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袜机主导纱器的梭子固定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268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织袜机主导纱器的梭子固定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袜机主导纱器的梭子固定块。



背景技术:

织袜机的主导纱器(见附图1)一般包括梭子支架40、穿设在梭子支架40内的定位轴42及依序排列于定位轴42上的若干个梭子固定块43,定位轴42两端分别穿设在梭子支架40两侧的左定位轴孔47和右定位轴孔41内并通过设在梭子支架40左侧的紧固螺钉46与梭子支架40连接固定,梭子固定块43(见附图2)具有左右横向贯通的定位孔431及前后纵向贯通且设有与固定块43横向螺接的定位销轴432的梭子穿设槽433,梭子固定块43通过定位孔431套设于定位轴42上,数量与梭子固定块43相同的梭子48(见附图3)分别对应地穿设于梭子穿设槽433内并可绕定位销轴432转动。梭子支架40上部设有前调节螺栓44和后调节螺栓45,当前调节螺栓44和后调节螺栓45分别顶紧梭子固定块43的上端面后,梭子固定块43固定于定位轴42上并可使梭子48具有一个确定的工作位置,通过调节前调节螺栓44与后调节螺栓45的高低位置来调整梭子固定块43前、后之间的高低可以实现对梭子48的梭子前端482工作位置的调整。

从附图1、附图2及附图3可以看出,当梭子48通过梭子固定块43安装于主导纱器后,由于梭子固定块43排列于梭子支架40内部且各梭子固定块43的侧面之间相互抵靠,定位销轴432难以从梭子固定块43的侧面进行拆卸,因此梭子48也就无法从梭子固定块43的梭子穿设槽433内直接取出,当梭子48因损坏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换时,需先将主导纱器从袜机上整体拆下,把梭子支架40上用于调节和紧固梭子固定块43的前调节螺栓44和后调节螺栓45全部拧松,再拧松紧固螺钉46,将定位轴42从梭子支架40中抽出,才可将梭子固定块43连同梭子48从梭子支架40内取出,此时再将定位销轴432拧松退出梭子穿设槽433,梭子48才可以从梭子穿设槽433内取出进行更换;在梭子48更换完毕后,梭子固定块43需依次排序重新组装到梭子支架40上并固定,为确保梭子固定块43固定后各梭子48的梭子前端482位于原设定的工作位置,需要通过前调节螺栓44和后调节螺栓45对梭子固定块43的前后端位置重新进行调整,由于该调整的精度要求较高,普通的袜机操作人员往往难以掌握,需具有丰富的袜机调试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因此,现有的梭子固定块存在着更换梭子时操作程序较为繁琐复杂,梭子更换后梭子固定块43需重新进行调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更换梭子时操作程序较为繁琐复杂且梭子更换后梭子固定块需重新进行调整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更换梭子时操作程序简单方便且梭子更换后梭子固定块无需重新进行调整的织袜机主导砂器的梭子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横向贯通的定位孔及开设有纵向的连接螺孔的前端面的后固定块,开设有与连接螺孔相对应的纵向的连接通孔的前固定块,前固定块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孔、连接通孔与后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前端面,后固定块还具有位于定位孔下方由前端面中部向后纵向贯通且开口向下的中心槽、开设于中心槽的右侧槽面且开口端位于前端面的纵向滑槽、由中心槽两侧下端的高度差而形成的与纵向滑槽相对的左侧缺口,前固定块还具有与中心槽的槽高和槽宽相匹配的纵向贯通的前中心槽、位于前中心槽左侧的高度与左侧缺口相匹配并封遮左侧缺口的片状突出、一端与片状突出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定位短轴,定位短轴的另一端插设并抵靠于纵向滑槽的封闭端,前中心槽与中心槽相对接并与内侧面共同界定出可供梭子穿设的梭子穿设槽。

作为优选,后固定块远离前端面的后端具有横向贯通后固定块于中心槽上方的横向缺槽,横向缺槽的下端面低于中心槽的上端面。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梭子固定块拆分为可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为一体的前固定块和后固定块两部分,并将现有技术中梭子固定块的定位孔开设于后固定块,使后固定块可通过定位孔套设于定位轴与梭子支架固定连接,当前固定块与后固定块连接固定为一体时,前固定块的前中心槽和片状突出的内侧面以及后固定块的中心槽共同界定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穿设梭子的梭子穿设槽,支承梭子的定位短轴设置于梭子穿设槽内并与片状突出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当前固定块与后固定块分离时,前固定块后侧的定位短轴从后固定块的纵向滑槽内退出呈开放状态,梭子可以通过套入或退出定位短轴从而方便地与前固定块结合或分离。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主导纱器在更换梭子时,只要将前固定块从后固定块前端拆下,把需要更换掉的梭子从定位短轴上取下,把需要安装的梭子套入定位短轴,再把前固定块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到后固定块上并使梭子在梭子穿设槽内可转动,既完成了梭子更换的全部操作。由于在梭子的更换过程中,后固定块不需要从定位轴上拆除,前调节螺栓和后调节螺栓均保持在原有位置,所以重新连接固定后的前固定块与后固定块的高低位置保持不变,无需重新进行调整,而更换后的梭子在梭子穿设槽可转动且其梭子前端所在工作位置与原设定位置一致。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更换梭子的操作程序简便,操作难度降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主导纱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梭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梭子装配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6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主导纱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4、附图5、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左右横向贯通的定位孔431及开设有纵向的连接螺孔4354的前端面4352的后固定块435,开设有与连接螺孔4354相对应的纵向的连接通孔4344的前固定块434,前固定块434通过连接螺栓436、连接通孔4344、连接螺孔4354与后固定块435固定连接于前端面4352;

后固定块435还具有位于定位孔431下方开口朝下由前端面4352中部纵向贯通的中心槽4353,开设于中心槽4353右侧槽面且开口端位于前端面4352的纵向滑槽4357,由中心槽4353两侧下端的高度差而形成的与纵向滑槽4357相对的左侧缺口4355,开口朝外横向贯通于后固定块435的后端4359的横向缺槽4358,横向缺槽4358的下端面低于中心槽4353的上端面;

前固定块434还具有高度和宽度与中心槽4353相匹配的前中心槽4343,位于前中心槽4343左侧的高度与左侧缺口4355相匹配并封遮左侧缺口4355的片状突出4345,定位短轴4342一端与片状突出4345的内侧面4347固定连接而另一端插设并抵靠于纵向滑槽4357封闭端;

前中心槽4343与中心槽4353相对接并与内侧面4347共同界定出可供梭子48穿设的梭子穿设槽433。

本实用新型在与梭子支架40进行装配以及安装梭子48时,先将与前固定块434处于分离状态的后固定块435放入梭子支架40内,并使其前端面4352朝前且定位孔 431与梭子支架40的左定位轴孔 47和右定位轴孔 41对齐,定位轴 42一端穿入右定位轴孔 41及后固定块435上的定位孔 432后再穿入左定位轴孔47内,旋拧紧固螺钉46使定位轴42得到固定,后固定块13此时可绕定位轴42转动;

将梭子48通过梭子定位孔481套于前固定块434后部的定位短轴4342上,使梭子48滑入前中心槽4353,并使梭子48在前中心槽4353内能够绕定位短轴4342转动,再将前固定434嵌合于后固定块435的前端面4352,并使定位短轴4342远离内侧面4347的一端插设并抵靠于纵向滑槽137的封闭端,转动梭子48,使梭子48在梭子穿设槽433内活动自如,拧紧连接螺栓436将前固定块 434与后固定块 435连接固定为一体;

调节前调节螺栓44使前调节螺栓44抵压住前固定块 434的上端面,调节后调节螺栓45并抵压住后固定块 435的上端面,通过调节前调节螺栓44和后调节螺栓45的高度位置,对前固定块 434与后固定块 435的高低位置进行调节,当梭子48的后端抵靠于后固定块435的后端4359而梭子前端482处于设定的工作位置时分别锁紧前调节螺栓44和后调节螺栓45上的螺母,从而锁定前固定块 434与后固定块 435的高度位置,梭子48安装完成;

当梭子48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时,只需拧松连接螺栓436,将前固定块434连同梭子48从后固定块435前端取出,梭子48即可从定位短轴4342远离内侧面4347的一端取下进行更换,梭子48更换后再把前固定块434连同梭子48通过连接螺栓436重新固定到后固定块435上,并使梭子48在梭子穿设槽433内可绕定位短轴4342转动,既可完成更换梭子48的全部操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更换梭子简单方便的优点。

当然,上述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凡属本实用新型同一构思或者置换等效组件,或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