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8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染整技术领域,涉及羊毛衫的防缩整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羊毛是具有典型鳞片结构的纺织用纤维,正是这一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缩绒性。羊毛纤维集合体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反复连续不断的无规则外力作用,体积会逐渐缩小;羊毛衫在同样条件下会发生面积收缩、厚度增加、组织趋密、单重增大,并且表面出现细密绒毛、组织纹路隐匿的现象。这种缩绒的结果,使人们可以得到外观粗犷、表面绒毛密布的粗纺毛制品,是对纺织加工生产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使得普通的、未经防缩处理的羊毛制品发生缩绒,从而导致产品外观不良,出现尺寸收缩、织纹不清、扭曲变形、增厚毡并等不良现象,使羊毛衫丧失了原有的美观和服用性能。这种现象在洗涤过程中,尤其是在“机洗”时更易于出现,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对此出现了以防缩绒为目的的防缩整理。羊毛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羊毛的鳞片层又由鳞片表层、鳞片外层和鳞片内层组成,羊毛表面鳞片结构将导致纤维的异向摩擦效应。鳞片结构是促使纤维产生缩绒的主要因素,如无鳞片特征的纤维则无缩绒性,但羊毛的缩绒性和羊毛本身弹性好也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人们对羊毛缩绒性的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称之为“综合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羊毛的缩绒性由定向摩擦效应和高度的拉伸恢复性所决定,两者缺一不可,前者称之为制动因素,后者则称之为动力因素,该理论已被大家普遍接受。羊毛衫防缩整理,可使处理后的羊毛衫可以用家庭洗衣机洗涤而不产生变形,防缩处理并不意味着完全阻止毡缩,只是将缩绒现象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即可,并且一般不含有“防止织物松驰收缩”和“防止湿润胀”。实质上,防缩处理是指“防毡缩处理”,并非“防收缩处理”,当然,完善的防缩技术能在防毡缩的同时,有效地阻止织物的松驰收缩。目前实际生产中改善羊毛衫的变形收缩,主要是改变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的形态,限制羊毛发生相互纠缠,对羊毛表面鳞片进行变性。主要内容包括氯化技术、氧化技术、树脂防缩绒技术和生物酶技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以提高羊毛衫防缩整理工艺的效率。氯化技术最早是将羊毛纤维浸在饱和氯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羊毛表面,会出现特殊隆起现象,被认为是氯与鳞片中含胱氨酸残基最多的鳞片外层发生化学反应,促使-S-S- — -SO3H有关,同时伴随有肽链的断裂。HClO是弱氧化剂,对羊毛的作用实质上是氯化与氧化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氧化反应起关键作用。单纯的二硫键断裂所形成的-SO3H不足以满足防缩的要求,此间必须有肽链的水解、降解,使蛋白质转化为多肽乃至氨基酸,并能够透过鳞片表层而溶出,使鳞片被部分或全部地剥除或软化。所以,许多含氯的氧化试剂,如ci2、NaClO, NaClO2、氯胺、硫酰氯(SO2Cl2)、二氯异氰脲酸盐(DCCA)、三氯异氰脲酸(TCCA)等,都可以用于羊毛的防缩加工中。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试剂有Cl2、NaClO和DCCA,它们在适当pH值的溶液中,均可以转化为HC10,促使鳞片层氧化、水解,达到防缩的目的。但是,人们也注意到羊毛纤维的皮质层,尤其是基质中也含有大量的胱氨酸残基(-S-S-)及酪氨酸残基,它们也会与HClO发生如同鳞片中类似的化学反应,其结果必将导致羊毛皮质层的破坏,使羊毛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所以氯化加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反应深度,使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鳞片部位,并尽量少损伤羊毛的皮质层。本发明的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2、氯化:加入3%_4% (对纤维重)的氯化剂,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00.lwt%-0.5wt%,在温度 20°C -25°C,浴比 1: 20-30 的条件下处理 30min_50min,脱去浴液;3、脱氯:加入4%-4.8% (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30°c,浴比I: 20-30 的条件下处理 20min-30min。优选的,所述的氯化剂为Cl2、NaClO或DCC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氯化剂为DCCA。优选的,氯化过程中用甲酸或硫酸调整浴液的pH值。与传统的羊毛衫氯化防缩整理工艺相比,本发明的工艺能更好的控制反应深度,使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鳞片部位,并尽量少的损伤羊毛的皮质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2、氯化:加入3% (对纤维重)的Cl2,用甲酸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
00.lwt%,在温度20°C-25°c,浴比1: 20的条件下处理30min,脱去浴液;3、脱氯:加入4% (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30°C,浴比1: 20的条件下处理20min。实施例2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2、氯化:加入3% (对纤维重)的NaCIO,用甲酸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
00.lwt%,在温度20°C -25°C,浴比1: 20的条件下处理30min,脱去浴液;3、脱氯:加入4% (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_30°C,浴比1: 20的条件下处理20min。实施例3
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2、氯化:加入3% (对纤维重)的DCCA,用甲酸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
00.lwt%,在温度20°C-25°c,浴比1: 20的条件下处理30min,脱去浴液;3、脱氯:加入4% (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_30°C,浴比1: 20的条件下处理20min。实施例4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2、氯化:加入4% (对纤维重)的DCCA,用硫酸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
00.5wt%,在温度20°C -25°C,浴比1: 30的条件下处理50min,脱去浴液;3、脱氯:加入4.8% (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_30°C,浴比1: 30的条件下处理30min。实施例5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2、氯化:加入3.5% (对纤维重)的DCCA,用硫酸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
00.3wt%,在温度20°C -25°C,浴比1: 25的条件下处理40min,脱去浴液;3、脱氯:加入4.5% (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_30°C,浴比1: 25的条件下处理25min。
权利要求
1.一种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洗缩: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 (2)、氯化:加入3%-4%(对纤维重)的氯化剂,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00.lwt%-0.5wt%,在温度 20°C -25°C,浴比 1: 20-30 的条件下处理 30min_50min,脱去浴液; (3)、脱氯:加入4%-4.8%(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C -30°C,浴比1: 20-30的条件下处理20min-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剂为Cl2、NaClO或DCC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剂为DCC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氯化过程中用甲酸或硫酸调整浴液的PH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毛衫的氯化防缩整理工艺,按常规工艺进行洗缩,达到规定的绒面、丰厚及尺寸要求;加入3%-4%(对纤维重)的氯化剂,调整pH值=4.0-4.5,加入平平加O0.1wt%-0.5wt%,在温度20℃-25℃,浴比1∶20-30的条件下处理30min-50min,脱去浴液;加入4%-4.8%(对纤维重)的亚硫酸氢钠,在温度25℃-30℃,浴比1∶20-30的条件下处理20min-30min。与传统的羊毛衫氯化防缩整理工艺相比,本发明的工艺能更好的控制反应深度,使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鳞片部位,并尽量少的损伤羊毛的皮质层。
文档编号D06M13/364GK103205886SQ2013101250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顾玉珍 申请人:太仓市隆丝达针织时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