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8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截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洋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的发展,高强度绳索(拦截绳)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拖网、拦截防护网中。而拖网、拦截网等需要由多根绳索相互交结、编结而成(如图I所示),但是由于拦截绳在与另外一根拦截绳相互对接时,需要将拦截绳的一端弯曲成一个连接头,其连接头在受力时过小的曲率半径会引起拦截绳中的纤维明显损伤,导致连接头的结节强度远小于拦截绳的自身强度,在拉伸载荷下造成连接头结节处破断,从而使得材料的利用率大幅下降。为了提高高强度拦截绳连接头的结节强度,目前有的是采用将连接头固定在一个·金属套环上,以增大受力时连接头的曲率半径从而提高其结节强度。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连接头的结节强度大于拦截绳的自身强度,但是金属套环会使连接头的重量明显增加,尤其是高强度的拦截绳网要求结节强度在百吨量级,这样使得一个金属套环就重达几十公斤,对于有大量结节的拦截网,这种方法带来的重量增加和使用不便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同时还削弱了拦截绳的耐腐蚀、耐化学试剂及耐溶剂性等优良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可提高连接头的结节强度又可解决重量增加问题的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包括第一编绳,所述的第一编绳的端部弯曲后与所述的第一编绳插编固定形成一个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上套有绳套,所述的绳套由一段第二编绳径向撑开成中空的管状后得到。所述的第二编绳的直径与所述的第一编绳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编绳的材料与所述的第一编绳的材料相同。所述的绳套的长度等于所述的连接头的周长。所述的第一编绳、第二编绳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高强度聚乙烯纤维(UHMWPE)或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或其它高强度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连接头上套接有绳套,且绳套由一段第二编绳径向撑开成中空的管状后得到,即用编绳做成结节保护套取代了传统的金属套环,提高了连接头在拉伸载荷下的结节强度,同时又解决了重量增加的问题,还保持了拦截绳本身的耐腐蚀、耐化学试剂及耐溶剂性等优良性能。

图I为多根拦截绳相互交结成拦截网的连接示意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编绳的端部穿过绳套的中间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最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根拦截绳相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包括材料均为UHMWPE的第一编绳 I和一段第二编绳,第二编绳的直径与第一编绳I的直径相等,第二编绳径向撑开成中空的管状后得到绳套2,第一编绳I的端部穿过绳套2并弯曲后与第一编绳I插编固定形成一个带有绳套2的连接头3,绳套2的长度等于连接头3的周长。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编绳I和第二编绳的材料可以用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或其它高强度纤维替代,第一编绳I和第二编绳的材料可以不同、直径也可以不相等。以下是对连接头3套有绳套2的拦截绳A和无绳套的拦截绳B的抗拉强度测试对比结果(测试实验采用直径为18毫米的12股编织的Dyneema公司生产的超高分子量高强度聚乙烯纤维(UHMWPE)绳索,并采用如图4所示对接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拦截绳A的拉伸强度为30吨力,且拦截绳A的破断不是发生在结节处;拦截绳B的拉伸强度为21吨力,且拦截绳B的破断发生在结节处。
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包括第一编绳,所述的第一编绳的端部弯曲后与所述的第一编绳插编固定形成一个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头上套有绳套,所述的绳套由一段第二编绳径向撑开成中空的管状后得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编绳的直径与所述的第一编绳的直径相等,所述的第二编绳的材料与所述的第一编绳的材料相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套的长度等于所述的连接头的周长。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编绳、第二编绳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高强度聚乙烯纤维或聚己二酰己二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用于拦截网的拦截绳,包括第一编绳,第一编绳的端部弯曲后与第一编绳插编固定形成一个连接头,特点是连接头上套接有绳套,绳套由一段第二编绳径向撑开成中空的管状后得到;优点是由于连接头上套有绳套,且绳套由一段第二编绳径向撑开成中空的管状后得到,即用编绳做成结节保护套取代了传统的金属套环,提高了连接头在拉伸载荷下的结节强度,同时又解决了重量增加的问题,还保持了拦截绳本身的耐腐蚀、耐化学试剂及耐溶剂性等优良性能。
文档编号D07B1/16GK202671948SQ2012202963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杨黎明, 翁卫军, 李茂巨, 刘军, 何益勇, 周风华, 秦焜, 董新龙 申请人:宁波大学, 福州平潭海峡大桥有限公司, 浙江四兄绳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