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37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属于纺织机械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横机目前是羊毛衫生产企业实现生产灵活变化的理想机械。它的 提花、移圈、摇床都由电脑进行自动控制。横机的编织主要是通过机 头在导轨上的往复运动由三角带动织针来完成的,而横机的接、翻针 及波纹组织是针板移动机构带动滑块及针板进行的,机构相对运动就 会产生磨擦及热量,磨擦使机构产生磨损,过热会使相对运动零件发 生拉伤或烧伤,裸露在空气中主关零件如三角、织针等会生锈及氧化, 这就需要一种油路润滑及废油回收系统,而且润滑油应具有抗磨、防 锈及抗氧化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机润 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横机润 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出油系统、润滑油输入系 统,其中出油系统包括安装于横机墙板上的手动润滑泵,外六角接 头安装于手动润滑泵上,塞块及弹簧安装于外六角接头上,压块安装 在外六角接头的一端,内接头装在压块的一端,内螺纹螺帽与外六角
4接头相配合,润滑油输入系统一方面与出油机构相连,另一方面分别与设置在针床体上的油船及压板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润滑油输入系统共设置有7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其中,六通分油件通过第九油管与出油机构相连,四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分别与六通分油件的接口相连,第一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一油管,及安装于其上的一只直角接头、 一颗外螺纹螺帽;第二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二油管及第一压板;第三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三油管和第二压板,第四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四油管及安装于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四通分油件通过第八油管与六通分油件相连,三路润滑油输入机构与四通分油件相连,其中,第五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五油管及安装于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第六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六油管及安装于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第七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七油管及第三压板,在每个压板的底部皆开有油孔,油孔位置对应着针床体的针板滑块。
还包括废油回收系统,废油回收系统安装与针床体的两侧螺孔处,废油回收系统包括油瓶盖,油瓶底与油瓶盖罗纹配合,第十油管的一端处于油瓶盖内,另一端与第一宝塔接头具有宝塔状的一端连接,第一宝塔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一内罗纹接头一端罗纹配合,第一内罗纹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一角弯的一端连接,第一角弯的另一端与第一对丝连接,第一对丝的另一端与针床体的螺孔相配合,第十一油管的一端处于油瓶盖内,另一端与第二宝塔接头具有宝塔状的一端连接,第二宝塔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内罗纹接头一端罗纹配合,第二内罗纹 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角弯的一端连接,第二角弯的另一端与第二对丝 连接,第二对丝的另一端与针床体的另一个螺孔相配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润滑油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废油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包括有出油系 统、润滑油输入系统以及废油回收系统,其中,出油系统包括一颗内 螺纹螺帽l、 一颗内接头2、 一颗压块3、 一支弹簧4、 一颗塞块5、 一颗外六角接头6, 一只手动润滑泵单元7,手动润滑泵具有油塞7A、 手柄7B、泵盖7C、及接头7D等部位, 一只六通分油件8,润滑油输 入系统包括一支第一油管9, 一只直角接头IO及一颗外螺纹螺帽11, 一块第一压板12, 一支第二油管13, 一支第三油管14, 一块第二压 板15, 一支第五油管16, 一支第六油管17, 一块第三压板18, 一支 第七油管19, 一只四通分油件20, —支第四油管21, 一支第八油管 22, 一支第九油管23;废油回收系统包括 一只油瓶底24, 一只油 瓶盖25, —支第十油管26, 一只第一宝塔接头27, 一只第一内六角 接头28, 一只第一角弯29, 一只第一对丝30, 一只第二对丝31, 一 只第二角弯32, 一只第二内罗纹接头33, 一只第二宝塔接头34, 一 支第十一油管35。安装时,手动润滑泵7安装于横机墙板上,外六角接头6安装于 手动润滑泵7的接头7D部位,塞块5及弹簧4安装于外六角接头6 的轴孔中,再用压块3安装在外六角接头6的一端,在弹簧4的作用 下,塞块5与外六角接头6轴孔中的锥度相吻合,内接头2装在压块 3的一端,内螺纹螺帽1的内螺纹与外六角接头6的外螺纹相配合, 该出油机构在油压的作用下,塞块5的锥度与外六角接头轴孔中的锥 度相分离,产生一定的间隙,使润滑油能够通过该机构进入油管。六 通分油件8通过第九油管23与出油机构相连,四路油船润滑输入机 构分别与六通分油件8的接口相连,其中,第一路润滑油通过第一油 管9,及安装于其上的一只直角接头10、 一颗外螺纹螺帽11进入安 装在针床体后右侧的油船,并被安置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第二和第 三路润滑油分别通过第二油管13及第三油管14进入安装在针床体右 侧的第一压板12和第二压板15,在每个压板的底部开有油孔,进入 压板的润滑油通过底部油孔浸漏到针床体的针板滑块上;第四路润滑 油通过第四油管21及安装于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进入安装 在针床体前右侧的油船,并被安置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四通分油件 20通过第八油管22与六通分油件8相连,进入四通分油件20的润 滑油又分三路输出,其中 一路润滑油通过第五油管16,及安装于 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进入安装在针床体后左侧的油船,并 被安^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 一路润滑油通过第六油管17,及安装 于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进入安装在针床体前左侧的油船, 并被安装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另一路润滑油通过第七油管19进入到第三压板18,第三压板18安装在针床体的后左侧,进入第三压板 18的润滑油通过底部的油孔浸漏在安装于针床体左侧的针板滑块上。
废油回收系统安装与针床体的两侧螺孔处,其中,油瓶底24与 油瓶盖25罗纹配合,第十油管26的一端处于油瓶盖25内,另一端 与第一宝塔接头27具有宝塔状的一端连接,第一宝塔接头27的另一 端与第一内罗纹接头28 —端罗纹配合,第一内罗纹接头28的另一端 与第一角弯29的一端连接,第一角弯29的另一端与第一对丝30连 接,第一对丝30的另一端与针床体的一个废油回收螺孔相配合,第 十一油管35的一端处于油瓶盖25内,另一端与第二宝塔接头34具 有宝塔状的一端连接,第二宝塔接头34的另一端与第二内罗纹接头 33 —端罗纹配合,第二内罗纹接头33的另一端与第二角弯32的一 端连接,第二角弯32的另一端与第二对丝31连接,第二对丝31的 另一端与针床体的另一个废油回收螺孔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手动润滑泵7的7A部位是油塞,拿掉后,可在此部位加润滑油; 手动润滑泵7的7C部位用于该装置安装于横机墙板上,当横机需要 润滑时,用手向下按手动润滑泵7的手柄7B,此时,与手动润滑泵7 的接头7D相连的出油机构中的塞块5受高油压的作用,塞块5上的 锥度与外六角接头6轴孔内的锥度分离,润滑油通过塞块5与外六角 接头6之间的间隙,沿第九油管23及接头进入六通分油件&六通 分油件8安装在针床体右侧,六通分油件8内的润滑油其中一路沿接 头及第八油管22进入四通分油件20,六通分油件8内的其余润滑油分别通过四套润滑油输入机构, 一路通过第一油管9、直角接头10
及外螺纹螺帽n进入安装在针床体后右侧的油船,被安置在油船上
的毛毡吸收,二路润滑油通过第二油管13及第三油管14进入安装在 针床体右侧第一压板12和第二压板15,压板的底部开有油孔,进入 压板的润滑油通过底部油孔浸漏到针板滑块上,另一路润滑油通过第 七油管21、直角接头及外螺纹螺帽进入安装在针床体前右侧油船, 被安置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进入四通分油件20的润滑油分三路输 出, 一路润滑油通过第四油管16进入直角接头及外螺纹嫘帽,再进 入安装在针床体后左侧的油船,被安装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 一路润 滑油通过第五油管17进入直角接头及外螺纹螺帽,再进入安装在针 床体前左侧的油船,被安装在油船上的毛毡吸收,另一路润滑油通过 第六油管19进入第三压板18,第三压板18安装在针床体的后左侧, 进入第三压板的润滑油通过底部的油孔浸漏在安装于针床体左侧的 另一块针板滑动块上;该手动稀油润滑泵在注油时只能压动手柄一 次,待供油完毕后,手柄自动复原后,方可进行下次动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所用的润滑油是N系列抗磨液压油,该抗磨液 压油具有极压抗磨、磨擦改进、表面活性、防锈及抗氧化等特性。由 于油船安装在前后针板的两侧,当横机机头在针板两恻移动时,装在 机头箱体上的三角就能碰到油船上毛毡,由于毛毡上已吸附有润滑 油,故能对三角进行润滑,三角在带动织针的过程中把油传递给织针, 织针在沿针槽上下移动时把润滑油再传递给针槽,这样,油船就起到 了润滑横机机头、织针及针槽的作用;当横机进行接翻针及波纹组织编织时,针床移动机构带动针板滑 板及针板左右移动,由于针板滑板在针床体的滑槽中运动会产生大量 的热量及磨损,可通过压板底部上的油孔浸漏到针板滑板及针床体滑 槽上,使针板滑板与针床体之间加入润滑剂,从而使磨擦面之间形成 润滑膜,将直接接触的表面分隔开来,变干磨擦为润滑剂分子间的内 磨擦,达到减少磨擦,降低磨损,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又由于润滑油 具有防锈及抗氧化等性能,使裸露在空气中的主关零部件在润滑后防 锈及抗氧化。
如图2所示,横机机头及针床移动机构上的润滑油从高到低流入 针床体,由于针床体两侧具有圆弧向上结构,适用于接放废油,在针 床体两侧开有螺孔与废油回收系统相连,废油就通过边侧螺孔、对丝、 角弯、内罗纹接头、宝塔接头及油管流入油瓶,废油回收成功。
权利要求1、一种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出油系统、润滑油输入系统,其中出油系统包括安装于横机墙板上的手动润滑泵(7),外六角接头(6)安装于手动润滑泵(7)上,塞块(5)及弹簧(4)安装于外六角接头(6)上,压块(3)安装在外六角接头(6)的一端,内接头(2)装在压块(3)的一端,内螺纹螺帽(1)与外六角接头(6)相配合,润滑油输入系统一方面与出油机构相连,另一方面分别与设置与针床体上的油船及压板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其特 征在于润滑油输入系统共设置有7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其中,六通 分油件(8)通过第九油管(23)与出油机构相连,四路润滑油输入 机构分别与六通分油件(8)的接口相连,第一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 括第一油管(9),及安装于其上的一只直角接头(10)、 一颗外螺纹 螺帽(11);第二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二油管(13)及第一压板(12);第三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三油管(14)和第二压板(15), 第四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四油管(21)及安装于其上的直角接头、 外螺纹螺帽,四通分油件(20)通过第八油管(22)与六通分油件(8) 相连,三路润滑油输入机构与四通分油件(20)相连,其中,第五路 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五油管(16)及安装于其上的直角接头、外螺 纹螺帽,第六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六油管(17)及安装于其上的 直角接头、外螺纹螺帽,第七路润滑油输入机构包括第七油管(19) 及第三压板(18),在每个压板的底部皆开有油孔,油孔位置对应着针床体的针板滑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油回收系统,废油回收系统安装与针床体的 两侧螺孔处,废油回收系统包括油瓶盖(25),油瓶底(24)与油瓶 盖(25)罗纹配合,第十油管(26)的一端处于油瓶盖(25)内, 另一端与第一宝塔接头(27)具有宝塔状的一端连接,第一宝塔接 头(27)的另一端与第一内罗纹接头(28) —端罗纹配合,第一内 罗纹接头(28)的另一端与第一角弯(29)的一端连接,第一角弯 (29)的另一端与第一对丝(30)连接,第一对丝(30)的另一端 与针床体的螺孔相配合,第十一油管(35)的一端处于油瓶盖(25) 内,另一端与第二宝塔接头(34)具有宝塔状的一端连接,第二宝 塔接头(34)的另一端与第二内罗纹接头(33) —端罗纹配合,第 二内罗纹接头(33)的另一端与第二角弯(32)的一端连接,第二 角弯(32)的另一端与第二对丝(31)连接,第二对丝(31)的另 一端与针床体的另一个螺孔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机润滑油供应及回收系统,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有出油系统、润滑油输入系统、废油回收系统,其中出油系统包括安装于横机墙板上的手动润滑泵,外六角接头安装于手动润滑泵上,塞块及弹簧安装于外六角接头上,压块安装在外六角接头的一端,内接头装在压块的一端,内螺纹螺帽与外六角接头相配合,润滑油输入系统一方面与出油系统相连,另一方面分别与设置与针床体上的油船及压板相连。本实用新型对横机主要零部件有良好的防锈及防氧化的效果。
文档编号D04B35/28GK201400757SQ20092011725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
发明者丁原章, 彪 唐, 沈妙根, 钱福海 申请人:钱福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