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87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边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锁边装置,其在裤子等的布料的端缘进行锁边缝制(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图6中表示现有的锁边装置100的一个例子。该锁边装置100
具有缝纫机主体101,其在布料的端部进行锁边缝制;以及工作台
102,其置载该缝纫机主体101,同时在其上表面可输送地置载布料。 在工作台102的下面侧设置缝纫机电动机105及控制箱(控制装置) 106,该缝纫机电动机105使缝纫机主体101驱动,该控制箱106对 缝纫机电动机105等的驱动进行控制。在控制箱106上连接操作面板 107,操作面板107设置于缝纫机主体101的上方,以使得操作者容 易操作。另外,在缝纫机主体101的缝合部附近设置传感器104,其 检测布料的端部,与控制箱106连接。
在该锁边装置100中,在工作台102的一端部侧(布料进给方向 A的上游侧)的土面具有较大的空间,以叠放之后要缝制的布料,-其: 在操作者一边依次地供给叠放的布料, 一边仅缝制如图7所示的布料 的单侧侧边的情况下使用。因此缝纫机主体101设置于工作台102的 另一端部侧(布料进给方向的下游侧)。
在工作台102的另一端部侧设置堆料机(省略图示),当由前述 传感器104检测出布料的后端时,堆料机动作,缝制结束的布料由堆 料机依次运出,存放在布料支承台108上。
图8表示其他的现有例。该锁边装置200具有缝纫机主体201, 其与上述的锁边装置100同样地进行锁边缝制;以及工作台202,其 具有与锁边装置IOO相比横向未扩展的上表面。在工作台202的下面侧设置缝纫机电动机205及控制箱(省略图示)。另外,在缝纫机主
体1的缝合部附近设置传感器204,其检测布料的端部,与控制箱205 连接。在工作台202的布料进给方向B的下游测,设置堆料机(省略 图示)。
使用这种具有横向未扩展的上表面的工作台202的锁边装置200 大多在下述情况下使用,即,操作者将布料一片一片供给至缝纫机主 体201, 一边用手处理布料, 一边对图9所示的布料的多个端缘进行 缝制。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最初缝制布料的从S处至A处的侧边, 然后转动布料而从A处缝制至B处,然后转动布料而从B处缝制至 C处,然后转动布料而从C处缝制至E处。如果在进行从C处至E 处的缝制时,由操作者按下开关,则在布料缝制至E处而由传感器 204检测出后端时,堆料机驱动将布料运出,存放于布料支承台上。
专利文献1:特开平08 — 000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图6所示的锁边装置100中,由于工作台102在横向上较宽,因 此在进行如图9所示的缝制的情况下,操作者进行使布料旋转的操作时, 因布料会卡在工作102的前端缘102A上而受到阻力,因而布料的转 动变得困难,操作性变差。
另一方面,由于图8所示的其他例子的锁边装置200,工作台202 较小,因此不能使之后缝制的布料预置于在工作台202上,因准备操作 花费时间,从而操作性变差。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锁边装置,其可以与布料的缝制方法相对应而高效地进行缝制。
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
缝纫机主体,其进行缝制;
主工作台,其设置前述缝纫机主体;
辅助工作台,其与前述主工作台自由连结; 连结部件,其将前述主工作台和前述辅助工作台连结; 检测单元,其设置于前述主工作台或前述辅助工作台上,检测两工作台是否连结;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有无前述检测单元的检测,控制前述缝纫机主 体,以使其可以变更为单独缝制模式和循环缝制模式,该单独缝制模 式以一个缝制条件进行缝制,该循环缝制模式根据分别预先设定的多 个缝制条件依次进行缝制。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锁边 装置中,
前述控制单元,在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两个工作台连结的情况 下,切换为由前述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 _
在前述检测单元未检测出两个工作台连结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前 述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锁边
装置中具有
布料传感器,.其检测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 堆料装置,其从前述工作台送出缝制结束的被缝制物; 操作开关,其利用输入操作确定前述堆料装置的驱动定时;以及 '选择单元,其在利用前述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缝制时,选择利用自 动循环缝制模式和手动循环缝制模式中的哪个模式进行缝制,该自动 循环缝制模式自动进行前述堆料装置的驱动,该手动循环缝制模式根 据由前述操作开关的输入操作确定的驱动定时,进行前述堆料装置的 驱动,.
前述控制单元,在由前述选择单元选择了自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 况下,在以最后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前述布料传感器检测出被缝制 物的缝制结束时,使前述堆料装置驱动,
在由前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手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在缝制过 程中前述操作开关被输入操作后,前述布料传感器检测出被缝制物的 缝制结束时,使前述堆料装置驱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仅缝制布料的一个侧边的情况下,为了可以使之后要缝制的布料预置于工作台上,只要使用连结部 件而将辅助工作台与主工作台连结即可。另一方面,在对布料的多个 侧边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仅利用主作台进行缝制即可。
在这里,检测单元检测主工作台与辅助工作台是否连结,控制单 元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有无,将缝制动作变更为单独缝制模式和循环 缝制模式。也就是说,控制单元根据所设置的工作台的状态自动地切 换缝制模式。
因此,可以与布料的缝制方法相对应,高效地进行缝制。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控制单元在检测单元检测出两个工 作台连结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在检测单元 未检测出两个工作台连结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的缝 制。
这样,在任一种缝制中,都可以利用适合状态的工作台进行缝制, 因此可以与布料的缝制方法相对应,高效地进行缝制。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由选择单元选择了自动循环缝制 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在以最后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布料传感器检 测出缝制结束,则控制单元使堆料装置自动地驱动。
这样,在缝制将要结束时,操作者不必用手使堆料装置驱动,可 以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
另一方面,在由选择单元选择了手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如 果在缝制过程中,在操作开关输入操作后布料传感器检测出缝制结 束,则控制单元使堆料装置驱动。
这样,由于操作者可以按照应缝制的布料的侧边的数量任意地确 定堆料装置的动作,因此,即使在如品种多产量少这样按照应缝制的 布料的侧边的数量而频繁地设定缝制条件,使效率降低的情况下,也 可以容易地应对。


图1是锁边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从锁边装置的上方观察的斜视图。图3是从锁边装置的下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锁边装置的控制装置周围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由锁边装置的控制装置进行的缝制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锁边装置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由图6的锁边装置缝制的布料的线迹的图。
图8是表示现的锁边装置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由图8的锁边装置缝制的布料的线迹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锁边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详细进 行说明。
〈锁边装置的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锁边装置IO是进行裤子等的布料(被缝制 物)的锁边缝制的缝纫机。
锁边装置10具有缝针等,还具有缝纫机主体l,其进行布料
的缝制;工作台2,其置载布料;以及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3, 其控制设置于缝纫机主体1上的各驱动源的驱动。 (缝纫机主体、工作台)
缝纫机主体1例如是公知的循环缝制缝纫机,利用缝针的上下运 动对工作台2上的布料实施缝制。缝纫机主体1设置于工作台2的上 表面。在缝纫机主体1的下方,设置作为缝纫机主体1的驱动源的缝 纫机电动机11及控制装置3。
工作台2具有主工作台21,其置载缝纫机主体l;辅助工作台 22,其与该主工作台21自由连结;以及连结部件23,其连结主工作 台21和辅助工作台22。
主工作台21是形成得较小的工作台,以使得操作者轻松地进行 布料的旋转。在仅使用主工作台21进行缝制的情况下,缝纫机主体1 的正面侧,换言之图1所示的布料的进给方向F的上游测,成为操作 者的作业位置。
主工作台21设置于脚部21b的上端,该脚部21b直立设置于基台部21a上。主工作台21设置为,在地板上放置时,其上表面沿水
平方向。
在主工作台21的下方,缝纫机电动机ll、控制装置3由主工作 台21及脚部21b支撑。
在主工作台21上的布料进给方向F的下游侧,设置堆料装置5, 其将缝制结束的布料从主工作台21上运出,存放于与主工作台21相 邻的布料支承台4上。堆料装置5具有输送杆51,由控制装置3控制 驱动。输送杆51利用气缸50 (参照图4)等驱动,其上端部可以在 主工作台21与布料支承台4之间往复运动。并且,输送杆51置载布 料的一部分,在其与主工作台21之间保持布料,在该状态下,通过 从布料的下面侧喷射空气使布料翻转,置载于布料支承台4上并存放。
在堆料装置5上如图4所示,连接有操作开关52,其利用输入 操作确定堆料装置5的驱动定时。-
如图1至图3所示,辅助工作台22将主工作台21在沿布料的进 给方向F的方向上延长,其具有在与主工作台21连结时与主工作台 2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个面的平面。辅助工作台22与主工作台21在布 料的进给方向F的上游侧连结。由于通过将主工作台21与辅助工作 台22连结,形成在布料的进给方向F上延长的一个大工作台,因此 可以预先使之后要缝制的布料在辅助工作台22上待机。在将辅助工 作台22与主工作台21连结而进行缝制的情况下,缝纫机主体1的左 侧,即图l的纸面的前侧,成为操作者的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从操作 者侧观察,布料的进给方向为左右方向。
辅助工作台22设置于脚部22b的上端,该脚部22b直立设置于基 台部22a上。辅助工作台22设置为,在地板上放置时,其上表面沿水 平方向。
主工作台21与辅助工作台22的连结,使用连结部件23。 如图3所示,连结部件23具有连结板23a,其跨过主工作台 21及辅助工作台22而配置;以及螺钉23b,其可自由拆装地将该连 结板23a固定在主工作台21及辅助工作台22上。也就是说,利用螺 钉23b的拆装,可以将主工作台21与辅助工作台22连结。在主工作台21上设置作为检测单元的连结开关6,其检测两工
作台21、 22是否连结。
连结开关6设置于主工作台21背面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缘 部。并且,在利用连结部件23将辅助工作台22与主工作台21连结 时,通过辅助工作台22的布料进给方向F的下游侧的端部与连结开 关6抵接而将其按下,检测两个工作台21、 22的连结。由连结开关 6检测出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可以确认两个工 作台21、 22是否连结。
此外,连结开关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主工作台21上,但也 可以设置于辅助工作台22上。即使连结开关6设置于辅助工作台22 上,也必须可以利用控制装置3检测有无按下。
另外,在缝纫机主体1的缝针的上下移动路径附近,设置发光 部71 (参照图4),其朝向主工作台21发光。在缝纫机主体l的发 光部71的下方,设置受光传感器72,其接收从该发光部71照射的 光。由该发光部71和受传感器72构成布料传感器7。也就是说,如 果发光部71与受光传感器72之间存在布料,则受光传感器72不能 接收来自发光部71的光,如果因缝制结束等而布料不存在,则受光 传感器72可以检测出接收的光。利用该原理而布料传感器7用于检 测布料的缝制开始,同时也用于检测布料的缝制结束。
发光部71及受光传感器72均与控制装置3连接。控制装置3 使发光部71发光,并接收来自受光传感器72的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3具有公知的CPU、 RAM、 ROM、 EEPROM。在控制装置3上连接有缝纫机主体1、堆料装置5、缝纫 机电动机11、操作开关52、连结开关6、布料传感器7、以及操作面 板8等。
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连结开关6的ON/OFF (检测的有无)而改 变缝制动作。控制装置3可以使缝纫机主体1以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缝 制,该单独缝制模式利用预先设定的一个缝制条件进行缝制。另外, 控制装置3也可以使缝纫机主体1以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缝制,该循环缝制模式根据分别预先设定的多个缝制条件依次进行缝制。此外,作 为在锁边装置10中可以设定的缝制条件,例如包含缝制开始或缝制 结束的加固缝制针数、通常缝制中的缝制间距、以及由缝纫机电动机 11的旋转速度确定的缝制速度中的至少任一个,分别利用操作面板8 设定。
单独缝制模式如图7所示,在对布料的一个侧边进行锁边缝制 的情况下使用。循环缝制模式如图9所示,在对布料的多个侧边进行 锁边缝制的情况下使用。
循环缝制模式还具有自动循环缝制模式和手动循环缝制模式, 该自动循环缝制模式自动进行堆料装置5的驱动,该手动循环缝制模
式在由操作开关52确定的驱动定时进行堆料装置5的驱动。
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连结开关6的ON/OFF,进行单独缝制模式 和循环缝制模式的切换。具体地说,在连结开关6检测出两个工作台 连结的情况下(ON),控制装置3切换为由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的缝 制。另一方面,在连结开关6未检测出两个工作台连结的情况下 (OFF),控制装置3切换为由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
另外,在控制装置3中连接作为选择单元的操作面板8,其在利 用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缝制时,选择利用自动循环缝制模式和手动循环 缝制模式中的哪个模式进行缝制,该自动循环缝制模式自动地进行堆 料装置5的驱动,该手动循环缝制模式在由操作开关52确定的驱动 定时进行堆料装置5的驱动。该自动或手动循环缝制模式的选择,通 过由操作者从操作面板8选择输入而选择。
控制装置3在由最后的缝制条件(在单独缝制模式中为其缝制 条件)进行缝制时,如果布料传感器7检测出缝制结束,则进行使堆 料装置5驱动的控制。
控制装置3在由最后的缝制条件(在循环缝制模式的自动循环 缝制模式中为最后缝制的线迹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如果布料传 感器7检测出缝制结束,则进行使堆料装置5驱动的控制。
在循环缝制模式的手动循环缝制模式中,如果在缝制过程中操 作开关52被输入操作,则在布料传感器7检测出缝制结束后,控制装置3进行使堆料装置5驱动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在堆料装置5
的操作开关52变为ON之前,持续进行缝制。 〈缝制的控制〉
下面,对利用锁边装置IO进行布料的缝制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如果存在表示开始缝制的输入指示,则控制装置3 判断连结开关6是否为ON (步骤S1)。
在这里,在判断连结开关6为ON的情况下,判断布料传感器7 是否为OFF,也就是说,判断在缝针的上下运动路径的下方是否放置 有布料(步骤S2)。
在步骤S2中,判断布料传感器7为OFF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 使缝纫机电动机ll起动,同时控制缝纫机主体1的驱动,利用单独缝 制模式进行缝制(步骤S3)。在由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缝制的过程中, 判断是否在发光部71与受光传感器72之间布料消失而布料传感器7 从OFF变为ON,也就是说,判断缝制中的布料是否结束缝制(步骤 S4)。并且,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从OFF变为ON的情况下,控制装 置3使堆料装置5驱动(步骤S5),将缝制结束的布料输送至布料支 承台4上。从而使本处理结束。这样,通过利用由布料传感器7得到 的检测信号的切换(ON/OFF),检测布料的缝制开始和缝制结束,可 以可靠地进行缝制的控制。
在步骤Sl中,在判断连结开关6为OFF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 利用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缝制,在该缝制中,判断是否由操作面板8选 择了自动循环缝制模式(步骤S6)。在这里,在判断选择了自动循环 缝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判断是否在缝纫机主体1的缝针的上 下运动路径的下方放置布料而布料传感器7变为OFF (步骤S7)。在 步骤S7中,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为OFF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根据预 先设定的多个缝制条件中的最初缝制条件,控制缝纫机主体1及缝纫 机电动机ll的驱动,进行最初的锁边缝制(步骤S8)。此外,该自动 循环缝制模式中的多个缝制条件及其缝制顺序,经由操作面板8预先 设定,并存储于控制装置3的ROM或EEPROM中。在最初的锁边缝制的缝制过程中,判断布料传感器7是否从OFF 变为ON,即由最初的缝制条件进行的锁边缝制是否结束(步骤S9)。 并且,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从OFF变为ON之前,持续进行最初的锁 边缝制,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已从OFF变为ON的情况下,判断布料 传感器7是否再次变为OFF,即结束了最初的锁边缝制后的布料中的 应进行之后的缝制的侧端部是否放置于缝针的上下运动路径的下方 (步骤SIO)。在步骤S10中,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为OFF的情况下, 控制装置3根据预先设定的多个缝制条件中的第二个缝制条件,控制 缝纫机主体1及缝纫机电动机11的驱动,进行第二个锁边缝制(步骤
sn)。
在第二个锁边缝制的缝制过程中,判断布料传感器7是否从OFF 变为ON,即由第二个缝制条件进行的缝制是否结束(步骤S12)。并 且,在控制装置3判断布料传感器7从OFF变为ON之前,持续进行 第二个锁边缝制,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已从OFF变为ON的情况下, 控制装置3使堆料装置5驱动(步骤S5),将缝制结束的布料输送至 布料支承台4上。从而使本处理结束。
此外,在图5的流程图中,对利用两个不同的缝制条件进行锁边 缝制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如图9所示,在利用四个不同的缝制 条件进行锁边缝制的情况下,只要重复执行缝制及由布料传感器7进 行的检测处理即可。在该情况下,在第四个锁边缝制的缝制过程中, 控制装置3判断布料传感器7是否从OFF变为ON,控制装置3在判 断布料传感器7从OFF变为ON的情况下,使堆料装置5驱动,将缝 制结束的布料输送至布料支承台4上。
在步骤S6中判断不是自动循环缝制模式,即由操作面板8选择手 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在利用手动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缝制时,控 制装置3判断是否在缝纫机主体1的缝针的上下运动路径的下方放置 布料而布料传感器7变为OFF (步骤S13)。在步骤S13中判断布料 传感器7为OFF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根据预先设定的多个缝制条件 中的最初缝制条件控制缝纫机主体及缝纫机电动机11的驱动,进行 缝制(步骤S14)。此外,在该情况下,手动循环缝制模式中的多个缝制条件及其缝制顺序,也经由操作面板8预先设定,并存储于控制装
置3的ROM或EEPROM中。
在步骤S14中的缝制过程中,判断是否存在用于确定堆料装置5 驱动定时的操作开关52的输入操作(步骤S15)。在这里,在判断存 在操作开关52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判断布料传感器7是否从OFF 变为ON,即以正在执行的缝制条件对正在缝制的布料进行的缝制是否 结束(步骤S16)。并且,在控制装置3判断布料传感器7未从OFF 变为ON后,继续当前的缝制,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从OFF.变为ON 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使堆料装置5驱动(步骤S5),将缝制结束的 布料输送至布料支承台4上。从而便本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在判断不存在用于驱动堆料装置5的 操作开关52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判断布料传感器7是否 从OFF变为ON,即以当前执行的缝制条件对当前缝制的布料进行的 缝制是否结束(步骤S17)。
并且,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从OFF变为ON的情况下,返回至步 骤SB,为了进行基于预先设定的多个缝制条件中的下一个缝制条件的 缝制,在缝纫机主体1的缝针的上下运动路径的下方放置布料,使布 料传感器7从ON变为OFF。另一方面,在判断布料传感器7未变为 ON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返回步骤S14,以当前的缝制条件继续进行 缝制。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的锁边装置l,在仅缝制布料的一个侧边的情况下,为 了使之后要缝制的布料可以预置于辅助工作台22上,只要使用连结 部件23将辅助工作台22与主工作台21连结即可。另一方面,在对 布料的多个侧边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仅利用主作台21进行缝制即可。
在这里,连结开关6检测主工作台21与辅助工作台22是否连 结,控制装置3根据有无连结开关6的检测,将缝制动作变更为单独 缝制模式和循环缝制模式。也就是说,控制装置3根据所设置的工作 台21、 22的状态自动地切换缝制模式。
因此,可以与布料的缝制方法相对应高效地进行缝制。另外,控制装置3在连结开关6检测出两个工作台21、 22连结 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在连结开关6未检测 出两个工作台21、 22连结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的 缝制。
这样,由于在任一种缝制下,都可以利用适合状态的工作台进行 缝制,因此可以与布料的缝制方法相对应高效地进行缝制。
另外,在缝制的控制选择自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在由 最后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布料传感器7检测出缝制结束,则控制 装置3使堆料装置5驱动。
这样,在缝制将要结束时,操作者不必手动使堆料装置5驱动, 可以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
另外,在缝制的控制选择手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在缝 制过程中,在操作开关52输入操作,布料传感器7检测出缝制结束 后,则控制装置3使堆料装置5驱动。
这样,操作者可以按照应缝制的布料的侧边的数量任意地确定堆
料装置的动作,即使在如品种多产量少这样按照应缝制的布料的侧边 的数量而频繁地设定缝制条件,使效率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 应对。
〈其他〉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分为单独缝制模式、自动循环缝制模式、手动循环缝制模式,但只要 是可以将处理切换为单独缝制模式和循环缝制模式即可。另外,循环 缝制模式中的缝制条件的数量也可以任意。
另外,作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循环缝制模式中预先设定的多个 缝制条件,可以对一件布料的各侧边设定各不相同的缝制条件,当然 也可以对一件布料的各侧边设定相同的缝制条件。
权利要求
1.一种锁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缝纫机主体,其进行缝制;主工作台,其设置前述缝纫机主体;辅助工作台,其与前述主工作台自由连结;连结部件,其将前述主工作台和前述辅助工作台连结;检测单元,其设置于前述主工作台或前述辅助工作台上,检测两工作台是否连结;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有无前述检测单元的检测,控制前述缝纫机主体,以使其可以变更为单独缝制模式和循环缝制模式,该单独缝制模式以一个缝制条件进行缝制,该循环缝制模式根据分别预先设定的多个缝制条件依次进行缝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单元,在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两个工作台连结的情况 下,切换为由前述单独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在前述检测单元未检测出两个工作台连结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前 述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的缝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布料传感器,其检测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堆料装置,其从前述工作台送出缝制结束的被缝制物; 操作开关,其利用输入操作确定前述堆料装置的驱动定时;以及 选择单元,其在利用前述循环缝制模式进行缝制时,选择利用自动循环缝制模式和手动循环缝制模式中的哪个模式进行缝制,该自动 循环缝制模式自动进行前述堆料装置的驱动,该手动循环缝制模式根 据由前述操作开关的输入操作确定的驱动定时,进行前述堆料装置的 驱动,前述控制单元,在由前述选择单元选择了自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在以最后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前述布料传感器检测出被缝制 物的缝制结束时,使前述堆料装置驱动,在由前述选择单元选择了手动循环缝制模式的情况下,在缝制过 程中前述操作开关被输入操作后,前述布料传感器检测出被缝制物的 缝制结束时,使前述堆料装置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边装置(10),其可以与布料的缝制方法相对应而高效地进行缝制。该锁边装置具有缝纫机主体,其进行缝制;工作台(2),其置载被缝制物;以及控制单元(3),其控制缝纫机主体的驱动,工作台具有主工作台(21),其设置缝纫机主体;辅助工作台(22),其与该主工作台(21)自由连结;以及连结部件(23),其连结主工作台与辅助工作台,在主工作台或辅助工作台上设置检测单元(6),其检测两个工作台是否连结,控制单元根据有无检测单元的检测,将缝制动作变更为单独缝制模式和循环缝制模式。
文档编号D05B1/00GK101575773SQ20091013667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9日
发明者平泽裕, 薄井彻, 高濑秀纪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