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纤维多层网孔布的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0813阅读:1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印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聚酯纤维多层网孔布的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织物使用喷墨方式进行印刷,是用喷墨打印机直接在织物表层进行印刷。但正面印刷图案较清晰,不能形成隐约、朦胧的色彩效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图案面也容易发生磨损,影响产品美观度。该项发明主要在聚酯纤维织物上喷墨直接打印。国内还未见有相关开发成功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提供透视、朦胧色彩效果的聚酯纤维多层网布印刷方法。

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聚酯纤维多层网孔布的印刷方法,所述多层网孔布从外到内依次包括面层、底层,所述面层为网孔结构,所述底层为平纹织造,包括如下步骤:

打印图案:将设计的图案喷墨打印于底层的下表面,

渗透着色:施加热能,使染料渗透至底层的上表面,底层纤维吸取染料直至上表面;渗透着色会在底层的上表面产生较为模糊的色彩和边际效果,

固色处理:将渗透着色好的布料进行固色处理。固色处理可以改进织物的色牢度,减少织物在使用过程中脱色、外观陈旧、颜色扩散现象。

进一步地,上述印刷的图案为彩色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固色处理使用的固色剂为多胺类缩聚体或季铵盐高聚物。多胺类缩聚体呈阳离子性,既具有网状结构,又可与阴离子染料生成大分子化合物,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也可提高活性染料的湿熨烫牢度。季铵盐高聚物由带有季铵基的烯烃(如单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合而成的高聚物、均聚物,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共聚物。借助高分子树脂的成膜性和高分子链上的阳离子基团达到固色的目的。

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聚酯纤维多层网孔布的印刷方法,所述多层网孔布从外到内依次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和中间层为网孔结构,所述底层为平纹织造,包括如下步骤:

打印图案:将设计的图案喷墨打印于底层的下表面,

渗透着色:施加热能,使染料渗透至底层的上表面,底层纤维吸取染料直至上表面,渗透着色会在底层的上表面产生较为模糊的色彩和边际效果,

固色处理:将渗透着色好的布料进行固色处理。固色处理可以改进织物的色牢度,减少织物在使用过程中脱色、外观陈旧、颜色扩散现象。

进一步地,上述印刷的图案为彩色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固色处理使用的固色剂为多胺类缩聚体或季铵盐高聚物。多胺类缩聚体呈阳离子性,既具有网状结构,又可与阴离子染料生成大分子化合物,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也可提高活性染料的湿熨烫牢度。季铵盐高聚物由带有季铵基的烯烃(如单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合而成的高聚物、均聚物,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共聚物,借助高分子树脂的成膜性和高分子链上的阳离子基团达到固色的目的。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聚酯纤维多层网孔布平纹织造的底层的下表面进行打印,通过渗透着色,到达底层的上表面,可通过控制渗透着色的时间,在上表面形成点状或者片状的着色图案。同时,通过从上层的网孔布向外显色,可形成朦胧、透视效果,图案面也不易发生磨损。该方案改善织物正面印刷图案太清晰、鲜艳及图案面容易磨损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予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聚酯纤维双层网孔布的印刷方法,双层网孔布从外到内依次包括面层、底层,所述面层为网孔结构,所述底层为平纹织造。先将设计的红黑条纹图案用爱普生F7280喷墨打印机喷墨直接打印,喷墨打印于底层的下表面,喷墨打印速度为30平方米每小时;再将双层网布放置于热压机内140℃热能热压20秒,使油墨渗透至底层的上表面形成红黑点状的条纹图。最后将渗透着色好的布料用上海德缘化工公司的DY555进行洗涤和固色处理。

实施例2:

一种聚酯纤维三层网孔布的印刷方法,三层网孔布从外到内依次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和中间层为网孔结构,所述底层为平纹织造。先将设计的图案喷墨打印于底层的下表面;先将设计的红黑条纹图案用用爱普生F7280喷墨打印机喷墨直接打印,喷墨打印于底层的下表面。喷墨打印速度为30平方米每小时;再将双层网布放置于热压机内140℃热能热压30秒,使油墨渗透至底层的上表面形成红黑片状的条纹图。后移除热能,最后将渗透着色好的布料用季铵盐高聚物类固色剂,具体使用银湖化工公司的CS-6固色剂进行洗涤,进行固色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