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6335发布日期:2018-07-10 22: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染色机。



背景技术:

纺织过程中染布是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可对布料进行着色,从而布料达到所需的颜色,现有的染布技术多为浸染,但是浸染对染液的需求量大,造成染液浪费;而采用喷染的方式其可节约染液,对布料的染色速度快,但是现有的喷染方式对布料的一个端面进行喷染,其染布效率差,布料着色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染色效率高的布料染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染色机,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喷淋装置及抹匀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由上至下喷淋染液的第一喷淋部件和由下至上喷淋染液的第二喷淋部件;所述第一喷淋部件包括第一管道和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的第一喷洒;所述第二喷淋部件包括第二管道和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的第二喷洒。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喷淋部件第二喷淋部件,实现对布料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进行喷淋,从而可快速使布料上色,保障布料的整个湿润,染色的效率相对单个喷淋部件可提高一倍;并且将第一喷染部件设置具有第一管道和第一喷洒,其在喷染的过程中染液会从喷洒当中喷出,在喷染的过程中可保障对布料的各个方位喷出的染料的量相同,从而喷染形成的布料染色均匀;同样的第二喷染部件设置成第二管道和第二喷洒,其在喷染过程中也可对布料各方位进行均匀着色,使得布料的下端面染色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洒上设有供染液进入的第一喷腔和与所述第一喷腔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喷孔;设置第一喷腔和第一喷孔,染料在喷出之后,从喷孔中喷出,其具有较强的压力,从而喷出的速率较快,染料可快速的分散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洒上设有供染液进入的第二喷腔和与所述第二喷腔相连通的多个第二喷孔。

进一步的,所述抹匀装置包括设于箱体内的固定件、可吸收染液的抹匀件、用于向抹匀件提供染液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固定件相连;通过抹匀装置,对布料进行再次涂抹,从而布料中的各部位的染液不断地扩散开,使得各部分的染液均匀,从而整个布料染色均匀;通过进液管可向抹匀件当中添加少量的染液,使得抹匀件在对布料进行抹匀前,抹匀件即可实现湿润,避免抹匀件将布料上的染液吸收掉,保障对布料染色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抹匀件通过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结构可便于对布料上的抹匀件进行更换,从而在不同的染液进行染色的时候,可直接对抹匀件进行更换,从而避免原抹匀件上的染料与其他染料相互对冲,造成布料染出不同的颜色。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抹匀件相连的连接件和设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凸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凹槽;通过设置凸部插入至凹槽内,通过凹部的内壁支撑住凸部,从而固定件不会脱落,其连接方式简单,可实现快速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喷淋部件第二喷淋部件,实现对布料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进行喷淋,从而可快速使布料上色,保障布料的整个湿润,染色的效率相对单个喷淋部件可提高一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抹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布料染色机,包括箱体1、喷淋装置2及抹匀装置3,其中所述的箱体1为金属箱,该箱体1的具有可打开箱门,并且箱体1的左右侧壁分别具有开口,布料从箱体1的一侧开口穿入,从另一侧开口穿出;在箱体1内具有多个金属辊,不布料通过该金属辊,并且在拉动的情况下,布料在箱体1内不断运动;在所述箱体1底部具有接液盘11,染液会滴落在接液盘11上,该接液盘11为金属盘;滴落在接液盘11上的染液通过水泵重新抽出并循环利用;所述的喷淋装置2包括第一喷淋部件21和第二喷淋部件22,其中所述第一喷淋部件21由第一管道211和第一喷洒212构成,所述第一管道211为金属管,所述的第一喷洒212为方形金属块,该第一喷洒212内设有第一喷腔213和第一喷孔214,所述的第一喷腔213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喷洒212内的方形空腔,所述的第一喷孔214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喷洒212上的多个圆孔,染液在进入至第一管道211后从第一喷洒212喷出,并且第一喷洒212设在布料上方,由上至下向布料的上端面喷洒染液;同样的,在所述的第二喷淋部件22由第二管道221和第二喷洒222构成,所述第二管道221与第一管道211相同,所述的第二喷洒222为方形金属块;所述的第二喷洒222上设有第二喷腔223和第二喷孔224,所述第二喷腔223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喷洒222内的方形空腔,所述第二喷孔224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喷洒222上的圆形喷孔,第二喷洒222设在布料的下方,由下至上向布料下端面喷洒染液。

进一步的,所述的抹匀装置3包括固定件31、抹匀件32及进液管33,所述的固定件31为金属块,该固定件31固定在箱体1内并且该固定件31上具有一个柱形腔,所述的进液管33可从该柱形腔内穿过,所述的进液管33为金属管道,该染液在进入至进液管33之后,流入至抹匀件32上,所述的抹匀件32为胶棉,该抹匀件32与布料的表面相接触,从而将布料上的部分染液清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布料整体都抹匀,所述的抹匀装置3为两个,一个抹匀装置3对布料的上端面进行抹匀,另一个抹匀装置3对布料的下端面进行抹匀,从而整个布料上的染料能够有效的被涂抹匀称。

为了能够对抹匀件进行更换,所述抹匀件32通过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的固定件相连,该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件41和设在连接件41上的凸部42,所述的连接件41为一金属板,所述抹匀件32胶连在连接件41的下端面上;所述凸部42为一t字形的金属块,该凸部42与所述连接件4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件31上设有凹槽43,该凹槽43为形状与所述凸部42的形状相同;在安装的时候,所述的凸部42从固定件31的一端推入,实现固定件31与连接件41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连接件41上设有过液通腔411,该过液通腔411为一柱形空腔,并且在连接件41上还设有分液腔414,所述的分液腔414为横切面直径小于所述的过液通腔411的柱形空腔,连接件41上具有多个孔个分液腔414连通的孔,染液在进入至过液通腔411之后,会流入至分液腔414内,然后从孔中流入至抹匀件32中,实现抹匀件32整体吸收的染液均匀;设置过液通腔可便于进液管内的染液流入至固定件中,然后通过分液腔将染液均匀的分布在抹匀件上,从而整个抹匀件上的染液对布料进行涂抹的时候,能够更加均匀;并且将进液管插入至过液通腔内,实现了对固定件的再次固定,避免了固定件向外滑动,提高了固定件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抹匀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液管33上设有封堵件331,该封堵件331为一金属球,在进液管33内设有弹性件35,该弹性件35为弹簧,所述的弹性件35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33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封堵件331的相连,从而弹性件35的弹力会作用在封堵件331上,使封堵件331的堵住进液管33的端口,保持染液不外漏;在所述上的过液通腔411内设有顶针412,该顶针412为金属杆,当所述的进液管33在穿过固定件31之后,其端部会穿入至过液通腔411内,在该过程中,随着进液管33不断地穿入至过液通腔411,顶针412会顶住封堵件331,使得封堵件331向上运动,从而打开进液管33的开口,染液流入至过液通腔411内;通过设置封堵件可在需要更换磨抹匀件的时候,将进液管进行封闭,避免进液管当中的染液滴落出来;而设置顶针则可在需要对进液管当中的染液向外滴落时,通过调节进液管插入至过液通道的深度,从而实现对染液排放量的调节。

为了保障封堵件331在向上运动的时候,染液能够顺利流下,在进液管33的上具有扩部333,该扩部333为进液管33的上有一个部分向外括开,该扩部333的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封堵件331横切面的直径,当封堵件331在向上运动至扩部时,染液可顺利流下;扩部可在顶针顶着封堵件向上运动的时候,封堵件的侧壁与进液管的侧壁之间流出空隙,供染液从该空隙中通过,便于染液顺利流入抹匀件当中。

为了便于连接进液管33和固定件31连接,所述的进液管33上套设有一连接螺母36,该连接螺母36在所述的进液管33上可转动,该连接螺母36包括螺接部364和拧动部361,所述螺接部364为具有外螺纹的金属筒,所述拧动部361为具有六个切削面362的金属套,所述过液通道411内壁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的螺接部364与所述过液通道411的内壁螺接在一起,从而对进液管33与所述过液通道411连接固定;连接螺母与过液通腔内壁螺接,从而对进液管的端部实现固定,保持进液管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向下运动;同时该连接螺母还可有效的避免染液从进液管与过液通道的空隙中流出,具有较强的密封效果;并且该设置方式还可便于转动连接螺母,进而调节进液管插入过液通腔的深度,从而调节染液排放量。

为了便于转动拧动部361,在所述拧动部361上设有六个插孔363,该插孔363为圆柱形的孔,也可为方形孔,该插孔363的直径大小可供螺丝刀插入,从而在转动的时候,使用螺丝刀也可扳动连接螺母36转动;设置切削面可便于扳手等工具转动拧动部。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