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风磨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266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风磨毛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毛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抽风磨毛机。



背景技术:

磨毛是纺织业中的一种工艺,是布料通过磨毛机的磨料丝磨擦作用,使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短绒毛层感觉,既保留原有特性又赋予织物新的风格,增加了保暖性和柔软性,厚厚柔柔,质感丰盈,具有不掉色不起球的特性,颜色历久弥新,适用于冬季保暖性产品以及贴身使用的产品。

传统的磨毛机为了解决磨毛后的碎屑、绒毛、残渣等杂物不沾染在磨好的布匹上,在磨毛机的毛刷大行星轮下部设立抽风机,边磨毛边抽走碎屑,但是单一的抽风机不具备良好的碎屑清除效果,总有部分碎屑会沾染在布匹之上,影响磨毛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抽风磨毛机,其能够有效的解决磨毛加工过程中碎屑沾染在布匹之上影响磨毛效果的问题,相比单一的抽风磨毛机具有更好的毛屑收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刷毛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抽风磨毛机,其包括左轮盘、右轮盘、吸尘管、内螺管、外螺管、第一凹槽、抽风孔、第二山字形凹槽、磨毛辊定位块、第一山字形凹槽、第二凹槽、磨毛辊、拖板,左轮盘通过吸尘管与右轮盘连接,左轮盘的外侧面固定有内螺管和外螺管,右轮盘的内侧面上固定有磨毛辊定位块,第二山字形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固定在右轮盘的外侧边,第二山字形凹槽和第二凹槽交替排列,左轮盘的外侧边上固定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山字形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一山字形凹槽交替排列,多个抽风孔位于吸尘管表面上,磨毛辊固定在定位轴上,定位轴的两端分别卡在第一凹槽中和第二凹槽中,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山字形凹槽和第二山字形凹槽固定连接,拖板与磨毛辊交替排列。

优选地,所述右轮盘和吸尘管之间通过一个连接盘固定,连接盘上设有多个螺纹孔,螺栓与连接盘上的螺纹孔旋合实现右轮盘和吸尘管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拖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夹子与第一山字形凹槽、第二山字形凹槽固定。

优选地,所述吸尘管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抽风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抽风磨毛机能够有效的解决磨毛加工过程中碎屑沾染在布匹之上影响磨毛效果的问题,相比单一的抽风磨毛机具有更好的毛屑收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刷毛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风磨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风磨毛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抽风磨毛机包括左轮盘1、右轮盘2、吸尘管3、内螺管4、外螺管5、第一凹槽7、抽风孔8、第二山字形凹槽9、磨毛辊定位块10、第一山字形凹槽11、第二凹槽12、磨毛辊13、拖板15,左轮盘1通过吸尘管3与右轮盘2连接,左轮盘1的外侧面固定有内螺管4和外螺管5,右轮盘2的内侧面上固定有磨毛辊定位块10,第二山字形凹槽9和第二凹槽12均固定在右轮盘2的外侧边,第二山字形凹槽9和第二凹槽12交替排列,左轮盘的外侧边上固定有第一凹槽7和第一山字形凹槽11,第一凹槽7和第一山字形凹槽11交替排列,多个抽风孔8位于吸尘管3表面上,磨毛辊13固定在定位轴14上,定位轴14的两端分别卡在第一凹槽7中和第二凹槽12中,拖板1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山字形凹槽11和第二山字形凹槽9固定连接,拖板15与磨毛辊13交替排列。

右轮盘2和吸尘管3之间通过一个连接盘6固定,连接盘6上设有多个螺纹孔61,螺栓与连接盘6上的螺纹孔61旋合实现右轮盘2和吸尘管3的固定连接,这样增加右轮盘2和吸尘管3间的连接强度。

拖板15的两侧分别通过夹子20与第一山字形凹槽11、第二山字形凹槽9固定,这样固定拖板15更加牢靠,同时方便拆装。

吸尘管3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抽风孔的形状为椭圆形,这样增大抽风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磨毛机工作时对毛皮进行摩擦磨毛。右轮盘一侧密封,左轮盘一侧连接抽风机,抽风机紧靠毛刷,毛刷在刷出毛屑废物后,通过抽风机将抽风孔处的毛屑废物吸入吸尘管后排出,从而使刷毛效果更佳,抽风孔用于进行抽风。内螺管和外螺管方便连接抽风机。拖板调节布和磨毛辊的接触面大小。根据布料的不同用上不同号数的磨料丝,然后布面在高速运转的磨毛辊上,给予一定的张力,经过磨毛辊的摩擦后,布面就有了浓密的绒毛,磨毛后的碎屑直接通过吸尘管排出机外。磨毛辊定位块方便对磨毛辊进行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抽风磨毛机能够有效的解决磨毛加工过程中碎屑沾染在布匹之上影响磨毛效果的问题,相比单一的抽风磨毛机具有更好的毛屑收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刷毛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