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28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丝板。
背景技术
纤维负载了功能性物质后而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纤维因能够负载更多的功能性物质而比圆形截面纤维具有更好的性能,受到广泛的欢迎。通过对异形喷丝孔的控制,可以增大纤维负载功能物质的能力,或称之为容器功能。增加纤维功能性物质的负载能力,提高功能性物质的耐洗和抗冲击性的性能,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在开发具有异形截面纤维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聚合物熔体在熔融纺丝挤出过程中的弹性胀大、粘性流动、表面张力等原料本身的特性,也要考虑在异形截面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挤出流动速率、纺丝温度、环境冷却条件、纺丝速度等条件,原料本身特性与外部条件合理的调配是异形截面纤维开发成功的关键。同时,成品纤维截面特征、单丝线密度、异形度、 力学及微观结构指标及后纺加弹假捻丝指标等要求也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重要技术指标。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100344824 “一种织物功能整理助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公开了通过含纳米级天然纤维粉末助剂对纤维织物进行整理的方法,以纳米级天然纤维颗粒作为主要成分的功能试剂制备配方以及一些无机纳米功能材料可以提高织物抗紫外线、 红外增强和抗菌等性能。中国公开专利号CN101525836A“一种纳米抗菌负离子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将负离子发生材料同纳米氧化物的前驱体预混,以超声分散技术来制备整理剂悬浮液,得到纳米抗菌负离子整理剂,通过浸轧、烘、焙工艺对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进行整理,使纤维获得负离子和抗菌性功能。纤维后整理工艺能够适应不同品种的纤维和面料,且受后续加工工艺影响小,工艺简单。但是存在功能性物质在纤维或织物上负载量受限问题,即纤维或织物上的功能性物质含量少,功能效果不佳;另外如果功能性物质与纤维结合不牢固,将产生纤维功能性失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喷丝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纤维负载功能性物质的能力低,功能性物质与纤维结合不牢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丝板,其上设置有喷丝孔道,喷丝孔道的喷丝端的端壁上形成有喷丝孔,该喷丝孔由一个或多个喷丝微孔组成,喷丝微孔是由一条或多条喷丝微孔段围成的环形,喷丝微孔段的末端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用于形成容器功能纤维轴向表面开口的第一缺口。进一步地,喷丝微孔段的末端之间的第一缺口为0. 01 3mm。进一步地,喷丝微孔为多个,成一行、两行或环形排列,且第一缺口在每个喷丝微孔中的位置设置为朝向由该多个喷丝微孔形成的几何图形的外侧。[0009]进一步地,喷丝微孔的轮廓线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进一步地,相邻喷丝微孔的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 01 1mm。进一步地,喷丝微孔段的末端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缺口。进一步地,喷丝微孔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为2 30 1。进一步地,喷丝孔由1 9个喷丝微孔组成。进一步地,喷丝孔道还包括导孔,导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引导漏斗结构,喷丝孔设置在导孔的下端漏斗结构的下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喷丝板,制备出的容器功能纤维具有轴向的通孔结构,且具有轴向的表面开口,所以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和大孔隙率,能够容纳更多功能性物质;将功能性物质通过轴向的表面开口装入容器功能纤维,然后通过拉伸、扭曲等变形方式使功能性物质封装在容器功能纤维的内部,因此增加了纤维负载功能性物质的能力,也解决了功能性物质与纤维结合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
定。在附图中[0017]图1示出了实施侈1中的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示出了实施侈1中的喷丝孔道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3示出了实施侈1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及排列方式示意图[0020]图4示出了实施侈2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及排列方式示意图[0021]图5示出了实施侈3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及排列方式示意图[0022]图6示出了实施侈4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及排列方式示意图[0023]图7示出了实施侈5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8示出了实施侈6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9示出了实施侈7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示意图;以及[0026]图10示出了实施列8中的喷丝微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丝板,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喷丝孔道,通常,喷丝板上可以设置1 144个喷丝孔道。当喷丝孔道为多个时,可以按照预先的设计将喷丝孔道规则地排布在喷丝板上。如图1所示的喷丝板10,72个喷丝孔道20可以成环形规则的排布在喷丝板10上。如图2所示,喷丝孔道20包括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引导漏斗结构的导孔21和设置在导孔21的下端漏斗结构的下方的喷丝孔22。因为导孔21具有引导漏斗结构,使得聚合物熔体进入喷丝板时的阻力较小,而喷丝时的力度较大,从而可以增加纤维的强度,提高纤维的品质。喷丝孔22由一个或多个喷丝微孔221组成,优选地,由1 9个喷丝微孔221组成,这样既保证了容器功能纤维负载功能性物质的能力,又确保了容器功能纤维的可纺性。该喷丝微孔221是由一条或多条喷丝微孔段222围成的环形,喷丝微孔段222的末端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第一缺口 dl。其中,第一缺口 dl是指能够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喷丝板生产出的容器功能纤维具有轴向的表面开口的距离,通常,第一缺口 dl为0. 01 3mm,大于将负载于容器功能纤维中的功能性颗粒的直径,这样生产出来的容器功能纤维便于功能性物质的装入。随后拉伸和/或扭转容器功能纤维,使得通孔在容器功能纤维表面开口缩小, 将功能性物质封装在通孔中。喷丝微孔221为多个时,可以成一行、两行或环形排列,且第一缺口 dl在每个喷丝微孔221中的位置设置为朝向由该多个喷丝微孔221形成的几何图形的外侧,便于功能性质进入容器功能纤维的内部。相邻的喷丝微孔221邻近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在0.01 Imm之间,便于喷丝板10的加工及防止喷出的纤维丝粘连。喷丝微孔段222的末端之间还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缺口 d2,其中,第二缺口 d2是指当聚合物熔体从相邻的喷丝微孔段222喷出后,由于聚合物熔体具有一定的膨胀系数,能够使相邻喷丝微孔段222喷出的聚合物熔体粘连在一起的距离。设置第二缺口 d2可以防止聚合物熔体喷出后由于第一缺口 dl的存在而导致的纤维不对称变形,进而可以防止纤维轴向的通孔结构尺寸和轴向的表面开口尺寸变差;相邻喷丝微孔221的第二缺口 d2可以错开一定的距离,防止形成的容器功能纤维时相邻纤维丝间的粘连。根据形成纤维的聚合物熔体的特性,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可以为2 30 1,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第一缺口 dl的长度之比为0.5 30 1,第一缺口 dl与第二缺口 d2的几何中心间最长与最短距离之比为1 30 1,一方面可以使容器功能纤维拥有较大的容器功能,另一方面保证了容器功能纤维的强度,使其具有可纺性。进一步地,喷丝微孔221的轮廓线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的轮廓线为圆形,相邻喷丝微孔221邻近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 05mm,具有一个第一缺口 dl和两个第二缺口 d2,第一缺口 dl的长度为0. 2mm,第二缺口 d2的长度为0. 05mm。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可以为 3 1,6个喷丝微孔221成一排排列,第一缺口 dl的位置设在列的侧面。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的轮廓线为可以圆形,相邻喷丝微孔221邻近边缘之间的距离d3为0. 12mm,具有一个第一缺口 dl和两个第二缺口 d2,第一缺口 dl的长度为0. 2mm,第二缺口 d2的长度为0.05mm。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为3 1,6个喷丝微孔221成两排排列,第一缺口 dl的位置设在6个喷丝微孔221形成的矩形的外侧。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的轮廓线可以为圆形,相邻喷丝微孔221邻近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 2mm,具有一个第一缺口 dl和两个第二缺口 d2, 第一缺口 dl的长度为1. 2mm,第二缺口 d2的长度为0. Imm0 9个喷丝微孔221成环形排列, 第一缺口 dl的位置设在9喷丝微孔221形成的环形的外侧。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由两个轮廓线可以为圆形的喷丝微孔221组成,但是两个喷丝微孔221并不完全相同,相邻喷丝微孔221邻近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mm,一个喷丝微孔221具有一个第一缺口 dl和两个第二缺口 d2,第一缺口 dl的长度为1mm,第二缺口 d2的长度为0.08mm。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为30 1,另一个喷丝微孔221具有一个第一缺口 dl和三个第二缺口 d2,第一缺口 dl的长度为1mm,第二缺口 d2的长度为0. 08mm。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为 30 1,第一缺口 dl的位置设在两个喷丝微孔221不相邻的外侧。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由轮廓线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 dl,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 d2。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由轮廓线可以为三角形, 三角形的一个角设置有第一缺口 dl,另外两个角设置有第二缺口 d2。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由轮廓线可以为四边形, 四边形的一个角设置有第一缺口 dl,另外三个角设置有第二缺口 d2。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喷丝微孔221由轮廓线可以为八边形,八边形的一个角设置有第一缺口 dl,另外七个角设置有第二缺口 d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喷丝板,制备出的纤维本体具有轴向的通孔结构,且具有轴向的表面开口,所以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和大孔隙率,能够容纳更多功能性物质;将功能性物质通过轴向的表面开口装入容器功能纤维,然后通过拉伸、扭曲等变形方式使功能性物质封装在纤维本体的内部,增加了纤维负载功能性物质的能力,也解决了功能性物质与纤维结合不牢固的技术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喷丝板,其上设置有喷丝孔道(20),所述喷丝孔道00)的喷丝端的端壁上形成有喷丝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孔0 由一个或多个喷丝微孔(221)组成,所述喷丝微孔021)是由一条或多条喷丝微孔段022)围成的环形,所述喷丝微孔段022)的末端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用于形成容器功能纤维轴向表面开口的第一缺口(d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微孔段(22 的末端之间的第一缺口(dl)为 0. 01 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微孔(221)为多个,成一行、两行或环形排列,且所述第一缺口(dl)在每个所述喷丝微孔021)中的位置设置为朝向由该多个所述喷丝微孔021)形成的几何图形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微孔021)的轮廓线为圆形、 椭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喷丝微孔(221)的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d3)为0. 01 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微孔段(22 的末端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缺口(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微孔(221)外接圆直径与环形宽度之比为2 30 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孔0 由1 9个所述喷丝微孔021)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孔道OO)还包括导孔(21),所述导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引导漏斗结构,所述喷丝孔02)设置在所述导孔的下端漏斗结构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丝板。该喷丝板上设置有喷丝孔道,喷丝孔道的喷丝端的端壁上形成有喷丝孔,喷丝孔由一个或多个喷丝微孔组成,喷丝微孔是由一条或多条喷丝微孔段围成的环形,喷丝微孔段的末端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用于形成容器功能纤维轴向表面开口的第一缺口。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喷丝板,制备出的容器功能纤维具有轴向的通孔结构,且具有轴向的表面开口,所以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和大孔隙率,能够容纳更多功能性物质。
文档编号D01D5/253GK202272998SQ20112031733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姜峰, 李健, 李鑫 申请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