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0539发布日期:2018-06-22 23:2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袜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能够自动完成织袜和缝头的一体式织袜机是通过转移片把袜子从针筒转移到缝头装置上,然后进行缝头工作。在将袜子从织袜装置转移到缝头装置时,需要织袜装置内针筒的所有织针与转移装置内拾取环的转移片一一对应。但是,由于针筒在织袜过程中是高速转动,故很容易出现对位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使得织针与转移片的位置偏离,导致缝头工作失败。此外,在转移过程中,由于袜子在针筒中的位置较低,故拾取环和针筒很容易发生碰撞干涉,进而导致针筒被撞坏。

生克罩是织袜机上一个常用的部件,呈环状,内侧设置有针筒。织袜机在织造袜子的过程中,当袜子需要有毛圈的编织样式时,一般通过针筒上方呈环状排列设置的数支针舌沿该针筒外周纵方向做上、下运动,并配合毛圈专用的生克片朝该针筒中心方向作横向移动,来进行交错编织的动作,从而完成毛圈编织效果。生克罩通常包括生克罩壳,安装在生克罩壳上的中眉毛、左眉毛及右眉毛。编织毛圈时,生克片沿着中眉毛的轮廓做横向移动。

在编织不同的袜子时,需要通过转动罩壳的方式进行生克罩移位,进而保证底纱位于织出袜子的内侧,面纱位于织出袜子的外侧,提高袜子的美观程度。现有织袜机的生克罩罩壳需要手动调整,由于罩壳移位所需的调整角度很小且精度要求很高,故手动调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尝试,且最终达到的效果也很难满足需要。

袜子在编织毛圈时由于花纹的不同以及功能不同,袜子不同部位的织线的松紧程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然而现有技术中左眉毛及右眉毛通常是完全固定在生克罩体上的,无法转动,这使得在生产袜子的过程中无法控制袜子不同部位的松紧,大大降低了织出袜子的美观及舒适程度。因此,设计一种既能够使得生克罩精确移位,又能够在织袜过程中自动控制左眉毛、右眉毛转动的生克罩调整装置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针筒芯子、齿轮、装袜筒、定位机构、升降机构、支撑板、生克罩、连接杆、罩壳调节机构和左右眉毛调节机构;所述的支撑板与机架固定。所述的齿轮支承在机架上,并由针筒电机驱动。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气缸、定位圈、固定盘和限位块;所述的定位圈固定在齿轮的顶面上;定位圈的顶面上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宽为b,1/40D≤b≤1/10D,D为定位圈的外径;开设有中心孔的固定盘位于定位圈的正上方并与机架固定;所述的定位气缸与固定盘的顶面固定,且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下方;所述的固定盘与定位气缸活塞杆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通杆孔;所述定位气缸活塞杆的外端与限位块固定;限位块上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的间距等于b;限位块穿过固定盘上的通杆孔,且限位块位于定位圈的上方。

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光轴、升降气缸、气缸支座和升降滑块;所述光轴的顶端与机架固定,底端固定有气缸支座;所述升降气缸与气缸支座固定;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并与升降滑块的中部固定;所述升降滑块的一端与光轴构成滑动副,另一端与装袜筒的底部固定。

所述的生克罩包括罩壳、左眉毛及右眉毛;所述罩壳与机架构成转动副;所述的左眉毛及右眉毛均安装在罩壳内;所述的左眉毛及右眉毛均与罩壳铰接。

所述的罩壳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丝杆、滑动杆、U形调整块和固定手柄;竖直设置的滑动杆与开设在支撑板上的滑槽构成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动副;所述的丝杆与固定在滑动杆上的螺母构成螺旋副;丝杆由第一电机驱动。

所述的U形调整块由一体成型的固定板和两块定位板组成;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两块定位板的内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与滑动杆的顶端固定;两块定位板的相对侧侧面上均固定有定位螺栓;两根定位螺栓的相对端端面分别抵住固定手柄一端的两个侧面;所述固定手柄的另一端与罩壳固定。

所述的左右眉毛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圆柱齿轮、齿轮片、调整栓和调整片;所述的调整片由一体成型的圆弧片和连接片组成;所述的圆弧片与罩壳构成公共轴线与罩壳轴线共线的转动副;圆弧片的侧面上开设两个调整槽;两个调整槽的横截面均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线段合围而成;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两端与两根连接线段的一端分别连接并相切;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两端与两根连接线段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并相切;第一圆弧段的圆心与罩体轴线的间距为R1;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与罩体轴线的间距为R2;R1比R2小a,0.5mm≤a≤2mm;两个调整槽内均设置有调整栓;所述调整栓的直径与调整槽的槽宽相等;两根调整栓的底端均穿过罩壳,并与左眉毛、右眉毛分别固定。

所述圆弧片的外边缘与连接片的一端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齿轮片的内端固定;齿轮片的外端上开设有驱动圆弧槽;驱动圆弧槽的回转轴线与罩壳的轴线共线;驱动圆弧槽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轮齿;第二电机放置在支撑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并与圆柱齿轮固定;圆柱齿轮设置在驱动圆弧槽内,且与驱动圆弧槽内侧侧面的轮齿啮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滑动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槽的槽宽均等于调整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圈、齿轮及织袜机上的针筒同轴设置。定位圈的轴线在限位槽两侧壁的对称面内,且在限位块上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的对称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罩壳上开设有两条导向圆弧槽;两条导向圆弧槽分别以左眉毛与罩壳的铰接轴轴线、右眉毛与罩壳的铰接轴轴线为回转轴线;两根调整栓的底端分别穿过两个导向圆弧槽。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齿轮轴线与驱动圆弧槽外侧侧面的间距等于圆柱齿轮的齿顶圆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片的回转轴线与罩壳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槽宽a=1/20D。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的中心孔与定位圈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块最靠近定位圈的轴线的侧面与定位圈的内侧面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袜筒与织袜机的针筒同轴设置,且针筒套在装袜筒外。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限位块卡入限位槽的状态下,针筒与机架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这使得针筒的停转位置准确,避免了织袜、缝头一体机在转移袜子的过程中由于针头错位导致的缝头失败。

2、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顶高装袜筒的方式顶高袜子已经织好的部分,提高了拾取环将袜子取出的成功率,并避免了旋转臂与针筒发生干涉,进而避免织针被撞坏的情况发生。

3、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织袜、缝头一体机在袜子转移过程中的成功率,避免了织袜失败的情况发生。

4、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转角,精确控制生克罩移位的角度,进而提高织出袜子的美观程度和质量。

5、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转角,同时控制左眉毛和右眉毛转动,进而控制袜子不同部位的松紧程度,提高袜子的品质。

6、本实用新型免去了人工调节生克罩的不稳定性,大大缩短了织袜机的调试时间,提高了织出袜子的成品率。

7、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生克罩移位时,生克罩与调整片同步运动,避免了生克罩移位导致左眉毛及右眉毛发生转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大大提升了生克罩移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与升降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圈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罩壳调节机构与左右眉毛调节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罩壳调节机构与左右眉毛调节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右眉毛调节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生克罩拆去罩壳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整片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和5所示,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包括机架20、针筒芯子21(即为织袜机上的下袜筒座)、齿轮22(即为织袜机上的针筒牙齿轮)、装袜筒23、定位机构Ⅰ、升降机构Ⅱ、支撑板1、生克罩Ⅲ、连接杆14、罩壳调节机构Ⅳ和左右眉毛调节机构Ⅴ。支撑板1与机架20固定。针筒芯子21固定在机架上,且针筒芯子21与织袜机上的针筒同轴设置。齿轮22支承在机架20上。齿轮22由针筒电机驱动。齿轮22用于带动织袜机上的针筒转动。

如图1、2、3和4所示,定位机构Ⅰ包括定位气缸24、定位圈25、固定盘26、限位块27和安装块28。定位圈25固定在齿轮22的顶面上。定位圈25、齿轮22及织袜机上的针筒同轴设置。定位圈25的顶面上开有限位槽25-1。定位圈25的轴线在限位槽25-1两侧壁的对称面内。限位槽25-1的槽宽为a,a=1/20D,D为定位圈25的外径。开设有中心孔的固定盘26位于定位圈25的正上方并与机架20固定。固定盘26的中心孔与定位圈25同轴设置。安装块28固定在固定盘26的顶面上。定位气缸24固定在安装块28上。且定位气缸24的活塞杆朝向下方。安装块28及固定盘26与定位气缸24活塞杆对应的位置上均开设有通杆孔。定位气缸24活塞杆的外端与限位块27固定。定位圈的轴线在限位块上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的对称面内,且限位块该两个侧面的间距等于a。限位块27穿过安装块28及固定盘26上的通杆孔。限位块27最靠近定位圈25的轴线的侧面与定位圈25的内侧面相切。定位气缸24用于推动限位块27上下运动,若限位块27卡入限位槽25-1,则齿轮22与机架20固定一起,进而使得针筒无法转动。限位块27卡入限位槽25-1的状态下,针筒与机架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这使得针筒的停转位置准确,避免了织袜、缝头一体式织袜机中袜子从织袜装置转移到缝头装置时由于针头错位导致的缝头失败。

如图1和2所示,升降机构Ⅱ包括光轴29、升降气缸30、气缸支座31和升降滑块32。光轴29的顶端与机架20固定,底端固定有气缸支座31。升降气缸30与气缸支座31固定。升降气缸30的活塞杆朝上设置并与升降滑块32的中部固定。升降滑块32的一端与光轴29构成滑动副,另一端与装袜筒23的底部固定。装袜筒23设置针筒芯子21内,并与针筒芯子21同轴设置,且针筒套在装袜筒23外。在织袜过程中,升降气缸30缩回活塞杆,使得装袜筒23的顶端低于针筒的顶部,此时,装袜筒23能够隔离针筒与袜子已经织好的部分,避免袜子被勾入针筒,导致织袜失败。在织袜完成后,升降气缸30的活塞杆推出,使得装袜筒23升高将袜子顶起,避免用于将袜子转移到缝头装置的旋转臂与针筒发生碰撞干涉,导致转移失败。

如图1、5、6和8所示,生克罩Ⅲ包括罩壳2、中眉毛3、左眉毛18及右眉毛19。罩壳2呈圆环形。罩壳2的内圈套在织袜机的针筒上。罩壳2与针筒同轴设置。罩壳2与织袜机的机架构成以罩壳2轴线作为公共轴线的转动副。中眉毛3、左眉毛18及右眉毛19均安装在罩壳2内,左眉毛及右眉毛的中部均与罩壳2铰接。

如图1、5和6所示,罩壳调节机构Ⅳ包括第一电机4、支架5、丝杆6、滑动杆7、U形调整块8和固定手柄9。竖直设置的滑动杆7穿过支撑板1上开设的滑槽。滑动杆7与滑槽构成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动副。滑槽为通槽。支架5固定在支撑板1的底面。第一电机4与支架5固定。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丝杆6的一端固定。水平设置的丝杆6与固定在滑动杆7底端的螺母构成螺旋副。U形调整块8由一体成型的固定板和两块定位板组成。固定板的两端与两块定位板的内端分别连接。两块定位板间隔设置。固定板的中部与滑动杆7的顶端固定。两块定位板的相对侧侧面上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固定手柄9的一端与罩壳2固定,另一端设置在两根定位螺栓之间。两根定位螺栓的相对端端面分别抵住固定手柄9的两个侧面。第一电机4驱动丝杆6转动,能够使得滑动杆7水平滑动,进而使罩壳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罩壳的旋转即为生克罩移位。生克罩移位能够调整织出袜子上面纱与底纱的相对位置。在第一电机控制下,生克罩移位更加精准可控,这大大提高了织出袜子的质量。

如图1、5、6、7、9和10所示,左右眉毛调节机构Ⅴ包括第二电机10、圆柱齿轮11、齿轮片12、连接块13、调整栓15和调整片16。调整片16由一体成型的圆弧片16-1和连接片16-2组成。圆弧片16-1与罩壳2构成公共轴线与罩壳2轴线共线的转动副。圆弧片16-1的回转轴线与罩壳2的轴线共线。圆弧片的侧面上开设两个调整槽17。两个调整槽17的横截面均由第一圆弧段17-1、第二圆弧段17-2和连接线段17-3合围而成。第一圆弧段17-1的两端与两根连接线段17-3的一端分别连接并相切。第二圆弧段17-2的两端与两根连接线段17-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并相切。第一圆弧段17-1的圆心与罩体轴线的间距为R1。第二圆弧段17-2的圆心与罩体轴线的间距为R2。R1比R2小1mm。两个调整槽内均设置有调整栓15。调整栓15的直径与调整槽的槽宽相等。设置在调整栓15侧面顶端的环形凸起的底面与圆弧片顶面接触。罩壳上开设有两条导向圆弧槽。两条导向圆弧槽分别以左眉毛与罩壳的铰接轴轴线、右眉毛与罩壳的铰接轴轴线为回转轴线。导向圆弧槽的槽宽等于调整栓的半径。两根调整栓的底端分别穿过两个导向圆弧槽,并与左眉毛、右眉毛分别固定。

圆弧片16-1的外侧圆弧边缘与连接片16-2的一端连接。连接片16-2的另一端与齿轮片12的内端通过连接块13固定。齿轮片12的外端上开设有驱动圆弧槽。驱动圆弧槽的回转轴线与罩壳2的轴线共线。驱动圆弧槽的内侧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轮齿。第二电机10放置在支撑板1上。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并与圆柱齿轮11固定。圆柱齿轮11设置在驱动圆弧槽内,且与驱动圆弧槽内侧面的轮齿啮合。圆柱齿轮11轴线与驱动圆弧槽外侧侧面的间距等于圆柱齿轮的齿顶圆半径。

圆柱齿轮11转动能够驱动齿轮片12带动调整片16与罩体发生相对转动。调整片16在转动时,带动两根调整栓15分别沿两条导向圆弧槽滑动,进而使得左眉毛及右眉毛均与罩壳2发生相对转动。左眉毛及右眉毛与罩壳2相对转动能够使得左眉毛及右眉毛与中眉毛3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从而控制袜子不同部位的松紧,更好地提高织出袜子的品质和成品率。

两根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滑动杆7构成公共轴线竖直设置的转动副,另一端均与第二电机10固定。由于连接杆14连接了滑动杆7与第二电机10,故在滑动杆7水平移动时将带动第二电机10绕罩壳轴线转动,进而使得调整片16与罩壳同步转动,避免了罩壳在转动时与调整片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织出袜子的松紧程度不会随罩壳移位而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一、第一电机转动,生克罩绕针筒轴线转动,完成生克罩移位。

步骤二、织袜、缝头一体机的织袜装置进行袜体的编织。在编织过程中第二电机转动,调节左眉毛和右眉毛的位置,控制袜体不同位置的松紧程度。

步骤三、袜体编织完成后,织针筒内所有织针均降到最低位置,定位气缸推出,使得限位块的底部抵在定位圈的顶面上。当限位槽25-1转动至限位块27的正下方时,限位块27卡入限位槽25-1内,使得停止织针筒转动。此时,织针筒上所有织针的位置与旋转臂上拾取环内转移片的位置一一对应。

步骤四、缝头装置的旋转臂转动,使得拾取环到达织针筒的正上方。

步骤五、升降气缸30推出,装袜筒23将织针筒内的袜体顶高。使得袜体脱离织针筒,并与拾取环连接。

步骤六、旋转臂转动,使得袜体被转移到缝头装置内进行缝头,得到一只成型的袜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