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26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捻线机,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倍捻的捻线机中的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内,纱线一般均需要通过初捻复捻成为可使用的成品线。在二十世纪末兴起的倍捻锭子是一个重大改进,它与过去纺织业通用的单捻锭子相比,大大的提高了纺线的生产率,减少了纺织厂的初期投资。目前现有的倍捻锭子只能单一的完成单纱初捻倍捻或单一的将并纱机并合后的多股纱线进行复捻,无法实现同一机台一次完成单纱初捻倍捻、多股并合和反方向复捻倍捻。这样,生产多股纱线的初复倍捻需要多台倍捻机和并纱机同时作业,还需要更多的工人操作。针对上述问题,有中国专利"一种用于捻线机的捻线锭子(CN20127225)",具有多个倍捻锭子和一个并捻锭子, 一根线即单纱通过一个倍捻锭子完成单纱倍捻后,成为一股线,多股倍捻锭子倍捻出多股线,并捻锭子与倍捻锭子之间是通过输入机构、中间传动机构和输出机构进行传动。该装置实现了多股单纱并捻,但是并捻锭子和倍捻锭子之间的传动机构比较复杂,整个机械结构比较庞大,而且倍捻的捻度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只能完成一定捻度的倍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同一机台上一次完成多股原料纱的初捻倍捻、并合、反方向股线复捻倍捻,大大縮短了生产工艺流程,减少了操作工时,节省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纱线品质,多种工艺一次完成的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捻装置只能完成一种工艺,集成的捻线机构庞大复杂,捻度比例调整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的调整初捻和复捻的捻度比例的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捻装置只能生产捻度一定的纱线的技术问题。[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包括倍捻锭子和复捻锭子, 所述的倍捻锭子至少有两个,所述的倍捻锭子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复捻锭子的安装板上; 所述的倍捻锭子包括初捻锭脚,在初捻锭脚上设有可旋转的初捻锭盘,初捻锭盘上方连接有随初捻锭盘同步旋转的初捻加捻盘,初捻加捻盘上设有出丝口 ,初捻加捻盘的上方为静止不动的初捻静锭盘,在初捻静锭盘的中心设有与其同轴的导丝管和张力调节构件,在导丝管上方设有进丝口,在进丝口上方设有初捻导丝器; 所述的复捻锭子包括复捻锭盘,复捻锭盘连接有与复捻锭盘同轴且随复捻锭盘同步旋转的复捻传动轴,复捻传动轴上套接有复捻传动轮,复捻锭盘上方连接有旋转的复捻加捻盘,复捻加捻盘的下方设有出丝口,复捻加捻盘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固定不动的安装板,安装板活动的套接在复捻传动轴上,在安装板上固定有复捻气圈环导向架,在复捻传动轮上方设有导丝管和张力调节构件,在导丝管上方设有进丝口 ; 所述的初捻锭脚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复捻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有与复捻传动轮反向旋转的初捻锭盘,所述的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中至少有一个的外圆周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凹槽。 在复捻锭子的上方设有复捻导丝器,在将复捻倍捻的加捻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使用时,经过复捻的纱线由复捻导丝器进入纱线巻绕装置。初捻导丝器安装在复捻锭子的导丝管的上方,复捻导丝器安装在机架上。 原料纱先由倍捻锭子进行初捻倍捻,然后将具有已经过初捻倍捻的多根单纱集中从复捻锭子导丝管上方的并合进丝口喂入,再垂直往下经过导丝管和复捻传动轮和复捻加捻盘,从复捻加捻盘的出丝口横向穿出,穿出的纱线导入到并合进丝口上方的导丝器,通过安装板下方的复捻加捻盘带动纱线来进行复捻倍捻。通过传动带带动初捻锭盘和复捻传动轮作反向旋转,复捻加捻盘与复捻传动轮同步旋转,保证了复捻加捻盘与倍捻锭子的初捻加捻盘为反向旋转,复捻好的股线经过巻绕装置巻绕成最终的成品筒子纱,从而将多根原料纱初捻倍捻、并合、股线复捻倍捻在一台机器上一次完成。初捻的静锭内磁盘和带原料的筒子和复捻的安装板都是固定不动的,通过初捻加捻盘和复捻加捻盘的反向旋转形成复合倍捻。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之间通过皮带带动,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同时,在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中的任意一处或同时在这两处上设置深度不一的凹槽,可以通过调整传动带套接于不同的凹槽内,实现可调节初捻倍捻锭子和复捻倍捻锭子的转速比例,从而最终实现了灵活调节初捻倍捻和复捻倍捻的捻度比例。 作为优选,所述的复捻传动轮位于初捻锭盘的中心,所述的传动带位于复捻传动轮的凹槽内,所述的传动带形成一个封闭环,初捻锭盘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内,复捻传动轮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外,当然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也可以全部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内或复捻传动轮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内和初捻锭盘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外。利用传动带完成复捻传动轮带动初捻锭盘,多个初捻锭盘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内通过传动带的内壁带动同向旋转,复捻传动轮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外与初捻锭盘旋向相反。这种结构简单实现了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的反向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初捻锭盘为3 6个且均布在安装板上,所述的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呈V形或U形,在两个初捻锭盘之间的传动带的外侧设有压轮。3个初捻锭盘形成一个
三角形,将复捻传动轮围在中心,三个初捻锭盘形成的三角形的三边中,其中一边的传动带
被复捻传动轴压向初捻传动轴,另外两边的外侧设置压轮压住传动带防止打滑,从而形成V
形,当初捻锭盘为4个或4个以上,所述的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呈U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初捻锭盘和复捻传动轮上均设有凹槽,所述的初捻锭盘的直径
由上至下递减,凹槽深度也依次递减;所述的复捻传动轮的直径由下至上递减,凹槽深度也
依次递减。当然凹槽的深度也可以是任意设置的,中间的凹槽深两端的凹槽浅等,在初捻锭
盘和复捻传动轮上均设置深浅不一的凹槽,可以实现对初捻和复捻均可改变捻度,可调整
的捻度范围更宽,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捻线捻度的可变性。 气圈环导向架可以为多个环形圈构成的框架,也可以为杯状的罩体,将复捻锭子和倍捻锭子整个罩在其内,还可以为由多个轴向的环形圈或径向的分隔倍捻锭子的挡板,作为优选,所述的气圈环导向架为相互平行的2 4个圆环通过焊接固定在轴向布置的支撑杆上,支撑杆固定在安装板上,最下方的圆环直径大于安装板的直径。气圈环导向架的结构简单,对安装板的负重小,在安装板上设置气圈环是为了在机器启动时防止从复捻加捻盘出丝口的纱线气圈与初捻倍捻成反方向的气圈和倍捻锭子碰撞。下方圆弧的直径与复捻加捻盘的大小相近,方便股线形成气圈,同时对安装板上的倍捻锭子不造成影响。到上方的圆环直径变小,方便完成复捻倍捻的纱线巻绕成筒纱。 作为优选,所述的复捻锭子上的导丝管固定在导丝管座上,导丝管座位于复捻传动轮上方,导丝管座通过连杆与气圈环导向架的其中一个圆环固定。复捻锭子的导丝管和复捻传动轮为分开结构,也可以为活动的连接结构。复捻锭子上的导丝管通过气圈环导向架固定,导丝管支撑稳定,而且不会因为复捻传动轮的转动而受到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的倍捻锭子的初捻静锭盘上方设有初捻气圈环,所述的初捻气圈环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气圈环导向架的其中一个气圈环的内径上或固定在复捻锭子上方的导丝管上,所述的初捻气圈环为一个环形圆圈或圆形罩体。在初捻静锭盘的上方设置气圈环是为了保证生产粗线时形成的较大气圈可以固定在一定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板的边缘设有内磁铁,在安装板外与内磁铁对应的位置设有外磁铁,外磁铁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张力调节构件包括位于导丝管内部的张力球,所述的张力球为圆钢球形状或胶囊形状。当张力球为圆钢球形状时需要多个张力球同时使用,当为胶囊或方形等形状时,只需一个张力球即可。通过内磁铁和外磁铁固定安装板使其不会旋转,保证了在其上的倍捻锭子的运转稳定性。通过导丝管内部的张力球调节张力,防止了复捻倍捻麻痹股线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的初捻静锭盘内设有内磁盘,在初捻静锭盘外部设有与内磁盘对应的外磁环,外磁环通过支架固定在安装板上或固定在复捻传动轮上方的导丝管座上或导丝管上;所述的张力调节构件包括内张力构件和外张力构件,所述的内张力构件包括位于导丝管内部的张力球,所述的张力球为圆球状或胶囊状;所述的外张力构件为套接在导丝管上方靠近进丝口的张力圆环。对于生产不同的纱线工艺,内外张力构件可作为选装件设置。通过内外张力装置使得单纱初捻张力和捻度更均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具有下述优点1、一次完成多根单纱的初捻倍捻、并合、反方向股线复捻倍捻,多道工艺在一台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上一次完成,工艺流程短,结构简单,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2、多根单纱的初捻倍捻与反方向的股线复捻倍捻之间的传动通过传动带反向带动,结构简单,更换调节方便;3、在初捻锭盘和复捻传动轮上至少有一处设置深浅不一的凹槽,通过凹槽调整纱线的初捻和复捻的捻度比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倍捻锭子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复捻锭子的安装板上安装倍捻锭子的示意图。 图4是气圈环导向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与其上方的巻绕装置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6是图1内的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的驱动示意图。[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驱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 如图1和6所示, 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包括三个初捻倍捻锭子2和一个复捻 锭子1,复捻锭子1包括复捻锭脚3,复捻锭子1通过复捻锭脚3固定在机架上,在复捻锭脚 3上套接有活动的复捻锭盘4,复捻锭盘4通过传动带53由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带动旋转。 在复捻锭盘4上方套接有圆形的复捻加捻盘6,在复捻加捻盘6的下方设有复捻出丝口 7, 复捻加捻盘6随着复捻锭盘4的旋转而旋转。在复捻加捻盘6上设有与其平行且直径略小 的安装板8,安装板8活动的套接在复捻传动轴9上,复捻传动轴9上套接有复捻传动轮10, 复捻传动轮10与复捻锭盘4相连并随复捻锭盘4旋转。如图4所示,在安装板8上固定有 气圈环导向架ll,气圈环导向架11包括相互平行的四个圆环13,四个圆环13通过轴向布 置的支撑杆12相互连接,最下方的圆环13比复捻传动轮10略低,其直径大于安装板8,最 上方的圆环13位于初捻导丝器14的下方。在复捻传动轮10上方设有导丝管座15,导丝管 座15上固定有导丝管16,导丝管座15通过支撑杆12固定在气圈环导向架11的其中一个 气圈环13上,导丝管座15与复捻传动轮10之间的距离大于5mm。在导丝管16的上方设有 初捻导丝器14和并合进丝口 17,在导丝管16内设有多个直径与导丝管内径相同的张力球 18,多根已经过初捻倍捻的纱线从并合进丝口 17进入导丝管16后经过多个张力球18调节 张力,然后垂直往下通过复捻传动轮10从复捻加捻盘6的下方复捻出丝口 7横向穿出,穿 出的纱线往上导入并合进丝口 17上方的复捻导丝器20。安装板8的外圈均匀的固定有三 个内磁铁21,在机架上安装有三个支架22,在支架22上安装有与内磁铁21对应布置的外 磁铁23,保证安装板8套接在复捻传动轴9上但是却保持固定不动,从而使得纱线形成捻 线。 如图2和3和4所示,三个倍捻锭子2呈三角形布置的固定在安装板8上,安装板 8为直径大于200mm的圆形,三个倍捻锭子2的固定点形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大于 130mm,复捻传动轮10位于三个倍捻锭子2的中心。倍捻锭子2包括初捻锭脚24,初捻锭脚 24固定在安装板8上,在初捻锭脚24外套接有螺母5,在初捻锭脚24上套接有活动的初捻 锭盘25,初捻锭盘25通过传动带26由复捻传动轮10反向带动,复捻传动轮10位于初捻 锭盘25的中心,在复捻传动轮10和初捻锭盘25上均设有深浅不一的凹槽27,初捻锭盘25 的直径由上至下递减,凹槽27深度也依次递减;复捻传动轮10的直径由下至上递减,凹槽 27深度也依次递减,传动带26位于复捻传动轮10的凹槽27内,传动带26形成一个V形 封闭环,初捻锭盘25位于传动带26形成的封闭环内,复捻传动轮10位于传动带26形成的 封闭环外,在两个初捻锭盘25之间的传动带26的外侧设有压轮28,压轮28固定在安装板 8上。在初捻锭盘25上方设有与初捻锭盘25同步旋转的初捻加捻盘29,初捻加捻盘29上 设有初捻出丝口 19,初捻加捻盘29的上方为静止不动的初捻静锭盘30,初捻静锭盘30呈 杯状,且在其内设有内磁铁,在初捻静锭盘30的外侧通过支架31固定有环形的外磁铁32, 支架31固定在安装板8上。在初捻静锭盘30的中心设有与其同轴的通过初捻导丝管座33固定的初捻导丝管34,在导丝管34上方设有初捻进丝口 35。在初捻导丝管34的内部设有 由多个张力球18构成的内张力装置,在初捻导丝管34的外侧初捻进丝口 35的下方设有外 张力环36。 如图5所示,在加捻装置的上方为纱线巻绕装置,纱线巻绕装置包括位于加捻装 置上方的速度可变的超喂罗拉38和位于超喂罗拉38上侧的速度可变的摩擦轮39,摩擦轮 39的前方设有横动导丝器40,摩擦轮39的上方为筒子架41 ,超喂罗拉38和摩擦轮39固定 在机架上的传动轴42上,横动导丝器40固定在机架上可移动的杆子上,超喂罗拉38下方 设有位置可调的张力导轮43。超喂罗拉38的传动轴和摩擦轮传动轴相互平行,超喂罗拉传 动轴和摩擦轮传动轴是通过速度可变的齿轮或同步带或链条带动的,通过调整超喂罗拉的 旋转速度来调整筒子纱的巻绕松紧度。 捻线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带有原料纱的纱筒套接在倍捻锭子2的导丝管34上, 由于导丝管34固定在倍捻锭子的初捻静锭盘30内,初捻静锭盘30内设有内磁铁,初捻静 锭盘30外设有外磁铁32,在初捻加捻盘29由复捻传动轮10通过传动带26带动旋转时, 初捻静锭盘30的内外磁铁的吸力使得初捻静锭盘30和带有原料纱的纱筒是固定不动的。 原料纱通过倍捻锭子2的外张力构件由倍捻锭子2的初捻进丝口 35垂直进入倍捻锭子2 的导丝管34内,经过导丝管34内的内张力构件18将原料纱张力调节,原料纱往下经过初 捻加捻盘29从加捻盘29下部的出丝口 19横向穿出,穿出的原料纱往上导入到初捻进丝口 35上方的初捻导丝器14,由于倍捻锭子2的初捻加捻盘29与初捻锭盘25同步旋转的,因 此在倍捻锭子2上形成一个气圈,完成初捻倍捻。经过三个初捻倍捻锭子2的初捻后从初 捻导丝器14穿出的纱线集合在一起从复捻锭子1的并合进丝口 17喂入,完成多股初捻纱 的并合,并合后的纱线垂直往下再依次经过位于安装板8中心的导丝管16进入复捻传动轮 10再进入复捻加捻盘6,进入复捻加捻盘6后横向从复捻加捻盘6的出丝口7穿出,穿出的 纱线往上导入到并合进丝口17上方的复捻导丝器20,由于安装板8的周围设有相互吸力的 内外磁铁,安装板8固定不动,再由于初捻锭盘25和复捻传动轮10的转向相反,复捻加捻 盘6的旋转带动从复捻加捻盘6穿出的纱线与初捻倍捻成反方向的一个气圈,完成股线的 复捻倍捻。复捻成的股线再依次经过张力导轮43、超喂罗拉38、横动导丝器40、摩擦轮39 巻绕成最终的成品筒子纱。将初捻锭盘25和复捻传动轮10之间的传动带26套接在不同 的凹槽内,就可以调整初捻和复捻的捻度比例。 实施例2 : 如图7和8所示, 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包括复捻锭子1和位于复捻锭子1的 安装板8的倍捻锭子2。在每个倍捻锭子2的初捻静锭盘30的上方设有初捻气圈环61,初 捻气圈环61固定在气圈环导向架11的其中一个气圈环13的内径上。倍捻锭子2上的外 磁铁32固定在复捻锭子1的导丝管16上。复捻锭子1包括复捻锭盘4,每个复捻锭盘4均 由一台小电机62直接带动。其余与实施例l相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 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包括倍捻锭子和复捻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倍捻锭子至少有两个,所述的倍捻锭子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复捻锭子的安装板上;所述的倍捻锭子包括初捻锭脚,在初捻锭脚上设有可旋转的初捻锭盘,初捻锭盘上方连接有随初捻锭盘同步旋转的初捻加捻盘,初捻加捻盘上设有出丝口,初捻加捻盘的上方为静止不动的初捻静锭盘,在初捻静锭盘的中心设有与其同轴的导丝管和张力调节构件,在导丝管上方设有进丝口,在进丝口上方设有初捻导丝器;所述的复捻锭子包括复捻锭盘,复捻锭盘连接有与复捻锭盘同轴且随复捻锭盘同步旋转的复捻传动轴,复捻传动轴上套接有复捻传动轮,复捻锭盘上方连接有旋转的复捻加捻盘,复捻加捻盘的下方设有出丝口,复捻加捻盘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固定不动的安装板,安装板活动的套接在复捻传动轴上,在安装板上固定有复捻气圈环导向架,在复捻传动轮上方设有导丝管和张力调节构件,在导丝管上方设有进丝口;所述的初捻锭脚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复捻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有与复捻传动轮反向旋转的初捻锭盘,所述的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中至少有一个的外圆周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凹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捻传动轮位于初捻锭盘的中心,所述的传动带位于复捻传动轮的凹槽内,所述的传动带形成一个封闭环,初捻锭盘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内,复捻传动轮位于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外。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捻锭盘为3 6个且均布在安装板上,所述的传动带形成的封闭环呈V形或U形,在两个初捻锭盘之间的传动带的外侧设有压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捻锭盘和复捻传动轮上均设有凹槽,所述的初捻锭盘的直径由上至下递减,凹槽深度也依次递减;所述的复捻传动轮的直径由下至上递减,凹槽深度也依次递减。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圈环导向架为相互平行的2 4个圆环通过焊接固定在轴向布置的支撑杆上,支撑杆固定在安装板上,最下方的圆环直径大于安装板的直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捻锭子上方的导丝管固定在导丝管座上,导丝管座位于复捻传动轮上方,导丝管座通过连杆与气圈环导向架的其中一个圆环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倍捻锭子的初捻静锭盘上方设有初捻气圈环,所述的初捻气圈环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气圈环导向架的其中一个气圈环的内径上或固定在复捻锭子的导丝管上,所述的初捻气圈环为一个环形圆圈或圆形罩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的边缘设有内磁铁,在安装板外与内磁铁对应的位置设有外磁铁,所述的张力调节构件包括位于导丝管内部的张力球,所述的张力球为圆钢球形状或胶囊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捻静锭盘内设有内磁盘,在初捻静锭盘外部设有与内磁盘对应的外磁环,外磁环通过支架固定在安装板上或固定在复捻传动轮上方的导丝管座上或导丝管上;所述的张力调节构件包括内张力构件和外张力构件,所述的内张力构件包括位于导丝管内部的张力球,所述的张力球为圆球状或胶囊状;所述的外张力构件为套接在导丝管上方靠近进丝口的张力圆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捻锭盘下方连接有复捻锭脚或小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捻线机,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倍捻的捻线机中的加捻装置。包括倍捻锭子和复捻锭子;所述的倍捻锭子至少有两个,所述的倍捻锭子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复捻锭子的安装板上;所述的初捻锭脚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复捻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有与复捻传动轮反向旋转的初捻锭盘,所述的复捻传动轮和初捻锭盘中至少有一个的外圆周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同一机台上一次完成多股原料纱的初捻倍捻、并合、反方向股线复捻倍捻,大大缩短了生产工艺流程,减少了操作工时,节省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纱线品质,多种工艺一次完成的复合倍捻的加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捻装置只能完成一种工艺,集成的捻线机构庞大复杂,捻度比例调整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D01H7/86GK201473661SQ20092030739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单银甫 申请人:单银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