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069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缝纫面料时,缝纫机的旋梭和机针相互配合以将底线和面线互相交织连锁缝纫在面料上,从而形成线迹。面线较长、且面线一般都是安装在缝纫机的外部,缝纫人员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面线是否用完;而底线位于缝纫机内部的梭芯中,且梭芯上所缠绕的底线长度也非常有限,故缝纫人员通过肉眼很难观察到梭芯上底线的剩余量,除非在缝纫过程中出现线圈中无底线现象,这样才判断底线用完或判断没有安装梭芯,但是,此时已在缝料上形成一段浮在缝料上的线迹,从而影响缝纫质量和效率。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不足,并进行过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的一种缝纫机用底线检测对射式光电感应控制系统[申请号:201410568575.3;授权公告号:CN CN104372539 U],包括缝纫机的电控模块、安装在缝纫机梭架上的旋梭以及用于驱动缝纫机动作的电机,旋梭包括梭壳和安装在梭壳中的梭芯,还包括固定在梭架上且相对设置的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梭壳一端设有一正对红外线发射管的红外线入口,另一端设有正对红外线接收管的一红外线出口,梭芯的绕线柱上设有一通孔;当梭壳中无梭芯时,红外线入口和红外线出口相连通;当梭芯的绕线柱上缠绕的底线量不足时,通孔露出,且红外线入口和红外线出口通过通孔相连通;电控模块通过一信号调理控制电路与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相连接,电控模块还通过一输出电路与电机相连接。

上述的控制系统在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管、梭壳上的红外线出、入口以及梭芯上的通孔这六者的配合下,以检测梭芯上是否还存在底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该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相对设置的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管以及需要在梭壳和梭芯上额外加工出孔才能实现整个检测,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占据的安装空间大,而缝纫机旋梭处的空间较小,显然该种结构的控制系统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检测装置占据的安装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缝纫机包括内梭和装于内梭内的旋梭,所述旋梭包括梭壳和位于梭壳内的梭芯,所述梭壳上具有缺口,所述梭芯上具有至少一个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位于梭壳的外侧,所述距离传感器与缺口正对设置,所述梭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能使所述轴孔、缺口和距离传感器三者位置正对。

旋梭位于缝纫机底板的下方,梭芯是用来缠绕底线的,底线使用完后需要更换,内梭中具有安装盲孔,梭芯设在安装盲孔中,然后通过梭壳对梭芯进行定位,梭芯设在梭壳的内侧,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梭壳的外侧。距离传感器通过电路与缝纫机的电控系统相连;距离传感器与缺口正对设置,开始时,梭芯转动当梭芯上的轴孔与缺口重合时,由于梭芯中装满底线,底线封堵轴孔,此时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一段距离的长度均是一致的,并将该信号反馈给缝纫机的电控系统,当缝纫机持续进行缝纫,梭芯上的底线逐渐减少,底线不再封堵轴孔时,此时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是间隔跳动的,即一段距离长一段距离短,并将该信号反馈给缝纫机的电控系统,电控系统统计一定时间内距离传感器接收到的距离长短间断跳动的数据来计算出梭芯在上述时间段内的平均转速V2;再根据公式W=V1DK/2πV2-R2(其中,W为换底线阀值,用来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底线;V1是电机主轴转速;D是针距;K是厚度系数,厚度系数为常数,但不同厚度布料的厚度系数不是同;R2是梭芯绕线柱的半径)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底线。现有技术中,梭壳上本身自带缺口,不需要对梭壳进行特殊的改造即可适用于本检测装置,从而提高本检测装置加工的方便性,而且本检测装置只需要在缝纫机内部的旋梭处安装一个距离传感器即可,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占据的安装空间小。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缺口位于梭壳的顶部。更换底线时,操作者是从下方将手伸入到缝纫机内部进行取放梭芯的,缺口位于梭壳的顶部使本检测装置安装在较小的空间中不会阻碍操作者,使操作者操作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与缺口之间的距离在1-2cm之间。距离传感器与缺口之间的距离较短,结构紧凑,本检测装置占据的空间小,使本检测装置能够安装在较小的空间中。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缝纫机的内部固连有固定座,所述距离传感器固连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在缝纫机的内部,固定座的设置使本检测装置能固定在缝纫机的内部,提高本检测装置的安装牢固程度。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中,所述固定座上固连有位置可调节的调节板,所述距离传感器固连在调节板上。调节板的设置能够调节距离传感器的位置,从而保证本距离传感器能够与缺口和轴孔正对,提高检测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通过在缝纫机内部的旋梭处设置一个距离传感器,通过一个距离传感器即可检测出梭芯中底部是否用完需要更换,使本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占据的安装空间小。

2、本缝纫机的梭壳上本身自带缺口,梭芯上自带轴孔,使用本检测装置无需更改梭壳和梭芯的原有结构,提高本检测装置加工的方便性,本检测装置的适应性强。

3、本缝纫机底线线量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板调节距离传感器的位置,从而使距离传感器能正对缺口和通孔,提高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缝纫机底线线量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缝纫机梭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梭;2、旋梭;21、梭壳;22、梭芯;221、挡片;222、连接轴;23、缺口;24、轴孔;3、距离传感器;4、固定座;5、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缝纫机包括内梭1和装于内梭1内的旋梭2,旋梭2包括梭壳21和位于梭壳21内的梭芯22,梭壳21上具有缺口23,沿竖直方向,缺口23位于梭壳21的顶部。如图2所示,梭芯22包括两边的挡片221以及连接两片挡片221的连接轴222,梭芯22上具有轴孔24,轴孔24位于挡片221中,本实施例中,梭芯22上具有八个绕连接轴222环形等间距间隔设置的轴孔24,在实际生产中,轴孔2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十个,梭芯22绕连接轴222旋转能使轴孔24与缺口23重合。

检测装置包括距离传感器3、固定座4和调节板5。固定座4固连在缝纫机的内部,调节板5上具有呈长条状的调节孔,调节板5通过调节螺栓上下前后左右可调节的固连在固定座4上,距离传感器3固连在调节板5的顶部,距离传感器3位于梭壳21远离梭芯22的一侧,距离传感器3与缺口23正对设置,本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3与缺口23之间的距离为1.5cm,在实际生产中,距离传感器3与缺口23之间的距离为1cm或者2cm。

检测时,开始时梭芯22中装满底线,梭芯22绕连接轴222旋转,轴孔24即使旋转通过缺口23,由于底线封堵轴孔24,距离传感器3检测到相同的且较短的一段距离,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缝纫机的电控系统;当缝纫机持续进行缝纫,梭芯22上的底线逐渐减少,底线不再封堵轴孔24时,此时距离传感器3检测的距离是出现跳动的,即一段距离长一段距离短,并将该信号反馈给缝纫机的电控系统,电控系统统计一定时间内距离传感器3接收到的距离长短间断跳动的数据来计算出梭芯22在上述时间段内的平均转速V2;再根据公式W=V1DK/2πV2-R2(其中,W为换底线阀值,用来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底线;V1是电机主轴转速;D是针距;K是厚度系数,厚度系数为常数,但不同厚度布料的厚度系数不是同;R2是梭芯22绕线柱的半径)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底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内梭1、旋梭2、梭壳21、梭芯22、缺口23、轴孔24、距离传感器3、固定座4、调节板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