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形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64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工”形纤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异形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的截面为"工"形 的异形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面 料结实耐穿,而且越来越注重对针织面料的色彩、手感、风格、功能和舒服 度的追求,同时获得一种具有柔软的同时又具有骨感的针织面料成为一种发 展趋势。而作为服装面料最基本的结构单元-纤维材料,应该通过自身的技术 进步,努力开发各种纤维材料,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由于纤维的截面形状与纤维的特性密切相关,借助于纤维截面形状的改 变可获得人们所需求的各种特性。常规涤纶纤维的截面为圆形,圆形截面的 涤纶纤维与棉混纺制得的织物吸湿性、染色性不好,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异形
截面的涤纶纤维,例如中国专利CN2517759Y公开了一种三角形截面的涤纶纤 维,这种异形截面的涤纶纤维吸湿性和染色性好于圆形截面的纤维,同时赋 予织物很好的闪光性。中国专利CN1558003A公开了一种三叶形截面的涤纶纤 维,这种异形截面的纤维异形度较高,使织物具有较好的蓬松性、吸湿性以 及抗起毛球等诸多特有性能。中国专利CN2813642Y公开了一种十字形截面的 涤纶纤维,这种异形截面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湿排汗性能。中国专利公告号 CN2663442Y公开了一种王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这种异形截面的纤维具有好 的吸湿排汗的功能,具备一定的抗弯曲回弹特性,但纤维截面形状复杂,难 以制得较细的纤维,缺乏柔软性,无法应用于单衣和贴身衣物。中国专利公 开号CN2622203Y中公开了一种纺丝用异型孔喷丝板,喷丝孔呈环状等规律形 式分布,喷丝毛细孔的截面为三段直线形狭缝,呈H形排布,即两侧是两段平 行、等长的直线形狭缝,中间位置另有一段直线形狭缝将它们连通,该异型 孔喷丝板是H形截面的喷丝板,可以制得H形截面涤纶纤维,这种截面的涤纶 纤维表面带有沟槽,制成的织物在使用时可以产生毛细效应,因而具有良好 的吸湿排汗功能;但是由于纤维H形截面的中间连接段相对比较短(其长度小 于边长的80%),导致H形截面纤维的弯曲模量小。上述的几种异形截面的纤 维很好的解决了涤纶的吸湿性和染色性,但是这些异形截面的纤维的弯曲刚 度不大,不能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而骨感与面料的悬垂性密切相关。悬垂 性和柔软性是织物优选的主要物理特性,织物的柔软性由纤维的纤度所决定, 悬垂性是由纤维的弯曲模量所决定。而由材料力学理论可知,材料的弯曲刚 度与横截面的形状有关,最合理的截面是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抗弯截面模 量的截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异形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的截面为 "工"形的异形纤维。本发明解决了通常纤维的弯曲刚度小、不能赋予织物 很好的骨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织物悬垂性差的不足。
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纤维截面形状呈"工"形,即包括平行的 两边和垂直于两边的连接段三部分,连接段的长度与两边的较长者之比为l 4: 1,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L: MAX (M, N) =1 4: 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 边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如上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为"一" 字形、鹅卵形或圆弧形。
如上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为"一"
字形时,平行的两边内侧可以有斜坡,倾角0为5 30。,两边的强度得到了加强。
如上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和垂 直于两边的连接段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如上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还包
括接近平行的两边,即两边的夹角P小于15。。
如上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各自 的两端为圆弧。
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纤维截面形状呈"工"形,工字形截面纤 维的弯曲刚度最大。当纤维纤度相同时,三角形、三叶形、十字形、王字形
以及H形截面的涤纶纤维的弯曲刚度大于普通的圆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而工 字型截面的纤维的弯曲刚度大于三角形、三叶形、十字形、王字形、H形,等 一些常见的异形截面的纤维。其中,"工"字形与"H"形的不同在于,所组 成的三个矩形的尺寸不同,尤其是中间连接段与两边长度的比值差异很大,
"H"形的中间连接段与两边长度的比值小,其主要功能是吸湿排汗,其两正 交方向的抗弯模量基本一致都比较低;"工"字形的中间连接段与两边长度 的比值大,使得"工"字形纤维在垂直方向的抗弯模量大大提高,"工"字 形在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刚度与"H"形的弯曲刚度相当,在垂直方向"工"字 形的弯曲刚度明显大于"H"形截面(约7倍)。在做成面料时,"工"字形 纤维的排列是随机的,因而对整个面料而言,其抗弯回弹性能就能显著增强。 因此"工"形截面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另外实验表明,"H"形截面原丝芯 吸性好于五叶形,而"T"形的截面原丝的纱线芯吸性最差,"工"形截面与
"H"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工"形截面也具有较好的芯吸性能。此外,
"工"形截面的蓬松弹性好,柔软性也很不错。
现有纤维品种功能都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多功能复合型的面料。虽然 种类很多,但是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说中空纤维保暖性好,但是 不能及时排出体表的湿气。而"工"形纤维具备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性能,使 得其具有很强的市场应用前景。通过调整合适的纺丝工艺条件和冷却工艺条 件,可以制得符合技术要求的各类"工"形纤维产品来满足机织、针织物的 手感、骨感,色彩、手感、风格、功能和舒服度的要求。
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单丝纤度0.1 30旦,可采用"工"形喷 丝孔通过常规纺丝工艺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不仅可以赋予织物很好的吸湿性、透气性, 同时由于该截面的异形纤维的弯曲刚度较常用的异形截面的大,从而使该种 异形纤维得到的织物具有很好的骨感。最终产品的"工"形纤维织成机织, 针织物等,织物柔软、蓬松,与其他纤维等交织后可直接用于三异织物的制 作,是纺毛,纺麻的新材料。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不仅改善了纤维的 柔软性、吸湿性、透气性,而且使异形纤维得到的织物具有很好的骨感,改 善了织物的舒适性。


图1是本发明一种"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鹅卵形边"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加强边"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圆弧边"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不等边"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不平行"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 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 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纤维截面形状呈"工"形, 即包括平行的两边和垂直于两边的连接段三部分,连接段的长度与两边的较 长者之比为1 4: 1,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L: MAX (M, N) =1 4: 1。
其中,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不等边"工"形纤维的截面示意图见图5。
如图1、 2和4所示,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为"一"字形、 鹅卵形或圆弧形。
如图3所示,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为"一"字形时,平行 的两边内侧可以有斜坡,倾角e为5 30。,两边的强度得到了加强。
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和垂直于两边的连接段连接处为圆弧 过渡,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还包括接近平行的两边,即两边的 夹角3小于15。(见图6),所述"工"形纤维截面平行的两边各自的两端为 圆弧。
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单丝纤度0.1 30旦,可采用"工"形喷 丝孔通过常规纺丝工艺制得。
经试验证明,本发明的一种"工"形纤维确实解决了通常纤维的弯曲刚 度小、不能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织物悬垂性差的不 足。
权利要求
1. 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是纤维截面形状呈“工”形,即包括平行的两边和垂直于两边的连接段三部分,连接段的长度与两边的较长者之比为1~4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纤维 截面平行的两边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纤维 截面平行的两边为"一"字形、鹅卵形或圆弧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纤维 截面平行的两边为"一"字形时,平行的两边内侧可以有斜坡,倾角e为 5 30° 。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纤维 截面平行的两边和垂直于两边的连接段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纤维 截面平行的两边还包括接近平行的两边,即两边的夹角P小于15。。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形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纤维 截面平行的两边各自的两端为圆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异形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的截面为“工”形的异形纤维,纤维截面形状呈“工”形,即包括平行的两边和垂直于两边的连接段三部分,连接段的长度与两边的较长者之比为1~4∶1。本发明解决了通常纤维的弯曲刚度小、不能赋予织物很好的骨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织物悬垂性差的不足。
文档编号D01D5/253GK101387012SQ20081020243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7日
发明者勇 吴, 琦 姜, 张爱丽, 李文刚, 王士良, 王济强, 东 罗 申请人: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