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扣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52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钉扣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将平纽扣和大理石纽扣等各种纽扣缝定于例如男士、女士用衣服等的布料上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该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安装有可动刀,上述可动刀 在钉扣工序和/或绕线工序结束后切断针线部分,其中,在绕线工序中,将线绕到通过钉扣 工序缝定到布料上的纽扣与布料之间的钉扣线的外周,加固钉扣线,针线部分是在钉扣线 和/或绕扣线与弯针之间结成并保持成上部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的两根针线部 分中,与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
背景技术
以往,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于2004年11月1日发行的零件目录表 "ILLUSTRATED SPARE PARTS LIST FOR ELECTRONICC0NTR0LLED POSTED BUTTON SEWER, MODELS NB3000 NB3100N0. 2”的第10页中公开有这种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其采用如下结构 通过使类似切刃那样的薄的可动刀沿具有落针部的针板下部的水平面直线往复驱动移动, 只利用可动刀就能将结成并保持成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中与钉扣线和/或 绕扣线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切断。参照图9详细说明利用上述现有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例如在钉扣工序结束后将 针线部分切断的动作,图9(a)表示了通过针41的上下运动和弯针42的旋转运动的互动作 用形成线迹、将纽扣B缝定到布料W上的钉扣工序刚结束后的状态。此时,在钉扣线43与 弯针42之间,连接于钉扣线43的端部一侧的针线部分43a与插通保持于针41前端部的针 眼的针线部分43b结成并保持成上部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状,此外,在针板44的下 部可沿水平面直线往复驱动移动的可动刀45在上述大致三角形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43a、 43b的侧方部位置待机,其中,针板44具有落针部(未图示),且在该落针部安置布料W。接着,如图9 (b)所示,该可动刀45沿上述水平面朝箭头χ方向直线前行驱动移 动,与连接于上述钉扣线43的端部一侧的针线部分43a接触,然后,如图9(c)所示,可动刀 45前行驱动移动至针板44的正下方,切断上述针线部分43a。然后(切线后),如图9(d) 所示,上述可动刀45沿上述水平面朝箭头y方向直线后退驱动移动,另一方面,另一侧针线 部分43b被挑线钩(未图示)保持,并朝上述针41的上下运动路径的后侧方拨开。由于绕 线工序结束后的切线动作也与上述钉扣工序结束后的切线动作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及图示。但是,由于在上述现有切线装置中只使用可动刀45切断针线部分43a,因此,为了 发挥其良好的锋利度,需要使用类似切刃那样的非常锋利的薄的可动刀45。由此,刀45的 刃边通过短时间使用就会发生崩刃和破损等,锋利度迅速降低,随着该锋利度的降低,应切 断的针线部分43a在针板44的正下方弯曲,切断位置从钉扣线43的端部偏移到靠近下方 的位置,其结果是,剩线长度变长,例如在绕线工序后的状态来看时,如图10所示,与绕扣 线46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46a从布料W的表面露出很长,很明显,外观容易变差。为 了避免这种由于锋利度降低引起的外观变差,必须在短的使用周期内频繁更换使用可动刀45,存在更换非常麻烦且运行成本提高的问题。此外,希望将可动刀45的往复驱动移动路径设定得尽可能靠近针板44的下表面, 以使剩线长度变短,但若这样设定,则容易产生下述不良情况类似切刃那样的非常锋利的 薄的可动刀45将结成并保持成大致三角形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43a、43b的环上部的狭窄 部分切断,其结果是,会将包括插通保持于针眼的不需要切断的针线部分43b在内的形成 环的两根针线部分一起切断。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以往一般的做法是将可动刀45的往 复驱动移动路径设定在与针板36的下表面朝下方隔有足够距离的位置,其结果是,不可避 免地产生以下问题剩线长度变长,钉扣后的外观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钉扣机的切线装置,该装置 不仅能极力抑制崩刃等锋利度的降低,使更换周期变长,从而实现减少费事的手续及运行 成本,此外,还能只将规定的针线部分可靠地切断成剩线长度短、外观佳的状态。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可动刀,该可动刀在钉扣工序 结束后和/或绕线工序结束后切断针线部分,其中,钉扣工序是通过针的上下运动和弯针 的旋转运动的互动作用形成线迹,将纽扣缝定到布料上的工序,绕线工序是将针交替落到 钉扣线外周部的左右位置上,将绕扣线绕到钉扣线上进行加固的工序,被切断的针线部分 是在钉扣线和/或绕扣线与弯针之间结成并保持成上部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的 两根针线部分中,与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本发明的钉扣机的切 线装置的特征是,上述可动刀以设于针板侧方部的支轴为中心,在上述针板的下方位置与 针板的侧方部位置之间沿水平面可往复(前行、后退)驱动摆动,其中,针板具有落针部,并 在该落针部安置布料,在上述可动刀上从可动刀朝前行摆动方向的斜前下方一体地延设有 前端细的针线引导构件,该针线引导构件在上述可动刀从针板的侧方部位置朝针板的下方 位置前行驱动摆动时,进入由上述两根针线部分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环空间的下方的较宽部 分,并在进入后随着可动刀沿水平面的前行驱动摆动,将与上述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 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相对地朝上方钩起引导,并且,在上述针板上形成有固定刀,通过该固 定刀与可动刀的滑动接触作用将被钩起引导的上述针线部分切断。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中,在钉扣工序结束后和/ 或绕线工序结束后,可动刀以针板侧方部的支轴为中心朝针板的下方位置前行驱动摆动, 随着该可动刀的前行驱动摆动,朝斜前下方一体延设的前端细的针线引导构件进入由两根 针线部分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空间下方的较宽部分,将应切断侧的一根针线部分,即、与 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可靠地捉住,随着可动刀的进一步前行驱动 摆动,被上述针线引导构件捉住的针线部分沿着该针线引导构件的倾斜边被相对地钩起引 导,导向可动刀,通过该可动刀与形成于针板的最靠近布料处的固定刀滑动接触作用,在上 述大致三角形的环空间的狭窄处将上述针线部分切断。因此,能只将需要切断侧的针线部 分无误地可靠切断,此外,能切断成剩线长度较短的状态,能改善钉扣后的外观。此外,由于不是只利用可动刀的切断,而是利用可动刀与形成于针板的一定位置 的固定刀的滑动接触作用进行切断,因而可动刀没有必要使用类似切刃那样的非常锋利 的薄的构件,因此,很少会发生崩刃和破损等,即使长时间连续使用也能确保规定的切线性能。从而能使为了一直保持可动刀的锋利度而进行的更换和维护的周期变得非常长,能减少这些维护管理的麻烦,并能实现运行成本的降低。本发明所涉及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中,最好如技术方案2所述,上述可动刀俯视 呈大致U字状,从该U字的一边部侧朝向上述斜前下方一体地延设有上述针线引导构件。通 过使用这种俯视呈大致U字状且从该U字的一边部侧一体地延设有上述针线引导构件的可 动刀,能将被针线引导构件捉住并钩起引导的针线部分可靠地卡定保持于一定位置,并在 剩线长度较短的状态下可靠地进行切线。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中,最好如技术方案3所述,上述可动刀 的往复摆动运动路径可进行上下位置调整。此时,由于可动刀的摆动运动路径可对应于作 为缝定对象的纽扣的厚度进行上下位置调整,因此,无论将具有何种厚度的纽扣作为缝定 对象,都能可靠、良好地进行剩线长度较短状态下的切线。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中,最好如技术方案4所述,上述可动刀 在其往复摆动半径的调整方向上可进行位置调整地固定于可动刀台。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的概略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的主要部分的切线装置整体的分解立体 图。图3(a)、(b)是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进行钉扣工序的动作说明图。图4(a) 图4(d)是依次说明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的主要部分的 切线装置进行切线动作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a)、(b)是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进行绕线工序的动作说明图。图6是表示在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结束绕线工序后利用切线装置 将线切断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绕线钉扣机的主要部分的切线装置的安装部的放大分 解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绕线钉扣机的主要部分的切线装置的安装部的局部切 开放大侧视图。图9 (a) 图9 (d)是依次说明利用现有的绕线钉扣机的切线装置进行切线动作的 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利用现有的绕线钉扣机结束绕线工序后利用切线装置将线切断后 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符号说明)1绕线钉扣机3 针9 弯针10钉扣线12a、12b 针线部分13切线装置
14可动刀14a细前端部15 针板16固定刀37绕扣线B 纽扣W 布料S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示的绕线钉扣机的概略整体立体图,图2是上述绕线钉扣机的主要部分的切线装置整体的分解立体图。该绕线钉扣机1采用下述结构设有针 3,该针3通过设于机臂2内的升降驱动机构在一定位置上下往复运动,在该针3的上下运 动路径的前方部设有布料托架4、布料导向件5、纽扣托架装置6、布料按压件47、挑线钩7 等,其中,布料托架4将欲缝定纽扣B(参照图3 图6)的布料W(参照图3 图6)以折成 两折的状态安置于针3的上下运动路径上,布料导向件5将安置好的折成两折的布料W沿 水平面在左右横向上移动导向,纽扣托架装置6从径向两侧夹持并保持纽扣B,布料按压件 47在钉扣时从斜上方按压布料W,挑线钩7相对于上述针3的上下运动路径可进退移动,且 在钉扣工序结束后将切线后的针线部分35b向斜后上方拨开。由于这些构成要素是众所周 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机座8的内部安装有在钉扣工序结束后及绕线工序结束后将针线部分12a 切断的切线装置12a,其中,钉扣工序是通过上述针3的上下运动和弯针9(参照图3 图 5)的旋转运动的互动作用形成线迹,将纽扣B缝定到布料W上,如图5、图6所示,绕线工序 是将针3交替落到钉扣线10外周部的左右两侧位置上,将绕扣线37绕到钉扣线10上进行 加固,针线部分12a是在钉扣线10及绕扣线37与弯针9之间结成并保持成上部逐渐变窄 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12a、12b中,与钉扣线10及绕扣线37的端部连接侧 的针线部分。上述切线装置13由可动刀14和形成于针板15的固定刀16形成,针板15固定于 上述布料导向件5的中央部下表面,并具有用于安置布料W的落针部。参照图2说明该切 线装置13的可动刀14的具体结构,在机座8前端部的上表面通过螺钉17安装有刀装置安 装板18,在该刀装置安装板18上通过长孔20a和固定螺钉20b可自由调整初始位置地安 装有L状支承件19。在该支承件19的立起板部通过上下长孔21a和固定螺钉21b可调整 上下位置地安装有可动刀台安装板22,在该可动刀台安装板22的下部、位于上述针板15的 侧方部的水平板上,可动刀台25通过阶梯螺钉23、盘簧24被安装成能以上述阶梯螺钉23 的轴心(支轴)为中心在针板15的下方位置与针板15的侧方部位置之间沿水平面往复摆 动。俯视大致呈U字状的可动刀14通过长孔26a和止动螺钉26b在其摆动半径的调 整方向上可位置调整地固定于上述可动刀台25的前端一侧部分,弯曲成L字状的可动刀杆29具有与螺合于上述可动刀台25前端另一侧部的销螺钉27嵌合的长孔28,该可动刀杆29 的一端通过杆端构件32及连结杆33与气缸31的可动杆31a直接连结,其中,气缸31通过 安装板30在前后方向可直线伸缩驱动地安装于上述机座8的外侧部,此外,上述可动刀杆 29通过滚筒36可直线往复移动地支承于可动刀杆导向件35,其中,可动刀杆导向件35通 过螺钉34固定于上述刀装置安装板18。通过以上结构,当气缸31伸缩时,其伸缩驱动力通过可动杆31a、杆端构件32及连结杆33传递到可动刀杆29,该可动刀杆29被可动刀杆导向件35弓|导而作直线往复驱动移 动,其往复驱动移动力通过长孔28、销螺钉27传递到可动刀台25,驱动该可动刀台25及可 动刀14以上述阶梯螺钉23的轴心(支轴)为中心,在针板15的下方位置与针板15的侧 方位置之间沿水平面往复摆动,由于上述可动刀台安装板22可通过上下长孔21a和固定螺 钉21b进行上下位置调整,因此,上述可动刀14的往复摆动运动路径可进行上下位置调整。此外,在俯视大致呈U字状的上述可动刀14的U字的一边部侧一体地延设有具有 细前端部14a的针线引导构件14A,该针线引导构件14A朝着上述可动刀14从针板15的侧 方部位置朝针板15的下方位置前行驱动摆动时该前行摆动方向的斜前下方。接着,对采用如上所述结构的实施方式1的绕线钉扣机1的包括一次钉扣工序及 绕线工序的钉扣动作、以及钉扣工序结束后及绕线工序结束后切线装置13的切线动作进 行说明。如图3(a)、(b)所示,在该绕线钉扣机1刚开始动作后的钉扣工序中,通过针3的 上下运动和弯针9的旋转运动的互动作用形成线迹,将纽扣B缝定到折成两折的布料W上。 然后,在规定针脚数的钉扣工序结束的时间点,切线装置13开始动作。该切线装置13的切线动作如图4(a) 图4(d)所示。S卩,如图4(a)所示,在钉扣 工序刚结束后,在钉扣线10与弯针9之间,与钉扣线10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12a和插 通保持于针3前端部的针眼的针线部分12b结成并保持成上部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环 状,此外,切线装置13的可动刀14在上述针板15的下方、大致三角形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 12a、12b的侧方部位置待机。接着,气缸31被驱动伸长,其驱动力通过可动杆31a、杆端构件32、连结杆33、可动 刀杆29及长孔28、销螺钉27传递到可动刀台25,驱动该可动刀台25及可动刀14以阶梯 螺钉23的轴心(支轴)为中心,从上述侧方部位置朝针板15的下方位置前行摆动。如图 4 (b)所示,随着该可动刀14的前行驱动摆动,从该可动刀14朝斜前下方一体延设的针线引 导构件14A的细前端部14a进入由两根针线部分12a、12b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环状空间S的 下方的较宽部分,将应切断侧的一根针线部分、也就是与钉扣线10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 分12a可靠地捉住。随着可动刀14的进一步前行驱动摆动,被上述针线引导构件14A捉住的针线部分 12a沿着该针线引导构件14A的倾斜边被相对地钩起引导,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空间S上部的 狭窄部分的针线部分12a被导向可动刀14并钩住,随后,如图4 (c)所示,该可动刀14与形 成于针板15上的最靠近布料W处的固定刀16滑动接触,藉此,在上述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空 间S的狭窄部分将上述针线部分12a切断。然后(切线后),上述气缸31被驱动收缩,如图4(d)所示,利用其驱动力,驱动可 动刀14沿上述水平面在箭头ζ方向上后退摆动,另一方面,另一侧针线部分12b被挑线钩(未图示)保持,并朝上述针3的上下运动路径的后侧方拨开。若规定针脚数的钉扣工序及切线动作已结束,则纽扣托架6旋转90°,纽扣B转换 成绕线工序时的相对于布料W垂直的姿势,并移至绕线工序。如图5(a)、(b)所示,在该绕线工序中,针3交替落到钉扣线10外周部的左右位 置,通过与弯针9的旋转运动互动作用,将绕扣线37依次绕到钉扣线10上,加固钉扣线10。
然后,在规定针脚数的绕线工序结束时,上述切线装置13再次开始动作,进行将 与绕扣线37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切断的切线动作,由于该绕线工序结束后的切线动 作与上述钉扣工序结束后的切线动作完全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及图示。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切线装置13,在钉扣工序结束后及绕线工序结束后,随着 可动刀14被驱动以针板15的侧方部的支轴为中心朝针板15的下方位置前行摆动,从该 可动刀14朝斜前下方一体延设的针线引导构件14A的细前端部14a进入由两根针线部分 12a、12b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空间S下方的较宽部分,将应切断侧的一根针线部分、也 就是与钉扣线10及绕扣线37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12a可靠地捉住,随着可动刀14的 进一步前行驱动摆动,该被捉住的针线部分12a沿着针线引导构件14A的倾斜边被相对地 钩起引导并被导向可动刀14,该可动刀14与形成于针板15上的最靠近布料W处的固定刀 16滑动接触,藉此,在上述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空间S的狭窄部分将上述针线部分12a切断。 因此,能只将需要切断侧的针线部分12a无误地可靠切断,此外,例如在绕线工序后的状态 看时,如图6所示,由于能将与绕扣线37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12a以露出于布料W表 面的长度非常短的状态切断,因此,剩线几乎不明显,能改善钉扣后的外观。此外,由于不是只利用可动刀14的切断,而是利用可动刀14与形成于针板15的 一定位置的固定刀16的滑动接触作用进行切断,因而可动刀14没有必要使用类似切刃那 样的非常锋利的薄的构件,因此,很少会发生崩刃和破损等,即使长时间连续使用也能确保 规定的切线性能。从而能使为了一直保持可动刀14的锋利度而进行的更换和维护的周期 变得非常长,能减少这些维护管理的麻烦,并能实现运行成本的降低。特别地,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可动刀14俯视呈大致U字状,且从该U字的一边部 侧一体延设有针线引导构件14A,通过使用这种可动刀,能将被针线引导构件14A捉住并钩 起引导的针线部分12a可靠地卡定保持于一定位置,并在剩线长度较短的状态下可靠地进 行切线。此外,由于可动刀14的摆动运动路径可对应于作为缝定对象的纽扣B的厚度进行 上下位置调整,因此,无论将具有何种厚度的纽扣作为缝定对象,都能可靠、顺利地进行剩 线长度较短状态下的切断。图7及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绕线钉扣机的主要部分的切线装置13的安装 部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及局部切开放大侧视图,以下说明构成可动刀14的摆动运动路径可 对应于纽扣B的厚度进行上下位置调整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保持板39与重叠于该保持板39上的L状支承件19通过止 动螺钉40固定成一体,其中,保持板39将可动刀台安装板上下位置调整螺钉38以起子槽 等螺钉调整部38a朝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可旋转地保持,上述固定成一体的保持板39及L状 支承件19通过长孔20a和固定螺钉20b可自由调整初始位置地安装于刀装置安装板18上。 在上述L状支承件19的立起板部通过上下长孔21a和固定螺钉21b可上下位置调整地安装有可动刀台安装板22,上述可动刀台安装板上下位置调整螺钉38以上下贯通状态与形 成于上述可动刀台安装板22下部的水平板部的阴螺纹孔22a螺合。由于其他结构与实施 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说明。具有如上所述安装部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切线装置13中,松开固定螺钉21b,通过 与螺钉调整部38a卡合的起子等使上述上下位置调整螺钉38右转或左转,从而使可动刀安 装板22沿图8的箭头u-d方向升降移动。然后,在该可动刀安装板22升降移动到规定高 度位置时,通过将固定螺钉21b拧紧固定,便可使可动刀14的摆动运动路径对应于缝定对 象纽扣的厚度等进行上下位置调 整。利用采用如上所述安装部的实施方式2的切线装置13,可在使L状支承件19及可 动刀安装板22相对于刀装置安装板18的位置及姿势保持一定的状态下调整可动刀14的 摆动运动路径的上下位置,其结果是,能一直可靠且稳定地进行可动刀14的切线作用及针 线引导构件14A的针线捕捉、钩起引起作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是在钉扣工序结束后或绕线工序 结束后使切线装置13动作、进行切线动作,但例如在没有绕线工序的钉扣机中,只在钉扣 工序结束后进行切线动作时,也能与上面同样地动作并起到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一种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可动刀,该可动刀在钉扣工序结束后和/或绕线工序结束后切断针线部分,所述钉扣工序是通过针的上下运动和弯针的旋转运动的互动作用形成线迹、将纽扣缝定到布料上的工序,所述绕线工序是将针交替落到钉扣线外周部的左右位置、将绕扣线绕到钉扣线上进行加固的工序,所述被切断的针线部分是在钉扣线和/或绕扣线与弯针之间结成并保持成上部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中,与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部连接的一侧的针线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刀以设于针板侧方部的支轴为中心,在所述针板的下方位置与针板的侧方部位置之间沿水平面可往复驱动摆动,所述针板具有落针部,并在该落针部安置布料,在所述可动刀上从可动刀朝前行摆动方向的斜前下方一体地延设有前端细的针线引导构件,在所述可动刀从针板的侧方部位置朝针板的下方位置前行驱动摆动时,所述针线引导构件进入由所述两根针线部分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环空间的下方的较宽部分,在进入后,随着可动刀沿水平面的前行驱动摆动,所述针线引导构件将与所述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部连接的一侧的针线部分相对地朝上方钩起引导,并且,在所述针板上形成有固定刀,通过该固定刀与可动刀的滑动接触作用将被钩起引导的所述针线部分切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刀俯视呈大致U字 状,从该U字的一边部侧朝向所述斜前下方一体地延设有所述针线引导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刀的往复摆动运 动路径可进行上下位置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刀在其往复摆动 半径的调整方向上可进行位置调整地固定于可动刀台。
全文摘要
一种钉扣机的切线装置,在钉扣工序和/或绕线工序结束后,驱动可动刀从针板的侧方部位置朝针板的下方位置摆动,利用从所述可动刀朝斜前下方延设的针线引导构件只将钉扣线和/或绕扣线与弯针之间结成大致三角形的环状的两根针线部分中,与钉扣线和/或绕扣线的端部连接侧的针线部分相对地朝上方钩起并引导,利用可动刀与形成于针板的固定刀的滑动接触作用将所述被钩起引导的针线部分切断,藉此,不仅能抑制崩刃等锋利度的降低,使更换周期变长,从而实现减少费事的手续及运行成本,此外,还能只将规定的针线部分可靠地切断成剩线长度短、外观佳的状态。
文档编号D05B65/00GK101805964SQ20101012886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
发明者横山隆一, 畠中一裕 申请人: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