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3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喷气织机中利用压缩空气流的喷射而将纬线插入到经线开口中的投纬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的投纬装置中,关于投纬喷嘴,为了使纬线高速且稳定地飞行而进行了种种处理,例如进行调整以使压缩空气流的压力或流量适量,或者加长加速管进而将加速管通路加工成锥状。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投纬喷嘴在由纱线导入管3的终端部3a与混合管8的始端部8a形成的、压缩空气流与纬线2的合流部处,在纱线导入管3上形成有切口11(参照图1~图5)或者多个孔13、14、15(参照图6、图7)。
以往的一般投纬喷嘴将纱线导入管的终端部与混合管的始端部之间的间隙调整为恒定,将供给的压缩空气流在被节流的状态下喷射到其与纬线的合流部。
可是,专利文献1的投纬喷嘴如前所述,通过将合流部的纱线导入管3的一部分较大地敞开而缓和以往的压缩空气流的节流效果,增大前述合流部中的喷射流量,从而压缩空气流不会急剧膨胀,消除对纬线的影响。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1035号公报关于在喷气织机中用作输送介质的压缩空气流,众所周知的是,与喷水织机中使用水流那样的纬线输送介质相比,压缩空气流的推进力非常弱。因此,压缩空气流非常容易受到投纬喷嘴内的管路阻力等的影响。
前述专利文献1的投纬喷嘴,虽然实质上较大地敞开前述纬线2与合流部之间的间隙而增大了在前述合流部处的流量,但是其负面效果是在前述合流部处的压缩空气流的压力降低,流速也随之降低。其结果,压缩空气流的推进力与前述合流部下游侧的管路阻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压缩空气流产生在前述纱线导入管3的纬线通路中向上游侧流动的所谓逆流。逆流对前述纱线导入管3的纬线施加与投纬方向相反一侧的牵引力,成为阻碍喷气织机的高速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前述纱线导入管3内的纬线2曝露在逆流中,担心对纬线品质也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利用压缩空气流的投纬装置的投纬喷嘴中的压缩空气流的逆流问题。
技术方案1的本申请发明的特征在于,投纬喷嘴包括喷嘴主体,具有在大致中央贯通的孔和供给前述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供给通路;导线管,配置在前述喷嘴主体的孔内,在前述孔的内周面与导线管的外周之间形成与前述供给通路连通的压缩空气流路,并且在内部具有纬线通路;套筒,在前述压缩空气流路的下游侧,在套筒与前述导线管的前端部外周之间形成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第一喷射通路;加速管,结合在前述套筒的前端;在前述导线管上形成有将前述压缩空气流路和前述纬线通路连通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第二喷射通路,使其在前述第一喷射通路的上游位置处指向投纬方向。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可以抑制从前述第一喷射通路喷射并与纬线合流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逆流。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由随着朝向第二喷射通路的出口而前端变细的锥面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可对通过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赋予节流效果,将流速较高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喷射到前述投纬通路。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的纵长方向中心轴与前述导线管的纬线通路的纵长方向中心轴错开配置,在前述纬线通路内生成螺旋状的回旋气流。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喷射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生成指向投纬方向的恒定方向的螺旋状回旋流,若使该螺旋状回旋流与纬线的扭转方向相同,则可以防止因纬线曝露于压缩空气流中而造成的扭回等损伤。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前述导线管上形成2处以上的前述第二喷射通路。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喷射到前述纬线通路中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量增加,可增强抑制从前述第一喷射通路喷射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逆流的效果。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的入口开口于前述压缩空气流路中配置的整流部件的整流通路的上游侧。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可将处于与前述供给通路接近的位置的压力损失少的状态下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供给到前述第二喷射通路。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形成在前述整流片上。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也可以将压力损失相对较少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供给到前述第二喷射通路,得到对从前述第一喷射通路喷射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逆流进行抑制的效果。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从形成于前述整流通路的上游的共用的第一环状室向前述第一喷射通路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中供给投纬用压缩空气流。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无需形成用于将投纬用压缩空气流供给到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的新通路,与以往相比,前述投纬喷嘴的结构没有实质上的改变,结构简单。
本申请发明在第一喷射通路的上游侧形成第二喷射通路,将投纬用压缩空气流沿投纬方向供给到导线管的投纬通路中,所以可以抑制从第一喷射通路喷射并与纬线合流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逆流现象。


图1是表示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的配置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纬喷嘴的主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投纬喷嘴的主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投纬喷嘴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投纬喷嘴的主剖视图。
图8是图7的C-C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投纬喷嘴的一部分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图3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喷气织机的投纬装置中的投纬喷嘴1的配置位置。众所周知,从经轴(未图示)送出的经线2借助综框3开口或闭口。投纬喷嘴1在投纬时喷射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经由切换杆以及管4供给的压缩空气流,将从未图示的线供给部经由纬线测长贮留装置而穿透投纬喷嘴1的纬线5插入到经线开口中。投纬结束后,纬线5由筘6打筘而形成织布7。
投纬喷嘴1的详细结构如图2、3所示。喷嘴主体8具有在大致中央贯通的孔9和与图1所示的管4连接的压缩空气流的供给通路10,在孔9内从后方(图2的左侧)插入导线管11。导线管11具有纬线导入部14,所述纬线导入部14具有在导线管11的大致中央部沿纵长方向贯通的纬线通路12、和在其后方呈漏斗状开口并由陶瓷等硬质材料形成的导向件13。
导线管11的外周在供给通路10的位置处形成为小径,在其与喷嘴主体8的孔9内周面之间形成第一环状室15。此外,导线管11在第一环状室15的前方(在图2的右侧,成为投纬方向的下游侧)突出形成有多个整流片16(为了方便而在图中示出了4个,但通常具有多个整流片)。因此,在将导线管11安装在喷嘴主体8上时,整流片16紧贴孔9的内周面,在各整流片16间形成与第一环状室15连通的整流通路17。由该各整流片16和各整流通路17构成整流部件18。进而,导线管11的前方侧外周面成为朝向导线管11的前端19变细的锥面20。另外,导线管11的前方侧外周面不限于形成为锥面,也可以为直线状。此外,在整流通路17的下游侧形成有第二环状室28。第一环状室15、整流通路17、第二环状室28形成介于喷嘴主体8的孔9内周面与导线管11的外周之间的压缩空气流路。
在导线管11的后方外周面上刻设有阳螺纹21,通过将其拧入到刻设于喷嘴主体8的孔9内周面的阴螺纹中而进行导线管11的前端19的前后方向定位。此外,通过紧固与阳螺纹21旋合的螺母22而将定位了的导线管11与喷嘴主体8一体化。
另一方面,在喷嘴主体8的孔9的前方侧,嵌合固定着在外周具有阶梯的套筒23。套筒23具有朝向前方变细的漏斗状的锥面24、以及从锥面24的终端还向前方延伸的合流通路25。此外,在套筒23的前端结合有加速管27,所述加速管27具有与合流通路25内径大致相同的加速通路26。
另外,加速管27的加速通路26形成为其内径随着朝向投纬方向下游侧而逐渐扩大的锥面,但是也可以内径不变。
在导线管11被安装在喷嘴主体8上时,利用导线管11的锥面20与锥面24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第二环状室28连通的第一喷射通路29。第一喷射通路29发挥喷嘴的作用,将被节流的压缩空气流喷射到合流通路25中,将导入到导线管11的纬线通路12中的纬线5从加速管27射出,从而插入到经线开口中。
另外,通过松动螺母22,借助导线管11的拧入操作使导线管11在投纬方向上前后移动,可以调整第一喷射通路29中的锥面20与24之间的间隙,从而设定从第一喷射通路29喷射的压缩空气流的节流量。
导线管11还具有比第一喷射通路29更靠压缩空气流的上游侧的第二喷射通路30。第二喷射通路30以相同内径形成,其入口31向第一环状室15开口,并且其出口32开口于纬线通路12,其纵长方向中心轴34相对于纬线通路1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33成锐角配置,以指向投纬方向。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30如图所示,在整流通路17附近形成4处,但是第二喷射通路30的数量不限于此。
以下,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喷气织机在运转中进入投纬阶段,则通过未图示的切换阀的切换动作,从压缩空气源经由管4以及供给通路10向第一环状室15供给压缩空气流。
在压缩空气流被整流通路17整流后,经压缩空气流路28在第一喷射通路29处被节流,喷射到合流通路25中。因此,被导入到导线管11的纬线通路12内的纬线5,利用喷射的压缩空气流被输送到合流通路25、加速管27的加速通路26内,从加速管27的前端射出。
另一方面,第一环状室15内的压缩空气流还从第二喷射通路30的入口31流入投纬线通路12内,从第二喷射通路30的出口32沿投纬方向喷射到纬线通路12内。因此,纬线5利用从第二喷射通路30喷射的压缩空气流的推进力而输送到纬线通路12内。此外,从第二喷射通路30喷射的压缩空气流的推进力,在合流通路25中作为将从第一喷射通路29喷射的压缩空气流向投纬方向推进的力而起作用。
因此,第二喷射通路30的压缩空气流可抑制因来自第一喷射通路29的压缩空气流在合流通路25内急剧膨胀而引起的向纬线通路12侧的逆流,合流通路25以及加速管27内的压缩空气流量增加,可增大朝向投纬方向的推进力。
此外,因为位于第二喷射通路30的出口32的下游侧的纬线通路12以及合流通路25中的压缩空气流的推进力增大,所以出口32上游侧的纬线通路12的负压也变大,将线导入纬线导入部14的导线操作也变得容易。
此外,第一环状室15位于离供给通路10最近的位置,可将处于压力损失很少的状态的压缩空气流供给到第二喷射通路30。
进而,第一喷射通路29和第二喷射通路30,都与形成于整流通路17的上游的第一环状室15连通,从共通的第一环状室15供给投纬用的压缩空气流,所以无需形成用于将投纬用压缩空气流供给到第二喷射通路30的新通路,与以往相比,前述投纬喷嘴的结构没有实质上的改变,结构简单。
(第二实施方式)图4及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对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的配置位置进行了变更。因此,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40配置在构成整流部件18的一部分的整流片16上。即、如图5清楚所示,第二喷射通路40的入口41开口在存在于各整流通路17之间的整流片16的、第一环状室15侧的壁面上,在整流片16内向投纬方向倾斜贯通后,其出口42开口于纬线通路12。在此,第二喷射通路40中,其入口41到出口42的通路由在出口42侧前端变细的锥面43形成。
因此,第二喷射通路40可以增加通路长度,且可以相对于纬线通路1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33设定为锐角,所以可以进一步增强从第二喷射通路40喷射的压缩空气流的指向性。
此外,因为第二喷射通路40由前端变细的锥面43形成,所以产生压缩空气流的节流效果,可以喷射较高流速的压缩空气流。
(第三实施方式)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对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进行了变更。因此,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50配置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位置,其入口51开口于第一环状室15,出口52开口于纬线通路12。可是,第二喷射通路50的纵长方向中心轴53与纬线通路1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33错开既定量地配置,以使两者不相交。此外,图6所示的4个第二喷射通路50,各自的纵长方向中心轴53相对于纬线通路1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33沿旋转方向错开地配置。
因此,从第二喷射通路50喷射的压缩空气流在纬线通路12中生成指向投纬方向的恒定方向的螺旋状回旋流。配置第二喷射通路50,使该螺旋状回旋流与导入到纬线通路12中的纬线5的扭转方向相同,由此可以防止因纬线5在等待投纬或投纬时曝露于压缩空气流中而造成的扭回等损伤。
另外,即使将生成螺旋状回旋流的第二喷射通路50配置于一处,也能得到与前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图7及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对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的配置位置进行了变更。因此,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通路60根据与整流部件18的整流通路17的关系而配置。第二喷射通路60的入口61直接开口于整流通路17,出口62开口于纬线通路12。此外,第二喷射通路60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指向投纬方向,并且配置为与纬线通路1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33以锐角相交。
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射通路60也能喷射与第一环状室15内的压力相近的压缩空气流,可以发挥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对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喷射通路的配置位置进行了变更。因此,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喷射通路70的入口71开口于第二环状室28,出口72开口于纬线通路12。此外,第二喷射通路70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指向投纬方向,并且配置为与纬线通路12的纵长方向中心轴33以锐角相交。在第二环状室28中,与第一喷射通路29不同,未利用形成在套筒23的内周面与导线管11的外周面之间的楔形空间来压缩空气流,所以即使不设置第二喷射通路70,空气流也不会膨胀。
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射通路70能喷射既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流,可以发挥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效果。
本申请发明不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例如可如下地实施。
(1)可以将前述各实施方式的特征与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来加以实施。
(2)在没有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整流部件18的投纬喷嘴中,也可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备用投纬喷嘴,所述投纬喷嘴配置于织布的侧方,在每次投纬时喷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以使纬线插入到经线开口中,其特征在于,前述投纬喷嘴包括喷嘴主体,具有在大致中央贯通的孔和供给前述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供给通路;导线管,配置在前述喷嘴主体的孔内,在前述孔的内周面与导线管的外周之间形成与前述供给通路连通的压缩空气流路,并且在内部具有纬线通路;套筒,在前述压缩空气流路的下游侧,在套筒与前述导线管的前端部外周之间形成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第一喷射通路;加速管,结合在前述套筒的前端;在前述导线管上形成有将前述压缩空气流路和前述纬线通路连通的投纬用压缩空气流的第二喷射通路,使其在前述第一喷射通路的上游位置处指向投纬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由随着朝向第二喷射通路的出口而前端变细的锥面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的纵长方向中心轴与前述导线管的纬线通路纵长方向中心轴错开配置,在前述纬线通路内生成螺旋状的回旋气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导线管上形成2处以上的前述第二喷射通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压缩空气流路中配置着具有多个整流片和形成于各整流片之间的整流通路的整流部件,前述第二喷射通路的入口开口于前述整流通路的上游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形成在前述整流片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中的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形成于前述整流通路的上游的共用的第一环状室向前述第一喷射通路与前述第二喷射通路中供给投纬用压缩空气流。
全文摘要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利用压缩空气流的投纬装置的投纬喷嘴中的压缩空气流的逆流。压缩空气流从第一环状室(15)经由整流通路(16)和压缩空气流路(28)、从第一喷射通路(29)喷射到合流通路(25)。第一环状室(15)内的压缩空气流还从第二喷射通路(30)的入口(31)流入,从第二喷射通路(30)在压力不降低的状态下沿投纬方向喷射到投纬通路(12)内。利用从第二喷射通路(30)喷射的压缩空气流的推进力而在纬线通路(12)内输送纬线(5)。从第二喷射通路(30)喷射的压缩空气流在合流通路(25)中将从第一喷射通路(29)喷射的压缩空气流向投纬方向推进,起到抑制逆流的力的作用,可以增大向投纬方向的推进力。
文档编号D03D47/28GK1932107SQ2006101518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4日
发明者石川洋彦, 松尾力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