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反光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52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归反光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回归反光效果的纤维,属于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回归反光也称为逆向反光,它是指不论光线的入射角如何变化,被照物体反射光的方向 总是指向光源。这种材料属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如回归反光膜、回归反光织物等。回归反光 体是回归反光材料的核心。目前主要有两种回归反光体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与微棱镜回归 反光体。微棱镜回归反光体主要用于制作反光片、版等,如自行车、摩托车尾部广泛采用的 反光片。大量使用的回归反光膜,回归反光织物是用玻璃微珠制造的。这种玻璃微珠折射率 要求很高,粒径小,不圆度、透明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制造难度大,成品率低,加工成本很 高。另外,在回归反光材料中,玻璃微珠只是其中的一个构件,须在特定部位加反光层,才 具有真正意义的回归反光性能。在回归反光材料的制造中,玻璃微珠需采用植珠或与涂料混 合附着在基材上的方法,给回归反光材料的加工造成较大困难,性能与用途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雨后彩虹是由大量的小水珠的一次内表面反射光色散而形成。这一机理由笛卡儿最先通 过几何光学原理成功地得以论述,所以将产生虹的这束光线称为笛卡儿线。笛卡儿线是透明 球体内表面反射光的一种独特现象,它的最大特点是光强度高、定向性好,当折射率等于2 时,笛卡儿线指向光源,即有回归反光性。正是基于这些特性,回归反光材料中广泛采用高 折射率的透明玻璃微珠作为反光体。透明圆柱纤维在光线垂直于纤维轴入射时,也有产生笛 卡尔线的条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双组分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技术纺 制纤维,即异形复合纤维组分一的截面形状由三个以上圆形截面相切围成,组分一合围形成 的中空部分填充异形复合纤维的组分二。该异形复合纤维中由多个圆截面相切围成的组分一 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和1.9~2.0的折射率;填充多个相切圆合围形成的中空部分的组分二要求 有较高的反光性能。光线照射纤维时,光线在圆形截面的组分一内表面汇聚、反射,形成笛 卡儿线,产生回归反射光。与圆形截面组分一内表面相邻的组分二有较高的反光性能,能将 透射光转化为内表面反射光,使纤维组分一圆形截面内表面形成的回归反射光大大加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回归反光丝是一个完整的回归反光体,不用再加工,可直接作为 回归反光材料使用。回归反光丝具有线性特征,使用方便。回归反光丝的线性特征使其加工 变得容易。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异形复合纤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组分一,2.组分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
采用异形复合纺丝法,异形复合纤维截面结构如图所示,在图中,组分一选用高折射率 玻璃,组分二选用添加铝粉或铜粉的玻璃。组分一通过控制工艺使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组分二通过添加铝粉使其具有较高的反光性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纺制回归反光纤维的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双组分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技术纺制纤维,即异形复合纤维组分一的截面形状由三个以上圆形截面相切围成,组分一合围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异形复合纤维的组分二。该异形复合纤维中由多个圆截面相切围成的组分一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和1.9~2.0的折射率;填充多个相切圆合围形成的中空部分的组分二要求有较高的反光性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形复合纤维组分一的 截面形状由三个以上圆形截面相切围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形复合纤维中,组分 一合围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异形复合纤维的组分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形复合纤维中多个相 切圆形组成的组分一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形复合纤维中多个相 切圆形组成的组分一要求折射率在1.9~2.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形复合纤维中填充多 个相切圆合围形成的中空部分的组分二要求有较高的反光性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归反光纤维的制造技术,属于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技术领域。采用双组分异形复合纤维纺丝技术,即纤维组分一的截面形状由三个以上圆形截面相切围成,组分一合围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异形纤维的组分二。该纤维组分一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和1.9~2.0的折射率;组分二要求有较高的反光性能。利用纤维组分一圆形截面内表面的笛卡儿线原理产生很强的回归反射光。利用与纤维组分一圆形截面内表面相邻的组分二的高反光性能将透射光转化为内表面反射光,使纤维的回归反射光大大加强。本回归反光丝是一个完整的回归反光体,可直接作为回归反光材料使用;本回归反光丝具有线性特征,使用方便;本回归反光丝的线性特征使其加工变得容易。
文档编号D01D5/28GK101429683SQ20071013529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黎 何, 张海泉, 李云台, 王娟娟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