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托盘生产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756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括气缸,在第二机架21上还设有能够沿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的载盘27,第二治具26和第三治具33均设置在载盘27上,气缸的伸缩端与载盘27固定连接,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机架21上。气缸动作,推动载盘27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治具26和第三治具33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在第二机架21上还设有缓冲器28,缓冲器28与控制装置5连接,用于控制载盘27的移动速度。
[0039]当第二治具26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到位于底座上料工位22处时,第三治具33位于木托盘打钉工位32处,此时可同时进行底座9的上料和木托盘的打钉操作,当第二治具26在第二机架21上移动到位于底座打钉工位23处时,第三治具33位于木托盘组装工位31处,此时可同时进行底座的打钉和木托盘的组装操作。
[0040]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面板8的第一搬运装置41和搬运木托盘的第二搬运装置42,第一搬运装置41包括第一^^爪,第一^^爪设置在第一机械手142上,通过第一机械手142控制第一^^爪动作,当面板8打钉完成后,第一搬运装置41动作将面板8搬运到木托盘组装工位31处的第三治具33上,第二搬运装置42包括第二卡爪,第二卡爪设置在第二机械手242上,通过第二机械手242控制第二卡爪动作,当木托盘打钉完成后,将加工还好的木托盘从木托盘生产线上移走。该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小车43及给搬运小车43移动提供导向的导向装置44,木托盘生产完成后,通过第二机械手242将木托盘先搬运到搬运小车43上,然后通过搬运小车43将木托盘移动到指定位置处,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44采用贴设在地面上的磁条感应线,使得在搬运小车43改变移动轨迹时,直接将原有的磁条感应线从地面上撕掉再按需要的移动轨迹在地面上贴设新的磁条感应线即可。在本实施中,底座9的上料采用人工上料,上料时,将木墩91和底板92人工放置在第二治具26中。将底座9从第二治具26搬运到第三治具33上也采用人工操作。
[004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机架11和第二机架2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亦即第一输送装置15和第二输送装置25的输送方向相垂直,且第一机架11和第二机架21的一个端部相交成L型结构,第一打钉装置14和第二打钉装置24均设置在L型结构的内部,这样可以减少占地面积。面板上料工位12位于第一机架11的另一端部,底座上料工位22位于第二机架21的另一端部,这样可以减少第一搬运装置41和第二搬运装置42的移动行程,从而提尚工作效率。
[0042]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装置51和第二控制装置52,第一控制装置51设置在第一机架21上,分别与上料装置17、第一输送装置15、第二输送装置25连接,用于控制上料装置17、第一输送装置15、第二输送装置25的动作,第二控制52分别与第一机械手142和第二机械手24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机械手142和第二机械手242的动作。
[0043]采用该木托盘生产线加工木托盘的加工工艺如下:
[0044](1)面板成型
[0045]面板8加工包括上料和打钉工序,上料时,通过控制装置使第一输送装置15动作,随着第一输送装置15的向前传送,将纵向板条81依次上料在位于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直至纵向板条81上料完成,之后,使第一输送装置15停止动作,使第二送料机构174动作,推动第二储料箱172移动,并将横向板条82依次推送在面板上料工位12处的第一治具16上,此时上料完成,然后,再使第一输送装置15动作,将上料完成的面板8输送到面板打钉工位13处,第一输送装置15停止动作,第一打钉装置动作14动作,在设定位置处进行打钉操作,将纵向板条81和横向板条82固定在一起,完成面板8的加工,成型后的面板8详见图4。横向板条82的上料工作与面板8的打钉工作可同步进行,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0046](2)底座成型
[0047]底座9加工包括底座9的上料和打钉工序,上料时,使第二治具26位于底座上料工位22处,先将木墩91依次放置在第二治具26上,然后将底板92放置在木墩91上并通过第二治具26进行定位,上料完成后,使第二输送装置25动作,从而使底座9从底座上料工位22处移动到底座打钉工位23处,此时第三治具33位于木托盘组装工位31处,之后第二输送装置25停止动作,使第二打钉装置24动作,在设定位置处进行打钉操作,将木墩91和底板92固定连接在一起,完成底座9的加工,成型后的底座9详见图5。
[0048](3)总成
[0049]底座9加工完成后,人工将底座9从第二治具26上取出翻转180度放置在第三治具3中,再通过第一搬运装置41将加工完成的面板8从面板生产线1中搬运到第三治具3中且放置在底座9上,之后第二输送装置25动作,使第二输送装置25向步骤(2)中的反方向输送,从而使组装好的木托盘移动到木托盘打钉工位32处,此时使第二输送装置25停止动作,使第二打钉装置24再次动作进行打钉操作,将面板8和底座9固定连接在一起,完成木托盘的加工,成型后的托盘详见图6。在进行木托盘打钉操作时,第二治具26位于底座上料工位22处,此时可同时进行底座9的上料操作。
[0050](4)下料
[0051]木托盘加工完成后,第二搬运装置42动作将加工好的木托盘搬运到搬运小车43上,再由搬运小车43将木托盘移动到指定位置处。
[0052]上述各工序间可同步进行,从而可提高木托盘的生产效率。
[0053]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木托盘生产线结构简单,可实现木托盘从上料、打钉、搬运及下料等作业流程的半自动化流水作业,从而提高木托盘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另外,该生产线呈L型,可减少占地面积。
[005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木托盘生产线,所述木托盘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包括纵向板条和横向板条,所述底座包括木墩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托盘生产线包括面板生产线、底座生产线、总装线和控制装置,所述面板生产线包括第一机架、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面板上料工位、面板打钉工位、设于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的上料装置、设于所述面板打钉工位处的第一打钉装置、用于输送所述面板的第一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的用于放置所述纵向板条和横向板条的第一治具,所述底座生产线包括第二机架、设于所述第二机架上的底座上料工位、底座打钉工位、设于所述底座打钉工位处的第二打钉装置、用于输送所述底座的第二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的用于放置所述木墩和所述底板的第二治具,所述总装线包括木托盘组装工位、木托盘打钉工位和用于放置所述底座和所述面板的第三治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生产线和所述总装线设于同一条流水线上,沿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所述底座上料工位、所述底座打钉工位、所述木托盘组装工位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打钉工位与所述木托盘打钉工位位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同一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纵向板条的第一储料箱、用于放置所述横向板条的第二储料箱、从所述第一储料箱中向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的所述第一治具中推送所述纵向板条的第一送料机构、从所述第二储料箱中向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的所述第一治具中推送所述横向板条的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纵向板条在所述第一储料箱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横向板条在所述第二储料箱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采用同一套传送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钉装置包括第一钉枪和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钉枪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手上,通过所述第一机械手控制所述第一钉枪的打钉操作,所述第二打钉装置包括第二钉枪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二钉枪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手上,通过所述第二机械手控制所述第二钉枪的打钉操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所述面板的第一搬运装置和搬运所述木托盘的第二搬运装置,所述第一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手上,所述第二搬运装置包括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手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托盘生产线还包括搬运小车和导向装置,所述搬运小车沿所述导向装置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托盘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机架的一个端部相交使所述木托盘生产线呈L型,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面板上料工位位于所述第一机架的另一端部,所述底座上料工位位于所述第二机架的另一端部。
【专利摘要】<b>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托盘生产线,木托盘生产线包括面板生产线、底座生产线、总装线和控制装置,面板生产线包括第一机架、设于第一机架上的面板上料工位、面板打钉工位、所述面板上料工位处的上料装置、设于面板打钉工位处的第一打钉装置、用于输送面板的第一输送装置,底座生产线包括第二机架、设于第二机架上的底座上料工位、底座打钉工位、设于底座打钉工位处的第二打钉装置、用于输送底座的第二输送装置,总装线包括木托盘组装工位和木托盘打钉工位。该木托盘生产线结构简单,可实现木托盘从上料、打钉、搬运及下料等作业流程的半自动化流水作业,从而提高木托盘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b>
【IPC分类】B27M3/00
【公开号】CN205086141
【申请号】CN201520728786
【发明人】吴彦晶
【申请人】苏州科维新型包装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