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6932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和前皮辊、中罗拉和中皮辊,前皮辊与前罗拉之间形成一前钳口,中皮辊与中罗拉之间形成一中钳口,前罗拉与中罗拉的之间设置有负压管,负压管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凹槽,负压管上表面上开设有前、后集聚口,中罗拉与负压管的下方设置有张力装置,由透气材料制成的挠性套圈绕过中罗拉、负压管的上表面及张力装置,并将前集聚口、后集聚口的开口全部覆盖,在前钳口与中钳口连线的上方、且位于前皮辊与中皮辊的之间设置有一上销,上销的下表面有弧面凸台,弧面凸台向下伸出的端部与负压管上表面凹槽处的挠性套圈相抵。本发明适用于细纱机,主要用于对纤维进行有序均匀排列。
【专利说明】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细纱机,尤其涉及一种细纱机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纺纱过程中,细纱机将粗纱条经过退绕、喂入、牵伸、加拈及卷绕等工序,制成细纱。其中,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对纺纱的速度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传统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主要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若干罗拉座,罗拉座根据需要通常设置三列,分别为前罗拉座、中罗拉座和后罗拉座,每列中的罗拉座均一字排开且均匀分布;同时,各列罗拉座中的前罗拉座、中罗拉座和后罗拉座分别相互对应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分别设置在前罗拉座、中罗拉座和后罗拉座上,且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中心轴线均相互平行;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上分别设置有前皮辊、中皮辊和后皮辊,前皮辊、中皮辊和后皮辊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摇架上,摇架设置在细纱机的机架上;当摇架向上打开时,设置在摇架上的前皮辊、中皮辊和后皮辊分别与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脱离;当摇架向下压住且锁定后,设置在摇架上的前皮辊、中皮辊和后皮辊分别与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紧紧压住,由于前皮辊、中皮辊和后皮辊的表面均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摇架通过加压将皮辊压在罗拉上时,前罗拉与前皮辊之间形成前钳口,中罗拉与中皮辊之间形成中钳口,后罗拉与后皮辊之间形成后钳口 ;通常情况下,相邻两组罗拉座之间均设置有六节带钢槽的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与之相对应的六节罗拉上则设置有三套摇架,每套摇架上分别设置有两只前皮辊、两只中皮辊和两只后皮辊;在后钳口与中钳口之间,构成了细纱机的预牵伸区,而中钳口与前钳口之间,构成了细纱机的主牵伸区,主牵伸区的牵伸比要明显大于预牵伸区的牵伸比。上述的细纱机预牵伸区属于传统的后区平行牵伸。
[0004]这种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在工作时,粗纱须条先进入细纱机的预牵伸区,即由喂入机构将粗纱须条喂入后钳口,粗纱须条被后皮辊与后罗拉握持,随着后罗拉的转动带动后皮辊一起转动,粗纱须条再被送入到中钳口被中罗拉和中皮辊握持,由于中罗拉的转速要略大于后罗拉的转速,这样,粗纱须条在后钳口与中钳口之间就可以实现预牵伸和退捻;随后,被预牵伸的粗纱须条再经中罗拉与中皮辊送出,就进入细纱机的主牵伸区。由于在细纱机的主牵伸区内须条被牵伸的速比很大,即前罗拉的转速明显大于中罗拉的转速,如果粗纱须条在主牵伸区得不到有效控制,则可能会严重影响条干的均匀度,造成细纱粗细节的产生以及断头的增多。为此,现有的细纱机主牵伸区大多采用双皮圈牵伸形式,即在中罗拉与前罗拉之间设置一下销,中罗拉与下销的下方设置一张力架,下皮圈绕过中罗拉和下销,再由张力装置将下皮圈张紧,与下销上的下皮圈相对应的,在中皮辊的靠前皮辊的侧面设置一上销,在上销与中皮辊的外面绕有一上皮圈,上皮圈与下皮圈的工作面紧密贴合;在牵伸过程中,中罗拉转动带动下皮圈转动,下皮圈再带动上皮圈和中皮辊一起转动,当粗纱须条逐着中罗拉与中皮辊的转动进入下皮圈与上皮圈之间,粗纱须条就被上皮圈和下皮圈有效控制,并被下皮圈与上皮圈带动一起向前罗拉方向移动,最后,粗纱须条从上皮圈与下皮圈之间输出,进入前钳口被前罗拉和前皮辊握持,在此主牵伸过程中,被牵伸的粗纱须条由于得到了上皮圈和下皮圈的有效控制,粗纱须条中的纤维不会散开,而且粗纱须条在牵伸时的变速点也得到前移,从而能比较有效地提高细纱的条干均匀度,并能相对有效地控制细纱粗节、细节或断头的产生。
[0005]但是,现有的这种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仍然存在很多缺点:由于在该牵伸装置的主牵伸区内采用上述的双皮圈牵伸形式,粗纱须条在主牵伸区内不易实现进一步的退捻,双皮圈结构对粗纱须条的控制力较强,在牵伸时容易造成粗纱须条中的纤维的断裂,从而影响细纱的强度;并且,由于细纱机的主牵伸区内设置了双皮圈牵伸控制,粗纱须条在牵伸过程中呈现为先紧后松,容易造成纤维移动的不均匀性,同时,短纤维牵伸过程中,由于上、下皮圈的线速度存在差异,因此也容易产生短纤维的相互堆积,纤维弯勾增多,从而造成细纱的粗、细结增加,降低条干均匀度;另外,由于粗纱须条在上、下皮圈的压缩下易变宽,易造成前加捻三角宽度大,造成纱线的毛羽增加,影响细纱质量。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负压吸附和弹性握持相结合的方式对主牵伸区内的粗纱须条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得粗纱须条中的纤维在牵伸过程中能被均匀地被牵伸,并能减少纤维断裂、纤维弯勾的产生,显著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的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包括位于细纱机主牵伸区的前罗拉和中罗拉,前罗拉与中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前皮辊设置在前罗拉上,前皮辊与前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前皮辊与前罗拉之间形成一前钳口,中皮辊设置在中罗拉上,中皮辊与中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中皮辊与中罗拉之间形成一中钳口,在所述的前罗拉与中罗拉之间设置有一中空管状结构的负压管,负压管的上表面两侧分别与前钳口、中钳口相接近,负压管内腔与负压源相接通,在靠近前钳口 一侧的负压管上表面上开设有与负压管内腔相通的前集聚口,在靠近中钳口一侧的负压管上表面上开设有与负压管内腔相通的后集聚口,前集聚口与后集聚口之间的中心连线与前罗拉、中罗拉的轴线相互垂直,在负压管上表面的中部位置、前集聚口与后集聚口之间设置有一凹槽,该凹槽的走向与前罗拉、中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中罗拉与负压管的下方设置有张力装置,由透气材料制成的挠性套圈绕过中罗拉、负压管的上表面及张力装置,并将负压管上表面上的前集聚口、后集聚口的开口全部覆盖,在前皮辊与中皮辊的之间设置有一上销,上销的底部设置有一条光滑的弧面凸台,弧面凸台的走向与负压管上表面的凹槽相对应配合,且弧面凸台的底端部与负压管上表面凹槽处的挠性套圈相抵压。
[0008]在所述主牵伸区中罗拉的另外一侧还设置细纱机的预牵伸区,该预牵伸区采用传统的后区平行牵伸、单V形后区牵伸、双V形后区牵伸或双皮圈后区牵伸。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飞散的短纤维、短绒等杂物进入主牵伸区并粘在粗纱须条表面,并能防止外部气流对被牵伸粗纱须条的扰动,从而减少细纱棉结和断头产生的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销弧面凸台的后侧面向中皮辊方向自然延伸直至负压管的后集聚口上方,由此在上销的后侧部形成一后弧形底面,该后弧形底面相对于负压管的上表面呈分离状逐步向后延展。
[0011]所述上销弧面凸台的前侧面向前皮辊方向自然延伸直至负压管的前集聚口上方,由此在上销的前侧部形成一前弧形底面,该前弧形底面相对于负压管的上表面呈分离状逐步向前延展。
[001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粗纱须条牵伸时纤维变速点前移,并能对粗纱须条进行更有效地控制,进一步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的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
[00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销前侧部的前弧形底面自然延伸到前集聚口的上方后,随着该弧形底面继续向前自然延展,该前弧形底面相对于负压管的上表面呈逐步接近状态,并一直延伸到前钳口与负压管的前缘之间,此时,在靠近前钳口处的上销前端部形成一弧形凸头。
[001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前加捻三角宽度变窄,减少纱线的毛羽产生,进一步提高纱线质量的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
[001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负压管的前集聚口和后集聚口,它们在靠近中钳口的一侧均为入口,在靠近前钳口的一侧均为出口,前集聚口和后集聚口的进口均大于出口,且后集聚口的最窄处大于前集聚口的最窄处。
[0016]所述的前集聚口和后集聚口的形状采用喇叭形、等边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由于在主牵伸区内采用了负压吸附和弹性握持相结合的方式对粗纱须条进行控制,因此,在细纱机的主牵伸区内,能对粗纱须条进行进一步的退捻,从而减少了在牵伸过程中的单纤维断裂情况,提高了细纱的强度;在纤维牵伸过程中,由粗纱须条中的长、短纤维均能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从而能确保纤维束均匀地得到牵伸,细纱的条干均匀度明显提高;通过前、后集聚口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粗纱须条变宽的问题,粗纱须条从前钳口输出时,其加捻三角区明显变窄,从而提高了成纱的抱合力,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及表面光洁度,极大地改善了纱线的毛羽、粗结、细结、棉结等技术指标。另外,其能避免外部杂物进入主牵伸区内,避免外部气流对主牵伸区内的粗纱须条造成影响,减少细纱的棉结数量,提高细纱的条干均匀度。而且,其能使变速点前移,从而能对粗纱须条进行更有效地控制,提高纱线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图;
[0019]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中负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3中上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后罗拉与后皮辊之间为V型牵伸的情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后罗拉与后皮辊之间为后部双皮圈牵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密封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图9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28]图11是上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前罗拉,2、前皮辊,3、中罗拉,4、中皮辊,5、后罗拉,6、后皮辊,7、负压管,
8、上销,9、前集聚口,10、后集聚口,11、凹槽,12、挠性套圈,13、张力装置,14、密封堵头,141、卡销,15、卡槽,16、弧面凸台,17、压辊,18、弧形的凸头,19、前钳口,20、中钳口,21、后钳口,22、后弧形底面,23、前弧形底面,24、机架,25、摇架,26、前罗拉座,27、中罗拉座,28、后罗拉座,29、下销,30、张力架,31、下皮圈,32、上皮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如图1、图2、图3所示,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包括细纱机的机架24,设置在机架24上的三列罗拉座,分别为前罗拉座26、中罗拉座27和后罗拉座28,每列中的罗拉座均一字排开且均勻分布;同时,各列罗拉座中的前罗拉座26、中罗拉座27和后罗拉座28分别相互对应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前罗拉座26、中罗拉座27和后罗拉座28上分别设置有前罗拉1、中罗拉3和后罗拉5,且前罗拉1、中罗拉3和后罗拉5的中心轴线均相互平行;前罗拉1、中罗拉3和后罗拉5上分别设置有前皮辊2、中皮辊4和后皮辊6,前皮辊2、中皮辊4和后皮辊6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摇架25上,摇架25设置在细纱机的机架24上,当摇架25向上打开时,设置在摇架25上的前皮辊2、中皮辊4和后皮辊6分别与前罗拉1、中罗拉3和后罗拉5脱离;当摇架25向下压住且锁定后,设置在摇架25上的前皮辊2、中皮辊4和后皮辊6分别与前罗拉1、中罗拉3和后罗拉5紧紧压住,由于前皮辊2、中皮辊4和后皮辊6的表面均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前皮辊2与前罗拉I之间形成一条前钳口 19、中皮辊4与中罗拉3之间形成一条中钳口 20、后皮辊6和后罗拉5之间形成一条后钳口 21。其中前钳口 19与中钳口 20之间形成细纱机的主牵伸区,中钳口 20与后钳口 21之间形成细纱机的预牵伸区。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预牵伸区采用的是传统的后区平行牵伸,其后罗拉5与后皮辊6的中心轴线近似处于同一垂直面内,形成一条水平的后钳口 21,后钳口 21与前钳口 19、中钳口 20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
[0032]位于前罗拉I和中罗拉3之间设置有一中空管状结构的负压管7,如图4、图5所示,所述负压管7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堵头14,实现负压管7两端的密封,如图9、图10所示,密封堵头14的外端设置有卡销141,中罗拉座27上设置有卡槽15,密封堵头14的卡销141卡设在卡槽15中,并且负压管7的内部与外部的负压源(图中未示出)相连通,负压管7的上表面两侧分别与前钳口 19、中钳口 20相接近,在靠近前钳口 19 一侧的负压管7上表面上开设有与负压管7内腔相通的前集聚口 9,在靠近中钳口 20 —侧的负压管7上表面上开设有与负压管7内腔相通的后集聚口 10,前集聚口 9与后集聚口 10之间的中心连线与前罗拉1、中罗拉3的轴线相互垂直,在负压管7上表面的中部位置、前集聚口 9与后集聚口 10之间设置有一凹槽11,该凹槽11的走向与前罗拉1、中罗拉3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凹槽11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多样,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为U型凹槽11,其他形状的凹槽11,如三角形、梯形、多边形、半圆形等形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0033]所述负压管7的前集聚口 9和后集聚口 10,它们在靠近中钳口 20的一侧均为入口,在靠近前钳口 19的一侧均为出口,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前集聚口 9和后集聚口 10的进口均大于出口,且后集聚口 10的最窄处大于前集聚口 9的最窄处。[0034]所述的前集聚口 9和后集聚口 10的形状优选是喇叭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形状,也可以为长条形、方形、圆形、半圆形、圆弧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本发明中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0035]中罗拉3与负压管7的下方设置有张力装置13,张力装置13通常为张力辊、张力勾或张力架与弹性装置组合而成,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0036]由透气材料制成的挠性套圈12绕过中罗拉3、负压管7的上表面及张力装置13,并将负压管7上表面上的前集聚口 9、后集聚口 10的开口全部覆盖,挠性套圈12为一种透气性好但纤维不能通过的多孔织物圈,挠性套圈12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如半导体材料、导电塑料、导电橡胶等,最好采用防静电材料制成。
[0037]位于前皮辊2与中皮辊4的之间设置有一上销8,上销8设置在摇架25上,如图6所示,上销8下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条光滑的弧面凸台16,弧面凸台16的走向与负压管7上表面的凹槽11相一致,且弧面凸台16的底端部与负压管7上表面凹槽11处的挠性套圈12相抵压。
[003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销8的弧面凸台16的后侧面也可以向中皮辊4方向自然延伸至负压管7的后集聚口 10的上方,由此在上销8的后侧部形成一后弧形底面22,该后弧形底面22相对于负压管7的上表面呈分离状逐步向后延展。
[003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销8的弧面凸台16的前侧面也可以向前皮辊2方向自然延伸至负压管7的前集聚口 9的上方,由此在上肖8的前侧部形成一前弧形底面23,该前弧形底面23相对于负压管7的上表面呈分离状逐步向前延展,此时上销8的结构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在上肖8上设置前弧形底面23和后弧形底面22以避免飞散的短纤维、短绒等杂物进入主牵伸区并粘在粗纱须条表面,并能防止外部气流对被牵伸粗纱须条的扰动,从而减少细纱棉结和断头产生,提高纤维的条干均匀度,该前弧形底面23和后弧形底面22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如在上肖8上不设置前弧形底面23或/和后弧形底面22,或前弧形底面23和后弧形底面22的形状变化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0040]更优选的方案,如图6所示,所述上销8前侧部的前弧形底面自然延伸到前集聚口9的上方后,随着该前弧形底面23继续向前自然延展,该前弧形底面23相对于负压管7的上表面呈逐步接近状态,并一直延伸到前钳口 19与负压管7的前缘之间,此时,在靠近前钳口 19处的上销8前端部形成一弧形凸头18。该弧形凸头18与粗纱须条接触,形成变速点并且可使主牵伸区的变速点前移,从而能对粗纱须条进行更有效地控制,提高纱线质量。
[0041]所述预牵伸区中的后罗拉与后皮辊之间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单V形后区牵伸、双V形后区牵伸或双皮圈后区牵伸等多种牵伸方式,这些牵伸方式均为现有的牵伸方式,本发明中所述的主牵伸区可以与上述的任何一种预牵伸区来组合搭配,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其中:
[0042]双V形后区牵伸如图7所示,其后罗拉5与后皮辊6的中心轴线在垂直方向上呈一定角度设置,并且在预牵伸区内设置一压辊17,使须条在经过后钳口 21时呈V形的走向,在经过压辊17时又再次呈V形的走向,形成双V型后区牵伸,从而使牵伸效果更佳。单V形后区牵伸只需去除图7中的压辊17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43]双皮圈后区牵伸如图8所示,在中罗拉3与后罗拉5之间设置一下销29,中罗拉3与下销29的下方设置一张力架30,下皮圈31绕过后罗拉5和下销29,再由张力架30张紧,相对应的,在中皮辊4与后皮辊6之间设置一上销8,在上销8和后皮辊6外面再绕上一上皮圈32,通过上、下皮圈加强对须条的控制,从而实现对须条的有效控制。
[0044]该牵伸装置工作时,被牵伸的粗纱须条从后钳口 21,经预牵伸区后进入中钳口20,并通过中罗拉3和负压管7上的挠性套圈12带动向前移动,粗纱须条到达后集聚口 10时,由于后集聚口 10处的负压力作用,可对粗纱须条中的纤维进行第一次收集,使粗纱须条的宽度在后集聚口 10处收窄,由挠性套圈12的带动粗纱须条继续前行,因粗纱须条在挠性套圈12表面上,部分头部已被前钳口 19握持的粗纱须条中的纤维运行速度肯定要大于挠性套圈12上未被前钳口 19握持的纤维运行速度,粗纱须条中这部分被前钳口 19控制的纤维快速向前运动时,运行速度较快的纤维将运行速度较慢的纤维部分前弯勾拉直,而运行速度较慢的纤维将运行速度较快的纤维部分后弯勾拉直。
[0045]随着粗纱须条进入上销8的弧面凸台16的底端部与负压管7上表面凹槽11处的挠性套圈12相抵压处,通过弹性握持的方式对粗纱须条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由于上销8的弧面凸台16相对光滑,粗纱须条受到的附加摩擦力相对较小,在前钳口 19的牵伸线速度较大的情况下,粗纱须条中的纤维能得到均匀有效的牵伸,从而提高了细纱的条干均匀度,并能防止粗结、细节的产生。
[0046]当粗纱须条继续前行到达前集聚口 9时,由于前集聚口 9处的负压力作用,可对粗纱须条中的纤维进行第二次收集,使粗纱须条的宽度进一步变窄,在此牵伸过程中的纤维间相互作用与后集聚口 10处相同。并且,在挠性套圈12及前钳口 19的带动粗纱须条继续前行,当粗纱须条到达前钳口 19时,可使牵伸后的须条加捻三角区的宽度收窄,极大地减少了细纱毛羽、粗结、细结、棉结的产生。另外,当粗纱须条经过前集聚口 9后,由于上销8的弧形凸头18的设置,经牵伸后的粗纱须条与上销8的弧形凸头18产生接触,可使须条的变速点前移,从而能对主牵伸区内的纤维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纱线质量。
[0047]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包括位于细纱机主牵伸区的前罗拉和中罗拉,前罗拉与中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前皮辊设置在前罗拉上,前皮辊与前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前皮辊与前罗拉之间形成一前钳口,中皮辊设置在中罗拉上,中皮辊与中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中皮辊与中罗拉之间形成一中钳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罗拉与中罗拉之间设置有一中空管状结构的负压管,负压管的上表面两侧分别与前钳口、中钳口相接近,负压管内腔与负压源相接通,在靠近前钳口一侧的负压管上表面上开设有与负压管内腔相通的前集聚口,在靠近中钳口一侧的负压管上表面上开设有与负压管内腔相通的后集聚口,前集聚口与后集聚口之间的中心连线与前罗拉、中罗拉的轴线相互垂直,在负压管上表面的中部位置、前集聚口与后集聚口之间设置有一凹槽,该凹槽的走向与前罗拉、中罗拉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中罗拉与负压管的下方设置有张力装置,由透气材料制成的挠性套圈绕过中罗拉、负压管的上表面及张力装置,并将负压管上表面上的前集聚口、后集聚口的开口全部覆盖,在前皮辊与中皮辊的之间设置有一上销,上销的底部设置有一条光滑的弧面凸台,弧面凸台的走向与负压管上表面的凹槽相对应配合,且弧面凸台的底端部与负压管上表面凹槽处的挠性套圈相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销弧面凸台的后侧面向中皮辊方向自然延伸直至负压管的后集聚口上方,由此在上销的后侧部形成一后弧形底面,该后弧形底面相对于负压管的上表面呈分离状逐步向后延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销弧面凸台的前侧面向前皮辊方向自然延伸直至负压管的前集聚口上方,由此在上销的前侧部形成一前弧形底面,该前弧形底面相对于负压管的上表面呈分离状逐步向前延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销前侧部的前弧形底面自然延伸到前集聚口的上方后,随着该前弧形底面继续向前自然延展,该前弧形底面相对于负压管的上表面呈逐步接近状态,并一直延伸到前钳口与负压管的前缘之间,此时,在靠近前钳口处的上销前端部形成一弧形凸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细纱机中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牵伸区中罗拉的另外一 侧还设置细纱机的预牵伸区,该预牵伸区采用传统的后区平行牵伸、单V形后区牵伸、双V形后区牵伸或双皮圈后区牵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的前集聚口和后集聚口,它们在靠近中钳口的一侧均为入口,在靠近前钳口的一侧均为出口,前集聚口和后集聚口的进口均大于出口,且后集聚口的最窄处大于前集聚口的最窄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集聚口和后集聚口的形状采用喇叭形、等边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文档编号】D01H5/18GK103603101SQ201310631289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邓万胜 申请人:张家港广众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