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芯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34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三维空芯织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织织物;织造方法;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高回弹性的三维空芯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整体三维空芯织物多为单一组分或同系列组分构成,例如玻璃纤维或玻璃纤维与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交织而成。该几类纤维普通为高强、耐腐蚀纤维,是“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理想材料。但异型复合材料成型时,拐角、曲面等位置常出现芯层凹陷现象。现有网格状三维中空层连织物,在受到弯折及挤压时,受力处应力无法得到均衡扩散,使得内部结构的应力集中,导致异形处绒经应力失衡,从而出现芯层凹陷无法回弹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空芯织物,解决现有一种三维空芯织物回弹性差、层间强度低、易受冲击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三维空芯织物,包括,上层面、下层面及芯层;所述芯层由第一绒经及第二绒经同时与上层面和下层面交织形成;所述第一绒经选用玻璃纤维,所述第二绒经选用为高弹塑料丝。

其中,所述第一绒经为双“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 所述第二绒经为双“V”形3/5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

其中,所述第一绒经为双“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所述第二绒经为单“V”形1/3固结方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

其中,还包括,第三绒经,所述第三绒经选用玻璃纤维;所述第三绒经为单“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

其中,所述第一绒经与所述第二绒经数量比为4:1。

其中,所述第一绒经、所述第二绒经及所述第三绒经的数量比为2:1:1。

其中,所述上层面由第一上层经纱和第二上层经纱同时与上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下层面由第一下层经纱和第二下层经纱与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第一上层经纱、第二上层经纱、上层纬纱、第一下层经纱、第二下层经纱及下层纬纱选用玻璃纤维。

其中,所述上层面及所述下层面为平纹、斜纹及重平中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的组合。

其中,所述芯层厚度为3-100mm。

其中,所述芯层厚度为5-8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材料复合使芯层站立性能更好,三维空芯织物具有层间强度增高、受冲击不易损伤的优点。增加三维空芯织物的回弹性,使得在拐角以及曲面等位置避免芯层凹陷现象的产生。第一绒经与第二绒经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得综合性能优于现有空芯织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绒经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绒经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绒经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绒经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三绒经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及氧化钠等。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等工艺,最后形成各类玻璃纤维产品。玻璃纤维随着直径变小其强度增高,作为增强材料,比例纤维具有拉伸强度高,伸长小,弹性系数高,刚性佳的优点。

高弹塑料丝可选用如尼龙高弹丝、涤纶高弹丝等高弹性化纤。

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芯织物,包括上层面1、下层面2及芯层3。上层面由第一上层经纱4和第二上层经纱5与上层纬纱6交 织而成。下层面由第一下层经纱7和第二下层经纱8与下层纬纱9交织而成。所述第一上层经纱4、第二上层经纱5、上层纬纱6、第一下层经纱7、第二下层经纱8及下层纬纱9选用玻璃纤维。芯层3由第一绒经10、11及第二绒经12、13同时与上层面1和下层面2交织形成,第一绒经10、11选用玻璃纤维,第二绒经12、13选为高弹塑料丝。

上层面1及下层面2的组织选择可为平纹、斜纹、重平中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的组合,可选择组织的组合更广。

第一绒经为双“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如图2所示,即第一绒经10、11与纬纱交织一纬,每4根纬纱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一绒经10、11的两组绒经相向而行,固结牢度高,绒经的分布密度高。第二绒经为双“V”形3/5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如图3所示,即第二绒经与纬纱交织三纬,每8根纬纱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二绒经12、13的两组绒经相向而行,第二绒经分布密度小于第一绒经,避免混杂比例过高导致结构吸附树脂的能力下降。其中,第一绒经10、11与第二绒经12、13的数量比为4:1。即四组第一绒经10、11对应一组第二绒经12、13。经上述组织方式三维空芯织物层间强度增高、受冲击不易损伤,在拐角及曲面等位置不易出现芯层凹陷现象。

实施例2:根据图4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芯织物,包括上层面1、下层面2及芯层3。上层面由第一上层经纱4和第二上层经纱5与上层纬纱6交织而成。下层面2由第一下层经纱7和第二下层经纱8与下层纬纱9交织而成。所述第一上层经纱4、第二上层经纱5、上层纬纱6、第一下层经纱7、第二下层经纱8及下层纬纱9选用玻璃纤维。芯层由第一绒经及第二绒经同时与上层面和下层面交织形成,第一绒经102、103选用玻璃纤维,第二绒经101选为高 弹塑料丝。

上层面及下层面的组织选择可为平纹、斜纹、重平、经二重和提花中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的组合,可选择组织的组合更广。

第一绒经102、103为双“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如图5所示,即第一绒经102、103与纬纱交织一纬,每4根纬纱完成一个组织循环。第一绒经102、103的两组绒经相向而行,固结牢度高,绒经的分布密度高。第二绒经101为单“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如图6所示,即第二绒经与纬纱交织一纬,每4根纬纱完成一个组织循环。还包括第三绒经104,如图7所示,第三绒经104选用玻璃纤维,采取单“V”形1/3组织循环形式穿插于上层面与下层面。优选的,所述第二绒经与所述第三绒经两组绒经相向而行,使得三维空芯织物整体更加紧密。其中,第一绒经102、103、第二绒经101及第三绒经104的数量比为2:1:1。即两组第一绒经102、103对应一组第二绒经101及一组第三绒经104。实施例1的三维空心织物相对于实施例2的三维空芯织物具有更好的站立性、且弹性回复力更强。实施例2的截面抗剪切能力更优。本实用新型尤其是在天线罩、美化罩、储罐、轨道交通墙体等的拐角、曲面成型上具有优势,能避免绒经倒伏、减少应力弱环。

在一种实施例中,芯层厚度为3-10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芯层厚度为5-80mm,更加便于制造且适用范围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