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496阅读:1696来源:国知局
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



背景技术:

在纺织领域中,经常利用染缸给织物染色,染缸一般包括主缸以及与所述主缸连接的副缸,所述副缸一般用于导入液体与染料,并将染料混合于液体中。混合后的染料从所述副缸底部的出液孔中抽出并进入所述主缸中,从而可以进行后续染色作业。然而,当副缸中有杂质时,使得混合后的染料质量不高。而且当向所述副缸中导入染料时,如果有剩余的染料,则副缸的侧壁顶部不便于放置这些剩余的染料。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染色液质量且便于放置剩余染料的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

一种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包括主缸、连接管、副缸以及驱动泵,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缸及所述副缸连通,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并邻近所述副缸设置,所述副缸包括收容体、搅拌组件、进液组件以及承载件。所述收容体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体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滤液塔,所述滤液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滤液塔上设置有拆卸柄,所述滤液塔的周缘设置有网孔挡圈,所述网孔挡圈凸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件与搅拌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顶部边缘,所述搅拌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上并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搅拌体。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连通管与进液管,所述连通管穿设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中,所述进液管垂直连接于所述连通管上并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中,所述进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液狭槽,每个进液狭槽的中部形成有扩大孔,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上并凸伸于所述收容体外侧,所述承载件上形成有凹陷承载面,所述凹陷承载面上设置有多个摩擦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为环形体,所述承载件包括支撑条以及承载体,所述支撑条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所述承载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所述凹陷承载面形成于所述承载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条凸设于所述侧壁的内侧表面上,所述支撑条朝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体抵接于所述侧壁的顶面上,所述支撑条的横截面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邻近所述承载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杆包括套设筒以及转动杆,所述套设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套设筒中,所述多个搅拌体安装于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套设筒中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转动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杆为圆柱形杆。

由于所述收容体中设置有网孔挡圈,所述网孔挡圈围绕所述滤液塔,即使染料中有难溶的颗粒或者外界污染物,也会被所述网孔挡圈挡设,被所述滤液塔滤除,从而使得染料和液体混合后的染色液质量较高。而且由于所述收容体上设置有承载件,因此即使有剩余染料,也可以将这些剩余染料连同其盛具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从而使得所述副缸的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副缸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副缸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用于给棉针织布染色。所述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包括主缸、连接管、副缸以及驱动泵,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缸与所述副缸连通,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并邻近所述副缸设置,所述副缸包括收容体、搅拌组件、进液组件以及承载件。所述收容体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体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滤液塔,所述滤液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滤液塔上设置有拆卸柄,所述滤液塔的周缘设置有网孔挡圈,所述网孔挡圈凸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上,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件与搅拌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顶部边缘,所述搅拌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上并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搅拌体。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连通管与进液管,所述连通管穿设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中,所述进液管垂直连接于所述连通管上并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中,所述进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液狭槽,每个进液狭槽的中部形成有扩大孔,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上并凸伸于所述收容体外侧,所述承载件上形成有凹陷承载面,所述凹陷承载面上设置有多个摩擦凸点。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100,包括主缸10、连接管20、副缸30以及驱动泵40,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缸及所述副缸连通,即,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副缸连通;例如,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并邻近所述副缸设置。例如,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述副缸包括收容体31、搅拌组件33、进液组件35以及承载件37。例如,所述收容体内形成有收容腔,例如,所述收容体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滤液塔32,所述滤液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例如,所述滤液塔上设置有拆卸柄321,例如,所述滤液塔的周缘设置有网孔挡圈34,例如,所述网孔挡圈凸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面上,例如,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件331与搅拌杆332,例如,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顶部边缘,例如,所述搅拌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上并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中,例如,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搅拌体333。例如,所述进液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中的连通管351,以及进液管352,例如,所述进液管垂直连接于所述连通管上并延伸至所述收容腔中,例如,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例如,所述进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液狭槽353,例如,每个进液狭槽的中部形成有扩大孔。例如,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上并凸伸于所述收容体外侧,例如,所述承载件上形成有凹陷承载面371,例如,所述凹陷承载面上设置有多个摩擦凸点373。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的组装过程具体如下:将所述滤液塔装设于所述收容体的底部,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上,并将所述搅拌杆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上。于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装设多个搅拌体,并使所述多个搅拌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将所述连通管穿设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中并使所述连通管与外部液罐连接。将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连通管上并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液管的一端朝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延伸。将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收容体的侧壁上。将所述滤液塔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将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将所述主缸连接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副缸的一端。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棉针织染色布用染缸在使用时,将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的进液狭槽流入所述收容体的收容腔中。然后将染料倒入所述收容体内的液体中,所述搅拌组件能够对收容体中的液体进行搅拌,使得所述副缸中的染料和液体充分混合。然后,充分混合后的液体通过所述网孔挡圈进入所述滤液塔中。所述驱动泵将所述滤液塔中的混合液抽出至所述主缸中,所述主缸利用所述混合液进行后续的染色作业。当还有剩余的染料时,可以将染料盛具放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承载件利用其表面的多个摩擦凸点定位所述染料盛具。

由于所述收容体中设置有网孔挡圈,所述网孔挡圈围绕所述滤液塔,即使染料中有难溶的颗粒或者外界污染物,也会被所述网孔挡圈挡设,被所述滤液塔滤除,从而使得染料和液体混合后的染色液质量较高。而且由于所述收容体上设置有承载件,因此即使有剩余染料,也可以将这些剩余染料连同其盛具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从而使得所述副缸的使用较为方便。

例如,为了便于设置所述承载件,所述收容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收容腔。所述侧壁为环形体,所述承载件包括支撑条以及承载体,所述支撑条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所述承载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所述凹陷承载面形成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支撑条凸设于所述侧壁的内侧表面上,所述支撑条朝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延伸。所述承载体抵接于所述侧壁的顶面上,所述支撑条的横截面为矩形。由于所述承载体既连接于所述支撑条上,又抵接于所述侧壁的顶面上,因此使得所述承载体具有两个支撑点,使得所述承载体的承载更为稳固。

例如,为了便于设置所述搅拌组件,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邻近所述承载体设置于所述侧壁上。所述搅拌杆包括套设筒以及转动杆,所述套设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套设筒中,所述多个搅拌体安装于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所述套设筒中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转动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转动杆为圆柱形杆。由于所述转动杆插设并固定于所述套设筒中,因此使得所述转动杆的长度较长,能够方便所述搅拌杆带动骑上的搅拌体对混合液进行搅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