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隔纱装置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2528发布日期:2018-07-07 19:4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纱装置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



背景技术:

羊绒绞纱,尤其是天然山羊绒绞纱,由于受限于天然山羊绒的色泽单一,大多需要通过染色来获得其他色彩。通常采用的染色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合成染料和使用植物染料。其中,使用化学合成染料这一类染色方法,由于化学染料的着色要求,染色过程中需要90℃以上的高温,耗能较大,并且由于化学合成染料中通常含有有害物质,会使得染色过程中污染严重并且染色后的山羊绒织物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有不良影响。而使用植物染料的传统植物染色方法,也存在着色牢度不高、色彩和色系不丰富、供应不足等诸多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通过植物染料进行染色所使用的羊绒绞纱染色设备,为获得较高的色牢度,通常在染色过程中将所有羊绒绞纱较高温度或较长时间地浸泡在染液中,容易染花羊绒绞纱,通过化学染料进行染色所使用的羊绒绞纱染色设备,也存在染色温度高、羊绒绞纱易染花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使用植物染料对羊绒绞纱进行染色中的色花问题的染色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包括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所述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包括:染色设备本体,具有一对相互对置的第一侧壁、一对相互对置的第二侧壁以及底板,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板围成所述染色设备本体,所述染色设备本体呈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内部用于容纳染液;染液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染色设备本体上方的入水口和设置于染色设备本体下方的出水口,用于将染液输送至所述染色设备本体并将使用后的染液从染色设备本体排出;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染色设备本体的上方,包括至少一对可旋转的转盘和固定在每对转盘之间的至少一根支撑杆,每对转盘分别固定在染色设备本体的相互对置的第一侧壁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用于悬挂所述羊绒绞纱,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成通过旋转所述转盘以带动所述支撑杆转动从而使所述羊绒绞纱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装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以及隔纱装置,所述隔纱装置设置在所述染色设备本体的内部,用于分隔所述羊绒绞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纱装置包括:主体部,包括平直部分和自平直部分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竖直部分,所述平直部分的水平投影与所述支撑杆的水平投影相交,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染色设备本体的相互对置的第二侧壁相贴合;卡钩,所述卡钩设置在竖直部分的端部,与所述染色设备本体的第二侧壁相卡扣。

其中,卡钩分别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竖直部分分别通过胶粘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纱装置的平直部分与所述染色设备本体的底板相平行,并且所述平直部分的水平投影与支撑杆的水平投影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纱装置的竖直部分的长度为所述染色设备本体的高度的1/2至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为空心导管。支撑杆与染液循环装置的入水口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外壁设置有溢流孔,染液通过所述溢流孔进入所述染色设备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对转盘之间固定有6根支撑杆,所述6根支撑杆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纱装置的数量为3个,各个隔纱装置沿所述第二侧壁的边长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支撑杆和转盘的支撑装置设计,使得羊绒绞纱可以均匀的不断接触染液,既保证了羊绒绞纱的长时间接触染液已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又使得羊绒绞纱可以均匀的接触染液,减少了色花问题。通过进一步将每对转盘之间设置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列的6根支撑杆,使得绕在支撑装置上的羊绒绞纱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接触和缠绕。

通过隔纱装置的设置,也使得多股羊绒绞纱在染色过程中不容易相互缠绕,使得染色更加均匀,进一步减少了色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隔纱装置分隔羊绒绞纱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进行染色时的羊绒绞纱悬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其中,附图中的部件并非一定是按比例进行绘制,其重点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众所周知的结构或材料没有示出或未作详细说明。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方式组合。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只用于举例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还可以容易理解,本文所述和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可以按多种不同配置或比例进行布置和设计。

图1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隔纱装置分隔羊绒绞纱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羊绒绞纱植物染色设备包括染色设备本体1、染液循环装置2、支撑装置3、驱动装置(未示出)和隔纱装置4。

染色设备本体1具有一对相互对置的第一侧壁11、12、一对相互对置的第二侧壁13、14和底板15,侧壁与底板围成染色设备本体1,使其呈上方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在染色过程中,染色设备本体的内部用于容纳染液,染液通常占染色设备本体的内部体积的约1/2至2/3,例如2/3。

染液循环装置2包括设置于染色设备本体上方的入水口21和设置于染色设备本体下方的出水口22,染液通过入水口被输送至染色设备本体1,并通过出水口22被排出,染液循环装置2还包括循环泵23,用于提供将染液泵入泵出的动力。入水口可以呈喇叭形。

支撑装置3设置于所述染色设备本体1的上方,包括3对可旋转的转盘31和固定在每对转盘之间的支撑杆32,支撑杆32用于悬挂羊绒绞纱,每对转盘可分别固定在染色设备本体的第一侧壁11、12的上方,支撑装置3设置成通过旋转转盘31以带动支撑杆32转动从而使羊绒绞纱移动。如图3所示,每对转盘之间可固定有6根支撑杆32,6根支撑杆沿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羊绒绞纱呈线圈形态,一端绕在支撑杆上,另一端自然垂下,通过支撑杆的转动可以使羊绒绞纱缓慢匀速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接触和浸泡染液。支撑杆32可以为空心导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杆可以与染液循环装置2相连接(未示出),支撑杆的外壁可设置有溢流孔(未示出),使得染液可以从支撑杆的溢流孔中流出,以使羊绒绞纱更加均匀的接触染液。设置有溢流孔的空心支撑杆可以与染液循环装置的入水口21相连接,或者,空心支撑杆也可以与染液循环装置的其他入水口(未示出)相连接,以通过其他入水口提供染液从所述溢流孔溢出。

驱动装置(未示出)与支撑装置的转盘相连接,用于驱动转盘旋转,转盘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各对转盘的旋转速度均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固定在染色设备本体1的一侧侧壁外,包括固定箱、电机、3个皮带轮和皮带,其中,固定箱固定在侧壁上方,电机设置在固定箱内,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皮带轮,3个皮带轮分别与转盘相啮合连接,皮带轮彼此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这样,在染色过程中,电机驱动其中一个皮带轮旋转,并通过皮带带动另两个皮带轮一起旋转,通过皮带轮带动转盘旋转,从而带动支撑杆转动以使羊绒绞纱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染色需要设置1对、2对或多对转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每对转盘之间设置1根、2根、3根、4根、5根或多根支撑杆,皮带轮的数量可以等于转盘的对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的驱动装置驱动转盘旋转,各对转盘的旋转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和图2所示,隔纱装置4设置在染色设备本体1的内部,用于分隔羊绒绞纱5。隔纱装置4包括主体部和卡钩,该主体部包括平直部分41和自平直部分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竖直部分42,平直部分的水平投影与支撑杆的水平投影相交,竖直部分42分别与染色设备本体1的相对的侧壁13、14相贴合,卡钩43设置于竖直部分42的端部,由竖直部分42的端部向外侧弯折延伸而成,与染色设备本体1的侧壁13、14相卡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固定隔纱装置,卡钩43可以分别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侧壁13、14上,竖直部分42也可通过胶粘与侧壁13、14相固定。

隔纱装置的平直部分41与染色设备本体的底板15相平行,并且平直部分41的水平投影与支撑杆的水平投影相垂直。竖直部分42的长度可以为染色设备本体的高度的1/2至2/3,例如2/3。隔纱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染色需要设置,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或多个,各个隔纱装置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间距设置。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染色设备(包括3对转盘、每对转盘之间具有6根支撑杆、以及3个隔纱装置)对羊绒绞纱进行植物染料染色时,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26S/2的山羊绒纱(由2根26S的单纱合股而成的股线)倒成每卷100g-150g的绞纱,底色为本白色;

b、将4卷羊绒绞纱悬挂在每对转盘之间的支撑杆上,每卷绞纱之间通过隔纱装置分隔开(如图4的示意图所示,3对转盘共可悬挂12卷绞纱,可选地,也可将每卷绞纱绕过3对转盘之间的支撑杆);

c、打开染液循环装置,通过循环泵使染液不断地从支撑杆的溢流孔中溢出与绞纱相接触(也可以使染液从呈喇叭形的入水口直接向羊绒绞纱喷洒,或者同时进行入水口处的喷洒和溢流孔处的溢出),并且控制染色设备本体内的染液保持在占内部体积约2/3的位置;

d、打开驱动装置驱动转盘呈正反周期性旋转,使得羊绒绞纱移动并与染缸内的染液相接触,羊绒绞纱可不断地浸泡在染液中与染液充分结合。

其中,染液通过在单独的反应壶中使用30-35℃的酸性软水溶解染料而配制,该染料为从Dimora Colours Inc.公司购买的AVANI有机染料(FW16-11),AVANI有机染料(FW16-11)中包含烟叶和茎提取物以及酶合剂,在本实施方式中染液包含1.5%o.w.f的染料,羊绒绞纱与染液的浴比约为1:60。

e、将染色设备本体内的染液温度控制在35-40℃,持续染色10分钟;

d、以+2℃/分钟的速度将染色设备本体内的染液温度升高至70℃,并在该温度条件下保温30分钟以将颜色固着在羊绒绞纱上从而进行固色;

f、之后将染色设备本体内的染液温度降低至40-45℃,并清空。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染色设备进行植物染色,由此染色得到的羊绒绞纱的吸尽率在99%以上,绞纱色泽均匀,没有色花出现。

尽管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用于举例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修改或者等同变换,任何修改或等同变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