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面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580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面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装置。


图10、图11中,3是机针,4是上花式线分流梭,5是穿过3根机针3的面线用的调线钮,6是上花式线用的调线钮,7是线梭(底线)用的调线钮。8是卷线轴,从该卷线轴8提供面线T。另外,在缝纫机1、2中使用了3根面线,但在这里只表示了1根,并省略了上花式线和线梭线。缝纫机1、2是在穿过3根机针3的面线上,使穿过上花式线分流梭4的上花式线和穿过设在机台部1a、2a内的未图示的线梭的线梭线一边绕线一边形成花式线迹。
在图10中缝纫机1上的面线装置10,是由具有线引导部11a的供油装置11,和能调整上下方向位置的可动线引导部12,和以轴部13a为中心与针杆9a的上下运动同步上下摇动、并在其前端形成有穿线孔13b的摇动挑线杆13,和固定在针杆9a上的针杆挑线杆15构成。而且,在调线钮5上的施加了规定张力的面线T,经过供油装置11被涂上润滑油(Eslen)后经过线引导部11a、可动线引导部12、摇动挑线杆13、针杆挑线杆15,再通过线引导部22被引向机针3。
在图11中缝纫机2上的面线装置20,在与所述缝纫机1同样具有供油装置11和可动线引导部12的同时,形成有第1穿线孔21a和第2穿线孔21b,而且还具有以轴部21c为中心与针杆9b同步作上下摇动的摇动挑线杆21。面线T经过调线钮5、供油装置11、线引导部11a、可动线引导部12后穿过第1穿线孔21a、第2穿线孔21b,再通过线引导部22被引向机针3。
在图12中表示了面线装置10在缝制时的移动变化情况,在图13中表示了面线装置20在缝制时的移动变化情况。
如图12(a)所示,把当针杆9a处于下死点时的所述线引导部22与针杆挑线杆15之间的面线路径的长度设为C1,把穿线孔13b与针杆挑线杆15之间的面线长度设为D1。
当针杆9a向上死点移动时,挑线杆也一起上升。这时如果假设摇动挑线杆13不动,那么很明显长度C1延长为C1′,长度D1延长为D1′,即,针杆挑线杆15由于上升起着从机针3一侧向拉伸的方向拉(取出)面线T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摇动挑线杆13,把处于下死点时穿线孔13b与针杆挑线杆15之间的路径长度设为A1、把从可动线引导部12到穿线孔13b之间的长度设为B1。当针杆9a接近上死点时,如图12(b)所示,摇动挑线杆13也一起上升。这时假定针杆挑线杆15不动,则长度A1缩短为A1′,长度B1缩短为B1′,即,摇动挑线杆13起着把面线T向机针3一侧提供(输送)的方向的供给作用。
即,在面线装置10中,摇动挑线杆13和针杆挑线杆15对于线供给起着相反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图13中,把摇动挑线杆21处于下死点时第1穿线孔21a和可动线引导部12之间的长度设为B2,线引导部22和第2穿线孔21b之间的长度设为A2。当针杆9b(图11)向上死点移动时,如图13所示,摇动挑线杆21也一同上升。这时,长度B2缩短为B2′,长度A2延长为A2′,摇动挑线杆21的第1穿线孔21a可代替所述摇动挑线杆13,第2穿线孔21b可代替针杆挑线杆15,即,1个部件具有2种作用。
如上述那样2个面线装置10、20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
一方面,在面线装置10中,由于要经过针杆挑线杆15,因此转弯大,线路径也长。线路径一旦加长,则线延伸的总量也变大,当重叠的布料层出现厚度差、布厚度突然加厚时,面线T的消耗量瞬间变多,这时由于是用延伸来吸收其变化,因此不会发生断线的现象。但是,由于线延伸量大,因此实际拉力并没有成为由调线钮5设定的值,卷线轴8一侧没有给出线,其结果是形成了不松弛的硬的线迹。
另一方面,面线装置20,由于比面线装置10的线路径短,因此线拉力会很容易地传给整个路径,也会很顺畅地供给线,从而能形成稍稍松弛的柔软的线迹。但是,由于路径较短,因此处于整个线路径上的线延伸量并不那么多,当根据布料厚度的变化线消耗量急剧变大时,不能利用延伸吸收其变化,这样就会发生断线的现象。
由此看出,以往的面线装置10、20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有效通畅地供给线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对所希望的线迹质感和缝制状况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对于从调线钮到机针之间的线路径,由于能选择不同长度的线路径,因此,例如在打算形成不松弛的硬的线迹和打算确保线延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长的路径。或者在打算形成稍稍松弛的柔软线迹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短的路径。除此之外,可根据线性质、缝制布料的厚度和硬度及厚度差等各种条件来选择线路径的合适长度,并且对线迹质感和缝制状态等能做到随机应变。
在这里,线引导部的数量和设置地点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设在摇动挑线杆上的穿线孔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以上。并且可选择的线路径也可以是2个以上。
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中,具体的如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那样,具有可以选择的2条线路径的结构,即,一个是从所述线引导部起通过摇动挑线杆,进一步经过针杆挑线杆到机针处的第1线路径,和比第1线路径短、从所述线引导部起通过摇动挑线杆,但不经过针杆挑线杆而到达机针处的第2线路径。
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不管是否通过针杆挑线杆都可简单地变更线路径。
在本发明之2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中,也可以如本发明之3所述的那样的结构。
即,本发明之3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摇动挑线杆上设有设在其中间部附近上的第1穿线孔和设在前端上的第2穿线孔,所述第1线路径,是使线穿过摇动挑线杆的第1穿线孔,第2线路径,是使线穿过摇动挑线杆的第2穿线孔。
本发明之4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在本发明之3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1穿线孔和第2穿线孔被设在上下方向的不同高度上。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由于摇动挑线杆的第1穿线孔和第2穿线孔是在上下方向不同的高度上形成的,所以比2个穿线孔在同样高度上形成更便于穿线操作。
本发明之5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摇动挑线杆的穿线孔附近设置有可以调节位置的、当摇动挑线杆往返动作时断续地与线相接触的走线机构(下侧走线机构47)。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由于在摇动挑线杆的穿线孔附近,设置了当摇动挑线杆往返工作时断续地与线接触的走线部,该走线部的位置可以调节,所以利用调节走线部的位置就能变更与线的接触方式,即,能变更线的弯曲方法,根据这点也能微妙地调整线送出量。
因此,当摇动挑线杆的穿线孔是多个的情况下,可分别相对应地设置走线部,也可以只设一个。并且,针杆挑线杆上也可以设置能调节位置的走线几机构(上侧走线机构45)。
另外,本发明之6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例如,如图6所示,摇动挑线杆具有可往返摇动的基部(摇动基台61),和可沿规定方向滑动地支撑在该基部上并设有所述穿线孔的滑动部(62),利用该滑动部的滑动能选择不同长度的线路径(路径R7、R8、R9、R10)。
根据本发明之6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用使摇动挑线杆的滑动部进行滑动的简单操作就能选择不同长度的线路径。
在这里,滑动部可直接安装在基础部上,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其他部件。
在本发明之6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中,具体地是如本发明之7所述的那样,滑动部能够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动。
图2是为说明在图1中的缝纫机上在路径R1情况下的线移动的图示。(a)是对于挑线杆的图示,(b)是对于摇动挑线杆的图示。
图3是为说明在图1中的缝纫机上在路径R2情况下的线移动的图示。
图4是为说明针杆挑线杆和上走线机构关系的图示。
图5中(a)、(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面线装置上所具有的摇动挑线杆和线引导部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面线装置上所具有的摇动挑线杆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a)是表示可向水平方向滑动的结构,(b)是表示可向垂直方向滑动的结构。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面线装置上所具有的摇动挑线杆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8是为说明设置有图7中的摇动挑线杆时的各种条件的图示。
图9是表示把图1中所示的可动线引导部设置在图7中的摇动挑线杆上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具有面线装置的缝纫机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具有面线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缝纫机立体图。
图12是为说明在图10中的缝纫机上的线移动的图示。
图13是为说明在图11中的缝纫机上的线移动的图示。
图中5、6、7-调线钮,8-卷线轴,30-缝纫机,30a-机台部,30c-机头部(缝纫机机头),34-针杆,40-面线装置,41-供油装置,41a-供油箱,41b-线引导部,42-可动线引导部,43-摇动挑线杆,44-摇动臂,44b-第1穿线孔,44c-第2穿线孔,45-上侧走线机构,46-针杆挑线杆,47-下侧走线机构,R1-路径(第1线路径),R2-路径(第2线路径),T-面线,50、60、70、80-摇动挑线杆,51-线引导机构,61、71-摇动基台(基部),62、72-滑动部,R3、R5、R7、R9、R11-路径(第1线路径),R4、R6、R8、R10、R12-路径(第2线路径)。
<实施例1>
在图1中出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设有面线装置40的双链式线迹缝纫机30。在图1中,与图10、图11中的缝纫机1、2相同的部件用同样符号表示。缝纫机30,由机台部30a和从机台部30a直立设置的机体部30b和从机体部30b与机台部30a平行地延伸的机头部(缝纫机机头)30c构成。
缝纫机30,与缝纫机1、2同样具有固定在由未图示的缝纫机主轴进行上下往返驱动的针杆34下端的3根机针3,和对穿过各机针3的面线分别给与规定拉力的3个调线钮5,和对穿过上花式线分流梭4的上花式线给与规定拉力的调线钮6,和对穿过未图示的线梭的线梭线给与规定拉力的调线钮7。上花式线分流梭4在布料表面侧、和所述线梭在机台部30a内都是与所述缝纫机主轴连动的结构,缝纫机30通过3根机针3和未图示的线梭的协调动作在要形成的线迹上一边与上花式线绕线一边形成双链式的花式线迹。
并且,上花式线经过调线钮6、依次穿过与穿线部件31的2个线孔31a、31b、穿线部32a、与针杆34连动并往返摇动的上花式线用挑线杆33和穿线部32b,然后穿过调线钮90后再穿过上花式线分流梭4。
面线装置40由供油装置41、可动线引导部42、摇动挑线杆43、上侧走线机构45、针杆挑线杆46、下侧走线机构47构成,是在缝制中通过拉伸和松弛3根面线T(图中只表示1根)反复进行输出线的装置。
供油装置41由供油箱41a和线引导部41b构成。结油箱41a是带有盖41c的箱体,其内部装有浸了润滑剂硅油的油毛毡,如图1所示,通过使面线T经过盖41c的下面把硅油付在面线T上。
具有3个线孔的线引导部41b被固定在供油部41a的前侧,3根面线T分别穿过这些线孔。在线引导部41b上,设有向前方延伸出的延伸部41e,在该延伸部41e上形成有长孔41f。
在线引导部41b的前方,设有可动线引导部42。可动线引导部42由支持体42b和以贯通支持体42b的方式用螺栓固定、并在上端部形成线孔的3根线引导杆42a构成。各线引导杆42a对于支持体42b可在上下滑动的理想位置上进行固定,这样能够调整拉线及放线量。
并且,支持体42b由穿过所述延伸部41e的长孔41f的螺栓41d来固定,通过使该螺栓41d沿长孔41f的滑动,能调整支持体42b的前后方向位置,这样也能调整拉线及放线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线引导部41b和可动线引导部42构成了本发明的线引导部。
摇动挑线杆43如图1~图3所示,由以连接在所述缝纫机主轴上的轴43a为中心能上下运动的摇动基台43b和被固定在摇动基台43b上、以前后为长方向设置的摇动臂44构成,并通过与针杆34同步在规定的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进行摇动来控制线的输出量。在摇动臂44上,从其中央部的前侧形成有对着机头部30c弯曲成角型的弯曲部44a,并在该弯曲部44a上形成了3个第1穿线孔44b。并且,在摇动臂44的前端部形成了3个第2穿线孔44c。从图2及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摇动臂44是以弯曲部44a为中心向下方下降而形成的,与第1穿线孔44b相比第2穿线孔44c位于上方。
在第2穿线孔44c附近设有作为摇动挑线杆43用走线部的下侧走线机构47。下侧走线机构47,由具有竖孔47b、并由螺栓固定在机头部30c上的安装部47a和从安装部47a向侧方突出的走线部47c构成,利用使安装部47a沿竖孔47a上下滑动能适当地调整固定位置。
在图1中为了方便把走线部47c出示在处于第2穿线孔44c的下方。但是,在实际缝制时是以面向摇动臂44的弯曲部44a内侧的方式处于比第2穿线孔44c更靠后方的位置,而且当摇动挑线杆43位于下死点时,在安装部47a上把位置调整到与第2穿线孔44c大体相同的高度。
针杆挑线杆46被固定在针杆34的上端部,在前端设有3个穿线孔46a。而且随着针杆34的上下运动在规定的上死点与下死点之间进行上下摇动并控制面线T的输出量。
在针杆挑线杆46的下方设有作为针杆挑线杆46用走线部的上侧走线机构45。上侧走线机构45由形成为“コ”字形的走线部45a和与走线部45a并排形成并具有竖孔的安装部45b构成。上侧走线机构45与所述下侧走线机构47一样,为使走线部45a的位置大体上位于与针杆挑线杆46的下死点相同的高度可上下调整安装部45b的安装位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面线装置40中,要形成不太松弛的硬的线迹时和防止断线等情况下,把面线T调节成如图1中实线所示的路径R1(第1线路径)那样。
即,对于穿过调线钮5的面线T,在穿过供油装置41的供油箱41a的盖41c下方后,穿过线引导部41b。接着,在穿过线引导杆42a和穿过第1穿线孔44b之后,经上侧走线机构45旁、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穿线孔46a。然后,穿过线引导机构5 1被引向机针3。以穿过面线T的方式确保较长的线路径。
上述的情况是面线T穿过上侧走线机构45的旁的情况,但也能选择如图4所示的其他穿通方法。
即,在图4(a)中,使面线T经过上侧走线机构45的走线部45a的右边45c(在图1中的后方)的外侧后,再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穿线孔46a,并穿过走线部45a的内部(图1的状态)。这时,当针杆挑线杆46处于下死点位置时,面线T挂在走线部45a右边45c上。
图4(b)表示的是相反的情况,在使面线T穿过走线部45a的内部后,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穿线孔46a,并经过走线部45a右边45d(图1中的前方)的外侧。这时,当针杆挑线杆46处于下死点位置时,面线T挂在走线部45a左边45d上。
图4(c)表示的是,在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线孔46a的前后,穿过走线部45a的右边45c、左边45d的外侧。这时,当针杆挑线杆46处于下死点位置时,面线T挂在走线部45a右边45c、左边45d的两侧上。
按照这3个各自的挂线方法,由于针杆挑线杆46在上死点、下死点之间进行移动所产生的线输出量(拉线、放线量)是不同的。具体的讲,就是即使在图4(c)的情况下差最小的下死点上,也能稍稍控制线输出。在这3个穿过方法中究竟选择哪一个,可依照缝制条件来适当地决定。
另外,在要形成具有某种程度松弛的柔软线迹的情况下,把面线T调节为如图1虚线所表示的路径R2(第2线路径)那样。
即,对于经过调线钮5的面线T,在穿过供油装置41的供油箱41a后,穿过线引导部41b。接着,在穿过线引导杆42a及第2穿线孔44c后,经过线引导机构51并穿过机针3。用这样的穿通路径能使线路径变短。
以下,对上述路径R1、R2的两个穿通方法中各自的拉线、放线量根据图2、图3进行说明。
首先,对线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情况进行说明。把针杆挑线杆46在下死点时的线引导机构51和针杆挑线杆46之间的面线路径的长度设为C2,把第1穿线孔44b和针杆挑线杆46之间的面线长度设为D2。如图2(a)所示,当针杆34向上死点移动时,针杆挑线杆46也一起上升。这时,如果假定摇动挑线杆43不动,很明显,侧长度C2成为延长的C2′,长度D2成为延长的D2′,即,针杆挑线杆46在上升时起到从机针3一侧拉出面线T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摇动挑线杆43,把在下死点时的针杆挑线杆46和第1穿线孔44b之间的路径长度设为A3,把从可动线引导部42的线引导杆42a到第1穿线孔44b之间的长度设为B3。如果假定针杆挑线杆46不动,则当摇动挑线杆43上升时,长度A3就成为缩短的A3′,长度B3就成为缩短的B3′,摇动挑线杆43起着把面线T向机针3一侧提供的作用。即,摇动挑线杆43和针杆挑线杆46在提供线这点上具有相反的功能。
接下来,对于不穿过针杆挑线杆46而穿过第2穿线孔44c的情况,根据图3进行说明。
把摇动挑线杆43在下死点时的第2穿线孔44c和线引导机构51之间的长度设为A4,把从可动线引导部42的线引导杆42a到第2穿线孔44c之间的长度设为B4。如图3所示,当摇动挑线杆43上升时,则长度B4就缩短为长度B4′来提供面线,长度A4就延长为A4′来拉动面线,这样,摇动挑线杆43就能以一个部件来发挥拉线和供线的两个作用。
根据上述缝纫机30上的面线装置40,在设有针杆挑线杆46的同时,在摇动挑线杆43上还设有第1穿线孔44b和第2穿线孔44c,这样就有两个路径可以选择,一个是在穿过第1穿线孔44b后再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路径R1,另一个是在穿过第2穿线孔44c后不穿过针杆挑线杆46的路径R2。因此,例如在打算形成不松弛的硬的线迹的情况下、或要确保线延伸的情况下可选择路径R1。或者在打算形成稍稍松弛的柔软的线迹的情况下用路径R2来挂线。除此之外,根据面线性质、缝制布料的厚度和硬度、厚度差等各种条件能进行适当的选择,并对所要求的线迹质感和缝制状况等可做到随机应变。
另外,由于对上侧走线机构45的挂线方法,如图4所示那样能从3种方法中进行选择,或在安装部45b上调节上下方向位置,或者能调节下侧走线机构47上上下方向的位置,所以能变更与面线T的接触方式(线弯曲路径),这样能对拉线、放线量进行微妙的调整。
而且,如上述那样,由于摇动挑线杆43的弯曲部44a向下方下降,使第1穿线孔44b处于比第2穿线孔44c低的位置,这样在操作时就能够轻松地把面线T穿过第1穿线孔44b和第2穿线孔44c。
本发明的面线装置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总之,最好能有多条线路径可供选择。以下,对其他实施例参照图5~图8来进行说明。并且,以下由于主要是表示摇动挑线杆的变化,所以缝纫机的主要结构与图1所示的缝纫机30大体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但也具有上侧走线机构、下侧走线机构、线引导部和调线钮等。
<实施例2>
图5(a)、(b)所示的摇动挑线杆50,与摇动挑线杆43大体相同,具有弯曲部50a、第1穿线孔50b和第2穿线孔50c。与摇动挑线杆43不同的地方是在摇动挑线杆50的后端部上设有朝向上方的、带有线孔的摇动线引导部50d。
在图5(a)中,没有设置图1中表示的可动线引导部42,取代供油装置41而设置了供油装置52。供油装置52由供油箱52a和与线引导部41b相对应的线引导部52b构成,并没有供油装置41中的延伸部41e。
面线T在穿过供油箱52a、线引导部52b后,穿过摇动线引导部50d。然后,与所述路径R1同样,经过第1穿线孔50b,穿过位于M1点上的图中未示的针杆挑线杆的路径R3和与路径R2同样、经过第2穿线孔50c被引向机针的路径R4中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挂线。
在这里,由线引导部52b和摇动线引导部50d构成了本发明的线引导机构。
图5(b)表示的是设有图1中的供油装置41和可动线引导部42的结构,可以选择使线穿过位于M2点上的针杆挑线杆的路径R5和不穿过针杆挑线杆的路径R6中的任何一个。
在这里,由线引导部41b和可动线引导部42的线引导杆42a和摇动线引导部50d构成了本发明的线引导机构。
以上图5(a)、(b)的结构具有和图1中表示的缝纫机30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3>
图6所表示的摇动挑线杆60、70是使拉线孔滑动,是与所述摇动挑线杆的第1、第2穿线孔相对应的结构。
图6(a)的摇动挑线杆60,由摇动基台(基台)61和在前端设有穿线孔63的滑动部62构成。摇动基台61与针杆同步并以轴61a为中心能向上下摇动。在摇动基台61的侧面上形成有可使销子65、65的轴部进行用螺纹接合的轴孔64、64。另一方面,在滑动部62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长孔62a,使销子65、65的轴部穿过该长孔62a,并利用把该轴部与所述轴孔64、64用螺纹接合使滑动部62固定在摇动基台61上。
而且,当选择与所述路径R1同样的路径R7时,在图6(a)的实线状态下把滑动部62固定在摇动基台61上,并在该状态下把面线T穿过穿线孔63后通过未图示的针杆挑线杆(N1点)被引导向机针一侧。
另外,当选择与所述路径R2同样的路径R8时,使滑动部62向前方移动,并以图6(a)的虚线状态进行固定,在该状态下把面线T穿过穿线孔63后再引导向未图示的机针一侧。
图6(b)所示的摇动挑线杆70,由摇动基台71,和在上端设有穿线孔73的滑动部72,和分别连接在摇动基台71和滑动部72上的连接部74构成。摇动基台71和针杆同步地、以轴71a为中心可向上下摇动。在摇动基台71的侧面,以前后方向为长方向地固定着连接部74。滑动部72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该连接部74的前端部。
在把滑动部72固定在由实线表示的位置上的情况下,将面线穿过N2点上未图示的针杆挑线杆,并沿路径R9挂上线。另一方面,在选择不穿过针杆挑线杆的路径R10的情况下,把滑动部72从实线位置上升到虚线所表示的位置上后进行固定。
即使是上述的摇动挑线杆60、70,也可使设有穿线孔63、73的滑动部62、72向前后或上下进行滑动,这样就能像设置具有图1所示的第1穿线孔44b和第2穿线孔44c的摇动挑线杆43时那样,来选择线路径,并能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例4>
在上述第1~第3实施例中,摇动挑线杆设有两处穿线孔,并可通过滑动,而与2条路径相对应。但是如果摇动挑线杆只设一个穿线孔,那么根据是否穿过针杆挑线杆就能够选择路径。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图10中所示的那种以往的摇动挑线杆13,即使从摇动挑线杆13的穿线孔穿过的线不经过针杆挑线杆就引向机针3侧,也很难只依靠摇动挑线杆13的摇动来获得所希望的拉线、放线量。在此,理想的是按本实施例设定以下所说明的特定条件。
图7所示的摇动挑线杆80,由摇动基台81和在前端具有穿线孔83的放线部82构成。摇动基台81和针杆同步、以轴81a为中心能向上下摇动,该摇动基台81上固定着放线部82。符号84表示了可向上下左右地进行调节、而在缝制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的线引导杆。
图8表示了以下的关系,即,把轴81a的中心点设为X点,把从X点到穿线孔83的长度(臂长度)设为L2,把从穿过X点上下方向的直线Z-Z线到针杆轴心的长度设为L1。有关摇动挑线杆80的各条件依照以下(1)~(4)来说明。
(1)当摇动挑线杆80处于下死点状态时,相对于前后方向直线的角度θ在-10°~+30°范围内。角度θ如果在该范围内,则摇动挑线杆80就能得到充分的摇动范围,即使在面线不穿过挑线杆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所希望的拉线量。并且,摇动挑线杆80的摇动角度范围(上死点和下死点的移动角度)例如是20°左右。
(2)臂长度L2具有长度L1的50%以上的长度。举个例子讲,当L1=120mm时,L2=100mm。如果不足50%,那么穿线孔83的移动量相对要变短,也就不能完成充分的拉线工作。
(3)线引导杆84的位置(穿面线T的位置)g,对于摇动挑线杆80在下死点时的穿线孔83,最好在高度方向上不要太离开。例如在所述的L1=120mm、L2=100mm的情况下最好是在±30mm以内。
这样,在下死点时的摇动挑线杆80和线引导杆84,由于不设置高度差,换言之,当摇动挑线杆达到上死点时,才能得到与线引导杆84之间的高度差,因此面线就会被充分地拉出。
(4)线引导杆84的位置g的前后方向(图7、图8的左右方向)位置,最好相对于Z~Z线不要太离开。摇动挑线杆80与线引导杆84之间一旦过于分开就会因线的松弛而产生乱线。例如当所述的L1=120mm、L2=100mm的情况下,最好在±30mm范围内,尤其是位于1~-30mm以内是最理想的。这样来规定线引导杆84的前后方向位置,就能防止乱线并能形成良好的线迹。
从所述(1)~(4)那样确定条件,即使不使穿过穿线孔83的面线T穿过位于Q点的未图示的针杆挑线杆,而设为路径R12那样的线路径,只凭摇动挑线杆80的动作也能确保充分的拉线、放线量。当然,在希望更长线路径的情况下,就像路径11那样,在穿过穿线孔83后再通过Q点上未图示的针杆挑线杆,把面线T引到机针一侧。
(变形例)在所述实施例4中,对线引导杆84进行了固定,但也可像图9所示那样设置图1中所示的可动线引导部42。如果是该可动线引导部42,则如图9(a)那样利用把可动线引导部42沿着长孔41f进行移动就能变更线引导杆42a的前后方向位置,以满足所述条件(4)而容易地进行调整。
另外,像图9(b)那样,如果使线引导杆42a变更上下位置,则以满足所述条件(3)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
如果是实施例4及变形例,能够选择两种长度不同的线路径,并能获得与实施例1~3相同的作用和效果,而且,由于摇动挑线杆80与实施例1~3的摇动挑线杆相比较其结构简洁,因此能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不只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做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设有3根机针的双链式线迹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做了说明,但也可适用在其他种类的缝纫机上。另外,可选择的线路径也可以是3个以上。
而且也可以不设置供油装置41。
进而,能够适当地变更下侧走线机构47和上侧走线机构45的具体形状。
根据本发明,对于从调线钮到机针的路径,由于能选择不同长度的线路径,所以,例如在打算形成不松弛的硬的线迹和打算确保线延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长的路径。或者在打算形成稍稍松弛的柔软线迹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短的路径。除此之外,根据面线性质、缝制布料的厚度及厚度差等各种条件可选择合适的路径长度,对所希望的线迹质感和缝制状况等可随机应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从卷线轴送出的面线的线引导部,和设置在缝纫机机头的侧面、并以一端为中心与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进行往返摇动来控制线送出量的摇动挑线杆,和固定在针杆上端部、具有可穿过线的穿线孔并控制线送出量的针杆挑线杆;对于从调线钮到固定在针杆下端的机针之间的线路径,可选择不同长度的线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选择从所述线引导部、经过摇动挑线杆和针杆挑线杆、到机针的第1线路径,和比第1线路径短的、从所述线引导部起不经过针杆挑线杆但经过摇动挑线杆到机针的第2线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摇动挑线杆上设置有设在其中间部附近的第1穿线孔和设在前端上的第2穿线孔;所述第1线路径的情况,是把线穿过摇动挑线杆的第1穿线孔,第2线路径的情况,是把线穿过摇动挑线杆的第2穿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穿线孔和第2穿线孔被设置在上下方向不同的高度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摇动挑线杆的穿线孔附近,设置有可以调节位置的、当摇动挑线杆往返动作时断续地与线接触的走线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摇动挑线杆具有能往返摇动的基部,和可沿规定方向滑动地支撑在该基部上的、设有所述穿线孔的滑动部;利用滑动部的滑动来选择不同长度的线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的面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部能沿着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面线装置,缝纫机(30)的面线装置(40),包括可动线引导部(42),和设在机头部(30c)的侧面、具有能穿过线的第1穿线孔(44b)和第2穿线孔(44c)并以一端侧为中心与针杆(34)的上下运动同步作往返摇动来控制线送出量的摇动挑线杆(43),和固定在针杆(34)上端部、具有可穿过线的穿线孔(46a)并控制线送出量的针杆挑线杆(46);可选择从可动线引导部(42)、穿过摇动挑线杆(43)的第1穿线孔(44b)、再经过针杆挑线杆(46)到达机针(3)的路径(R1),和比路径(R1)短、从可动线引导部(42)、通过摇动挑线杆(43)的第2穿线孔(44c)到达机针(3)的路径(R2)。
文档编号D05B49/00GK1393586SQ0212491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5日
发明者中岛穗纯, 野口宏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