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847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织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织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的立体织带大多先将单层结构的高强涤纶织带缝制呈腔体后,再往腔体内填充弹性丝棉,进而形成立体结构,以此方式设计的立体织带,加工繁琐,费事费力,且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简单,加工成本低的立体织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织带,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以及一体编织设置于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之间的弹性缓冲体,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孔壁由若干条弹性线依次并排编织组合而成。

其中,该立体织带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缓冲孔内的第一绳体,和/或依次径向贯穿若干个缓冲孔的孔壁且两端外露于该立体织带两端的第二绳体。

其中,所述弹性缓冲体由若干个编织单元沿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宽度方向依次并排编织组合而成。

其中,所述编织单元包括沿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的第一弹性线和第二弹性线。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线的第一波峰和所述第二弹性线的第二波峰分别与所述上层织带编织为一体;所述第一弹性线的第一波谷和所述第二弹性线的第二波谷分别与所述下层织带编织为一体。

其中,所述第一波峰与所述第二波谷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波谷与所述第二波峰上下对应。

其中,所述弹性线设置为尼龙线或碳素线。

其中,所述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为单层结构的高强涤纶织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以及一体编织设置于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之间的弹性缓冲体,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孔壁由若干条弹性线依次并排编织组合而成。以此结构设计的立体织带,不仅重量轻,且弹性好,由于弹性缓冲体与上层织带和下层织带采用一体编织设置,因而使得加工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能够有效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立体织带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穿设有绳子的立体织带的剖面图。

图4是穿设有绳子的立体织带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立体织带,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层织带1和下层织带2,以及一体编织设置于上层织带1和下层织带2之间的弹性缓冲体3,所述弹性缓冲体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孔31,所述缓冲孔31的孔壁由若干条弹性线依次并排编织组合而成。

如图2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体3由若干个编织单元沿上层织带1和下层织带2宽度方向依次并排编织组合而成,所述编织单元包括沿上层织带1和下层织带2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的第一弹性线31和第二弹性线32,所述第一弹性线31的第一波峰311和所述第二弹性线32的第二波峰321分别与所述上层织带1编织为一体;所述第一弹性线31的第一波谷312和所述第二弹性线32的第二波谷322分别与所述下层织带2编织为一体,所述第一波峰311与所述第二波谷322上下对应;所述第一波谷312与所述第二波峰321上下对应,所述弹性线设置为尼龙线或碳素线,所述上层织带1和下层织带2为单层结构的高强涤纶织带。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立体织带,通过第一弹性线和第二弹性线的设置,使得上层织带1和下层织带2平行间隔设置,且依靠第一弹性线和第二弹性线的弹性支撑作用,不仅使得该立体织带重量较轻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此外由于采用一体编织而成,进而有效简化了后续工序的加工。

结合图3至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的增加立体织带的抗拉强度,该立体织带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缓冲孔31内的第一绳体(图中未标示),或依次径向贯穿若干个缓冲孔31的孔壁且两端外露于该立体织带两端的第二绳体4。由于缓冲孔31的孔壁由若干条弹性线依次并排编织组合而成,因此可以方便第二绳体的穿进穿出,进而能够根据需要,有效增加立体织带的抗拉强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