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汽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6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服装汽蒸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服装汽蒸设备。服装汽蒸设备包括具有加热器(22)的蒸汽发生器(20)和服装织物可抵靠的熨烫表面(32)。中间部分(50)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以将热量从蒸汽发生器传递到熨烫表面,从而使得该熨烫表面经由中间部分被蒸汽发生器间接加热。使用期间的熨烫表面的工作温度不是用户可选择的。进而,中间部分被配置成具有热透射率,使得在使用期间控制从蒸汽发生器传递到熨烫表面的热传递,而且当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的每种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保持熨烫表面的温度在90℃和155℃之间。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蒸汽熨斗、冷水系统熨斗或服装汽蒸器,以及一种操作服装汽蒸设备的方法。
【专利说明】服装汽蒸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申请涉及一种服装汽蒸设备。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蒸汽熨斗或汽蒸器。

【背景技术】
[0002]服装汽蒸设备,如蒸汽熨斗或手持汽蒸器被用于去除诸如衣服和床上用品之类的织物的折痕。这样的蒸汽熨斗或手持汽蒸器通常包括具有由用户握持的手柄的主体,并且具有包括平坦熨烫表面的熨烫板,该表面被按压或抵靠服装织物。贮水室和蒸汽发生器被设置在该主体中,以便水从贮水室被馈送到蒸汽发生器并被转化为蒸汽。然后,从蒸汽发生器排出的蒸汽通过熨烫表面中的排出孔排向服装的织物。该蒸汽用来加热和即刻润湿服装的织物,试图有效地从该织物上去除皱痕。
[0003]在如上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中,该熨烫表面被加热到高温,该高温加热了服装并增强了水转换成蒸汽。然而,热的熨烫表面也可能使服装过热,引起不期望的后果,诸如发亮或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装汽蒸设备,其基本上减轻或克服了尤其是上面提到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由独立权利要求限定;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有利的实施例。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服装汽蒸设备,包括具有加热器的蒸汽发生器、服装织物可抵靠的熨烫表面和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以将热量从蒸汽发生器传递到熨烫表面,从而使得该熨烫表面经由中间部分被蒸汽发生器间接加热,其中,使用中的熨烫表面的工作温度不是用户可选择的,并且中间部分被配置成具有热透射率,使得在使用期间控制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热传递,而且当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保持熨烫表面的温度在90°C和155°C之间。
[0007]利用这种布置,可以使用单个加热器件来使蒸汽发生器保持在高温,以允许由蒸汽发生器产生期望的蒸汽流速,同时还保持了当熨烫表面与服装织物相接触时熨烫表面温度在预定范围内,以防止织物过热而引起的不期望的后果,诸如织物发光或变形,以及防止在织物上形成冷凝。
[0008]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45°C并且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可以小于或等于1250W / m2。
[0009]这意味着,当服装汽蒸设备静止抵靠织物设置时,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热传递速度相当于或小于当熨烫表面温度约为145°C时从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损失速率。因此,熨烫表面的温度稳定并且不会增加超过织物被损坏的阈值水平。
[0010]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00°C并且熨烫表面在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可以大于或等于5500W / m2。因此,限制织物由于在使用服装汽蒸设备期间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冷凝而变湿。
[0011]这意味着,当服装汽蒸设备在织物上移动时,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热传递速率相当于或大于当熨烫表面温度约为100°c时从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损失速率。因此,熨烫表面的温度稳定并且不会下降到低于可能在织物上形成冷凝的阈值水平。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45°C并且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小于或等于1250W / m2 ;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00°C并且熨烫表面在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大于或等于5500W / m2。
[001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阈值特性的组合提供了协同作用,以确保从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传递保持在某些参数内。这使得熨烫表面能够被保持在预定的上限和下限阈值之内,以防止损坏大部分织物,并且限制织物由于在使用服装汽蒸设备期间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冷凝而变湿,同时保持足够高的蒸汽发生器的温度,以确保期望的蒸汽流速能够在所有的时间由蒸汽发生器产生。
[0014]蒸汽发生器可以被配置成以大于或等于20g / min的速率生成蒸汽,更优选地以大于或等于30g / min的速率生成蒸汽。因此,当熨烫表面温度被最小化时,产生足够的蒸汽流速以去除织物的折痕。
[0015]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热透射率可以在75W / m2K和125W / m2K之间,优选地在90W / m2K 和 IlOff / m2K 之间。
[0016]当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每个状态下的熨烫表面抵靠织物时,该熨烫表面的温度可以保持在100°C和145°C之间。
[0017]这意味着该熨烫表面温度保持高于阈值温度,以限制织物由于在使用服装汽蒸设备期间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冷凝而变湿,但保持在阈值温度以下使对织物损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0018]蒸汽发生器可以被配置成在140°C和170°C之间的温度工作,并且优选地在150°C和160°C之间的温度工作。
[0019]这意味着蒸汽发生器能够维持足够高的温度以确保期望的蒸汽流速由蒸汽发生器产生。
[0020]服装汽蒸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该传感器被配置成确定服装汽蒸设备的工作状态,其中该控制器可被配置成操作该加热器以将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一工作状态被确定时的第一温度范围,并且保持在第二工作状态被确定时的第二温度范围。
[0021]因此,可以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状态操作该加热器,这取决于服装汽蒸设备的工作状态。当服装汽蒸设备用来按压织物时,用这种布置可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温度,而不超过熨烫表面期望的工作温度。
[0022]该传感器可以是运动传感器,并且该控制器可被配置成在运动传感器检测不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操作加热器以将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并且在运动传感器检测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操作加热器以将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
[0023]这意味着可以根据确定服装汽蒸设备是否运动来对加热器进行操作。因此,可以确定该设备是静止于织物上,还是正在织物上移动。与熨烫表面静止在织物上时相比,当熨烫表面正在织物上移动时,熨烫表面的热量损失将增加。这意味着可以在取决于由运动传感器检测的移动状态的不同温度范围操作蒸汽发生器,以确保熨烫表面被维持在所需阈值。
[0024]第一温度范围可以在140°C和170°C之间,第二温度范围可以在160°C和190°C之间。
[0025]上述温度范围的优点在于,可以使蒸汽速率最大化和最小化,或者消除溅出和/或漏水的发生,同时仍将该熨烫表面的温度保持低于期望的工作温度,以防止与熨烫表面接触的织物过热。
[0026]该板可以是金属、金属合金或导热聚合物。该板可以是云母片。
[0027]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间部分可以包括可变导热系数材料。
[0028]因此,具有可变热透射率的中间部分可以被容易地制备。
[0029]中间部分可以由一层可变热透射率材料所形成。
[0030]该可变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被配置成在可变导热系数材料50°C的温度变化中至少变化100%。
[0031]利用这种布置可以最大化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温度,同时保证熨烫表面温度被保持在90。。和155°C之间。
[0032]可变导热系数材料的热透射率可以被配置成当熨烫表面温度在100°C和145°C之间变化时至少变化100%。
[0033]利用这种布置,可变导热系数材料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的温度被保持在90°C和155°C之间,同时允许蒸汽发生器的温度波动。
[0034]该蒸汽发生器可以被配置成在大于或等于160°C的温度工作。
[0035]这有助于最大化蒸汽速率,而不会发生溅出和冷凝。
[0036]该蒸汽发生器可以被配置成在小于或等于250°C的温度工作。
[0037]这有助于确保通过不在过高温度工作来保持该蒸汽发生器的可靠性。
[0038]当熨烫表面的温度为145°C时,该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可以被配置成小于或等于36W / m2K。
[0039]中间部分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的温度不超过155°C的上限阈值温度,同时保持蒸汽发生器的高工作温度而无关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因此不会损坏织物。
[0040]当熨烫表面温度为100°C时,该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可以被配置成大于或等于42W / m2K。
[0041]中间部分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的温度不会下降到低于90°C的下限阈值温度,同时保持蒸汽发生器的高工作温度而无关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因此不会在使用期间在织物上出现冷凝。
[0042]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被配置成当熨烫表面温度是145°C时小于或等于36W / m2K,当熨烫表面温度是100°C时大于或等于42W / m2K,并且其中热透射率被配置成至少变化100%。
[0043]可以理解的是,中间部分的可变热透射率的上述特征的组合提供了协同效应,以确保从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传递保持在某些参数内。这使得熨烫表面能够保持在预定的上限和下限阈值之内,以防止损坏大部分织物和限制织物由于在使用服装汽蒸设备期间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冷凝而变湿,同时保持足够高的蒸汽发生器温度,以确保期望的蒸汽流速能够在所有时间由蒸汽发生器产生。
[0044]该中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蒸汽发生器和/或熨烫表面一体成型。这意味着最大化制造和组装简易度。
[0045]该中间部件可以由单一材料、复合材料或两种或更多材料的组合而形成。
[0046]该中间部分可以包括主体,其具有至少一个含有相变材料的腔。当熨烫表面的温度低时,例如在100°C,相变材料可以处于一个相,该相能够产生高热透射率。当熨烫表面的温度高时,例如在145°C,相变材料将处于另一相,该相将产生低热透射率。
[0047]该中间部分可以包括中间层,其被配置成充当热缓冲,以存储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量,和/或充当热分配器,以使热量分配到熨烫表面。因此,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量能够在熨烫板的熨烫表面上更均匀地重新分配。
[0048]中间层可以沿着该层形成蒸汽通道,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量能够沿着该通道流动。
[0049]利用这种布置,蒸汽通道提供了一种途径来引导蒸汽沿着中间层流动。因此,该中间层与蒸汽接触的表面积被最大化。结果是,中间层的温度以及因此的熨烫表面的温度,能够以更高速率增加,尤其是在需要高热传递的情况下。因此,熨烫表面能够以提高的速率被加热到其工作温度。
[0050]此外,关于中间层的通道蒸汽使蒸汽熨斗的漏水最小化,因为还未转变成蒸汽的任何冷凝或供应的水沿着所设置的蒸汽路径被加热。
[0051]该蒸汽通道可以形成在中间层的上表面。利用这种布置,蒸汽通道暴露在蒸汽发生器的表面。因此,从蒸汽发生器到蒸汽通道中流体的热传递被最大化。
[0052]蒸汽通道可形成在中间层的下表面。因此,蒸汽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至熨烫表面。
[0053]开口可以形成为穿过该中间层,以限定蒸汽路径,蒸汽能够沿着该路径从蒸汽发生器流动到熨烫表面。这意味着简单地设置蒸汽能够沿着其从蒸汽发生器流动到熨烫板的路径。
[0054]蒸汽路径可以被限定在中间层周围,蒸汽能够沿着该路径从蒸汽发生器流动到熨烫板。因此,可以最小化或消除设置穿过中间层的开口的需求。
[0055]该中间层可以延伸至或超过蒸汽发生器的区域。该中间层还可以延伸至或超过熨烫表面的区域。
[0056]该中间层可以是容纳在蒸汽发生器与熨烫表面之间的中间板。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该中间层。
[0057]该中间层可以是第一中间层,并且该中间部分可以包括第二中间层和进一步的中间层。该中间层可以具有不同的热性能。不同热性能可以包括热容量和导热系数。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中间层可以由一个板形成,诸如云母片,而另一个中间层可以是气隙,其设置在云母片和蒸汽发生器或熨烫板其中之一之间。因此,可以增加获得期望的热性能的简易度。
[0058]至少一个中间层可以是气隙,其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和熨烫板之间。
[0059]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可以是可收纳于所述气隙中的。因此,简化了用于将蒸汽沿气隙分配到熨烫表面中的蒸汽孔的器件。
[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装汽蒸设备,其包括具有加热器的蒸汽发生器、配置成检测服装汽蒸设备工作状态的运动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中该控制器被配置成操作加热器,以将该蒸汽发生器在运动传感器检测不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并且在运动传感器检测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
[0061]使用运动传感器的一个优点是,与熨烫表面静止在织物上时相比,当熨烫表面正在织物上移动时,从蒸汽发生器到该熨烫表面的热传递可以被自动调节以补偿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损耗差异。
[0062]服装汽蒸设备可以是蒸汽熨斗、冷水系统熨斗或服装汽蒸器。
[0063]参照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4]现在将仅以举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0065]图1示出了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66]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图解截面图;
[0067]图3示出了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图解截面图;
[0068]图4示出了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蒸汽通道的蒸汽熨斗加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0069]图5示出了绘制出针对两个不同温度的熨烫表面的蒸汽发生器的所需热透射率相对于工作温度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现在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10。这样的蒸汽熨斗通常用来将蒸汽施加到服装的织物,以去除织物的折痕。该蒸汽熨斗充当服装汽蒸设备。尽管在下面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服装汽蒸设备是蒸汽熨斗,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涉及其它类型的服装汽蒸设备,诸如手持服装汽蒸器等。此外,虽然下面描述的实施例将涉及将蒸汽施加到服装的织物,应当理解,这样的蒸汽熨斗可用于去除其它织物的折痕。
[0071]该蒸汽熨斗包括壳体(未示出)和手柄(未示出)。手柄与壳体一体成型,并且在使用期间由用户握持,以使用户能够操纵和定位蒸汽熨斗。
[0072]加热组件10由壳体(未示出)收纳。加热组件10包括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板30。蒸汽发生器20由底板40收纳。蒸汽发生器20可与底板40—体成型。
[0073]蒸汽发生器20包括主体21和加热器22。加热器22被收纳在主体21。加热器22被一体成型在主体21中。加热器22沿着主体21纵向延伸(图2和图3仅示出了延伸自主体的一端)。主体21由导热材料如铸铝形成。因此,当操作加热器22时,主体21被加热。即,热量由加热器22传导以提高蒸汽发生器20的主体21的温度。蒸汽发生器20具有蒸汽发生室23。蒸汽发生室23由主体21限定。主体21的内表面24限定了蒸汽发生室23的加热表面。
[0074]蒸汽发生室23具有流体入口 25和蒸汽出口 26。流体入口 25提供一个通道,将水供给到蒸汽发生室23。蒸汽出口 26提供一个通道,从蒸汽发生室23馈送蒸汽。蒸汽出口26由一个或多个延伸穿过蒸汽发生器20的主体21的通道形成。
[0075]贮水室(未示出)设置于壳体中。水被储存在贮水室中,并且被馈送至流体入口25。流体通道(未示出)在贮水室和蒸汽发生室23之间相联,以使贮水室中的水能够通过流体入口 25流入蒸汽发生室23。阀门(未示出),诸如针阀,被设置在该流体通道中,从而控制水从贮水室流入蒸汽发生室23。
[0076]蒸汽发生器20具有上侧27和下侧28。温度传感器29与上侧27相联。温度传感器29被安装到蒸汽发生器20的上侧27。温度传感器29可操作为检测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9被连接到控制器(未示出)。所述控制器可操作为响应于从温度传感器29接收的信号,确定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该控制器可操作为控制加热器22的工作,以将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即,当操作蒸汽熨斗时,该控制器可操作为响应于所确定的温度打开和关闭加热器22,以将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保持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传感器29和控制器可以是恒温器,其可操作为控制从电源(未示出)供应电能到加热器22。
[0077]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朝向熨烫板30。蒸汽发生器20的蒸汽出口 26形成在下侧28中。
[0078]熨烫板30具有下表面32和上表面33。下表面32形成熨烫表面,织物可抵靠在其上。蒸汽孔34穿过熨烫板30而形成。蒸汽孔34延伸至并且形成在熨烫表面32中。蒸汽孔34分布于熨烫表面32周围。蒸汽孔34的边缘被斜切,以防止当织物抵靠熨烫表面时织物被边缘勾住。类似地,熨烫板30的熨烫表面32的边缘被斜切。
[0079]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朝向蒸汽发生器20。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与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分隔开。熨烫板30设置在蒸汽熨斗的壳体(未示出)一侧上。手柄被设置在壳体与熨烫表面32相对的侧面上。熨烫板30的熨烫表面32被暴露,以抵靠被按压的织物。熨烫板30的熨烫表面32具有涂层(未示出)以减少摩擦。
[0080]加热组件10进一步包括中间部分50。中间部分50包括中间板51。应当理解,在本布置中,熨烫板30还形成中间部分50的一部分。中间板51充当第一中间层。中间板51被容纳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板30之间,并且因此位于蒸汽发生器20与熨烫表面32之间。中间部分50被限定在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和熨烫表面32之间。附件,例如附接元件31,将熨烫板30附接到中间板51,并将中间板51附接到底板40。
[0081]参考图2,中间板51具有上表面52和下表面53。中间板51由诸如金属、金属合金或导热聚合物之类的导热材料形成。上、下表面52、53通常是平坦的,并在它们之间限定了面板部分54。
[0082]中间部分50还具有第二中间层。第二中间层是气隙55。气隙55与中间板51平行地延伸。
[0083]肩部56从中间板51的下表面53伸出。肩部56充当间隔器件。肩部56从中间板51的面板部分54延伸。肩部56围着面板部分54的外周延伸。肩部56限定了气隙55,充当为第二中间层。因此,气隙55形成于中间板51的面板部分54的下面。
[0084]熨烫板30充当中间部分50的第三中间层。中间部分50被配置成具有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之间的热透射率,这将在下面描述。
[0085]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布置的中间部分50设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中间层,即中间板51、与中间板51平行形成并且相邻的气隙55、以及熨烫板30。然而,应该理解的是,中间部分50可以由单个中间层,两层中间层,或四个或更多中间层形成。在本布置中,中间板51的上表面52被安装到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
[0086]在本布置中,中间板51由分立元件形成,分立元件热连接到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板30。然而,应当理解,可以设想可替换的布置。例如,在另一布置中,中间板51—体形成有一个或两个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板30,或被省略,从而中间部分50与蒸汽发生器20和/或熨烫表面32—体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部分30与蒸汽发生器一体成型。S卩,中间部分和蒸汽发生器形成了同一主体的两个部分。这种一体成型的中间部分可由主体中的凹部形成,该主体也限定了蒸汽发生器。在可替换布置中,熨烫板本身可以形成中间部分,而没有任何附加部件。在此布置下,熨烫表面由中间部分50的表面形成。
[0087]蒸汽路径57穿过中间部分50而形成。蒸汽路径57包括穿过中间板51形成的蒸汽开口 58。蒸汽开口 58在中间板51的上、下表面52、53之间延伸。可替换地,可以提供单个蒸汽开口。在本布置中,气隙55形成通过中间层50的蒸汽路径57的一部分。蒸汽路径57提供了使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流向熨烫板30的通道。即在本布置中,蒸汽开口 58与蒸汽发生器20中的蒸汽出口通道对齐,并且气隙55延伸超过熨烫板30中的蒸汽孔34。因此,蒸汽能够从蒸汽发生室23流到延伸于熨烫板30的熨烫表面32的蒸汽孔34。
[0088]蒸汽熨斗不具有用户可选择的温度控制。即,用户不能在蒸汽熨斗使用期间操作所述蒸汽熨斗来调节熨烫表面的温度。传统的蒸汽熨斗设置有用户可调节的输入,其能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调节熨烫表面的温度。这允许用户根据要熨烫的织物设定熨烫表面的温度,以防止抵靠熨烫表面32的织物变得过热而引起不期望的后果,诸如织物的发光或变形。
[0089]从实验中已经发现,可以通过使用高蒸汽流速并保持低温熨烫表面,去除服装中使用的正常范围的织物的折痕。这有助于防止熨烫表面32变得过热。实验已经发现,针对用于生产服装的大部分类型的织物,从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传递速率基本上是相同的。
[0090]实验发现,熨烫表面32的温度应保持低于155°C,优选地低于145°C,以防止织物变得过热而引起不期望的后果,诸如发光或变形。因此,这为熨烫表面32提供了上限阈值温度值。
[0091]已经确定的是,当熨烫板的温度处于上限阈值温度值而且熨烫表面设置于静止状态时,产生了从熨烫表面到服装中使用的织物的稳定的最低热损耗速率。即,蒸汽熨斗的熨烫表面抵靠织物的同一部分,并保持静态。例如,对于200cm2的熨烫表面,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45°C时,从熨烫表面到服装织物的热损耗速率被发现为25W。因此,通过实验已经发现,对于服装中使用的织物,在145°C阈值温度值的稳定的最低热损耗为1250W / m2。这意味着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45°C并且熨烫表面处于静止状态时,到熨烫表面32的热透射率应当小于或等于1250W / m2,从而防止熨烫表面32的温度超过较高的阈值温度值。
[0092]实验还发现,熨烫表面的温度应保持高于90°C,优选高于100°C,以防止在被按压的织物上形成冷凝。因此,这为熨烫表面提供了较低的阈值温度值。
[0093]已经确定的是,当熨烫板的温度处于下限阈值温度值并且熨烫表面在织物上设置于移动状态时,产生了从熨烫表面到服装中使用的织物的稳定的最高热损耗速率。即,蒸汽熨斗的熨烫表面抵靠并且移动超过织物的一部分,使得它不与织物的相同部分固定接触。例如,对于200cm2的熨烫表面,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00°C时,从熨烫表面到服装织物的热损耗速率被发现为110W。因此,通过实验已经发现,对于服装中使用的织物,在100°C阈值温度值的稳定的最高热损耗为5500W / m2。这意味着当熨烫表面的温度是100°C并且熨烫表面32处于移动状态时,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率应当大于或等于5500W / m2,从而防止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下降到低于下限阈值温度值。
[0094]也已经发现,当熨烫表面的温度保持在90°C和155°C之间时,优选地保持在100°C和145°C之间时,有必要保持供应蒸汽至织物,以便去除服装中使用的一系列织物的折痕。因此,已发现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应该保持在所述温度范围内,使得生成恒定供应的蒸汽并将其供应至熨烫表面32。
[0095]当蒸汽熨斗作为服装汽蒸设备被操作时,由电源单元PSU (未示出)提供功率。控制器(未示出)可操作为控制供电至加热器,从而控制加热器22的工作。加热器22由蒸汽发生器20的主体21收纳,因此蒸汽发生器20被加热到所期望的工作状态。控制器(未示出)可操作为控制加热器22的工作,以将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期望的工作状态。利用本布置,蒸汽发生器20在140°C和170°C之间的温度工作,并且优选为150°C和160°C之间。提供该温度范围以确保当水通过水入口 25被提供到蒸汽发生器20时由蒸汽发生器产生足够的蒸汽流动速度。即,由蒸汽发生器20产生的蒸汽流动速率应该足以去除服装中使用的一系列织物的折痕。在本布置中,所需蒸汽的流动速率大于或等于20g / min,优选为大于或等于30g / min。
[0096]控制器(未示出)根据由温度传感器29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加热器22的工作,以调节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S卩,加热器22被操作为保持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以使得能够从所述蒸汽发生器提供足够的蒸汽速率,为抵靠熨烫表面32设置的织物提供足够的去皱效果。
[0097]蒸汽发生器20通过即时蒸汽生成方法产生蒸汽。水通过水入口 25供应已被转变成蒸汽。利用将蒸汽发生器20操作于140°C和170°C之间的温度,并且优选为150°C至160°C之间,蒸汽能够以期望的流速被产生而不需要过量水不期望地从蒸汽发生器20流出。
[0098]提供该加热器22以加热蒸汽发生器20以产生蒸汽,并且加热熨烫表面32。因此,已经发现,加热器应当被配置成提供足够的热量至蒸汽发生器20,以确保足够水平的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产生,以使得衣服能够被按压,同时也确保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板30的热传递被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熨烫表面32的温度保持在上述所希望的温度阈值内。
[0099]因此,中间部分50被设置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之间。中间部分50控制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中间部分50充当热缓冲来存储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量。中间部分50还充当热分配器,将热量分配到熨烫表面。因此,熨烫板30间接由蒸汽发生器20加热。
[0100]中间部分50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之间形成传热层。设置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之间的中间部分50用于控制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板30的热传递。特别地,中间部分50限制了从蒸汽发生器20通过导通传递到熨烫板30的热传递。
[0101]因此,提供的中间部分50提供了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表面32的间接热传递。因此,只需要单个加热器件来加热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熨烫表面32由来自中间部分50的热传递加热。
[0102]中间部分50被配置成具有热透射率,使得在蒸汽熨斗使用期间,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传递被控制,并且熨烫表面的温度保持在上述的上限和下限的阈值温度值之内。即,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范围控制到熨烫表面的热传递,从而该熨烫表面的温度不会下降到低于在织物上形成冷凝的温度,且不会超过使被按压的织物变得过热并导致诸如发光或变形之类的不期望的后果的温度。
[0103]一部分的热透射率(h),诸如材料、复合材料,或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的组合,由下面的等式定义:
[0104]k = A(Tsg-Tis)
[0105]其中:h=热透射率(W / m2K)
[0106]Q=热传递速率(W)
[0107]A=熨烫表面的面积(m2)
[0108]TSG=蒸汽发生器的温度(V )
[0109]TIS=熨烫表面的温度(°C )
[0110]因此,热透射率取决于热传递速率、熨烫表面的面积以及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可以理解,在使用期间,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将高于熨烫表面的温度。中间部分50确定了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因此,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之间提供了温度梯度。中间部分50还充当能量缓冲。
[0111]通过提供中间部分50,可以加热蒸汽发生器20到足够的温度,以将供给到蒸汽发生器20的水转变为蒸汽,同时将熨烫表面32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中间部分50允许蒸汽发生器20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允许来自蒸汽发生器20的所需蒸汽吞吐量,同时将熨烫表面32保持在期望的较低温度。
[0112]在本布置中,中间部分50的特性被配置成控制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当操作蒸汽发生器20并且加热到140°C和170°C的温度范围内,优选为150°C和160°C之间时,使得熨烫表面32在全部使用期间的温度一直处于低熨烫温度,即小于155°C的温度,优选为小于145°C的温度,并且大于90°C,优选为大于100°C。可以理解,在使用期间,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将高于熨烫表面的温度。
[0113]例如在图2中,如图所示的中间部分50被配置成具有热透射率,使得在使用期间,当熨烫表面32的温度处于上限阈值温度值而且熨烫表面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了从所述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最低热传递速率。
[0114]因此,当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50具有这样的特性:
[0115]h(TSG1-145) ( 1250W / τα
[0116]其中:h=热透射率(ff / m2K)
[0117]Tsgi=蒸汽发生器的温度(V )
[0118]S卩,当熨烫表面温度是145°C并且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小于或等于1250W / m2。
[0119]中间部分50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不超过该上限阈值温度,其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无关,因此不会损坏织物。
[0120]中间部分50还配置成具有热透射率,使得在使用期间,当熨烫表面32的温度处于下限阈值温度值并且熨烫表面处于移动状态时,产生了从所述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最高热传递速率。
[0121]因此,当熨烫表面在移动状态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50具有这样的特性:
[0122]h (Tsg2-1OO)彡 5500W / τα
[0123]其中:h=热透射率(W / m2K)
[0124]Tsg2=蒸汽发生器的温度(V )
[0125]即,当熨烫表面温度是100°C并且熨烫表面在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大于或等于5500W / m2。
[0126]中间部分50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不会下降到低于该下限阈值温度,其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无关,因此将不会允许使用期间在织物上形成冷凝。
[0127]蒸汽发生器温度值(Tse1、Tse2),以及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h,取决于上述两个不等式。因此,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的值以及用于操作蒸汽发生器的温度范围通过实验来确定,该实验参考上面给出的用于静止状态下抵靠织物的熨烫表面和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的熨烫表面的不等式。
[0128]应当理解,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可以变化,特别是变化于熨烫表面静止和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的情况之间。因此,Tsgi可以不等于Tse2。
[0129]该中间部分50确保了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保持在其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确保期望的蒸汽供给量被提供给织物。中间部分50还确保了,当所需流速的水被提供到蒸汽发生器20以产生期望的蒸汽流速时,所有的水转化为蒸汽而没有水通过蒸汽出口 26。如果一定量的水不能变成蒸汽,则水可以从该蒸汽熨斗流出并使被按压的织物变湿。
[0130]已经通过实验发现,在上述工作范围内提供熨烫表面以及提供高蒸汽流速的结合为服装织物提供了良好的熨烫效果,这种结合是通过保持该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实现的。
[0131]如上所述,中间部件50充当热分配层。即,中间部分50用来将蒸汽发生器20的加热器22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分配到熨烫表面32,从而熨烫表面32被加热到期望的温度范围。因此,可以使用单个加热器来加热蒸汽发生器20以产生蒸汽并加热熨烫表面32。此夕卜,中间部分50还被设置为使热量均匀地分配在熨烫表面32上,以防止在熨烫表面32上形成局部热点。即,中间部分50提供了均匀的热分配。
[0132]提供的中间部分50还可以限制当热量从熨烫表面32传递到正在被熨烫的服装织物时来自蒸汽发生器20的热损耗。因此,限制了蒸汽发生器20中温度的降低。
[0133]可以理解,上面描述了中间部分50的一种布置,其提供了期望的特性。利用这种中间部分50,中间部分50的诸如尺寸之类的参数取决于熨烫表面32与蒸汽发生器20的特性,例如熨烫表面32、蒸汽发生器20的尺寸,中间部分50和蒸汽发生器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中间部分50与熨烫板30的接触面积。然而,要理解的是,中间部分的参数可以容易地确定以提供中间部分的所需特性。
[0134]在本布置中,中间部分50延伸通过蒸汽发生器20的区域。在这种布置中,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蒸汽路径57形成为穿过中间部分50。然而,在可替换的布置中,中间部分50仅仅可以部分地延伸穿过蒸汽发生器20的区域。在这种布置中,中间部分不延伸穿过熨烫表面32的区域。蒸汽路径被设置在中间部分周围,以允许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传递到熨烫表面32。
[0135]在上述实施例中,中间部分50由中间板51以及气隙55形成,它们分别形成了第一和第二中间层。然而,在可替换实施例中,省略了气隙。利用这种布置,中间板51形成中间部分。一个或多个蒸汽开口形成为穿过中间板51,以在熨烫表面32中形成从蒸汽发生器20到蒸汽孔34的蒸汽路径。可替换地,蒸汽路径被设置在中间板51周围,以允许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传送到延伸穿过熨烫表面32的蒸汽孔34。
[0136]可以理解,中间部分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形成,诸如一层金属合金和一层导热聚合物。在可替换的布置中,充当第一中间层的中间板限定了一个腔,其中收纳相变材料作为第二中间层。
[0137]还可以理解,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和熨烫板之间的中间部分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中间层,以获得蒸汽发生器与熨烫表面之间的所需温度梯度。
[0138]在一种可替换的布置中,形成中间部分的中间层的气隙可以形成在中间板51的上侧。利用这种布置,中间板51的下表面53被安装到熨烫板30,并且肩部56安装为抵靠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
[0139]参考图3,示出了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60的另一实施例。图3所示的加热组件60通常具有与上述参照图1和图2的加热组件10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对应于上述特征和部件的特征和部件将为每个附图保留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在该实施例中,中间部分包括一层导热膏作为中间层61设置在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和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之间。在这种布置中,形成蒸汽发生器20的蒸汽出口 26的开口与熨烫表面32中的蒸汽孔34对齐。尽管在此实施例中,中间部分包括一层导热膏作为中间层61,可以理解,中间层61可以由替代材料形成以使中间部分能够具有期望的热透射率。
[0140]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加热器22被操作在一种工作状态以将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利用这种布置,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不是用户可控制的,这简化了蒸汽熨斗的操作。此外,也不需要用户根据要熨烫的织物调节熨烫表面的温度,因为熨烫表面保持在织物不会被损坏的一定温度范围内。通过实验已经发现,用来生产服装的不同织物变得过热并造成诸如织物发光或变形之类的不期望的后果的熨烫表面温度是不同的,同时,当蒸汽被分配到织物时,可去除折痕的熨烫表面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因此,由于熨烫表面32在低温下工作,同时提供了高流速蒸汽,可以理解,这不需要用户根据待汽蒸和/或按压的织物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温度设置。
[0141]在上述布置中,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取决于中间部分的布置,并且加热器被控制以将蒸汽发生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然而,要理解的是,热传递速率取决于蒸汽发生器的温度,以及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作服装汽蒸设备的蒸汽熨斗设置有运动传感器(未示出),其作为工作状态传感器。在此所述的实施例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运动传感器被布置成检测蒸汽熨斗的运动。控制器响应于传感器检测到的蒸汽熨斗的运动,确定蒸汽熨斗的移动。因此,控制器能够确定蒸汽熨斗是处于移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
[0142]利用这种布置,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服装汽蒸设备的工作状态操作加热器。该控制器被配置成操作加热器,当确定第一工作状态时将该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内,当确定第二工作状态时该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当传感器检测到蒸汽熨斗处于静止状态时,确定了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一运动状态。当传感器检测到蒸汽熨斗处于移动状态时,确定了第二工作状态或第二运动状态。
[0143]利用这种布置,当服装汽蒸设备正在移动并因此被认为是主动按压织物时,可以提高蒸汽发生器20的工作温度。当熨烫表面32在织物上移动时,来自熨烫表面32的热损耗速率将增加,因此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能够被增加而不超过熨烫表面32的所需工作温度。类似地,当服装汽蒸设备在织物上静止时,来自熨烫表面32的热损耗速率被最小化,因此可以降低蒸汽发生器20的工作温度。这使得熨烫表面32的温度易于保持为低于上限温度阈值。
[0144]例如,控制器可被配置成,当确定服装汽蒸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操作加热器22以将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140°C和170°C之间的第一温度范围,并且当确定该服装汽蒸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时,操作加热器22以将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160°C和190°C之间的第二温度范围。
[0145]加热器工作状态变化的优点在于,相比于熨烫表面静止在织物上,当熨烫表面在织物上移动时,熨烫表面到织物的热损耗更高。因此,可以最大化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速率,并且最小化或消除溅出和/或漏水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持该熨烫表面的温度低于期望的工作温度以防止与熨烫表面接触的织物过热。
[0146]可以理解,进入发生器的水的流速可由操作阀门的控制器控制,以便于改变所产生的蒸汽流速。
[0147]尽管在上述布置中,工作状态传感器是运动传感器,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替换的传感器件来检测熨烫表面是否正在织物上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间层被配置成具有可变的热透射率。这种实施例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在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用于如上述的以及图1-3所示的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的可替换布置可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然而,在该实施例中,中间板51由可变导热系数材料形成。即,中间板51由一种被配置成具有取决于中间板51温度的可变热透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Isoskin(TM)可用于形成中间板51。
[0148]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具有固定热透射率的材料(诸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间层使用的材料)是这样一种材料,该材料的热透射率通常能够变化一小部分,例如在40-50°C的温度变化下变化小于10%。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具有可变热透射率的材料是这样一种材料,其能够大量改变其热透射率。也就是说,这种材料被配置成在50°C的温度变化下热透射率至少变化50%。
[0149]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材料被配置成在50 °C的温度变化下热透射率至少变化100%。
[0150]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20在165°C和235°C之间的温度下工作。提供此温度范围,当水通过水入口 25被提供给蒸汽发生器20时,最大化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流速。
[0151]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分50被配置成具有可变的热透射率,使得在蒸汽熨斗的使用期间,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传递被控制,而且熨烫表面的温度保持在上述的上限阈值温度值和下限阈值温度值内。即,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范围控制热量传递到熨烫表面,从而该熨烫表面的温度不下降到低于在织物上形成冷凝的温度,且不超过使得被按压的织物变得过热并导致诸如发光或变形之类的不期望的后果的温度。
[0152]如上所述,一部分的热透射率(h),诸如材料、复合材料或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的组合,由下面的等式定义:
[。153] Λ=1(Μ)
[0154]其中:h=热透射率(W / m2K)
[0155]Q=热传递速率(W)
[0156]A=熨烫表面的面积(m2)
[0157]Tsg=蒸汽发生器的温度(V )
[0158]Tis=熨烫表面的温度(V )
[0159]因此,热透射率取决于热传递速率、熨烫表面的面积以及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可以理解,在使用期间,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将高于熨烫表面的温度。中间部分50确定了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可以理解,可变导热系数材料的热传递速率(W)的变化取决于可变导热系数材料的温度。因此,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表面32之间提供了温度梯度。中间部分50还充当能量缓冲。
[0160]通过提供中间部分50,可以加热蒸汽发生器20到足够的温度,以将馈送到蒸汽发生器20中的水转变为蒸汽,同时将熨烫表面32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中间部分50允许蒸汽发生器20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允许来自蒸汽发生器20的所需蒸汽吞吐量,同时将熨烫表面32保持在期望的较低温度。
[0161]在本布置中,中间部分50的特性被配置成控制从蒸汽发生器20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当操作蒸汽发生器20并且加热到165°C和235°C的温度范围内时,使得熨烫表面32在全部使用期间的温度一直处于低熨烫温度,即小于155°C的温度,优选为小于145°C,并且大于90°C,优选为大于100°C。可以理解,在使用期间,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将高于熨烫表面的温度。
[0162]中间部分50的特性被配置成根据中间部分50的温度来改变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即,由可变导热系数材料形成的中间板51的热透射率特性被配置成根据中间板51的温度而变化。
[0163]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板51的热透射率,以及因此的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被配置为变化,从而当熨烫表面温度为145°C时,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小于或等于36W / m2K0
[0164]中间部分50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当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在165°C和235°C之间时,使得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不超过155°C的上限阈值温度而无关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因此不会损坏织物。
[0165]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板51的热透射率,以及因此的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被配置成变化,从而当熨烫表面温度为100°C时,中间部分50的热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2W / Hi2K0
[0166]中间部分50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当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在165°C和235°C之间时,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不会下降到低于90°C的下限阈值温度而无关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因此不会在使用期间在织物上形成冷凝。
[0167]参考图5,示出了绘制出针对两个不同温度的熨烫表面的蒸汽发生器的所需热透射率相对于工作温度的示例图。在图5中,蒸汽发生器的温度沿X轴85绘制,且所需的热透射率是沿y轴86绘制。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当熨烫表面温度处于较低的温度,例如100°C时,中间板51的所需热透射率,以及因此的中间部分50的所需热透射率,应当等于或高于取决于蒸汽发生器的温度的预定值(如线82所示)以处于区域84中,当熨烫表面温度处于较高的温度,例如145°C时,中间板51的所需热透射率,以及中间部分50的所需热透射率,应当等于或低于取决于蒸汽发生器的温度的预定值(如线81所示)以处于区域83中。
[0168]将会看到,对于某个温度的蒸汽发生器20,中间板51的热透射率的最小所需变化被示出为线81和82之间的热透射率差值。
[0169]例如在图2中,如图所示的中间部分50被配置成具有可变的热透射率,从而在使用期间,当熨烫表面32的温度处于上限阈值温度值并且熨烫表面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了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最低热传递速率。
[0170]因此,当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50具有这样的特性:
[0171]h(TSG1-145) ( 1250W / τα
[0172]其中:h=热透射率(W / m2K)
[0173]Tsgi =蒸汽发生器的温度(V )
[0174]S卩,当熨烫表面温度是145°C并且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小于或等于1250W / m2。
[0175]中间部分50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不超过该上限阈值温度而无关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因此不会损坏织物。
[0176]中间部分50还配置成具有可变的热透射率,使得在使用期间,当熨烫表面32的温度处于下限阈值温度值并且熨烫表面处于移动状态时,产生了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最闻热传递速率。
[0177]因此,当熨烫表面在移动状态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50具有这样的特性:
[0178]h (Tsg2-1OO)彡 5500W / τα
[0179]其中:h=热透射率(W / m2K)
[0180]Tsg2=蒸汽发生器的温度(V )
[0181]S卩,当熨烫表面温度是100°C并且熨烫表面在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与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之间的温度差的乘积大于或等于5500W / m2。
[0182]中间部分50的上述参数有助于确保熨烫表面32的温度不会下降到低于该下限阈值温度而无关于熨烫表面的工作状态,因此将不会使得使用期间在织物上形成冷凝。
[0183]蒸汽发生器温度值(Tse1、Tse2),以及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h,取决于上述两个不等式。因此,中间部分的热透射率的值,以及用于操作蒸汽发生器的温度范围通过实验来确定,该实验参考上面给出的用于静止状态下抵靠织物的熨烫表面和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的熨烫表面的不等式。
[0184]应当理解,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可以变化,特别是变化于熨烫表面静止和移动状态下抵靠织物的情况之间。因此,Tsgi可以不等于Tse2。
[0185]该中间部分50的可变热透射率确保了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保持在其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确保期望的蒸汽供给量被提供给织物。热透射率可变的中间部分50还确保了,当所需流速的水被提供到蒸汽发生器20以产生期望的蒸汽流速时,所有的水转化为蒸汽而没有水通过蒸汽出口 26。如果一定量的水不能变成蒸汽,则水可能从该蒸汽熨斗流出并使被按压的织物变湿。
[0186]已经通过实验发现,在上述工作范围内提供熨烫表面以及提供高蒸汽流速的结合为服装织物提供了良好的熨烫效果,这种结合是通过保持该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实现的。
[0187]如上所述,中间部件50充当热分配层。即,中间部分50用来将蒸汽发生器20的加热器22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分配到熨烫表面32,从而熨烫表面32被加热到期望的温度范围。因此,可以使用单个加热器来加热蒸汽发生器20以产生蒸汽以及加热熨烫表面32。此夕卜,中间部分50还被设置为使热量均匀地分配在熨烫表面32上,以防止在熨烫表面32上形成局部热点。即,中间部分50提供了均匀的热分配。
[0188]提供的中间部分50还可以限制当热量从熨烫表面32传递到正在被熨烫的服装织物时来自蒸汽发生器20的热损耗。因此,限制了蒸汽发生器20中温度的降低。
[0189]可以理解,上面描述了中间部分50的一种布置,其提供了期望的特性。利用这种中间部分50,中间部分50诸如尺寸之类的参数取决于熨烫表面32与蒸汽发生器20的特性,例如熨烫表面32、蒸汽发生器20的尺寸、中间部分50和蒸汽发生器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中间部分50与熨烫板30的接触面积。然而,可以理解,中间部分的参数可以容易地确定以提供中间部分的期望的特性。
[0190]在本布置中,中间部分50延伸通过蒸汽发生器20的区域。在这种布置中,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的蒸汽路径57形成为穿过中间部分50。然而,在可替换的布置中,中间部分50仅仅可以部分地延伸穿过蒸汽发生器20的区域。在这种布置中,中间部分不延伸穿过熨烫表面32的区域。蒸汽路径被设置在中间部分周围,以允许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传送到熨烫表面32。
[0191]在上述实施例中,中间部分50由中间板51以及气隙55形成,它们分别形成了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然而,在可替换实施例中,省略了气隙。利用这种布置,中间板51形成中间部分。一个或多个蒸汽开口形成为穿过中间板51,以在熨烫表面32中形成从蒸汽发生器20到蒸汽孔34的蒸汽路径。可替换地,蒸汽路径被设置在中间板51周围,以允许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传送到延伸穿过熨烫表面32的蒸汽孔34。
[0192]可以理解,中间部分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形成,诸如具有可变热透射率的层以及具有固定热透射率的层。
[0193]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具有固定热透射率的材料是这样一种材料,该材料的热透射率通常能够变化一小部分,例如在40-50°C的温度变化下变化小于10%。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具有可变热透射率的材料是这样一种材料,其能够大量改变其热透射率。即,这种材料被配置成在50°C的温度变化下热透射率至少变化50%。
[0194]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材料被配置成在50 °C的温度变化下热透射率至少变化100%。
[0195]在可替换的结构中,用作第一中间层的中间板限定了一个腔,其中收纳相变材料作为第二中间层。
[0196]还可以理解,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和熨烫板之间的中间部分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中间层,以获得蒸汽发生器与熨烫表面之间的所需温度梯度。
[0197]在可替换的布置中,形成中间部分的中间层的气隙可以形成在中间板51的上侧。利用这种布置,中间板51的下表面53被安装到熨烫板30,并且肩部56安装为抵靠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
[0198]上面参考图3所述的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60的布置可包括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包括充当中间层61的可变导热系数材料。这种布置通常与上述参照图3的实施例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详细的说明。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分包括一层可变导热系数材料,作为中间层61设置在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和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之间。在这种布置中,形成蒸汽发生器20的蒸汽出口 26的开口与熨烫表面32中的蒸汽孔34对齐。
[0199]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加热器22被操作在一种工作状态以将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保持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利用这种布置,蒸汽发生器20的温度不是用户可控制的,这简化了蒸汽熨斗的操作。此外,也不需要用户根据要熨烫的织物调节熨烫表面的温度,因为熨烫表面保持在织物不会被损坏的一定温度范围内。通过实验已经发现,使得用来生产服装的不同织物变得过热并造成诸如织物发光或变形之类不期望的后果的熨烫表面温度是变化的,同时,当蒸汽被分配到织物时,可去除折痕的熨烫表面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因此,由于熨烫表面32在低温下工作,同时提供了高流速蒸汽,可以理解,这不需要用户根据待汽蒸和/或按压的织物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温度设置。
[0200]在上述布置中,从蒸汽发生器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取决于中间部分的布置,并且加热器被控制以将蒸汽发生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温度范围。然而,要理解的是,热传递速率取决于蒸汽发生器的温度,以及中间部分的可变热透射率。
[0201]参考图4,示出了蒸汽熨斗的加热组件70的另一实施例。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70通常具有与上述参照图1和图2的加热组件10相同的布置。因此,在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对应于上述特征和部件的特征和部件将保留相同的附图标记。
[0202]加热组件70具有中间部分71。中间部分71由中间层形成,诸如中间板72。中间板72被收纳在蒸汽发生器20和熨烫板30之间。中间板72设置在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和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之间。中间部分71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中间层(未示出)形成。中间部分71被配置成充当热缓冲来存储来自蒸汽发生器的热量。中间部分71还被配置成充当热分配器,将热量分配到熨烫表面32。
[0203]该中间板72具有上表面73和下表面74。中间板72由导热材料形成,诸如金属、金属合金和/或导热聚合物。中间板72可以由可变导热材料形成,例如IsoSkin(TM)。上和下表面73、74是大致平坦的,并在它们之间限定了面板部分77。中间部分71具有形成在其下表面74的第一蒸汽通道75。第一蒸汽通道75被设置成允许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沿其流动。第一蒸汽通道75沿着中间板72的下表面74延伸。第一蒸汽通道75具有基部76和从基部76直立的侧壁。
[0204]第一蒸汽通道75提供了一个路径用于沿着中间部分71引导蒸汽。因此,中间部分71与从蒸汽发生器20流出的蒸汽接触的表面积被最大化。因此,当蒸汽沿着第一蒸汽通道75流动时,中间板72的温度增加速率被最大化。
[0205]中间板72的下表面74抵靠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熨烫板30的上表面33形成第一蒸汽通道75的表面。因此,熨烫板30与从蒸汽发生器20流出的蒸汽接触的表面积被最大化。因此,当蒸汽沿着第一蒸汽通道75流动时,到熨烫表面32的热传递被最大化,并且熨烫表面32的温度增加速率被最大化。因此,熨烫表面32能够以增加的速率被加热到其工作温度范围。
[0206]第一蒸汽通道75形成为延伸超过形成在熨烫表面32中的蒸汽孔34,使得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0馈送至蒸汽孔34。
[0207]第一蒸汽通道75形成了由中间部分71形成的蒸汽路径的一部分。蒸汽路径还包括形成为穿过中间板72的蒸汽开口 78。蒸汽开口 78与第一蒸汽通道75相联。可替换地,可以设置单个蒸汽开口。
[0208]第二蒸汽通道79形成在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第二蒸汽通道79沿着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延伸。中间板72的上表面73限定了第二蒸汽通道79的表面。可替换地,第二蒸汽通道79形成在中间板72的上表面73。还应当理解,蒸汽通道可以形成在蒸汽发生器20的下侧28和中间板72的上表面73。蒸汽开口 78与第二蒸汽通道79相联。蒸汽发生器20的蒸汽出口 26与第二蒸汽通道79相联。第二蒸汽通道79形成由中间部分71形成的蒸汽路径的一部分。
[0209]中间板72与从中间板72流出的蒸汽接触的表面积被最大化。因此,当蒸汽沿着第二蒸汽通道79流动时,中间板72的温度增加速率被最大化。通过传导即接触区域,以及通过对流即通过蒸汽沿着通道75、79流动,热量从蒸汽发生器20传递到中间部分71。通过传导即接触区域,以及通过对流即通过蒸汽沿着通道75、79流动,中间板72将热量传递到熨烫表面32。在熨烫期间,热量被迅速从熨烫表面32驱散到织物上,因此,其温度下降。熨烫表面32的温度由于传导而增加,然而通过蒸汽对流而传递的热量使温度升高最大化。因此,通过增加经由蒸汽围绕中间板72引导的热传递,避免了织物上的潜在冷凝。此外,通过增加蒸汽路径长度,在汽蒸期间从蒸汽发生器喷出的任何水滴也在蒸汽通道中被蒸发,从而避免在织物上形成水溃。用作热分配板的中间板72有助于将热量均匀地散布在熨烫表面32上。所以熨烫表面上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得以最大化。
[0210]此外,引导蒸汽围绕中间部分71最小化了蒸汽熨斗的漏水,因为任何冷凝水或在蒸汽发生器20中未转变成蒸汽的供水在沿着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蒸汽通道75、79传送时被加热并转换成蒸汽。
[0211]第二蒸汽通道可以形成在中间部分的上表面。利用这种布置,第二蒸汽通道被暴露在蒸汽发生器的表面。因此,到蒸汽通道中流体的热传递被最大化。在上面参考图4描述的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工作状态还可以根据蒸汽熨斗的工作状态而改变。然而,要理解的是,熨烫表面的工作温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是用户可选择的。
[0212]通过在此所述的布置,应理解的是,可以在熨烫表面提供合适的温度以及足够的流速,以允许用户熨烫大范围的织物,而无需调节熨斗的温度。因此,不需要用户调节和选择蒸汽熨斗的合适设置。
[0213]也可以理解的是,利用上述布置,可以设置单个加热器来使加热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加热到不同温度。因此,不需要设置两个加热器来使加热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表面加热到不同温度。这最小化了蒸汽熨斗的重量、尺寸和成本。
[0214]通过上述实施例,贮水室(未示出)被收纳在壳体中。然而,应当理解,在可替换布置中,贮水室(未示出)设置在与壳体隔开的基部单元中。利用这种布置,贮水室(未示出)经由柔性软管等与蒸汽发生室的流体入口流体相联。这最小化了蒸汽熨斗的重量,因为存储在贮水室的水的重量被转移到基部单元并且不设置在熨斗中。水从贮水室通过流体泵被输送到蒸汽发生室。这样的布置也适用于其它服装汽蒸设备,诸如汽蒸器。
[0215]应当理解,术语“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个(a) ”或“一个(an)”不排除复数个。单个处理器可以满足在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若干项的功能。某些措施记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可使用这些措施的组合以获益。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0216]尽管权利要求已经在本申请中限定了特定的特征组合,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还包括在此明示地或暗示地公开的任何新颖特征或任何特征的新颖组合或其任何概括,无论其是否涉及任何权利要求中目前所要求的相同实用新型,而且不论其是否解决了母实用新型所解决的任何或所有的相同技术问题。本 申请人:在此提醒,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或由此得出的任何进一步的申请期间,新的权利要求可以阐述为这些特征和/或特征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加热器(22)的蒸汽发生器(20)、服装织物可抵靠的熨烫表面(32)、和中间部分(50、61、71),所述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熨烫表面之间,以将热量从所述蒸汽发生器传递到所述熨烫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熨烫表面经由所述中间部分被所述蒸汽发生器间接加热,其中,在使用期间的所述熨烫表面的工作温度不是用户可选择的,并且所述中间部分被配置成具有热透射率,使得在使用期间控制从所述蒸汽发生器到所述熨烫表面的热传递,并且当所述熨烫表面在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的每种状态下抵靠织物时,保持所述熨烫表面的温度在90°C和155°C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被配置成确定所述服装汽蒸设备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操作所述加热器(22)以在第一工作状态被确定时将所述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并且在第二工作状态被确定时将所述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运动传感器,并且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所述运动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操作所述加热器(22)以将所述蒸汽发生器(20)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并且在所述运动传感器检测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操作所述加热器以将所述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50、61、71)包括可变导热系数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50、61、71)由一层可变导热系数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50、61、7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0)和/或所述熨烫表面(32) —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50、61、71)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被配置成充当热缓冲,以存储来自所述蒸汽发生器(20)的热量,和/或充当热分配器,以使热量分配到所述熨烫表面(32),并且可选地,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沿所述中间层延伸的蒸汽通道(75),来自所述蒸汽发生器(20)的蒸汽能够沿着所述通道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50、61、71)包括容纳在所述蒸汽发生器(20)与所述熨烫表面(32)之间的中间板。
9.一种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加热器(22)的蒸汽发生器(20)、配置成检测所述服装汽蒸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运动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操作所述加热器,以在所述运动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将所述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并且在所述运动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服装汽蒸设备的运动时将所述蒸汽发生器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装汽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汽蒸设备是蒸汽熨斗、冷水系统熨斗或汽蒸器。
【文档编号】D06F75/26GK203977201SQ20142000959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日
【发明者】V·K·莫汉库玛, 单永源, 姜勇, 王志强, M·佩尔格里姆, 陈文建, G·林, A·K·凯思凡 申请人: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