1的厚度2-H可选为9毫米、10毫米或11毫米。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竹条2-1也可选择加工成其他尺寸,这里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2-10中,在将竹条2-1拼接好后,相邻的竹条2-1之间可通过粘结剂粘结,这样将相邻竹条2-1粘结成一体,操作容易,工序成本也低。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其他加工方式将相邻竹条2-1连接成一体,这里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竹板材2-10,拼接的每个竹条2-1均具有梯形横截面,减少了竹条2-1的材料去除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