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0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基炭纤维毡制备用不熔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的不熔化炉炉膛温差大、风道存在死区、产品质量不稳定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它由多段单炉体通过法兰拼接而成,其中每段单炉体包括炉体、网链传动系统、热风循环系统和排风系统。所述网链传动系统由减速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导轨、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网带链、网带和改向轮组成;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耐高温循环风机、进风分布板、回风阻力板、两个补风管、两个空气过滤器和两个空气加热器;所述排风系统由两个排风管、排气总管和排气风机组成。
【专利说明】一种沥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浙青基炭纤维毡制备用不熔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浙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

【背景技术】
[0002]研制高性能炭纤维是一系统工程,在研究工艺条件的同时,必须注重设备的改进、完善、提高和创新,当前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对设备研制的投入少,不熔化设备的改进与提高进展缓慢,注重大型不熔化炉的研制是促进我国炭纤维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在制备高性能浙青基炭纤维毡的整个工艺流程中,不熔化工序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步骤,不熔化炉作为不熔化工序实现的装置,是整个炭纤维制备过程的基础。在整个炭纤维制备过程中,传统的炭纤维不熔化炉,炉膛截面温度温差在±8°C以上,温差较大,炉膛内循环风道存在死区,导致浙青基炭纤维毡不熔化不均匀甚至引起浙青基炭纤维毡自燃,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传统不熔化炉一个7.2mX 2m的加热区,一般来说至少需配置4台风机和4个空气加热器,加热功率达到80?120KW,加热功率大,热量损耗大,导致运行成本高、产品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的不熔化炉炉膛温差大、风道存在死区、产品质量不稳定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浙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浙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它由多段单炉体通过法兰拼接而成,最左边的单炉体连接在左机架上,最右边的单炉体连接在右机架上,其中每段单炉体包括炉体、网链传动系统、热风循环系统、排风系统、氮气灭火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组成;
[0006]所述炉体由炉骨架、炉壳、保温层和隔板组成,炉壳设置在炉骨架的上方,保温层设置在炉壳的内表面,隔板设置在炉壳内并将炉壳的内腔分隔成工作区和风道区,工作区和风道区的左右两个端部是相通的;
[0007]所述网链传动系统由减速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导轨、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网带链、网带和改向轮组成;减速机和主动链轮都设置在右机架上,减速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链轮的轴相连接,从动链轮设置在左机架上,导轨设置在工作区内且横穿所有单炉体的工作区,导轨的右端延伸到右机架上,导轨的左端延伸到左机架上,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设置在左机架上,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的气缸与从动链轮相连接以带动从动链轮左右移动,网带链设置在导轨上且套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网带设置在网带链上,改向轮设置在右机架上且纵向位置高于主动链轮的顶端,网带链穿过改向轮;
[0008]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耐高温循环风机、进风分布板、回风阻力板、两个补风管、两个空气过滤器和两个空气加热器,耐高温循环风机设置在风道区的中间,进风分布板设置在工作区的顶部中间,并在进风分布板上设有若干通风孔,回风阻力板设置在炉壳内腔的两端用于隔断不同段单炉体之间空气的流通,两个补风管都设置在炉壳上并与风道区相通,且两个补风管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气过滤器都设置在风道区内并分别位于两个补风管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空气过滤器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气加热器都设置在风道区内并分别位于两个补风管的右侧和左侧,两个空气加热器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的左侧和右侧;
[0009]所述排风系统由两个排风管、排气总管和排气风机组成,所述的两个排风管都设置在炉壳上并分别位于两个空气过滤器的左侧和右侧且与风道区相通,两个排风管分别设置在耐高温循环风机的左侧和右侧,排气总管设置在炉壳的顶部,排风管的出风口与排气总管相通,排气风机设置在排气总管的一端;
[0010]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仪、加热器测温热电偶和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组成,加热器测温热电偶的一端与温度控制仪相连接,加热器测温热电偶的另一端与空气加热器相连接,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的一端与温度控制仪相连接,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的另一端延伸在工作区内;
[0011]所述氮气灭火系统由氮气管和炉体氮气阀门组成,氮气管设置在炉壳上并与风道区相通,炉体氮气阀门设置在氮气管上,氮气管与厂房供氮装置相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采用网带输送炭纤维,能够代替浙青基炭纤维毡的牵伸,避免纤维的摩擦、起毛和断裂,从而提高了浙青基炭纤维毡的质量;
[0014]2、本实用新型炉膛内循环风从网带上方的进风分布板向下进入炉膛往两端扩散循环,能够有效避免工作区循环风死角,从而避免浙青基炭纤维毡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自燃;
[0015]3、本实用新型不熔化炉比传统不熔化炉耗能更低,热损失更小,降低浙青基炭纤维毡的生产成本;
[0016]4、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炉体,每段炉体均设有独立的热风循环系统,不熔化温场和风场均匀,使各炉膛内温度容易控制,减少了因炉温控制不当而损坏炭纤维产品质量的问题,提高了炭纤维优良产品的比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循环风道结构左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段炉体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浙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它由多段单炉体I通过法兰2拼接而成,最左边的单炉体连接在左机架3上,最右边的单炉体连接在右机架4上,其中每段单炉体包括炉体、网链传动系统、热风循环系统、排风系统、氮气灭火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组成;
[0023]所述炉体由炉骨架5、炉壳6、保温层7和隔板8组成,炉壳6设置在炉骨架5的上方,保温层7设置在炉壳6的内表面,隔板8设置在炉壳6内并将炉壳6的内腔分隔成工作区9和风道区10,工作区9和风道区10的左右两个端部是相通的;
[0024]所述网链传动系统由减速机11、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导轨14、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15、网带链16、网带17和改向轮18组成;减速机11和主动链轮12都设置在右机架4上,减速机11的输出轴与主动链轮12的轴相连接,从动链轮13设置在左机架3上,导轨14设置在工作区9内且横穿所有单炉体的工作区,导轨14的右端延伸到右机架4上,导轨14的左端延伸到左机架3上,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15设置在左机架3上,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15的气缸19与从动链轮13相连接以带动从动链轮13左右移动,网带链16设置在导轨14上且套在主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3上,网带17设置在网带链16上,改向轮18设置在右机架4上且纵向位置高于主动链轮12的顶端,网带链16穿过改向轮18 ;
[0025]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耐高温循环风机23、进风分布板24、回风阻力板25、两个补风管20、两个空气过滤器21和两个空气加热器22,耐高温循环风机23设置在风道区10的中间,进风分布板24设置在工作区9的顶部中间,并在进风分布板24上设有若干通风孔26,回风阻力板25设置在炉壳6内腔的两端用于隔断不同段单炉体之间空气的流通,两个补风管20都设置在炉壳6上并与风道区10相通,且两个补风管20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气过滤器21都设置在风道区10内并分别位于两个补风管13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空气过滤器21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气加热器22都设置在风道区10内并分别位于两个补风管20的右侧和左侧,两个空气加热器22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
[0026]所述排风系统由两个排风管27、排气总管28和排气风机29组成,所述的两个排风管27都设置在炉壳6上并分别位于两个空气过滤器21的左侧和右侧且与风道区10相通,两个排风管27分别设置在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排气总管27设置在炉壳6的顶部,排风管27的出风口与排气总管27相通,排气风机29设置在排气总管28的一端;
[0027]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仪30、加热器测温热电偶31和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32组成,加热器测温热电偶31的一端与温度控制仪30相连接,加热器测温热电偶31的另一端与空气加热器22相连接,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32的一端与温度控制仪30相连接,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32的另一端延伸在工作区9内;
[0028]所述氮气灭火系统由氮气管33和炉体氮气阀门34组成,氮气管33设置在炉壳6上并与风道区10相通,炉体氮气阀门34设置在氮气管33上,氮气管与厂房供氮装置相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浙青基炭纤维毡的不熔化炉,其特征是:它由多段单炉体(I)通过法兰(2)拼接而成,最左边的单炉体连接在左机架(3)上,最右边的单炉体连接在右机架(4)上,其中每段单炉体包括炉体、网链传动系统、热风循环系统、排风系统、氮气灭火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组成; 所述炉体由炉骨架(5)、炉壳(6)、保温层(7)和隔板(8)组成,炉壳(6)设置在炉骨架(5)的上方,保温层(7)设置在炉壳(6)的内表面,隔板(8)设置在炉壳(6)内并将炉壳(6)的内腔分隔成工作区(9)和风道区(10),工作区(9)和风道区(10)的左右两个端部是相通的; 所述网链传动系统由减速机(11)、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导轨(14)、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15)、网带链(16)、网带(17)和改向轮(18)组成;减速机(11)和主动链轮(12)都设置在右机架(4)上,减速机(11)的输出轴与主动链轮(12)的轴相连接,从动链轮(13)设置在左机架(3)上,导轨(14)设置在工作区(9)内且横穿所有单炉体的工作区,导轨(14)的右端延伸到右机架(4)上,导轨(14)的左端延伸到左机架(3)上,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15)设置在左机架(3)上,气动自动调整张紧机构(15)的气缸(19)与从动链轮(13)相连接以带动从动链轮(13)左右移动,网带链(16)设置在导轨(14)上且套在主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3)上,网带(17)设置在网带链(16)上,改向轮(18)设置在右机架⑷上且纵向位置高于主动链轮(12)的顶端,网带链(16)穿过改向轮(18); 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耐高温循环风机(23)、进风分布板(24)、回风阻力板(25)、两个补风管(20)、两个空气过滤器(21)和两个空气加热器(22),耐高温循环风机(23)设置在风道区(10)的中间,进风分布板(24)设置在工作区(9)的顶部中间,并在进风分布板(24)上设有若干通风孔(26),回风阻力板(25)设置在炉壳(6)内腔的两端用于隔断不同段单炉体之间空气的流通,两个补风管(20)都设置在炉壳(6)上并与风道区(10)相通,且两个补风管(20)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气过滤器(21)都设置在风道区(10)内并分别位于两个补风管(13)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空气过滤器(21)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气加热器(22)都设置在风道区(10)内并分别位于两个补风管(20)的右侧和左侧,两个空气加热器(22)分别位于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排风系统由两个排风管(27)、排气总管(28)和排气风机(29)组成,所述的两个排风管(27)都设置在炉壳(6)上并分别位于两个空气过滤器(21)的左侧和右侧且与风道区(10)相通,两个排风管(27)分别设置在耐高温循环风机(23)的左侧和右侧,排气总管(27)设置在炉壳(6)的顶部,排风管(27)的出风口与排气总管(27)相通,排气风机(29)设置在排气总管(28)的一端;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仪(30)、加热器测温热电偶(31)和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32)组成,加热器测温热电偶(31)的一端与温度控制仪(30)相连接,加热器测温热电偶(31)的另一端与空气加热器(22)相连接,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32)的一端与温度控制仪(30)相连接,炉膛温度监测热电偶(32)的另一端延伸在工作区(9)内; 所述氮气灭火系统由氮气管(33)和炉体氮气阀门(34)组成,氮气管(33)设置在炉壳(6)上并与风道区(10)相通,炉体氮气阀门(34)设置在氮气管(33)上,氮气管与厂房供氮装置相连接。
【文档编号】D01F9/12GK203976995SQ20142037691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潘新亮, 伍孝, 林 源 申请人: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