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丝双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38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丝双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丝双捻机。是钢绳、汽车轮胎线、钢帘线、电线等行业用于捻股绳的专用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常规的金属丝双捻机一般由中心丝放线架、过线同步转子、多排放线盘架、集线咀、分线盘、分线轮系、放线盘、轴承和收线机构等组成。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中心丝放线架不具有磨擦阻力可调装置,中心丝在捻股过程中无法调正到工艺所需的松紧拉力及不能控制放线盘在放丝时产生的瞬间速度变化,每更换一次放线盘都要调正钢丝拉力,影响到所有钢丝拉力的不一致,给操作带来不方便,产品质量不稳定。
2、由于在过线同步转子的中间连接安装了涨紧绳及穿线环,过线同步转子在带动涨紧绳及穿线环高速运转时会受空气磨擦阻力而产生噪音和振动。
3、卧式放线盘由四块平行排列的搁线盘轴板组成。线盘通过线盘轴的两端按放在平行排列的的搁线盘轴板的前后开挡内侧,如果线盘宽度尺寸产生变化就放置不下,致使对线盘的通用性有限,每次更换线盘时必需把线盘轴和磨擦带全部拆下后才可以更换新的线盘,而且对线盘轴的磨擦阻力也要重新调整,使钢丝的拉力很难保证一致,在操作中存在很多重复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心丝的拉力可根据各种产品规格工艺的要求任意调正,瞬间放丝速度均衡,操作方便,产品质量稳定的金属丝双捻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噪音和振动小,能平稳、高速、同步旋转的金属丝双捻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丝的拉力保证一致,操作简单方便的金属丝双捻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心丝放线架、过线同步转子、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集线咀、分线盘、分线轮系、放线盘、轴承和收线机构,所述的中心丝放线架和收线机构分别设置于过线同步转子左、右侧,所述的过线同步转子包括左转盘轴和右转盘轴,所述的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通过轴承挂置于过线同步转子的左转盘轴和右转盘轴上,集线咀装置于过线同步转子的左转盘轴内端,分线盘、放线盘和分线轮系装置于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上,分线盘置于集线咀右侧,放线盘和分线轮系置于分线盘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中心丝放线架包括放线座、放线盘轴、大、小绕线轴、大、小绕线轮、以及钢丝拉力可调装置和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小绕线轮、大绕线轮和线盘均置于放线座同侧;所述的线盘轴装置于放线座下部,所述的小绕线轴装置于放线座上部,小绕线轮装置于小绕线轴上;大绕线轴装置于放线座上部,与小绕线轴并排设置,大绕线轮装置于大绕线轴上。
所述的钢丝拉力可调装置包括磨擦盘、磨擦带、拉杆、拉簧、调节螺杆和调节手轮,磨擦盘装置于大绕线轴上,置于大绕线轮内侧,磨擦带一端连接于放线座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与拉杆一端连接,拉杆中间铰接于小绕线轴上,拉杆另一端与拉簧一端相连,拉簧另一端与调节螺杆一端相连,调节螺杆装置于放线座上,调节螺杆另一端与调节手轮相连。
所述的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包括磨擦盘、磨擦带、拉簧、调节螺杆和调节手轮,磨擦盘装置于放线盘轴上,置于放线盘内侧,磨擦带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线座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与拉簧一端相连,拉簧另一端与调节螺杆一端相连,调节螺杆装置于放线座上,调节螺杆另一端与调节手轮相连。
中心丝从放线盘中放线经过小绕线轮和大绕线轮向过线同步转子方向移动。旋转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的调节手轮可以调正其磨擦盘的磨擦阻力的大小,以用来控制放线盘在放丝时的瞬间速度的变化;旋转钢丝拉力可调装置的调节手轮可以调正其磨擦盘的磨擦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控制中心丝在捻制过程中所需的拉力。通过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和钢丝拉力可调装置的相互配合调节,保证了中心丝在捻制过程中的瞬间速度的变化,不用重复调正放线盘的钢丝拉力,对放线盘的磨擦阻力一次性调整好以后所有钢丝拉力都能保持一致,使产品表面平整,捻距均匀。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给操作带来更加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过线同步转子包括左机架、左转盘、左转盘轴、右机架、右转盘、右转盘轴、转盘过线轮、转轴过线轮、传动轴和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左转盘轴和右转盘轴分别装置于左机架和右机架上部,左转盘和右转盘分别装置于左转盘轴和右转盘轴内端,左、右转盘相对设置,转盘过线轮嵌置于左转盘和右转盘内侧腔体边缘并可自由旋转,转轴过线轮设置于左转盘轴和右转盘轴上,传动轴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机架和右机架下部,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分别与左转盘轴、右转盘轴、传动轴和收线机构相连。由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带动过线同步转子的左、右转盘同步按同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在过线同步转子中取消了连接涨紧绳及穿线环,并通过传动轴和同步带轮传动机构使左右转盘更加平稳、高速、同步旋转。降低了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进一步提高了捻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包括放线架、左挂脚、线盘轴、右挂脚和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所述的左挂脚和右挂脚向上连接于放线架左、右两端,左挂脚和右挂脚上部通过轴承挂置于过线同步转子的左、转盘轴上,线盘轴有两排或多排,每排线盘轴有多个,左、右平排设置,线盘轴一端装置于放线架上,另一端呈悬臂状。
所述的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包括磨擦盘、磨擦带、拉簧、调节螺杆和调节手轮,磨擦盘装置于线盘轴上,置于放线盘内侧,磨擦带一端连接于放线架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与拉簧一端相连,拉簧另一端与调节螺杆一端相连,调节螺杆中间装置于放线架上,调节螺杆另一端与调节手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线盘轴的拆装式改为悬臂式按装在放线架上,使原有线盘轴的磨擦阻力需重复调整改为一次性调正,由于线盘是套装在悬臂式线盘轴上,更加适应线盘对宽度尺寸的变化,对钢丝的拉力不用频繁的调整,有尺寸变化的线盘都能适用,磨擦阻力变化小,线盘拆装方便,放线架平稳无振动,进一步提高了机器的运转速度和产量、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丝放线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示图。
图4为图2的B-B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线同步转子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C-C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金属丝双捻机,主要由中心丝放线架1、过线同步转子2、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集线咀4、分线盘5、断线装置6、分线轮系7、放线盘8、轴承9和收线机构10组成。中心丝放线架1和收线机构10分别设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左、右侧。
参见图2,所述的中心丝放线架1主要由放线座1.1、放线盘轴1.2、放线盘1.3、大、小绕线轴1.6、1.4、大、小绕线轮1.7、1.5、以及钢丝拉力可调装置1.8和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1.9等组成。小绕线轮1.5、大绕线轮1.7和线盘1.3均置于放线座1.1同侧。
参见图3,所述的线盘轴1.2通过轴承座1.10装置于放线座1.1下部,线盘1.3装置于线盘轴1.2上。
参见图4,所述的小绕线轴1.4装置于放线座1.1上部,小绕线轮1.5通过轴承1.11装置于小绕线轴1.4上;大绕线轴1.6通过轴承座1.12装置于放线座1.1上部,与小绕线轴1.4并排设置,大绕线轮1.7装置于大绕线轴1.6上。
参见图2,所述的钢丝拉力可调装置1.8由磨擦盘1.8.1、磨擦带1.8.2、拉杆1.8.3、拉簧1.8.4、调节螺杆1.8.5和调节手轮1.8.6组成。磨擦盘1.8.1装置于大绕线轴1.6上,置于大绕线轮1.7内侧。磨擦带1.8.2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线座1.1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1.8.1与拉杆1.8.3一端固定连接,拉杆1.8.3铰接于小绕线轴1.4上,拉杆1.8.3另一端与拉簧1.8.4一端相连,拉簧1.8.4另一端与调节螺杆1.8.5一端相连,调节螺杆1.8.5装置于放线座1.1上,调节螺杆1.8.5另一端与调节手轮1.8.6相连。
参见图2,所述的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1.9由磨擦盘1.9.1、磨擦带1.9.2、拉簧1.9.3、调节螺杆1.9.4和调节手轮1.9.5组成。磨擦盘1.9.1装置于放线盘轴1.2上,置于放线盘1.3内侧。磨擦带1.9.2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线座1.1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1.9.1与拉簧1.9.3一端相连,拉簧1.9.3另一端与调节螺杆1.9.4一端相连,调节螺杆1.9.4装置于放线座1.1上,调节螺杆1.9.4另一端与调节手轮1.9.5相连。
参见图5,所述的过线同步转子2主要由同步带轮2.1、同步带2.2、左机架2.3、轴承2.4、左转盘轴2.5、转轴过线轮2.6、2.7、左转盘2.8、转盘过线轮2.9、2.10、右转盘2.11、转轴过线轮2.12、右转盘轴2.13、转轴过线轮2.14、右机架2.15、轴承2.16、同步带2.17、同步带轮2.18、2.19、同步带2.20、同步带轮2.21、轴承2.22、传动轴2.23、轴承2.24、同步带轮2.25、同步带2.26和同步带轮2.27组成。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分别通过轴承2.4和轴承2.16装置于左机架2.3和右机架2.15上部。左转盘2.8和右转盘2.11分别装置于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内端,左、右转盘2.8、2.11相对设置。转盘过线轮2.9和2.10分别嵌置于左转盘2.8和右转盘2.11内侧腔体边缘并可自由旋转。转轴过线轮2.6、2.7和2.12、2.14分别设置于左机架2.3与左转盘2.8之间的左转盘轴2.5和右机架2.15与右转盘2.11之间的右转盘轴2.13上。同步带轮2.1和2.18分别装置于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外端,传动轴2.23两端分别通过轴承2.24和2.22装置于左机架2.3和右机架2.15下部,同步带轮2.25、2.27与同步带轮2.19、2.21分别装置于传动轴2.23左、右两端,同步带2.2和2.17分别装置于同步带轮2.1、2.27和同步带轮2.18、2.19上。同步带2.26和同步带2.20分别装置于同步带轮2.25与电机和同步带轮2.21与收线机构10上。
参见图6~8,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主要由放线架3.1、左挂脚3.2、线盘轴3.3、右挂脚3.4、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3.5、自锁螺母3.6和轴承3.7、3.8、3.9等组成。所述的左挂脚3.2和右挂脚3.4向上连接于放线架3.1左、右两端,左挂脚3.2和右挂脚3.4上部通过轴承3.7、3.9挂置于过线同步转子的左、转盘轴2.5、2.13上(见图5)。线盘轴3.3分前、后两排错位设置,其一端通过轴承3.8装置于放线架3.1上,另一端呈悬臂状。每排线盘轴3.3有多个,左、右平排设置。线盘装置于线盘轴3.3上,端部用自锁螺母3.6锁紧。
所述的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3.5由磨擦盘3.5.1、磨擦带3.5.2、拉簧3.5.3、调节螺杆3.5.4和调节手轮3.5.5组成。磨擦盘3.5.1装置于线盘轴3.3上,置于线盘内侧。磨擦带3.5.2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线架3.1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3.5.1与拉簧3.5.3一端相连,拉簧3.5.3另一端与调节螺杆3.5.4一端相连,调节螺杆3.5.4装置于放线架3.1上,调节螺杆3.5.4另一端与调节手轮3.5.5相连。
集线咀4装置于过线同步转子的左转盘轴2.5内端。分线盘5装置于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的放线架3.1上,置于集线咀4右侧。断线装置6装置于卧式悬肩多排放线盘架的放线架3.1上。放线盘8装置于卧式悬肩多排放线盘架的线盘轴3.3上。分线轮系7装置于卧式悬肩多排放线盘架的放线架3.1上,置于线盘8上方。
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工作使收线机构10按设定的捻距开始收线13。这时左转盘转一周所有穿过分线盘周边孔的面丝12都围绕中心丝11绕一周(360度),同时右转盘转一周中心丝11外面的面丝12绕一周(360度),从而实现了过线同步转子转一周而股(绳)转二周的双捻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心丝放线架(1)、过线同步转子(2)、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集线咀(4)、分线盘(5)、分线轮系(7)、放线盘(8)、轴承(9)和收线机构(10),所述的中心丝放线架(1)和收线机构(10)分别设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左、右侧,所述的过线同步转子(2)包括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所述的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通过轴承(9)挂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的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上,集线咀(4)装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的左转盘轴(2.5)内端,分线盘(5)、放线盘(8)和分线轮系(7)装置于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上,分线盘(5)置于集线咀(4)右侧,放线盘(8)和分线轮系(7)置于分线盘(5)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丝放线架(1)包括放线座(1.1)、放线盘轴(1.2)、大、小绕线轴(1.6、1.4)、大、小绕线轮(1.7、1.5)、以及钢丝拉力可调装置(1.8)和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1.9),所述的小绕线轮(1.5)、大绕线轮(1.7)和线盘(1.3)均置于放线座(1.1)同侧;所述的线盘轴(1.2)装置于放线座(1.1)下部;所述的小绕线轴(1.4)装置于放线座(1.1)上部,小绕线轮(1.5)装置于小绕线轴(1.4)上,大绕线轴(1.6)装置于放线座(1.1)上部,与小绕线轴(1.4)并排设置,大绕线轮(1.7)装置于大绕线轴(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拉力可调装置(1.8)包括磨擦盘(1.8.1)、磨擦带(1.8.2)、拉杆(1.8.3)、拉簧(1.8.4)、调节螺杆(1.8.5)和调节手轮(1.8.6),磨擦盘(1.8.1)装置于大绕线轴(1.6)上,置于大绕线轮(1.7)内侧,磨擦带(1.8.2)一端连接于放线座(1.1)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1.8.1)与拉杆(1.8.3)一端相连,拉杆(1.8.3)中间铰接于小绕线轴(1.4)上,拉杆(1.8.3)另一端与拉簧(1.8.4)一端相连,拉簧(1.8.4)另一端与调节螺杆(1.8.5)一端相连,调节螺杆(1.8.5)中间装置于放线座(1.1)上,调节螺杆(1.8.5)另一端与调节手轮(1.8.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1.9)包括磨擦盘(1.9.1)、磨擦带(1.9.2)、拉簧(1.9.3)、调节螺杆(1.9.4)和调节手轮(1.9.5),磨擦盘(1.9.1)装置于放线盘轴(1.2)上,磨擦带(1.9.2)一端连接于放线座(1.1)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1.9.1)与拉簧(1.9.3)一端相连,拉簧(1.9.3)另一端与调节螺杆(1.9.4)一端相连,调节螺杆(1.9.4)中间装置于放线座(1.1)上,调节螺杆(1.9.4)另一端与调节手轮(1.9.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3、4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同步转子(2)包括左机架(2.3)、左转盘(2.8)、左转盘轴(2.5)、右机架(2.15)、右转盘(2.11)、右转盘轴(2.13)、转盘过线轮(2.9)、转盘过线轮(2.10)、转轴过线轮(2.6)、转轴过线轮(2.7)、转轴过线轮(2.12)、转轴过线轮(2.14)、传动轴(2.23)和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分别装置于左机架(2.3)和右机架(2.15)上部,左转盘(2.8)和右转盘(2.11)分别装置于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内端,左转盘(2.8)、右转盘(2.11)相对设置,转盘过线轮(2.9)、转盘过线轮(2.10)分别嵌置于左转盘(2.8)和右转盘(2.11)内侧腔体边缘并可自由旋转,转轴过线轮(2.6)、转轴过线轮(2.7)和转轴过线轮(2.12)、转轴过线轮(2.14)分别设置于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上,传动轴(2.23)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机架(2.3)和右机架(2.15)下部,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分别与左转盘轴(2.5)、右转盘轴(2.13)、传动轴(2.23)和收线机构(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同步带轮(2.1)、同步带轮(2.18)、同步带轮(2.19)、同步带轮(2.21)、同步带轮(2.25)、同步带轮(2.27)和同步带(2.2)、同步带(2.17)、同步带(2.20)、同步带(2.26),同步带轮(2.1)和同步带轮(2.18)分别装置于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外端,同步带轮(2.25)、同步带轮(2.27)与同步带轮(2.19)、同步带轮(2.21)分别装置于传动轴(2.23)左、右两端,同步带(2.2)和同步带(2.17)分别装置于同步带轮(2.1)、同步带轮(2.27)和同步带轮(2.18)、同步带轮(2.19)上,同步带(2.26)和同步带(2.20)分别装置于同步带轮(2.25)与电机和同步带轮(2.21)与收线机构(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包括放线架(3.1)、左挂脚(3.2)、线盘轴(3.3)、右挂脚(3.4)和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3.5),所述的左挂脚(3.2)和右挂脚(3.4)向上连接于放线架(3.1)左、右两端,左挂脚(3.2)和右挂脚(3.4)上部通过轴承(9)挂置于过线同步转子的左、右转盘轴(2.5、2.13)上,线盘轴(3.3)有两排或多排,每排线盘轴(3.3)有多个,左、右平排设置,线盘轴(3.3)一端装置于放线架(3.1)上,另一端呈悬臂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线盘轴(3.3)分前、后两排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线盘瞬间出线速度控制装置(3.5)包括磨擦盘(3.5.1)、磨擦带(3.5.2)、拉簧(3.5.3)、调节螺杆(3.5.4)和调节手轮(3.5.5),磨擦盘(3.5.1)装置于线盘轴(3.3)上,置于放线盘(8)内侧,磨擦带(3.5.2)一端连接于放线架(3.1)上,另一端绕过磨擦盘(3.5.1)与拉簧(3.5.3)一端相连,拉簧(3.5.3)另一端与调节螺杆(3.5.4)一端相连,调节螺杆(3.5.4)中间装置于放线架(3.1)上,调节螺杆(3.5.4)另一端与调节手轮(3.5.5)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丝双捻机,包括中心丝放线架(1)、过线同步转子(2)、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集线嘴(4)、分线盘(5)、分线轮系(7)、放线盘(8)、轴承(9)和收线机构(10),所述的中心丝放线架(1)和收线机构(10)分别设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左、右侧,所述的过线同步转子(2)包括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所述的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通过轴承(9)挂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的左转盘轴(2.5)和右转盘轴(2.13)上,集线嘴(4)装置于过线同步转子(2)的左转盘轴(2.5)内端,分线盘(5)、放线盘(8)和分线轮系(7)装置于卧式悬臂多排放线盘架(3)上,分线盘(5)置于集线嘴(4)右侧,放线盘(8)和分线轮系(7)置于分线盘(5)右侧。本机操作方便,产品质量稳定,噪音和振动小,能平稳、高速、同步旋转。
文档编号D07B3/00GK2820938SQ20052007115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
发明者张瑞龙 申请人:张瑞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