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528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具有针固定座、针座壳体和针,所述针固定座外部形状为锥形且针固定座外壁上制有小端至大端呈渐开变化的螺旋面,所述针固定座与制于针座壳体上的锥形孔配合后固定为一体,所述针座壳体下端制有反锥孔且反锥孔与锥形孔小端连通,针固定座上制有针孔且针置于针孔内,针下端伸出针固定座并穿过反锥孔置于针座壳体外部后固定在针孔内,针座壳体下端外圆周上制有安装密封圈的沟槽且针座壳体下端面制有与喷嘴定位的凸缘。本发明通过将针固定座上的螺旋面制成渐开变化结构,纱线可以被气流平稳的沿螺旋面输送至纺纱机构内,螺旋面分布窄,高速时,纤维的收敛性好,阻止加捻纤维的捻度向上传递,减少粗细节。
【专利说明】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全自动智能(喷气涡流)纺纱机是集粗纱机、细纱机、全自动络筒机功能于一体,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纺纱设备,处于当代纺纱技术的领先水平,国内还未见成熟产品在市场批量销售。在纺纱过程中,纱线控制器引导纤维沿螺旋轨迹导入到喷气纺纱机构(喷嘴以及纺锭内孔)中,并防止反转纤维向前罗拉传递,形成自由端,确保较长纤维形成芯纱,短纤维纱包缠在芯纱上,螺旋曲面的参数、引导针的长短粗细均是影响纺纱质量的重要参数,螺旋曲面设计不当,就会使纱线收敛性不好,影响纱线质量。针过粗或过长都会造成纤维不易进入纺锭内孔,导致大量纤维流失,纱线断头率增大,成纱强力降低;针过短,纤维束与针不能充分接触或者不接触,使引导针形同虚设,起不到控制纤维的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6年11月8日授权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20046819.8《新型喷气涡流纺喷嘴装置》中的导纱器,其螺旋方向与涡流的方向相同,纤维束螺旋导入呈逐渐减小趋势,这样从喷气孔进入的气流不会在此形成涡流,从而保证从喷气涡流纺牵伸机构传送过来的纤维束不会混乱,能平滑地沿着气流旋转方向前进,提高了运动中纤维束的收敛性。曲面上切线与螺旋曲面下切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螺旋曲面的螺旋角,其螺旋角的大小会影响运动中纤维束的收敛性,同时与形成的纱线的粗细有关,合适的螺旋曲面的螺旋角为50° -70°,如上所述,由于其螺旋面过于平直,纤维在其螺旋面分布较宽,高速时,纤维的收敛性较差,容易形成粗细节,降低纱线强力,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通过将针固定座上的螺旋面制成渐开变化结构,纱线可以被气流平稳的沿螺旋面输送至纺纱机构内,同时利用针孔内针的缠绕,可以阻止加捻纤维的捻度向上传递,实现对纱线导入和控制作用,收敛性好,降低成纱的粗细节,提高纱线强力。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具有针固定座、针座壳体和针,所述针固定座外部形状为锥形且针固定座外壁上制有小端至大端呈渐开变化的螺旋面,所述针固定座与制于针座壳体上的锥形孔配合后固定为一体,所述针座壳体下端制有反锥孔且反锥孔与锥形孔小端连通,所述针固定座上制有针孔且针置于针孔内,所述针下端伸出针固定座并穿过反锥孔置于针座壳体外部后固定在针孔内,所述针座壳体下端外圆周上制有安装密封圈的沟槽且针座壳体下端面制有与喷嘴定位的凸缘。
[0005]其中,所述针座壳体上端两侧外壁上制有斜面,所述针固定座与针座壳体配合固定后制于针固定座上端左侧的斜面与针座壳体上端左侧的斜面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孔的锥角为15° -30°,所述反锥孔的锥角为45°,所述锥形孔和反锥孔连通且连通处的孔径为针固定座下端的直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面的螺旋方向与喷嘴内涡流方向一致且螺旋面大端和小端处斜面投影夹角为8° -15°,所述螺旋面在小端处形成的端面轮廓线夹角A为30° -90°。
[000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09]1、将针固定座上的螺旋面制成渐开变化结构,纱线可以被气流平稳的沿螺旋面输送至纺纱机构内,螺旋面大端和小端处斜面投影夹角为8° -15°,螺旋面分布窄,高速时,纤维的收敛性好,可以阻止加捻纤维的捻度向上传递,减少粗细节;
[0010]2、针设于针孔内,根据针尖与纺锭端面的间距决定其伸出长度,根据针伸出长度不同,本发明可做多种规格满足纺纱需要,灵活性强;
[0011]3、针座壳体下端外圆周上制有安装密封圈的沟槽且针座壳体下端面制有与喷嘴定位的凸缘,保证与其他零部件连接的可靠性;
[0012]4、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0016]图4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0017]图5为本发明结构仰视图;
[0018]图6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1-6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0020]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具有针固定座1、针座壳体2和针3,所述针固定座I外部形状为锥形且针固定座I外壁上制有小端至大端呈渐开变化的螺旋面7,所述针固定座I与制于针座壳体2上的锥形孔4配合后固定为一体,所述针座壳体2下端制有反锥孔5且反锥孔5与锥形孔4小端连通,所述针固定座I上制有针孔6且针3置于针孔6内,所述针3下端伸出针固定座I并穿过反锥孔5置于针座壳体2外部后固定在针孔6内,所述针座壳体2下端外圆周上制有安装密封圈的沟槽8且针座壳体2下端面制有与喷嘴定位的凸缘9 ;所述针座壳体2上端两侧外壁上制有斜面,所述针固定座I与针座壳体2配合固定后制于针固定座I上端左侧的斜面与针座壳体2上端左侧的斜面重合;所述锥形孔4的锥角为15° -30°,所述反锥孔5的锥角为45°,所述锥形孔4和反锥孔5连通且连通处的孔径为针固定座I下端的直径;所述螺旋面7的螺旋方向与喷嘴内涡流方向一致且螺旋面7大端和小端处斜面投影夹角为8° -15°,所述螺旋面7在小端处形成的端面轮廓线夹角A 为 30° -90。ο
[0021]开始工作时,纱线经前罗拉喂入,之后纱线被高速旋转的气流吸入螺旋面7内,到螺旋面7下端后,由于螺旋面7大端和小端处斜面投影夹角为8° -15°,螺旋面7窄,高速时,纤维的收敛性好,从而避免在此过程中形成粗细节,提高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然后,纤维很均匀的绕过针3并在其上缠绕后到达喷嘴腔内和纺锭表面,针3设于针孔6内,针3伸出反锥孔5的长度由纺纱品种决定,(注:纺纱品种和工艺决定针尖与纺锭端面的间距,而针尖与纺锭端面的间距决定针伸出长度,通常可做多种规格,满足纺纱需要,另外一般的针座采用陶瓷材料,针粘接在针座上。)根据针尖与纺锭端面的间距决定其伸出长度,根据针伸出长度不同,可做多种规格满足纺纱需要,灵活性强,之后较长纤维直接进入纺锭小孔形成芯纱,较短纤维的一端被纺锭内的气流吸入,纤维另一端经过喷嘴腔内的高速旋转气流紧密的缠绕在形成的芯纱上,这样经过纤维的连续喂入,就形成了具有包缠效果的包芯纱。
[0022]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具有针固定座(I)、针座壳体(2)和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固定座(I)外部形状为锥形且针固定座(I)外壁上制有小端至大端呈渐开变化的螺旋面(7),所述针固定座(I)与制于针座壳体(2)上的锥形孔(4)配合后固定为一体,所述针座壳体(2)下端制有反锥孔(5)且反锥孔(5)与锥形孔(4)小端连通,所述针固定座⑴上制有针孔(6)且针(3)置于针孔(6)内,所述针(3)下端伸出针固定座⑴并穿过反锥孔(5)置于针座壳体(2)外部后固定在针孔(6)内,所述针座壳体(2)下端外圆周上制有安装密封圈的沟槽(8)且针座壳体(2)下端面制有与喷嘴定位的凸缘(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壳体(2)上端两侧外壁上制有斜面,所述针固定座(I)与针座壳体(2)配合固定后制于针固定座(I)上端左侧的斜面与针座壳体(2)上端左侧的斜面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4)的锥角为15° -30°,所述反锥孔(5)的锥角为45°,所述锥形孔(4)和反锥孔(5)连通且连通处的孔径为针固定座(I)下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纺纱加捻前导纱的纱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面(7)的螺旋方向与喷嘴内涡流方向一致且螺旋面(7)大端和小端处斜面投影夹角为8° -15°,所述螺旋面(7)在小端处形成的端面轮廓线夹角A为30° -90°。
【文档编号】D01H4/38GK104480581SQ20141071564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任玉斌, 宋英杰, 何明亮, 曹宏斌 申请人: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