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物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290发布日期:2018-08-29 00:5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干燥机。



背景技术:

衣食住行,从衣开始。衣物除了传统的遮体、御寒、防暑等功能外,还起装饰、美化、标志的作用。通过色彩和款式能显示出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更是地位、职业、个性的代表,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水平和风尚,是文明建设的必然内涵!可以说,千百年来衣物在人类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气候潮湿的地区,衣物在户外无法彻底晾干,导致着衣者体感不适,同时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烘干衣物,除菌祛湿的衣物干燥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烘干衣物,除菌祛湿的衣物干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衣物干燥机,包括密闭的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上方设置有出风方向朝上的风扇,所述箱体上部设置有挂衣杆;所述箱体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水汽冷凝管组件,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可以通过循环的热风将衣物彻底干燥,通过紫外线杀菌灯对衣物进行消毒照射,除去细菌,保证衣物的干燥和清洁。通过水汽冷凝管组件将箱体内的潮湿空气冷却成液态水,保证箱体内的干燥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汽冷凝管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导入斗、冷凝管、三通接头和回暖管,所述导入斗为倒锥形的吸入漏斗,所述导入斗内设置有吸入涡轮,所述导入斗底部与竖直的冷凝管连通;所述三通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分别与冷凝管底部连通的冷凝管连接口、与回暖管底部连通的回暖管连接口、与排水管连通的排水管连接口;所述排水管连接口位于最底部,所述冷凝管连接口和回暖管连接口位于排水管连接口上方,所述排水管底端穿过箱体侧壁与箱体外部的集水槽连通;所述冷凝管与冷源热传递连接,所述回暖管与热源热传递连接。

这样的结构将带有水分的潮湿空气,通过吸入涡轮吸入导入斗并进入冷凝管,水汽沿着冷凝管冷却为液态,并从排水管连接口、排水管排出箱体外;进入冷凝管的空气从三通接头、回暖管再次回到箱体内,空气在回暖管再次被加热,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温度,保证烘干效果;现有的一些烘干设备一般将带有湿气的空气直接排出烘干设备,这样会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量,不利于降低能耗。

作为优选的,所述回暖管与冷凝管为导热金属管,所述三通接头为塑料隔热接头,所述回暖管与冷凝管之间设置有电子制冷片,所述回暖管与电子制冷片的制热端热连接,所述冷凝管与电子制冷片的制冷端热连接;所述电子制冷片与供电电路连接。这样的方式,可以通过电子制冷片同时对回暖管与冷凝管加热和冷却;所述的热连接就是热量可以传导交换的的接触连接。电子制冷片主要材质是以碲化铋为基体的三元固溶体合金,利用该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三元固溶体合金(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其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可以实现一端制冷、一段制热的目的,冷凝管优选和制冷端紧密贴合,回暖管优选和制热端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凝管成排设置有多条,所述三通接头、回暖管、排水管、电子制冷片配合设置,所述导入斗设置有一个,所述导入斗的底部分设有多根管道与多根冷凝管配合连接;所述排水管汇集于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总管与集水槽连通。这样的设计较为合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这样的设计利于衣物的存取。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上的外套杆,所述内杆体两端与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两端与箱体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上还固定有震动马达;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震动马达的震动带动外套杆在内杆体上往复滑动,从而带动挂在挂衣杆上的衣服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设置在箱体侧壁和底面上,所述侧壁与底面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所述底面上开设有膜槽,所述膜槽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和收纳卷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一端固定在侧壁上并与上电极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另一端沿侧壁向下并在转向条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所述收纳导向辊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电接触。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石墨烯发热膜设置在侧壁上,并根据需要确定石墨烯发热膜上边缘的高度,也就是发热面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外侧,所述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所述气囊容纳槽与限位条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内固定有条形气囊,所述条形气囊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内侧;所述条形气囊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撑起,所述限位条限制石墨烯发热膜,在侧壁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样设计,使得石墨烯发热膜在侧壁上具有两种发热模式,在条形气囊未充气状态下,石墨烯发热膜为平面状态,满足基本的烘干要求,属于基本模式;在条形气囊充气状态下,与条形气囊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位置凸起,而限位条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属于加强模式。

作为优选的,所述条形气囊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所述气囊固定杆两端与气囊容纳槽固定,所述限位条包括内部固定杆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这样的设计利于条形气囊的固定;限位条的设计利于聚四氟乙烯外套管与石墨烯发热膜配合转动,降低摩擦,利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保护。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干燥机内部空气的温湿度,若湿度大于阈值,启动冷凝装置,当潮湿的热空气通过冷凝管时,由于冷凝作用,水汽被冷管道吸附汇聚,通过排水管道流向集水槽,而被吸收了水汽的空气经过回暖管吸收热量,温度再次回升,因此整个过程中热量的损失极少。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衣物干燥机可以通过循环的热风将衣物彻底干燥,通过紫外线杀菌灯对衣物进行消毒照射,除去细菌,保证衣物的干燥和清洁。通过水汽冷凝管组件将箱体内的潮湿空气冷却成液态水,保证箱体内的干燥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箱体结构示意图(主视视角,省略箱体门);

图2为水汽冷凝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基本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加强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电加热板;3、风扇;4、导入斗;5、冷凝管;6、三通接头;7、回暖管;8、吸入涡轮;9、排水管;10、内杆体;11、外套杆;12、弹簧;13、集水槽;14、电子制冷片;15、震动马达;16、挂衣钩;17、侧壁;18、底面;19、转向条;20、膜槽;21、收纳导向辊;22、收纳卷轴;23、上电极;24、限位条;25、气囊容纳槽;26、条形气囊;27、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8、气囊固定杆;29、内部固定杆;30、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1、石墨烯发热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衣物干燥机,包括密闭的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2,所述电加热板2上方设置有出风方向朝上的风扇3,所述箱体1上部设置有挂衣杆;所述箱体1的两个侧壁17上设置有水汽冷凝管组件,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水汽冷凝管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导入斗4、冷凝管5、三通接头6和回暖管7,所述导入斗4为倒锥形的吸入漏斗,所述导入斗4内设置有吸入涡轮8,所述导入斗4底部与竖直的冷凝管5连通;所述三通接头6包括接头本体和分别与冷凝管5底部连通的冷凝管5连接口、与回暖管7底部连通的回暖管7连接口、与排水管9连通的排水管9连接口;所述排水管9连接口位于最底部,所述冷凝管5连接口和回暖管7连接口位于排水管9连接口上方,所述排水管9底端穿过箱体1侧壁17与箱体1外部的集水槽13连通;所述冷凝管5与冷源热传递连接,所述回暖管7与热源热传递连接。

所述回暖管7与冷凝管5为导热金属管,所述三通接头6为塑料隔热接头,所述回暖管7与冷凝管5之间设置有电子制冷片14,所述回暖管7与电子制冷片14的制热端热连接,所述冷凝管5与电子制冷片14的制冷端热连接;所述电子制冷片14与供电电路连接。

所述冷凝管5成排设置有多条,所述三通接头6、回暖管7、排水管9、电子制冷片14配合设置,所述导入斗4设置有一个,所述导入斗4的底部分设有多根管道与多根冷凝管5配合连接;所述排水管9汇集于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总管与集水槽13连通。

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体1门,所述箱体1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

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10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10上的外套杆11,所述内杆体10两端与箱体1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11两端与箱体1的侧壁17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11上还固定有震动马达15;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16。

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箱体1侧壁17和底面18上,所述侧壁17与底面18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19,所述底面18上开设有膜槽20,所述膜槽20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21和收纳卷轴22;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一端固定在侧壁17上并与上电极23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另一端沿侧壁17向下并在转向条19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21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22,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电接触。

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外侧,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25,所述气囊容纳槽25与限位条24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25内固定有条形气囊26,所述条形气囊26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内侧;所述条形气囊26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31撑起,所述限位条24限制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

所述条形气囊26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28,所述气囊固定杆28两端与气囊容纳槽25固定,所述限位条24包括内部固定杆29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29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

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实施例1

一种衣物干燥机,包括密闭的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板2,所述电加热板2上方设置有出风方向朝上的风扇3,所述箱体1上部设置有挂衣杆;所述箱体1的两个侧壁17上设置有水汽冷凝管组件,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水汽冷凝管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导入斗4、冷凝管5、三通接头6和回暖管7,所述导入斗4为倒锥形的吸入漏斗,所述导入斗4内设置有吸入涡轮8,所述导入斗4底部与竖直的冷凝管5连通;所述三通接头6包括接头本体和分别与冷凝管5底部连通的冷凝管5连接口、与回暖管7底部连通的回暖管7连接口、与排水管9连通的排水管9连接口;所述排水管9连接口位于最底部,所述冷凝管5连接口和回暖管7连接口位于排水管9连接口上方,所述排水管9底端穿过箱体1侧壁17与箱体1外部的集水槽13连通;所述冷凝管5与冷源热传递连接,所述回暖管7与热源热传递连接。

所述回暖管7与冷凝管5为导热金属管,所述三通接头6为塑料隔热接头,所述回暖管7与冷凝管5之间设置有电子制冷片14,所述回暖管7与电子制冷片14的制热端热连接,所述冷凝管5与电子制冷片14的制冷端热连接;所述电子制冷片14与供电电路连接。

所述冷凝管5成排设置有多条,所述三通接头6、回暖管7、排水管9、电子制冷片14配合设置,所述导入斗4设置有一个,所述导入斗4的底部分设有多根管道与多根冷凝管5配合连接;所述排水管9汇集于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总管与集水槽13连通。

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体1门,所述箱体1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这样的设计,电加热板2提供热源,通过风扇3实现热空气的循环对流,对挂在箱体1内的衣服热交换,实现烘干。紫外线杀菌灯优选分布在箱体1门内壁,对衣物进行照射杀菌,这样就基本实现了衣物干燥机干燥和杀菌的基本功能。

为了保证箱体1内的空气干燥度,将从衣物中释放出来的水分排出,设计了水汽冷凝管组件,吸入涡轮8通过微信电机驱动,将带有水分的空气吸入冷凝管5,水汽沿着冷凝管5冷却为液态,并从排水管9连接口、排水管9排出箱体1外;进入冷凝管5的空气从三通接头6、回暖管7再次回到箱体1内,空气在回暖管7再次被加热,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温度,保证烘干效果;

电子制冷片14同时对回暖管7与冷凝管5加热和冷却;电子制冷片14主要材质是以碲化铋为基体的三元固溶体合金,利用该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三元固溶体合金(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其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可以实现一端制冷、一段制热的目的,冷凝管5优选和制冷端紧密贴合,回暖管7优选和制热端紧密贴合;回暖管7与冷凝管5优选导热效果好的铜管,三通接头6选用隔热的聚四氟乙烯材质。

优选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向控制器传输箱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信息;控制器处理相关信息后驱动控制电加热板2、风扇3、紫外线杀菌灯和吸入涡轮8运行或者停机,实现智能控制。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10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10上的外套杆11,所述内杆体10两端与箱体1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11两端与箱体1的侧壁17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11上还固定有震动马达15;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16。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燥气体与衣物之间的热交换和清洁作用,将衣物通过挂衣杆而抖动,震动马达15提供震动的原动力,带动外套杆11在内杆体10上往复滑动,进而带动挂衣钩16、衣物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1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震动马达15与控制器控制连接。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箱体1侧壁17和底面18上,所述侧壁17与底面18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19,所述底面18上开设有膜槽20,所述膜槽20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21和收纳卷轴22;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一端固定在侧壁17上并与上电极23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另一端沿侧壁17向下并在转向条19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21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22,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电接触。

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外侧,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25,所述气囊容纳槽25与限位条24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25内固定有条形气囊26,所述条形气囊26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内侧;所述条形气囊26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31撑起,所述限位条24限制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

所述条形气囊26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28,所述气囊固定杆28两端与气囊容纳槽25固定,所述限位条24包括内部固定杆29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29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

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为了更好的提高散热效果和降低能耗,本申请的箱体1内的加热部件增加了石墨烯发热部件,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石墨烯电热膜是纯碳原子的柔性膜,它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出来的单层碳原子,其特征是透明、安全,电-热转换效率是所有电加热元件中最高或并列最高的,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如机械能、光能、化学能等,电-热转换效率接近100%。其中,电-热辐射转换效率比例也是相同单位面积功率的电加热元器件中较大的;石墨烯发热膜31为面状发热材料,与被加热体形成最大限度的导热面,传热热阻小。通电加热时热量可以很快传给被加热体,并且由于这种加热方式热传导性好,所以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辐射热损失很小,因此用电热膜制成的电热器具,热效率相当高,一般都在90%左右。而传统的点热源(加热管、加热棒,加热带1)由于散热面积小,与被加热体要靠其他物体间接传导,在电热转换过程中,电能所产生的热能不能很快传给被加热体,造成电热元件上热量过于集中,元件本身很快变得炽热,电能的很大一部分变成光能而散失,造成电热转换效率较低。

这样以来可以通过石墨烯发热膜31迅速将热量进行传递,再通过各面向空间传递,大大增加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综合来看,本申请所述的烘干机集合杀菌、消毒、塑形、烘干于一体,不受环境、天气等等影响,且衣物期望的烘干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功率而调整。

为了丰富箱体1内石墨烯发热膜31发热的模式,本申请的石墨烯发热膜31可以呈现平整的基本模式和弯折波浪形的加强模式;

在基本模式下,条形气囊26处于放气状态,收纳卷轴22(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或者为扭簧的自回卷机构驱动)将石墨烯发热膜31收紧,石墨烯发热膜31通过转向条19、限位条24平整的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17和底面18上;

在加强模式下,条形气囊26充气,与条形气囊26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31位置凸起,而限位条24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

多个条形气囊26与充气泵连接。

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为金属辊,收纳导向辊21直接与供电电路连通或者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金属电极,金属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配合电连接。这样的电连接方式可以使得收纳导向辊21与上电极23之间的石墨烯发热膜31供电发热,而收纳在收纳卷轴22上的石墨烯发热膜31非通电状态。

充气泵、伺服电机、控制上电极23和下电极供电的电路优选与控制器控制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