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可逆性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664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气可逆性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气度可逆地变化的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05年7月5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5-195745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消费者需求极其多样化,为了提供依照消费者的需要的衣料用编织物,需要进一步改良手感、赋予专门化的功能。作为该专门化的功能之一,期望一种编织物,其根据衣服内的温度、湿度等的变化,衣服的透气性可逆地变化,控制衣服内的温度、湿度总是调整到舒适的状态,另外还提出了多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l提出了一种编织料子,其采用了使用巻缩率根据温度变化的原料而改变透气度的醋酯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另外,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编织料子,其使用了改性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酯和尼龙的并列型复合纤维。这些现有技术都是由吸湿吸水性不同的2组分并列型的复合纤维构成、并利用干燥时和吸湿吸水时的纱的巻缩形态的可逆变化的一支术。然而,由于聚酯和尼龙的各自的吸水性和吸湿性不充分,因而这些编织料子的受湿度、水分影响的形态变化小,编织物的透气度的变化不充分。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编织物,其使用弹性纤维即特殊的聚醚酯纤维作为吸水自身伸长纱,在其与非自身伸长纱的组合中,通过在干燥时吸水自身伸长纱与非自身伸长纱的纱长差为90%以下,在吸水时和吸湿时透气性提高。然而,为了提供通过本发明所规定的方法求得的这样的极端的纱长差,如果吸水自身伸长纱不是弹性纤维,则实施是困难的。例如,如果吸水自身伸长纱是弹性纤维,则边牵引(拉伸)吸水自身伸长纱,边和非吸水自身伸长纱并丝进行针织织造时,由于体现弹性纤维的弹性恢复特性,其纱长变短,可得到规定的纱长差。但是,如果吸水自身伸长纱不选择在牵引(拉伸)后具有弹性恢复特性的弹性纤维,则不能得到规定的纱长差。另外,即使在原纱具有纱长差的情况下,仅单纯地制成编织物的话,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透气性的效果。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使用了已知通常由水导致膨润现象的亲水性纤维素系纤维等与作为疏水性纤维的聚酯纤维等的复合纱的编织物中,通过染色加工的热处理将高热收缩特性的聚酯长丝配置到复合纱的内侧,将亲水性的人造丝配置在复合纱的外侧,由此,实现织物的形态稳定性和具有突出到织物表面的巻縮波纹的绒毛产生的有温暖感觉的手感变化,进而通过人造丝的膨润-脱膨润带来的织物的含气率(比容积)的可逆变化来实现织物中的空气的出入。然而,吸水和吸湿时,相对于人造丝的膨润,被配置在复合纱芯部的聚酯长丝不膨润,因此,表观织物的空间(表观上,织物中所使用的复合纱间的空隙(织物的开孔))减少,因此吸水和吸湿时透气性受阻。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再生纤维素聚酯混纺交织纱复合纱束,其为了防止流汗时的发粘感,通过染色加工在外侧配置有自发伸长性聚酯纤维。但是,再生纤维素在染色加工中的吸水和吸湿时膨润,通过干燥整理,容易干燥收缩并被定形,因此即使编织物使用同样的纱组成,在制成编织物时的相互的纱长也根据拉幅等条件而变化。另外,在该提案中,没有提到关于为了得到吸水和吸湿时体现透气可逆性的编织物而赋予必要的相互的纱长差的制法等,与本申请的目的不同。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180323号7>净艮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1462号/>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6374号7>寺艮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252743号/^才艮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147655号7>才艮
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湿度和水分率的变化可得到大的透气度的变化、进而吸水性、吸湿性和速干性优异的透气可逆性编织物、以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们对于编织物在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结构、尤其是复合纱的纱长差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面的组成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要点是一种编织物,其包含由满足下述(1)~(3)的条件的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形成的复合纱,(1)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与在20。C、湿度65。/。的条件下的复丝纱A2的纱长(DA2)之比WA2/DA2为1.02~1.30;(2)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AVA2)与在20。C、湿度65。/。的条件下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之比WA2/DB2为0.9~1.1;(3)复丝纱A2的干燥收缩应力(DS值)为0.08cN/dtex以上。另外,本发明的第2要点是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由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形成的复合纱形成编织物,在100~130。C对前述编织物实施染色处理,在100~200。C实施热定形而制成编织物。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得到一种透气可逆性编织物,其在因吸水和吸湿导致编织物的水分率变高的情况下,透气度变大,防止出汗时的衣服内的闷热感、发粘感和温度上升,编织物将水分排出到外部环境之后变成原来的透气度,可防止汽化热导致提温过度降低,可舒适地保持衣服内环境。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编织物所含的复合纱由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形成,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分别是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经过复合、编织、染色、热定形所有工序之后的纱。另外,热定形完成之前的纱,分别作为复丝纱A,和复丝纱B,。复丝纱A2必须是在吸水和吸湿时伸长干燥时的1.02~1,03倍、在干燥时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的具有可逆伸长性的复丝纱,另一方面,复丝纱B2优选干燥时与吸水及吸湿时的纱长的变化为±1%以下,更优选千燥时和吸水及吸湿时没有纱长变化。在本发明中,复丝纱A2在吸水和吸湿时相对于干燥时的伸长倍率不足1.02的话,吸水和吸湿时编织物的孔眼不能变得充分大,不能得到提高透气度的效果,另外,超过1.30的话,吸水和吸湿时的尺寸稳定性变得不良。进而通过复丝纱A2显示可逆的伸长,可以在干燥时和吸水及吸湿时将衣服内保持在舒适的状态。复丝纱B2在吸水和吸湿时与干燥时相比、纱长的变化超过1%而收缩的时候,妨碍复丝纱A2的伸长、易妨碍透气性提高的效果,另外,复丝纱B2在吸水和吸湿时与干燥时相比、纱长的变化超过1%而伸长的时候,吸水和吸湿时的编织物的孔眼过度变大,编织物的形态稳定性易变得不好。另外,在本发明中,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与干燥时复丝纱B2的纱长(DB2)之比需要在WA2/DB2在0.9~l.l的范围,优选为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伸长不易受到在比复丝纱A2长的状态下复合的复丝纱B2的阻碍的状态,即WA2/DB2为0.9l.O的范围,优选复丝纱A2、复丝纱B2相互的纱长一致。在本发明中,通过复丝纱由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形成,干燥时的编织物成为如下状态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具有纱长差,纱长长的复丝纱B2覆盖复丝纱A2,编织物的组织的孔眼堵塞的状态。另一方面,吸水和吸湿时的编织物的状态是复丝纱A2伸长并与复丝纱B2的纱长差减小、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被并丝的状态,编织物的孔眼变大,透气性提高。另外,在本发明中,复丝纱A2的干燥收缩应力(DS值)优选为0.08cN/dtex以上。另外,干燥收缩应力(DS值)表示从吸水和吸湿时到干燥的时候产生的收缩应力,这是相对于编织物的组织间的束缚力、在吸水和吸湿时伸长的复丝纱A2在干燥时恢复到原来时的应力,在0.08cN/dtex以上的情况下,吸湿、吸水时与干燥时的纱长变化可逆且变大,不足0.08cN/dtex的话,即使将吸水和吸湿的编织物干燥也难以恢复到复丝纱A2原来的长度,透气性不能完全恢复到吸水和吸湿前的初始状态,透气可逆性易变得不好。进而,在本发明中,复丝纱A2优选公定回潮率为4。/o以上。公定回潮率不足4%的话,由于对水分的亲和性低,纱长变化少,另外,其变化速度也低,因此制成编织物的情况下,透气度变化量易变少。作为复丝纱A2与复丝纱B2的复合纱的形态,包括并丝,可列举出并捻纱、包芯纱、混纺纱、流体加工纱、假捻加工纱或这些的组合等。复合纱中的复丝纱A2的混率优选为30~90重量%。混率不足30重量%的话,干燥时的收缩力相对变小,因此透气可逆性能易变得不充分,超过90重量%的话,干燥时的收缩力强,但由于编织物的组织束縛点易移动,因此在形态稳定方面不优选。本发明的编织物从有效地调整透气度方面考虑,优选包含由前述的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形成的复合纱且含有20重量%以上的该复合纱。复合纱不足20重量%的话,难以得到充分的透气度的变化。另外,本发明中的编织物最合适的是以复合纱的密度稀疏的绳形成的编织物,考虑价格、透气度效果、编织物的形态稳定性、耐久性等实用性观点、以及复合纱性能的有效活用等,可作为织成或编成适当组织、结构的编织物。作为其一,具有由表面层和里面层、或者以表面层和中间层以及里面层构成的多层结构的编织物易得5'j组织、密度等的变化,是适合解决本发明中的课题的编织物组成。为了得到透气度变化,可在至少l层配置本发明的复合纱,另外也可以进行密度差的粗密的组合。前述的情况优选含有30重量%以上复合纱。不足30重量%的话,难以得到透气可逆性的效果。另外,重量比率的计算通过编织物的里面层所含的复合纱的重量比率求得。在此,表面层和里面层、或者表面层和中间层以及里面层的组成纱的划分是以各个层包含的最多的纱来判断,例如,大量突出到表面层的纱即使构成一部分里面层,也判断为表面层组成纱,由此,进行表面层、中间层和里面层的各组成纱的划分。将复合纱主要配置在多层结构编织物的表面的情况下,里面层利用毛细管效应而使用其他纤维原料等的长丝纱束,也可以使用得到透气可逆性的同时助长吸汗速干效果的布帛。另外,将复合纱主要配置在多层结构编织物的里面层的情况下,尤其在衣料中,主要配置在发汗部位的皮肤侧,即里面侧作为多层结构编织物是有效的,也可以:帔局部地用作产品的一部分。如果是该多层结构编织物的话,配置在里面层的复合纱的复丝纱A2会快速吸收人体产生的湿气、汗,通过复丝纱A2的伸长,透气度变大,因此可消除闷热感、发粘感。进而,消除闷热感、发粘感、且编织物千燥的话,复丝纱A2收缩,透气度再次变小,可得到兼具有效的透气可逆性和吸水性的编织物。此时,从得到透气度差的观点出发,不优选表面层是厚料子或高密度料子这样的阻碍编织物的自由度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编织物可以是将前述复合纱和吸水及吸湿时纱长不变化的其它长丝纱、细纱等排列通过交织、交编形成的编织物。本发明的编织物与其它长丝纱、细纱等并用时,可期待形态稳定性的提高,因此,只要在可得到透气可逆性的范围,则优选并用。在本发明中,干燥时的编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0~350g/m2。编织物中的纤维的自由度、编织物内的空间越大,透气度的可逆变化变得越大,但单位面积重量不足100g/m2的话,编织物的形态稳定易变得不良,另外,超过350g/n^的话,编织物的密度过高,吸湿引起的透气度的变化不充分,变得难以防止出汗时的闷热感、发粘感、溫度上升,速干速度也易降低。进而,本发明的编织物优选以下式求出的透气度变化量为10%以上,而且千燥时的编织物的初始透气度优选为350cmVcm2/sec以下。透气度变化量(%)=[(50重量%水分率下的透气度-千燥时的初始透气度)/干燥时的初始透气度]x100透气度变化量不足10%的话,身体难以感觉到透气性变化。另外初始透气度超过35Ocm3/cm2/sec的情况下,透气性从开始就非常高,因此不需要积极地改变透气性,而且编织物的形态易变得不稳定。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50重量%水分率下的透气度是表示将编织物在水中浸渍5分钟之后脱水、风干,编织物的水分率为50重量%时的透气度;干燥时的透气度是表示在25。C、湿度65%的条件下,水分率为平衡状态时的透气度。通常,为了求出对应于气氛变化的透气度,有一种方法是对应于温度变化,求出高湿度和低湿度气氛下的透气度差,但在本发明中,假定尤其在衣料中出汗多的运动时等实用方面,应对水分变化而不应对湿度变化,着眼于编织物的水分率,基于衣服在吸水和吸湿状态下,身体感觉到衣月l内的闷热感、发粘感,并且减小在透气度测定中附着在编织孔眼等上的水分对测定精度的影响等理由,将编织物的50重量%水分率下的透气度作为吸水和吸湿时的透气度来设定测定条件。接着,对本发明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复合纱所含的复丝纱A2,优选由具有对水分的亲和性好的官能团的聚合物构成,优选由具有多个羟基(-OH)、羧基(-COOH)、酰胺基(-CONH)等亲水性官能团的聚合物构成,特别优选由具有多个羟基(-OH)的聚合物构成。在本发明中,作为由该具有多个羟基的聚合物组成的复丝纱A2,优选使用将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或进一步以其它亲水性官能团适当取代这些再生纤维的纤维素系或者纤维素酯系的纤维的复丝纱。另外,纤维素酯系聚合物有乙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等。可以原样使用这些、或者为了提高吸湿吸水性能而将酯基适度取代处理成羟基来使用。使用最通用地制造的乙酸纤维素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通过选择它的乙酰基取代为羟基的取代程度而得到的纤维的复丝纱,特别是更优选使用将乙酸纤维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纤维素系复丝纱作为本发明中的复丝纱A2。乙酸纤维素是纤维素所具有的羟基的全部或一部分被乙酰基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理论上的取代度的上限是3.00,根据平均取代度,可列举出从平均取代度为2.76以上的被称为三乙酸纤維素的高取代度乙酸纤维素到平均取代度不足2.60的被称为二乙酸纤维素或简称为醋酯的低取代度乙酸纤维素的各种乙酸纤维素。目前已知通过碱处理将乙酸纤维素复丝纱中的乙酰基脱乙酰化并形成羟基的技术,但越是低取代度越易脱乙酰化,优选将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用作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纤维素系复丝纱的前体纤维。脱乙酰化处理的方法,根据碱性试剂的种类及处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适当设定,但为了维持作为产品能经受的强度,理想的是对纱的物性的影响为最小限度。在本发明中,作为前体纤维的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的脱乙酰化处理而列举优选的方法的话,使用lg/L氢氧化钠水溶液,通过在60~90。C的低温条件下的碱处理进行脱乙酰化,形成羟基。脱乙酰化从纤维表面开始进行,从吸水和吸湿时的可逆伸长的倍率变大的角度出发,优选平均取代度为0.6以下、理想的是基本上完全脱乙酰化到纤维内部。通过此时生成的纤维结构的散乱与原本具有的羟基的增强效果,对水分的吸水和吸湿时的纱长差变化率和干燥收缩应力有效地提高。另外,作为复丝纱B2,优选为具有热定形性的有热塑性的复丝纱,可列举出例如以对苯二酸为主要的酸成分、以至少l种烷二醇、优选为乙二醇、三曱撑二醇、四曱撑二醇等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复丝纱、将它们的官能团进行了取代的改性聚酯复丝纱、平均取代度为2.76以上的三乙酸纤维素复丝纱等,从热定形性和热收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沸水收缩率为5%以下、优选为3%以下的低收缩性或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制成编织物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提高尺寸稳定性。接着,对本发明的聚酯纱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中,复丝纱A2与复丝纱B2在干燥时有纱长差,需要复丝纱B2更长。为此,作为赋予纱长差的方法,有如下方法通过包芯、流体加工、假捻加工等将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复合时,使复丝纱B1的供给量比复丝纱A1大,制成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存在纱长差的复合纱的方法;织成、编成的时候通过并丝形成编织物的方法;通过并捻等以同一供给量、以捻系数K=1000~15000(K=Tx((D/l.l)、T:4念H、D:细度(分特))对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实施并捻,制成复丝纱之后,通过整理使复丝纱A,比复丝纱B,更收缩的方法;使复丝纱B,比复丝纱B,更伸长的方法等。另外,制成复丝纱之后体现纱长差的情况下,可以在将复丝纱制成编织物的状态下进行,还可以组合这些方法而赋予纱长差。例如,使用长丝人造丝复丝纱作为复丝纱A1、使用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作为复丝纱B1,制作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有纱长差的交织复合纱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调节加工速度、交织喷嘴压等诸条件来实施,优选复丝纱B1的超喂率为0.5~6%。超喂率不足0.5%的话,易导致交织不良,超过6%的话,易导致纱的工序通过不良。另夕卜,优选以掄系数&=1000~15000(K=Tx/"(D/l.l)、T:捻数、D:细度(分特))对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实施并捻,制成复合纱。捻系数K不足1000的话,易产生纱偏差,另外,超过15000的话,束缚过强,因此难以体现纱长差,不能得到目标的透气度。另外,从捻纱、整径等准备工序、针织织造等工序中没有起毛、断纱等的工序通过性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以同一纱长供给作为复丝纱A1前体纤维的平均取代度2.4的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作为复丝纱B1的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而形成的交织复合纱制成编织物之后,石威处理编织物,通过脱乙酰化使前体纤维沿长度方向收缩,并且在染色及以后的工序中使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伸长,从而有效地赋予纱长差。作为编织物,在实施染色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100~130°C的温度下处理。染色处理温度不足100。C的话,纱的收缩或者自发伸长性的体现变得不充分,不能得到充分的纱长差。另外,超过13(TC的话,由于染料的褪色,配色变得困难。作为编织物加工整理的时候,复丝纱A,的定形状态是重要的。复丝纱A在染色时的吸水和吸湿状态下伸长,因此,如果不充分发挥整理干燥时的干燥收缩、使复丝纱A,的纱长为最大限度短的状态的话,会形成透气性能和形态稳定性差的编织物。作为加工整理的处理温度,优选在100~200。C下进行。加工整理的处理温度不足100。C的话,定形性显著变差,因此不能得到目标的透气度差。另外,超过200。C的话,易产生局部的纤发挥透气度变化。另外将前体纤维脱酯化的情况下,前述反应在湿润下进行,脱酯化的纤维素一侧因湿润而膨润伸长。选冲奪加工工序以使整理干燥的时候的干燥收缩能够充分发挥,这是非常重要的。即,需要从通过不施加张力地使脱酯化反应过的织物头梢干燥而求出的最大收缩编织密度出发,设计干燥整理等工序。整理定形条件兼顾染色折痕、褶皱等最终整理表面感,从尺寸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大约最大收縮编织密度的0.85倍以内、优选为0.90倍以内、更优选为0.95倍以内。即,虽然与复丝纱B,有纱长差,但是在复丝纱A,过度伸长的状态下最终定形干燥时,由于在紧张下被干燥,因此虽然体现编织物的透气可逆性,但是从吸水和吸湿时的伸长状态变为干燥时的收缩状态的时候,复丝纱A,的纱长比较自由地在最大限度短的状态下稳定化,因此,成为编织物的形态稳定性不好的编织物。另外在使复丝纱A,过度伸长到与复丝纱B,没有纱长差的状态下最终定形干燥的情况下,编织物的透气可逆性能难以体现。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水分从外部渗入编织物,并得到来自编织物内侧的湿气引起的透气度变化,优选对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纤维表面实施防水加工、且防水度为3级以上。防水度不足3级的话,来自外部的水分渗透到内部,编织孔眼扩大,因此保温性易降低。另外,作为用于进行防水加工的防水剂,可使用硅系防水剂、氟系防水剂等公知的防水剂,其加工处理也可使用通常所使用的浸轧法、喷射法等公知的方法。防水加工中的处理条件只要使防水度成为3级以上,对编织物的防水剂附着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加工条件可以任意选择。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对纤维表面进行防水加工之后进行搓揉加工。在作为通常的防水加工的涂布法、层压法中,产生纤维之间的束縛,往往阻碍可逆变化。因此,在防水加工中,尽量仅对单纤维表面实施防水加工处理是有必要的,通过上述浸轧法、喷射法,则不仅是单纤维表面,在单纤维间隙或编织物的交织点的间隙部过度渗透防水剂并附着,会产生防碍单纤维之间的活动即自由度的状态,因此,优选通过使用例如转鼓或COMFIT等进行搓揉加工,从而去掉单纤维之间的束缚点。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另外,用下述方法进行本实施例中的各特性值的测定评价。(吸水和吸湿时相对于干燥时的伸长倍率)为了除去编织物的附着油份的影响,在以下条件下精炼,摆放在滤纸上,在25。C、湿度65%的状态下风干10小时以上,然后注意对用于编织物的复合纱不施加过度张力地取出,分纱为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约5cm,进行采样。此时为了容易分纱,进行单股染色并作为样品使用。精炼条件精炼剂7〕7口一小900(花王公司生产)0.2重量%水溶液浴比1:100、80x30分钟浸渍处理将准备的样品固定在上部固定工具上,施加对纱的弯曲没有影响的状态的初始负荷(纤维细度/l.lxl/30g),使用不锈钢直线规尺目测上部固定工具-初始负荷设置间的干燥时的纱长(Ll),求出纤维长。接着,将上部固定工具和施加了初始负荷的状态的样品在水浴槽中沿水平方向浸渍5分钟,然后从水中取出,用滤纸拭去附在表面的过剩的水分,与干燥时同样地求出吸水和吸湿时的纱长(L2)。根据下式,由干燥时的纱长(L1)及吸水和吸湿时的纱长(L2)求出纱在吸水和吸湿时相对于干燥时的伸长倍率。吸水和吸湿时相对于干燥时的伸长倍率=(L2-Ll)/Ll(从吸水和吸湿时到干燥时的收缩应力)将样品浸渍在水中5分钟,然后从水中取出,用滤纸拭去附在表面的过剩的水分并调整。使用TENSILONUTM-II-20型(A&DCo.,LTD生产、LoadCellTLU-0.2L-F—II200G),施加初始负荷(纤维细度/l.lxl/30g)而将试样长度规定在30mm,装在夹盘上在25。C、湿度65%的状态下边千燥边测定干燥时的收缩应力。(透气度)在25。C、湿度65%的环境可变室,根据JISL1018—般试验方法(FRAZIER型试验),用TEXTEST公司生产的透气度试验机FX3300进行测试,求出编织物在25。C、湿度65%平衡时的初始透气度(cm3/cm2/sec)、编织物在水分率50%时的湿润时透气度(cm3/cm2/sec)。另外,为了确认使编织物吸水和吸湿后再次干燥时的可逆性,求出对水分率50%的编织物在测定后25°C、湿度65。/。平4lf时进4亍再测定时的再干火喿透气度(cm3/cm2/sec)。(防水度)根据JISL1092—般试验方法(喷射试验)进行测定。(渗透性)对于上部为所得到的编织物、下部为滤纸进行重叠而得到的样品,从上部滴加5cm3的水,在30秒后看不到向滤纸的渗透的情况评价为O,看得到的情况评价为x。(闷热感/发粘感)用所得到的编织物制作运动服,由穿着者感观评价跑l小时后的闷热感、发粘感。感觉不到闷热感、发粘感的状态评价为〇,感觉到闷热感、发粘感的状态评价为x。(实施例1)将平均取代度2.41的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三菱丽阳抹式会社生产、有光135dtex/32filament(以下标记为f))作为复丝纱Al,将平均取代度2.91的三乙酸纤维素复丝纱(三菱丽阳抹式会社生产的有光84dtex/20f)作为复丝纱Bl,对于复丝纱A1,以1.0。/。的超喂率供给复丝纱B1,制作由交织混纺形成的复合纱(细度210dtex、交织度52个/m),在以下条件下编成30英寸22针的双面4十织物。针织组织表面层和里面层全针组织,接结是1/1双面集圏纱组成表面层为聚酯复丝纱167dtex/48f集圈部为聚酯复丝纱56dtex/24f里面层为上述混纺纱在通过下述i威处理条件仅对复丝纱Al的平均取代度2.41的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进行脱乙酰化的条件下,对所编成的双面针织物实施脱乙酰化处理,将所含的复丝纱A,进行改性,接着在120。C通过染料直接进行单股染色,在干燥时不施加过度张力的条件下充分收缩的状态下定形。使用由丙烯酸全氟烷基酯共聚物形成的氟系防水剂,通过浸轧法浸渍该定形的染色针织物,通过轧液机挤榨之后,于17(TC用伸幅机通过3分钟的热定形进行防水加工整理。然后,通过转鼓施加用于进一步解除纤维之间的束缚的搓揉加工。整理定形条件兼顾染色折痕等最终整理表面感,以最大收缩编织密度的0.90倍进行。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70g/m2。(碱处理条件)i咸处理液氢氧化钠1重量%水溶液处理液浴比1:100处理温度60°C处理时间15分钟从所得的针织物解舒前述复合纱,抽出分开染的单纤维,求出纤维特性的结果是将平均取代度为2.41的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作为复丝纱A1并通过脱乙酰化而得到的复丝纱A2,其细度被减量为81dtex,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伸长倍率为1.11,即,在吸水和吸湿时可逆伸长为干燥时的l.ll倍,干燥时的收缩应力为0.13cN/dtex,7>定回潮率为12.3%。另外,作为平均取代度2.91的三乙酸纤维素复丝纱的复丝纱Bl,在前述;成处理条件下没有细度降低并且看不到脱乙酰化。该复丝纱B2在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伸长倍率为1.005倍,干燥时的收缩应力为0.02cN/dtex,公定回潮率为3.5%。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3cm,干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3.5cm,WA2/DB2为0.94。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利用其里面层所含的复合纱的复丝纱A2的高的吸水特性吸收水分,并且其纱长通过湿度快速变化,从而针织物的透气度变化,即使在穿着试验中,也没有闷热感、发粘感。(比较例1)在实施例1中,复丝纱A1为高支数聚酯复丝纱(三菱丽阳抹式会社生产的半无光66dtex/136f、沸水处理时收缩率为7.5%),复丝纱B1为通过日本特许第2829893号说明书记载的制法所生产的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三菱丽阳林式会社生产的半无光90dtex/72f、沸水处理时收缩率为-0.7%、沸水处理后的180。C干燥收缩率为2.0%),使用复丝纱Al与复丝纱B1的混纺纱作为里面层的组成纱进行编成,进行减量率12%的碱减量加工,除此以外,与实施例l同样实施染色、定形、防水加工和搓揉加工。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90g/m2。针织物中的复丝纱A2、B2都是吸水和吸湿几乎不产生伸长的纱,是伴随干燥不产生收缩应力的纱。另外公定回潮率都是0.4%。而且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1cm,干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3.3cm,WA2/DB2为0.94。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几乎没有吸湿性,湿气不引起透气度的变化,因此随着出汗能感觉到闷热感、发粘感。(实施例2)将长丝人造丝复丝纱(有光133dtex/48f、沸水处理时收缩率为6.5%)作为复丝纱Al,将通过日本特许第2829893号说明书记载的制法所生产的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三菱丽阳株式会社生产的半无光90dtex/72f、沸水处理时收缩率为-0.7%、沸水处理后的180。C干燥收縮率为2.0。X))作为复丝纱B1,对于复丝纱Al,以2.0。/。的超喂率供给复丝纱Bl,实施交织混纺,制作复合纱(细度220dtex、交织度70个/m),以2股编成30英寸14针的平针针织物。在120。C通过染料直接对该针织物进行单股染色,然后在干燥时不施加过度张力的条件下充分收缩复丝纱A,的状态下定形,与实施例l同样实施防水加工、以及通过进一步解除纤维之间的束縛的转鼓进行的搓揉加工。整理定形条件兼顾染色折痕等最终整理表面感,以最大收缩编织密度的0.93倍进行。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60g/m2。从所得的针织物解舒前述的复合纱,抽出分开染的单纤维,求出纤维特性的结果是复丝纱A2在吸水和吸湿时可逆伸长为千燥时的1.034倍,千燥时的收缩应力为0.11cN/dtex,7>定回潮率为11%。复丝纱B2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伸长倍率为L004倍,吸水和吸湿几乎不产生伸长,不产生伴随干燥的收缩应力。另外公定回潮率都是0.4%。而且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1cm,干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3.4cm,WA2/DB2为0.91。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通过用于该针织物的复合纱的复丝纱A2的高的吸水特性吸收水分,并且其纱长通过水分变化,从而针织物的透气度变化,即使在穿着试验中,也没有闷热感、发粘感。(比较例2)在实施例2中,在120。C通过染料直接进行单股染色,然后为了感觉薄,在干燥时不施加过度张力的条件下进行拉幅,在复丝纱A1被伸长的状态下定形,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防水加工和搓揉加工。整理定形条件兼顾染色折痕等最终整理表面感,以最大收缩编织密度的0.80倍进行。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10g/m、抽出分开染的单纤维,求出纤维特性的结果是复丝纱A2在吸水和吸湿时伸长为干燥时的1.01l倍,干燥时收缩4%。复丝纱B2在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伸长倍率为1.004倍,吸水和吸湿几乎不产生伸长,由于不表现出干燥时的收缩因此不能测定,7>定回潮率是0.4%。与实施例2的复丝纱相比,吸水和吸湿时的可逆伸长倍率小,推测这是由于针织物定形时复丝纱A,在没有被充分收缩的状态下被拉紧定形了。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1cm,干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3.1cm,WA2/DB2为1.0。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由于复丝纱A2的人造丝长丝复丝纱具有适度的吸湿性,因此吸收出汗初始的湿气,但是在吸水和吸湿状态下,复丝纱A2的伸长变化少,透气度的变化不好,感觉到了闷热感、发粘感。另外产生如下问题干燥时,伴随着复丝纱A2的人造丝长丝复丝纱的收缩,针织物的形态发生变化。(比较例3)在实施例2中,复丝纱B1使用高收缩聚酯复丝纱(三菱丽阳株式会社生产、半无光84dtex/36f、沸水处理时收缩率为19.1%),对于复丝纱Al,以1.0。/。的超喂率供给复丝纱B1,通过交织混纺制作复合纱(细度211dtex、交织度41个/m),以2股编成30英寸14针的平针针织物,实施与实施例2同样的染色、定形、防水加工和搓揉加工。整理定形条件兼顾染色折痕等最终整理表面感,以最大收縮编织密度的0.90倍进行。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40g/m2。复合纱中的复丝纱B2几乎不因吸水和吸湿而伸长,由于不表现出干燥时的收缩因此不能测定,公定回潮率是0.4%。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6cm,干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2.9cm,WA2/DB2为1.24。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由于复丝纱A2的人造丝长丝复丝纱具有适度的吸湿性,因此吸收出汗初始的湿气,但是在吸水和吸湿状态下,复丝纱A2的伸长导致网眼堵塞且透气度产生降低,感觉到了闷热感、发粘感。(实施例3)将平均取代度2.41的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三菱丽阳抹式会社生产的有光135dtex/32f)作为复丝纱Al,将有规聚酯复丝缩率为7.8%)作为复丝纱Bl,以捻系数K二4167((S捻300t/m))实施并捻,制成复合纱(细度193dtex),使用前述复合纱,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编成平针针织物,实施与实施例l同样的碱处理、单股染色、定形、防水加工和搓揉加工。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从所得的针织物解舒前述复合纱,抽出分开染的各成分,求出纤维特性的结果是通过对二乙酸纤维素复丝纱A1进行脱乙酰化而得到的复丝纱A2被减量为细度81dtex,吸水和吸湿时可逆伸长干燥时的1.24倍,干燥时的收缩应力为0.13cN/dtex,7>定回潮率为13.0%。与实施例2相比,吸水和吸湿时的可逆伸长倍率大,被推定是因为由于没有以单纤维交织,因此脱乙酰化的碱处理引起的收缩表现得大。复丝纱B2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伸长倍率为1.004倍,由于不表现出干燥时的收缩因此不能测定,公定回潮率是0.4%。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7cm,千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3.6cm,WA2/DB2为1.03。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通过用于其里面层的复合纱的纤维素系复丝纱A2的高的吸水特性吸收水分,并且其纱长通过湿度快速变化,从而针织物的透气度变化,即使在穿着试验中也没有闷热感、发粘感。(实施例4)将平均取代度2.91的三乙酸纤维素和平均取代度2.41的二乙酸纤维素分别溶解于91重量%二氯曱烷、9重量%曱醇的混合溶剂中,调制三乙酸纤维素浓度22重量。/。的纺纱原液和二乙酸纤维素浓度22重量%的纺纱原液。使用这些纺纱原液,通过干式纺纱法将二乙酸纤维素成分和三乙酸纤维素成分复合纺纱成重量比50:50的并列型,得到84dtex/30f的复丝纱Al。使用前述复丝纱Al和作为复丝纱B1的通过日本特许第2829893号说明书记载的制法所生产的自发伸长性聚酯复丝纱(三菱丽阳抹式会社生产的半无光56dtex/48f、A719、沸水处理时收缩率为-0.7%、沸水处理后的180°C干燥收缩率为1.8%),对于复丝纱A1,以1.0。/。的超喂率供给复丝纱B1,实施交织混纺,制作复合纱(细度142dtex、交织度48个/m),与实施例1同样地编成双面针织物,实施石成处理、单股染色、定形、防水加工和搓揉加工。整理定形条件是兼顾染色折痕等最终整理表面感,以最大收缩编织密度的0.95倍进行。所得的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35g/m2。从所得的针织物解舒前述的复合纱,抽出分开染的单纤维,求出纤维特性的结果是通过仅对复丝纱A1的二醋酯成分进行脱乙酰化而得到的复丝纱A2被减量为细度68dtex,通过吸水和吸湿可逆伸长1.04倍,干燥时的收缩应力为0.08cN/dtex,公定回潮率为8.0%。复丝纱B2在吸水和吸湿时的纱的伸长倍率为1.004倍,干燥时的收缩应力为0.001以下、不能测定,公定回潮率是0.4%。相对于3cm干燥时的复合纱,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为3.2cm,干燥时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为3.4cm,WA2/DB2为0.94。所得的针织物的评价结果在表l中示出。所得的针织物,通过用于其里面层的复合纱的复丝纱A2的高的吸水特性吸收水分,并且干燥时有巻缩,因此表观上的纱长在复合纱上更短地被构成,通过湿度快速变化,从而针织物的透气度变化,即使在穿着试验中也没有闷热感、发粘感。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编织物可作为衣料用原料、尤其是要求控制衣服内的温度或湿度并总是保持舒适状态的运动衣料或者便服衣料用原料来适当使用。进而,不仅是产品整体的使用,还可以作为在易感觉到出汗或闷热感的腋下部、背部、胸部、腹部等部分使用的产品的部分原料来适当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编织物,其包含由满足下述(1)~(3)的条件的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形成的复合纱,(1)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与在20℃、湿度65%的条件下的复丝纱A2的纱长(DA2)之比WA2/DA2为1.02~1.30;(2)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与在20℃、湿度65%的条件下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之比WA2/DB2为0.9~1.1;(3)复丝纱A2的干燥收缩应力(DS值)为0.08cN/dtex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编织物,其中,复丝纱A2为纤维素系复丝纱。3.—种编织物,该编织物包含20重量%以上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纱,千燥时的编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350g/m2,且满足下述(4)~(5)的条件,(4)由下式求出的透气度变化量为10%以上;透气度变化量(%)=[(50重量%水分率下的透气度-干燥时的初始透气度)/干燥时的初始透气度]x100(5)干燥时的初始透气度为350cmVcm2/sec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由复丝纱Al和复丝纱Bl形成的复合纱形成编织物,在100~130。C对所述编织物实施染色处理,在100~120°C实施热定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对复丝纱B1相对于复丝纱A1赋予纱长差,其超喂率为0.5~6%,并形成复合纱。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方法,使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交织,形成复合纱。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以捻系数K二1000<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T:捻数、D:细度(分特))对复丝纱A1和复丝纱B1实施并捻,形成复合纱。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复丝纱A1为纤维素系复丝纱。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复丝纱A1为醋酯系复丝纱,编织复丝纱A1形成编织物之后,实施碱处理。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复丝纱B1为自发伸展性聚酯复丝纱。全文摘要该编织物包含由满足下述(1)~(3)的条件的复丝纱A2和复丝纱B2形成的复合纱。(1)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与在20℃、湿度65%的条件下的复丝纱A2的纱长(DA2)之比WA2/DA2为1.02~1.30;(2)吸水和吸湿时的复丝纱A2的纱长(WA2)与在20℃、湿度65%的条件下的复丝纱B2的纱长(DB2)之比WA2/DB2为0.9~1.1;(3)复丝纱A2的干燥收缩应力(DS值)为0.08cN/dtex以上。文档编号D03D15/04GK101213331SQ20068002437公开日2008年7月2日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发明者金谷庄次申请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三菱丽阳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