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844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具有第一织轴送经机构和第二织轴送经机构,第一织轴送经机构包括第一竖轴、第一棘轮机构、第一送经齿轮、第一横轴、第一传动副以及第一织轴,第一棘轮机构具有第一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一棘齿外壳,第二织轴送经机构包括第二竖轴、第二棘轮机构、第二送经齿轮、第二横轴、第二传动副以及第二织轴,第二棘轮机构具有第二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二棘齿外壳,第一棘齿外壳和第二棘齿外壳之间设有弹性连杆组件。
【专利说明】一种双轴织造送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轴织造送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织机因经纱原料的不同或经纱在面料中所处组织不同,都会产生经纱不能卷绕于同一织轴织造而要分别卷装于两个织轴甚至更多轴。目前进口织机或国产特殊机型均采用电子送径装置,两织轴各采用独立电机控制,通过对第二织轴张力采集处理与预设进行比较,再反过来控制第二织轴独立送经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第二织轴的送经量。上述电子送径织机的电器部分相当复杂,价格昂贵。而对于配置第二号织轴的国产普通剑杆织机,少数是采用独立送经电机的主动送经机构,一般采用机械加压于织轴盘管,通过其上的经纱张力被动退绕,由此造成经纱张力波动较大,直接影响送经量的稳定,影响布面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个织轴均为主动送经且成本较低的双轴织造送经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送经凸轮、摆杆、往复杆以及第一织轴送经机构,第一织轴送经机构包括第一竖轴、第一棘轮机构、第一送经齿轮、第一横轴、由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组成的第一传动副以及第一织轴;第一织轴上设有第一齿盘,第一棘轮机构具有第一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一棘齿外壳,第一棘齿外壳空套在第一竖轴上,第一棘轮和第一蜗杆固定在第一竖轴上,第一蜗轮和第一送经齿轮固定在第一横轴上上,第一送经齿轮和第一齿盘啮合,送经凸轮通过摆杆带动往复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棘齿外壳运动,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具有第二织轴送经机构,第二织轴送经机构包括第二竖轴、第二棘轮机构、第二送经齿轮、第二横轴、由第二蜗轮和第二蜗杆组成的第二传动副以及第二织轴,第二织轴上设有第二齿盘,第二棘轮机构具有第二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二棘齿外壳,第二棘齿外壳空套在第二竖轴上,第二棘轮和第二蜗杆固定在第二竖轴上,第二蜗轮和第二送经齿轮固定在第二横轴上上,第二送经齿轮和第二齿盘啮合,第一棘齿外壳和第二棘齿外壳之间设有弹性连杆组件,第一棘齿外壳的转矩通过弹性连杆组件传递给第二棘齿外壳,使第二棘齿外壳和第一棘齿外壳同步往复转动,第二棘齿外壳上连接有复位弹簧。
[0005]所述弹性连杆组件包括两个连接套以及分别和两个连接套连接的两根连杆,连接套的一端面上设有和连杆匹配的通孔,连杆的半截处于连接套中,半截从通孔中伸出,连接套内且在连杆上套有缓冲弹簧和对缓冲弹簧限位的限位套,连杆能在限位套中移动,连杆伸出连接套的一端上连接有接头,两连接套开口端面对接。
[0006]所述第一棘齿外壳和第二棘齿外壳上分别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分别设有腰形孔,所述弹性连杆组件的两端接头上各设有销轴,两销轴分别连接在两连接座的腰形孔的旁侧设有送经张力感测单元,所述送经张力感测单元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一对支架,各支架的上半部分设有导向槽,下半部分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上端面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中设有活塞,活塞的杆部上套有压簧,活塞的头部上设有滑动连接在导向槽中的滑块,在两支架上的滑块之间连接有感应辊,在两支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
[0007]在第二竖轴上设有制动器,当送经张力感测单元测得感应辊上的总张力偏离额定张力,由接近开关发出信号,通过直流接触器控制制动器电源的通断。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装置两个织轴的送经采用同样的结构,第一棘齿外壳和第二棘齿外壳之间由弹性连杆组件连接,第一棘齿外壳的转矩通过弹性连杆组件传递给第二棘齿外壳,所以第二织轴送经机构保持和第一织轴送经机构同步送经运动。而且由于两个织轴的送经机构采用同样的结构,调整方便、制造方便、成本低,对原有织机改装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装置的结构图。
[0010]图2是弹性连杆组件结构图。
[0011]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4是送经张力感测单元的结构图。
[0013]图5是送经张力感测单元的支架图。
[0014]图6是图5的A-A的剖视图。
[0015]图7是图5的俯视图。
[0016]图8是图5的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具有送经凸轮11、摆杆12、往复杆13以及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和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摆杆12和机架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摆杆复位弹簧12-1。往复杆13上设有可调节位置的拨块13-1,拨块13-1的位置决定第一织轴经纱的额定张力。摆杆12通过推动拨块13-1而带动往复杆13运动,往复杆13上设有往复杆复位弹簧13-2。
[0019]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包括第一竖轴1-1、第一棘轮机构1-2、第一送经齿轮1-3、第一横轴1-4、由第一蜗轮1-5-1和第一蜗杆1-5-2组成的第一传动副1-5以及第一织轴1_6,第一织轴1-6上设有第一齿盘1-7。第一棘轮机构1-2具有第一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一棘齿外壳1-2-1,第一竖轴1-1由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支座14-1和下支座14-2支承。第一横轴1-4同样由机架上的支座支承。第一棘齿外壳1-2-1空套在第一竖轴1-1上,第一棘齿外壳1-2-1能在第一竖轴1-1上移动,需要棘轮反向旋转时,将第一棘齿外壳1-2-1向下移动,使棘齿和棘轮脱离。第一棘轮和第一蜗杆1-5-2固定在第一竖轴1-1上,第一蜗轮
1-5-1和第一送经齿轮1_3固定在第一横轴上1-4上,第一送经齿轮1-3和第一齿盘1-7哨合。往复杆13的一端连接在托架20-1上,往复杆1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棘齿外壳1-2-1上。托架20-1固定在机架20上。
[0020]所述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的结构和第一织轴送经机构2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包括第二竖轴2-1、第二棘轮机构2-2、第二送经齿轮2-3、第二横轴2-4、由第二蜗轮2-5-1和第二蜗杆2-5-2组成的第二传动副2-5以及第二织轴2_6。第二织轴2_6上设有第二齿盘2-7,第二棘轮机构2-2具有第二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二棘齿外壳2-2-1,第二竖轴2-1由固定在机架20上的上支座16-1和下支座16_2支承。第二横轴2_4同样由机架上的支座支承。第二棘齿外壳2-2-1空套在第二竖轴2-1上,能在第二竖轴2-1上移动。第二棘轮和第二蜗杆2_5_2固定在第二竖轴2_1上,第二蜗轮2_5_1和第二送经齿轮2-3固定在第二横轴上2-4上,第二送经齿轮2-3和第二齿盘2-7啮合。第二棘齿外壳2-2-1上连接有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的相应部位上。
[0021]第一棘齿外壳1-2-1和第二棘齿外壳2-2-1之间设有弹性连杆组件3,见图2和3,所述弹性连杆组件3包括两个连接套3-1以及分别和两个连接套3-1连接的两根连杆3-2,连接套3-1的一端面上设有和连杆3-2匹配的通孔3-2-1,连杆3-2上设有对连杆3_2限位的轴环3-2-2,连杆3-2从连接套3-1的开口 3-1-1中插入,半截从通孔3_2_2中伸出,半截处于限位套3-6中,连接套3-1内且在连杆3-2上套有缓冲弹簧3-5和对缓冲弹簧3_5限位的限位套3-6,连杆3-2能在限位套3-6中移动,每连杆3-2伸出连接套3_1的一端上连接有接头3-3,两连接套3-1开口端面对接。所述第一棘齿外壳1-2-1和第二棘齿外壳2-2-1上分别设有连接座5,连接座5上分别设有腰形孔5-1,所述弹性连杆组件3的两端接头3-3上各设有销轴6,两销轴6分别连接在两连接座5的腰形孔5-1中。
[0022]在第二织轴2-1的旁侧设有送经张力感测单元7,见图4至图8,所述送经张力感测单元7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一对支架7-1,各支架7-1的上半部分设有导向槽7-la,下半部分设有螺纹孔7-lb,螺纹孔7-lb中连接有螺杆7-2,螺杆7-2的上端面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中动连接有活塞7-4,活塞7-4的杆部7-4-1上套有弹簧7-3,活塞的头部7_4_2上设有滑动配合在导向槽中的滑块7-5,在两支架7-1的滑块7-5上各设有感应辊轴孔,在两支架7-1上各设有第一导纱辊轴孔和第二导纱辊轴槽,一根感应辊7-6利用其轴7-6-1连接在两滑块的感应辊轴孔之间,一根第一导纱辊7-7利用其轴7-7-1连接在两支架7-1的第一导纱辊轴孔之间,一根第二导纱辊7-8利用其轴连接在两支架7-1的第二导纱辊轴槽之间。见图1,第二织轴2-6上的所有经纱通过第二导纱辊7-8的一侧、感应辊7-6的上侧和第一导纱辊7-7的下侧送出。
[0023]在第二竖轴2-1上设有制动器8,当送经张力感测单元7测得感应辊7-6上的总张力偏离设定张力,由接近开关9发出信号,通过直流接触器10控制制动器8电源的通断。
[0024]送经凸轮11通过摆杆12带动往复杆13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棘齿外壳1_2_1运动。第一棘齿外壳1-2-1带动第一棘轮转动,第一棘轮带动第一蜗杆1-5-2和第一蜗轮1-5-1转动,通过相哨合的第一送经齿轮1-3和第一齿盘1-7带动第一织轴1-6旋转。同时第一棘齿外壳1-2-1的转矩通过弹性连杆组件3传递给第二棘齿外壳2-2-1,使第二棘齿外壳2-2-1和第一棘齿外壳1-2-1同步往复转动,第二棘齿外壳2-2-1带动第二棘轮转动,第二棘轮带动第二蜗杆2-5-2和第二蜗轮2-5-1转动,通过相啮合的第二送经齿轮2-3和第二齿盘2-7带动第二织轴2-6旋转。
[0025]在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的一侧设有机外间歇式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机构15,能保证第一织轴从大到小送经量和张力的一致性,是目前普通单轴织机普遍配置且设计很成熟的反馈机构。
[0026]第一送经机构I和第二送经机构2对送经量的要求是有差别的,但送经比可以看成是某个定值,这个比值可通过调节两销轴6在各自连接座5的腰形孔5-1中的位置实现,两销轴6在各自连接座5的腰形孔5-1中的位置不同,使弹性连杆组件3的长度有变化,即缓冲弹簧3-5的弹性不同。由于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的送经动力取自第一织轴送经机构1,所以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的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机构15的作用对第二送经机构2同样产生效果。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的送经量张力自调节反馈机构15,随着第一织轴上经纱卷绕直径不断减小,第一棘齿外壳1-2-1每一周期转角越来越大,从而保证每一织造周期送经长度不变。这一趋势会被弹性连杆结合件3直接传给第二送经机构2的第一棘齿外壳
2-2-1。从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第二织轴送经量的恒定与比值恒定,但由于第一织轴和第二织轴起始的卷绕直径大小往往是不同的,而结束时卷绕直径却是一样的,即均为织轴盘管直径,通常第二织轴初始直径较小,送经量会有偏大趋势,送经量偏大时,经纱张力会偏小,经纱张力偏小对感应辊7-6的向下合力减小,在弹性连杆组件3的弹簧3-5的作用下,感应辊7-6会向上产生一个位移,当位移到达使感应金属片接近接近开关9时,制动器8电源被导通,第二竖轴2-1被制动,第二传动副2-5正向转动受阻,第二织轴停止送经,弹性连杆结合件3在较高推力下,起内部缓冲作用的弹簧3-5压缩变形,保护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不受冲击损坏。停止送经,经纱张力将变大,金属片向下离开接近开关9感知区,制动器8断电,恢复送经。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具有送经凸轮(11)、摆杆(12)、往复杆(13)以及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 ),第一织轴送经机构(I)包括第一竖轴(1-1 )、第一棘轮机构(1-2)、第一送经齿轮(1-3)、第一横轴(1-4)、由第一蜗轮(1-5-1)和第一蜗杆(1-5-2)组成的第一传动副(1-5)以及第一织轴(1-6);第一织轴(1-6)上设有第一齿盘(1-7),第一棘轮机构(1-2)具有第一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一棘齿外壳(1-2-1),第一棘齿外壳(1-2-1)空套在第一竖轴(1-1)上,第一棘轮和第一蜗杆(1-5-2)固定在第一竖轴(1-1)上,第一蜗轮(1-5-1)和第一送经齿轮(1_3)固定在第一横轴上(1-4)上,第一送经齿轮(1_3)和第一齿盘(1_7)啮合,送经凸轮(11)通过摆杆(12)带动往复杆(13)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棘齿外壳(1-2-1)运动,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具有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第二织轴送经机构(2)包括第二竖轴(2_1)、第二棘轮机构(2_2)、第二送经齿轮(2_3)、第二横轴(2_4)、由第二蜗轮(2_5_1)和第二蜗杆(2-5-2)组成的第二传动副(2-5)以及第二织轴(2-6),第二织轴(2-6)上设有第二齿盘(2-7),第二棘轮机构(2-2)具有第二棘轮和带动棘齿动作的第二棘齿外壳(1-2_1),第二棘齿外壳(2_2_1)空套在第二竖轴(2_1)上,第二棘轮和第二蜗杆(2_5_2)固定在第二竖轴(2-1)上,第二蜗轮(2-5-1)和第二送经齿轮(2-3)固定在第二横轴上(2-4)上,第二送经齿轮(2-3)和第二齿盘(2-7)啮合,第一棘齿外壳(1-2-1)和第二棘齿外壳(2-2-1)之间设有弹性连杆组件(3),第一棘齿外壳(1-2-1)的转矩通过弹性连杆组件(3)传递给第二棘齿外壳(2-2-1),使第二棘齿外壳(2-2-1)和第一棘齿外壳(1-2-1)同步往复转动,第二棘齿外壳(2-2-1)上连接有复位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杆组件(3)包括两个连接套(3-1)以及分别和两个连接套(3-1)连接的两根连杆(3-2),连接套(3-1)的一端面上设有和连杆(3-2 )匹配的通孔(3-2-1 ),连杆(3-2 )的半截处于连接套(3-1)中,半截从通孔(3-2-2 )中伸出,连接套(3-1)内且在连杆(3-2 )上套有缓冲弹簧(3-5 )和对缓冲弹簧(3-5 )限位的限位套(3-6 ),连杆(3-2 )能在限位套(3-6 )中移动,连杆(3_2 )伸出连接套(3-1)的一端上连接有接头(3-3),两连接套(3-1)开口端面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外壳(1-2-1)和第二棘齿外壳(2-2-1)上分别设有连接座(5),连接座(5)上分别设有腰形孔(5-1 ),所述弹性连杆组件(3)的两端接头(3-3)上各设有销轴(6),两销轴(6)分别连接在两连接座(5)的腰形孔(5-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织轴(2-1)的旁侧设有送经张力感测单元(7),所述送经张力感测单元(7)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一对支架(7-1),各支架(7-1)的上半部分设有导向槽(7-la),下半部分设有螺纹孔(7-lb),螺纹孔(7-lb)中连接有螺杆(7-2),螺杆(7-2)的上端面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中设有活塞(7-4),活塞(7-4)的杆部(7-4-1)上套有压簧(7-3),活塞的头部(7-4-2)上设有滑动连接在导向槽中的滑块(7-5),在两支架(7-1)上的滑块(7-5)之间连接有感应辊(7-6),在两支架(7-1)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纱辊(7-7)和第二导纱辊(7-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织造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竖轴(2-1)上设有制动器(8),当送经张力感测单元(7)测得感应辊(7-6)上的总张力偏离额定张力,由接近开关(9 )发出信号,通过直流接触器(10 )控制制动器(8 )电源的通断。
【文档编号】D03D49/06GK203834113SQ201420192902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胡德清 申请人: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