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织物及其制造技术

文档序号:178137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3d织物及其制造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产生三维形状的织物以及生产该织物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织物,尤其是由于具有多层结构的中间部分而可用作高遮光率窗帘材料的织物,其可 以通过新型编织技术在单架织布机上成批操作而编织并经历二维和三维形状的转换,本发 明还涉及生产该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通常由相应的原材料制造并且通过编织、针织、编结或编制而制成。例如,通 过纤维的毡合而生产毡合织物。织物按照其标准生产方法主要分为机织织物、针织织物、毡 合织物、编结织物、无纺织物、层压织物和模压织物。狭义上,机织织物指通过使垂直经线与水平纬线以直角交织而制成的织物。机织 织物是最广泛使用于内衣和外衣的织物。针织织物是通过将线组形成线圈并且沿着前、后、 左、右的方向将这些线圈相互组合而制成。针织织物通过针织而迅速生产并且在穿着时趋 于宽松并有弹性。通过加热、加湿、加压或冲击使数股纤维毡合以构成毡合织物,从而无需 使用线。在编结、编制和蕾丝织物中,各线与线组交织同时沿着任一个方向滑动以获得所期 望的效果。无纺织物是通过施用粘合剂材料、通过在纤维表面上的化学功能来粘接纤维或 者通过加热来粘接热塑性纤维网或片而构成。层压织物是通过将泡沫材料层叠至一层或两 层机织织物而制成,以实现改良的柔性并且提供柔软的感觉。模压织物的表面积大于原料 在挤出成型之前的表面积。模压制品(例如,布料)是柔软的,或者是绒面(Pile)或平板 形式。这些制品非常耐穿,配合人体的机能,并且不容易变形。二维织物的侧边没有得到利用或使用。目前使用缝纫和其它熔接技术来向织物赋 予三维形状。已经报导了这些技术的工业应用。例如,美国专利No. 3,384,519提出了一种窗 帘,包括两层式织物以及位于该织物之间的可动叶片,其中织物通过熔接或粘接而粘附至 叶片。叶片的水平运动使得光通过网状织物进入,而叶片的垂直运动阻挡光。通过叶片的 运动,可以控制进入窗帘的光量。另外,织物的柔软质地和网状结构使得该窗帘以可控方式 来遮光。然而,使用粘附剂或压敏粘附剂来将叶片粘附至织物可能造成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特别地,窗帘的长期使用造成由于UV光而引起粘附剂或压敏粘附剂的物理性能变差,导致 叶片和织物之间较差的粘附。在严重的情况中,叶片与织物分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韩国专利No. 10-0815579提出了一种三维织物。该三维织物 包括表面层、背里层和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中间层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 部分构成。表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的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的缝合表面部 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构 成。背里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的缝合背里部分。未 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背里经线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中间 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的顺序的中间部分。该专利的最大问题在于三维织物的中间部分具有单层结构,以致不能完全遮光。因此,该取得专利的织物不能应用于诸如电影院、讲堂、会议室、图书馆等应完全遮光的多 个领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以及生产该 织物的方法,该织物可以通过新型编织技术在单架织布机上成批操作来编织而得并经历二 维和三维形状的转换,并且由于具有多层结构的中间部分,该织物可用作高遮光率窗帘材 料。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 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 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 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 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背里经线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而中间 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 的顺序中间部分,中间经线不与未缝合背里部分的表面上的纬线交织而被编织并且被暴露 于外部,之后剪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 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 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 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 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背里经线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而中间 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 的顺序中间部分,中间经线不与未缝合背里部分以及未缝合表面部分的表面上的纬线交织 而被编织并且被暴露于外部,之后剪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 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 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 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 合背里部分基本上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而中间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 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的顺序中间部分,中间经线与表面层上的额外纬线交织以形成暴露在织物表面上的突出部分,这之后除去突出部分以产生三 维形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表面层包括以交替重 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只由表面 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一部分中间经线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 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背里经线构 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并非由中间经线构成的额外经线所构成;而中间层包括 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的顺序 中间部分,连接缝合表面部分和缝合背里部分的中间层的连接经线被剪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 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面层和背里层由它们各自的缝合部分构成,其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 缝合背里部分与中间层接触,表面层和背里层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而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 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第 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由未缝合表面部分和第一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而第二缝合表面部 分由未缝合表面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背里 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而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第一中间部分 的经线形成,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以分离多层织物,剪切暴露于背里 层外面的中间层的连接经线。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由综(harness)号所指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 经线为3/4,第一中间经线为5/6/7/8而第二中间经线为9/10/11/12时,未缝合表面部分 和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分别由1/2和3/4构成,表面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由 1/2/5/6/7/8构成,而第二缝合表面部分由1/2/9/10/11/12构成,背里层的第一和第三缝 合背里部分由3/4/9/10/11/12构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3/4/5/6/7/8构成,并且第一中 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彼此分离,而第二中 间部分使用9/10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11/12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彼此分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 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面层和背里层由它们各自的缝合部分构成,其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 缝合背里部分与中间层接触,表面层和背里层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而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 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 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以分离多层织物,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第一 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而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表面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形 成,直到第一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背里层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 线构成,直到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背里层和第一中间部分 的经线构成,直到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背里层和第二中间 部分的经线构成,顺序重复上述工序,并除去暴露于表面层外部的突出部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由综号所指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经线为3/4,第一中间经线为5/6/7/8而第二中间经线为9/10/11/12时,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由 1/2构成,第一中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 彼此分离,而第二中间部分使用9/10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11/12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 它们彼此分离,表面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由1/2/5/6/7/8构成,而第二缝合表面 部分由1/2/9/10/11/12构成,背里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由3/4/9/10/11/12构 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3/4/5/6/7/8构成,直到第一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 和该缝合部分由3/4/9/10/11/12构成,直到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 合部分由3/4/5/6/7/8构成,直到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 3/4/9/10/11/12,顺序重复上述工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 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表面层和背里层由它 们各自的缝合部分构成,其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与中间层接触,表面层和背 里层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而中间部分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 合背里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中间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以分离多层织物,缝合表 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一部分织物层的经线构成,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额外的织物层 构成,只是织物层的经线由缝合表面部分构成,剪切掉连接缝合表面部分与缝合背里部分 的连接经线。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由综号所指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经线为3/4, 中间经线为5/6/7/8时,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由1/2构成而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由3/4 构成,中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彼此分离,未 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由1/2/6/8构成而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由3/4/5/7构成。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经线和/或纬线是用低熔点纱线编织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低熔点纱线是原纱,其熔点被选自分子结构改变、 共聚合、共混、纺纱工序控制或复合纺纱的一种以上的方法刻意降低,以致允许通过在约 120 0C至约190 0C温度范围下的热处理来轻微熔解表面。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经线和/或纬线为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混合在一起 的原纱或者由低熔点部分和阻燃部分构成的复合纤维。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热处理织物以实现改善的形状稳定性和增强的 硬挺度。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表面层和背里层通过编织形成网结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中间层比表面层和背里层更密实。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三维多层织物提供布料。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三维多层织物提供制品。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三维多层织物提供窗帘。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织物和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织物可以根据常规编织方法而从二维形状转换成三维形状。根据本发明的三 维多层织物由于具有多层结构的中间部分而可以理想地遮光以致其可应用于如电影院、讲 堂、会议室、图书馆等应完全遮光的多种领域。
此外,可以通过在二维和三维形状之间的转换而有效地改变织物的设计、色深以 及遮光效果。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织物沿着经线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3是示出由综号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织物沿着经线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示出由综号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沿着经线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示出由综号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 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织物生产的流程图。附图中必要部件的简要说明100:表面层110:缝合表面部分120:未缝合表面部分200:背里层210 缝合背里部分 220 未缝合背里部分300:中间层400:突出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该指出的是,将尽可能 地在附图和说明书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时,省略了对相关已知功能或构造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使得本发明的基本主题不清楚。如在此所使用,术语“大约”、“基本上,,等旨在允许在数学准确性上留有一些余地 以解释行业中可接受的误差并防止任何不负责任的违反者不正当地利用给出了确切或绝 对数值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公开文本。术语“织物”定义为包括机织织物、针织织物、毡合织物、编结织物、无纺织物、层压 织物以及模压织物。例举机织织物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因此应理解,机织 织物是通过将经线和纬线交织而生产。在此使用表述“经线单独编织”来意指经线与纬线 交织,但是表述“没有与纬线交织”不适用于此。可以以三层结构形成三维多层织物。实际上,按图1所示形成织物,为了解释方 便,将表面层100和背里层200分开,如图2至8所示。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织物沿着经线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示 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3是示出由综号所示,根据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 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织物沿着经线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示出由综号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 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沿着经线行进方向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示出 由综号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 发明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流程图。下面将沿着经线行进方向描述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100、背里层200以及连接该表面层100和背里层200的中间层300。表面层100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缝合表面部分110和未缝合表面部分120, 而背里层200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缝合背里部分210和未缝合背里部分220。未缝 合表面部分120和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分别只由表面经线和背里经线构成。缝合表面部分 110可以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缝合背里部分210可以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如图2至6所示,中间层包括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它们只由不同类的经 线(即“第一中间经线”和“第二中间经线”)重复构成,该经线是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如 图7和8所示,重复形成第一中间部分以形成三维多层织物。中间层的组成型中间经线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构成。例如,在两层式织物形成 中间层的情况下,最少需要四条经线。如图2所示,形成第二中间部分320和322以及由两 层式织物构成的第一中间部分310和312。中间部分的每一织物层彼此分开。可以以多种生产方法形成三维多层织物。如图9所示,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造工 序形成缝合表面部分,形成缝合背里部分,形成未缝合表面层,形成中间层以及形成未缝 合背里层。在图2和图3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未缝合表面部分120和未缝合背里部分220 基本上由单独的经线(即表面经线和背里经线)构成。从图2的区域A开始,将针对使用 各自的经线形成各层对编织原理进行解释。表面经线与形成第一中间部分310和312的 第一中间经线一起编织以形成第一缝合表面部分111。第一中间经线单独编织以形成第一 中间部分310和312,然后与背里经线一起编织以在背里层200上形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 213。此后,第一中间经线在不与纬线交织下来编织,而背里经线单独编织以在区域B的未 缝合背里部分中形成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在第三缝合表面部分115的起始点处,未与纬线 交织来编织的第一中间经线(连接经线311)将第三缝合背里部分215的起始点与第三缝 合表面部分115的起始点相连接,并且与表面经线一起编织以形成第三缝合表面部分115。 随后的工序按照与形成第一缝合表面部分111之后相同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在与第一缝合表面部分111相同的垂直位置处形成背里层200的第一 缝合背里部分211。背里层200基本上只由背里经线构成。第一缝合背里部分211由背里 经线和第二中间经线构成。此后,第二中间经线在不与纬线交织下来编织,而背里经线与纬 线交织以形成未缝合背里部分220 (区域A)。在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的起始点处,未与纬 线交织而编织的第二中间经线(连接经线321)与表面经线一起编织以形成表面层100的 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这时,连接经线321用来连接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和第二缝合背 里部分213。在此,可在与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相同的垂直位置处形成第二缝合表面部分 113。参与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形成的第二中间经线只与第二中间经线编织以形成中间 层(在此,区域B中的第二中间部分),并且与背里经线编织以形成第三缝合背里部分215。 随后的工序按照与在区域A中相同的方式进行。第二中间部分由与第一中间部分相同的分离的织物层所形成。在图3中,由于通过综号表示,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编织织物的方法。如图3所示, 如由综号表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经线为3/4、第一中间经线为5/6/7/8而第二中间 经线为9/10/11/12时,未缝合表面部分120和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基本上分别由1/2和 3/4构成,表面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111和115由1/2/5/6/7/8构成,而第二缝合 表面部分113由1/2/9/10/11/12构成,背里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211和215由 3/4/9/10/11/12构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由3/4/5/6/7/8构成,并且第一中间部分310 和312由5/6/7/8构成。另外,第一中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 一织物层来使它们彼此分离。第二中间部分320和322由9/10/11/12构成,并且第二中间 部分使用9/10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11/12形成另一织物层来使它们彼此分离。参照图2和图3,按照实际编织工序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织物的生产。从区域A中 的第一缝合表面部分111开始。也就是说,表面经线和第一中间经线在沿着综进行开口时 与纬线交织一次以形成第一缝合表面部分111。此后,背里经线和第二中间经线在开口期间 与纬线交织以形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1。顺序地反复进行该工序直到按照缝合部分的预 设计长度(例如Icm)形成各自的缝合部分。在完成缝合部分111和211的形成之后,表面经线单独与纬线交织以在区域A中 形成未缝合表面部分120,而第一中间经线单独与纬线交织以形成第一中间部分。此外,背 里经线单独与纬线交织以形成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就在形成各自的第二缝合部分之前,按 预定的长度顺序地反复进行这一工序。在区域B中的编织与在区域A中相同,只是使用不同类的经线。第二中间经线与 表面经线编织以形成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而第一中间经线与背里经线编织以形成第二 缝合背里部分213。此后,编织表面经线以形成未缝合表面部分,编织第二中间经线以形成 第二中间部分320,并且编织背里经线以形成未缝合背里部分。通过按照与在区域A中相同 的方式来编织而顺序地反复形成这些部分。在经线和纬线之间的交织基本上进行一次,但是可根据经线/纬线的细度和质地 而改变每层中的交织数。另外,首先通过编织形成表面层,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在表面层之 前形成中间层或背里层。通过连接经线311和321将表面层与背里层连接,因而不可能产生三维形状。因 此,需要除去连接经线311和321以产生三维形状。图4显示出除去了连接经线311和321 的状态。通过除去连接经线,表面层100和背里层200通过中间层300以交替的方式相互 连接。该交替连接使得织物产生三维形状。具体地,第一缝合表面部分111通过第一中间 部分310和312与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连接,而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通过第二中间部 分320和322与第三缝合背里部分215连接。可按照连续的图案重复这一结构。图4为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的生产的概念性截面图。编织的基本 原理与前面实施例的织物中相同,只是在不同的点处缝合连接经线311和321。首先将解释 在区域A中的编织。参与第一缝合背里部分211的形成的第二中间经线在不与纬线交织下 来编织以在子区域(a)中形成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如在前面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一个实施 例中,第二中间经线移至表面层100并且在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的起始点处与表面经线 一起编织以形成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间经线从仅形成未缝合背里部分220的区域的任一点移动至表面层110,并且然后在未缝合表面部分120的子区域(b) 中在不与纬线交织下来编织以形成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此后,在形成第二缝合表面部 分113的区域中将第二中间经线与表面经线一起编织,如在前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 经线的编织也按照与前面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进行。一些没有与纬线交织的经线暴露于表面层和背里层的表面。第一实施例中,一些 没有与纬线交织的经线只暴露于背里层的表面。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由于表面层通过连接经线311和321与背里层连接,所以 需要除去连接经线311和321以产生三维形状。当前实施例的织物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 由于在剪裁后纤维的随机运动而引起的连接经线的引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例如剪切来除去连接经线。具体地,可以通过抽吸来剪裁并除 去从背里层200暴露出的没有与纬线交织的一些经线。图5至图6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织物的编织和基本结构与前述 实施例相同,只是中间经线在编织时以不同方向行进。
首先,表面经线在不与其它经线交织下来编织以形成表面层100的未缝合表面部 分120,然后与第二中间经线编织以在区域A中形成第二缝合表面部分113。通过单独编织 第二中间经线来形成第二中间部分320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后,第二中间部分320的连 接经线321暴露于表面层的表面以形成突出部分400。如在图5的局部放大视图中所示,两 根纬线相对于经线321向上和向下编织以围绕经线321。与纬线交织的连接经线321与背 里经线一起编织以形成背里层200,并且与背里经线一起编织以在区域B中形成第三缝合 背里部分215。再次,背里经线与第一中间经线一起编织以形成背里层200,然后与第一中 间经线编织以在区域A中形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此后,对第一中间经线编织以形成第 一中间部分310,将第一中间经线与表面经线编织以形成第三缝合表面部分115以及与额 外纬线编织以形成暴露于在区域B中的第三缝合表面部分115表面的突出部分400。在第 三缝合背里部分215之后,第一中间经线与背里经线编织以形成背里层。也就是说,在当前 实施例中,第一或第二中间经线与背里经线编织以形成背里层的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和缝 合背里部分210,并且第二或第一中间经线与背里经线编织以在其它区域中以交替重复图 案形成背里层的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和缝合背里部分210。图6中,由于通过综号表示,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用于编织织物的方法。如图6所 示,如由综号表示,当表面层100的经线为1/2、背里层200的经线为3/4、第一中间部分 310的经线为5/6/7/8而第二中间部分320的经线为9/10/11/12时,表面层100基本上由 1/2构成,表面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111和115由1/2/5/6/7/8构成,而第二缝 合表面部分113由1/2/9/10/11/12构成。直到第一缝合背里部分211的未缝合背里部分 和缝合部分由3/4/9/10/11/12构成。直到第二缝合背里部分213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缝 合部分由3/4/5/6/7/8构成,而直到第三缝合背里部分215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缝合部分 由3/4/9/10/11/12构成。顺序重复上面的工序。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分别由5/6/7/8和 9/10/11/12 构成。由于表面层通过连接经线311和321与背里层连接,所以需要除去连接经线。如 前所提及,可以通过剪切来除去连接经线。或者,可以通过除去暴露于表面层的经线400的 更方便方式除去连接经线。也就是说,暴露于表面层的连接经线通过纬线固定。纬线在宽度方向上与连接经线一起连续暴露。在想要向上移动暴露于表面层的纬线并除去它时,与 纬线一起交织的连接经线也向上运动并且在各自的缝合部分处剪裁。结果是,可以将连接 经线与纬线一起完全除去。图7至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在前面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 中间部分由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构成。也就是说,使用具有不同经线且重复的中间部分形 成三维多层织物。这一方法中,存在若干未与纬线编织的经线以及经剪切的经线,以致工序 可能很复杂。第四实施例中,织物的编织和基本结构(例如表面层、背里层和具有多层织物彼此分开的多层结构的中间层)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只是经线由缝合部分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120和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基本上由单独的经线构成。缝合表面部分110由未缝合表面部分120的经线以及中间部分310和312的一部 分经线构成。缝合背里部分210由未缝合背里部分220的经线和在构成中间部分310和 312的经线中没有构成缝合表面部分110的额外经线构成。在织物层由两条经线构成的情 况下,一条由缝合表面部分构成而另一条由缝合背里部分构成。由缝合表面部分110构成的经线形成中间部分并且不用纬线而在缝合背里部分 210起始点处形成连接该缝合表面部分110的前连接经线313然后与未缝合表面部分120 的经线一起形成缝合表面部分110。由缝合背里部分210构成的经线与未缝合背里部分220的经线编织以形成缝合背 里部分210并且不用纬线在缝合背里部分210终点处形成连接该缝合表面部分110的后连 接经线315然后形成中间部分310和312。图8中,如由综号表示,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用于编织织物的方法。如图8所示,如由 综号表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经线为3/4、第一中间经线为5/6/7/8时,未缝合表面部 分120和未缝合背里部分220基本上分别由1/2和3/4构成,缝合表面部分110由1/2/6/8 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210由3/4/5/7构成。另外,中间部分310和312由5/6/7/8构成并 且中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彼此分离。相比于前面提及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工序要简单。根据第四 实施例的三维多层织物具有优点在于没有经线暴露于表面层和背里层的外面并且没有形 成突出部分而形成了用于连接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的两条连接经线。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织物中,由于缝合表面部分通过前后连接经线313和315与 缝合背里部分结合,需要除去前后连接经线313和315以体现三维形状。可以在剪切之前或之后对织物进行热处理以实现改善的形状稳定性和增强的硬 挺度。优选在剪切前进行热处理以使得该织物更硬。当在剪切后进行热处理时,在粘附有 多层的状态中向织物施加过大的应力(例如剪裁(cutting)),该织物可能会受损。为了避免织物受损,将经线和/或纬线用低熔点纱线编织。作为低熔点纱线,可 以采用这样的原纱,其熔点是通过分子结构的改变、共聚反应、混合、纺纱工序控制或复合 纺纱而有意降低,从而可以通过在大约120°C至大约190°C的温度范围内的热处理使得表 面轻微熔融。具体地,作为原纱,韩国专利No. 289414提出了通过使对苯二酸或其成酯衍生 物、乙二醇和新戊二醇共聚而制备的共聚酯基粘结剂纤维。此外,通过复合纺纱生产的低熔 点纱线由芯部和外壳部构成。芯部用作支撑体而外壳部在热处理期间熔融。作为低熔点纱线,韩国专利No. 587122提出了一种可热熔融的复合纤维,包含低熔点成分和高熔点成分,其中低熔点成分在纤维方向连续形成至少一部分纤维表面,其玻璃转变温度高于60°C,并 且由1至20wt %的聚烯烃和80至99wt %的聚酯的混合物构成,所述聚酯具有50至70mol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作为经线和/或纬线,可以采用混合有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的混合物、由低熔 点部分和阻燃部分构成的复合纱线(例如壳芯型、分层型、多海岛型等)或者低熔点纱线和 阻燃纱线的共混纶纱。这种情况下,织物可以用作工业材料,尤其是帘片和窗帘。这时,低熔 点部分和阻燃部分之间或低熔点纱线和阻燃纱线之间的比例优选为15 85至50 50 (w/ w).当阻燃部分(或纱线)以小于50wt%的量存在时,织物的阻燃性变差。同时,当阻燃 部分(或纱线)以超过85%的量存在时,阻燃部分(或纱线)在热处理期间的熔接程度很 低,并且因此可以忽略对织物硬挺度的改善。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物中,表面层、背里层和中间层可具有不同的质地密度。例如, 表面层和背里层通过编织而构造成具有网结构,而中间层构造成比表面层和背里层更密。 当织物具有不暴露内部和外部部分的结构时,如图1所示,不会产生三维形状。当织物具有 中间层可相对于表面层和背里层在垂直方向运动并且由于表面层和背里层的网结构而暴 露出这些层的内部和外部部分的结构时,它可以产生三维形状。这一结构表明该织物可以 用作遮光或安全材料。另外,该织物可以向布料赋予新功能。当在表面层和背里层中的经 线和纬线以0. 2至2mm的间隔定位时,可以获得织物更理想的效果。此外,应理解可以改变 表面层、背里层和中间层的质地结构和设计。
权利要求
一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多层织物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
2.—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 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 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 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 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 背里经线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而中间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 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的顺序中间部分,中间经 线在不与未缝合背里部分的表面上的纬线交织下编织并且暴露于外部,之后剪切。
3.—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 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 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 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 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 背里经线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而中间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 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的顺序中间部分,中间经 线在不与未缝合背里部分和未缝合表面部分的表面上的纬线交织下编织并且暴露于外部, 之后剪切。
4.一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 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 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 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 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由背 里经线和中间经线构成;而中间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 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的顺序中间部分,中间经线与表面层上的额外纬线交织以形 成暴露在织物表面上的突出部分,这之后除去突出部分以产生三维形状。
5.一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 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表面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 合表面部分和顺序缝合表面部分,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只由表面经线构成而缝合表面部 分由表面经线和一部分中间经线构成;背里层包括以交替重复图案形成的顺序未缝合背里 部分和顺序缝合背里部分,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只由背里经线构成,而缝合背里部分由 背里经线和并非由中间经线构成的额外经线构成;而中间层包括只由中间经线构成并且以 交替重复图案与缝合表面部分以及缝合背里部分相连接的顺序中间部分,连接缝合表面部 分和缝合背里部分的中间层的连接经线被剪切。
6.一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 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 面层和背里层由它们各自的缝合部分构成,其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与中间层 接触,表面层和背里层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而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 由未缝合表面部分和第一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而第二缝合表面部分由未缝合表面部分和 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的 经线形成,而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第一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第一和第 二中间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以分离多层织物,剪切暴露于背里层外面的中间层的连接 经线。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如由综号所指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 经线为3/4,第一中间经线为5/6/7/8而第二中间经线为9/10/11/12时,未缝合表面部分 和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分别由1/2和3/4构成,表面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由 1/2/5/6/7/8构成,而第二缝合表面部分由1/2/9/10/11/12构成,背里层的第一和第三缝 合背里部分由3/4/9/10/11/12构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3/4/5/6/7/8构成,并且第一中 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彼此分离,而第二中 间部分使用9/10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11/12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们彼此分离。
8.—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该 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并且由第一中间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构成,表 面层和背里层由它们各自的缝合部分构成,其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与中间层 接触,表面层和背里层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而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 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第一和第二中间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以 分离多层织物,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背里部分和第一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 而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未缝合表面部分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形成,直到第一缝合背里部 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背里层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构成,直到第二缝合背 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背里层和第一中间部分的经线构成,直到第三缝 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背里层和第二中间部分的经线构成,顺序重 复上述工序,并除去暴露于表面层外部的突出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如由综号所指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经 线为3/4,第一中间经线为5/6/7/8而第二中间经线为9/10/11/12时,未缝合表面部分基 本上由1/2构成,第一中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 它们彼此分离,而第二中间部分使用9/10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11/12形成另一织物层 以将它们彼此分离,表面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表面部分由1/2/5/6/7/8构成,而第二缝合 表面部分由1/2/9/10/11/12构成,背里层的第一和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由3/4/9/10/11/12 构成,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由3/4/5/6/7/8构成,直到第一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 和该缝合部分由3/4/9/10/11/12构成,直到第二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 合部分由3/4/5/6/7/8构成,直到第三缝合背里部分的未缝合背里部分和该缝合部分由 3/4/9/10/11/12,顺序重复上述工序。
10.一种三维多层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其中 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表面层和背里层由它们各自的缝合部分构 成,其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与中间层接触,表面层和背里层由两种以上经线 形成而中间部分由四以上的偶数种经线构成,未缝合表面部分和未缝合背里部分由两种以 上经线形成,中间部分由两种以上经线形成以分离多层织物,缝合表面部分由表面经线和一部分织物层的经线构成,缝合背里部分由背里经线和额外的织物层构成,只是织物层的 经线由缝合表面部分构成,剪切掉连接缝合表面部分与缝合背里部分的连接经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如由综号所指示,当表面经线为1/2,背里 经线为3/4,中间经线为5/6/7/8时,未缝合表面部分基本上由1/2构成而未缝合背里部分 基本上由3/4构成,中间部分使用5/6形成一个织物层而使用7/8形成另一织物层以将它 们彼此分离,未缝合表面部分实质上由1/2/6/8构成而未缝合背里部分基本上由3/4/5/7 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经线和/或纬线由低熔点纱线 编织。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低熔点纱线是这样的原纱,其通 过选自分子结构的改变、共聚反应、混合、纺纱工序控制或复合纺纱中的多于一种的方法而 有意降低其熔点,从而通过在大约120°C至大约190°C的温度范围内的热处理使得表面轻 微熔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经线和/或纬线是低熔点纱线 和阻燃纱线混合在一起的原纱或者是由低熔点部分和阻燃部分构成的复合纤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织物被进一步热处理以实现改 善的形状稳定性和增强的硬挺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表面层和背里层通过编织形成 为网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三维多层织物,其中中间层比表面层和背里层更密。
18.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织物的布料。
19.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织物的制品。
20.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织物的窗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三维多层织物。该织物包括表面层、背里层以及连接表面层与背里层的中间层。该中间层具有多个织物层彼此分离的多层结构。该三维多层织物可以在单架织布机上成批操作而编织并经历二维和三维形状的转换。这一织物由于具有多层结构的中间部分而可用作高遮光率窗帘材料。
文档编号D03D15/12GK101798721SQ20101011227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张后成, 柳一善 申请人:熊津可蜜珂耳;柳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