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编罗纹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应用和衣领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96558发布日期:2018-08-18 23:59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纬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纬编罗纹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应用和衣领。



背景技术:

纬编织物一般是由一根或几根纱线在纬编针织机上沿横向形成线圈,并把线圈相互串套起来的针织物。其中由正反面线圈纵行交替配置而成的,即形成罗纹组织,如图1所示。

在成衣领的生产中,常用扁机(也即针织横机)进行制造,而扁机领生产后,会有线头遗留在领外。因此,为避免线头在成衣上露出来,勾领是扁机领生产流程中的必备工序,即是将扁机领上所有的线头都勾到领子中间藏起。勾领是将线头剪断,预留一定长度,用勾针从领子中间穿到线头位置,勾住线头,再将线头拉到扁机领中藏好。这种做法需要工人有比较娴熟的勾领技术,且勾领时间长,人工成本高,尤其是在领子上间条比较多,线头多的时候,勾领工序的上述问题特别明显。

专利cn104834158a公开了一种纬编罗纹织物的编织方法,利用该方法,其遗留线头无需特别处理,在线头剪断后会自动回缩至织物中。然而,该方法对应第一模的编织,由于先在起始织针区域编织浮线,再在后续编织线圈,从而需要在机台排布高低针型,设置起始织针和后续织针为不同的针脚高度,导致调机麻烦费时,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纬编罗纹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应用和衣领,以解决现有编织方法需要排布高低针型,导致调机麻烦费时,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一种纬编罗纹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行程进行编织:

第一行程:在针床的起始织针区域进行浮线编织,形成起始浮线;

第二行程:在起始织针区域中,针床的前针板及后针板各伸出一织针,进行吊目编织;

第三行程:在所有织针区域中,分别在前针板及后针板上进行单边的成圈编织;

第四行程:在所有织针区域进行成圈编织;

第五行程:在所有织针区域中,分别在前针板以及后针板上进行单边的成圈编织;

第六行程:在起始织针区域进行浮线编织,形成末端浮线;

第七行程:在起始织针区域中,前针板及后针板各伸出一织针,进行吊目编织。

上述编织方法,通过编织开始设置起始浮线、吊目线和单边线圈,以及编织结束时设置单边线圈、吊目线和末端浮线,利用罗纹织物的特性,在将起始浮线和末端浮线剪断后,遗留的线头会往纬编罗纹织物内自动回缩,隐藏至该纬编罗纹织物内,从而减少了勾领工序;并且,上述的编织方法对应第1模时只需编织浮线,因此不需要排布高低针型,节省了调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针织横机对纱线进行编织;通过所述针织横机的三角的设置,控制织针进行浮线编织、吊目编织或成圈编织;所述针织横机具有仅编织起始织针区域的小行程功能和编织所有织针区域的大行程功能,所述第一行程、所述第二行程、所述第六行程以及所述第七行程采用所述小行程功能编织,所述第三行程、所述第四行程以及所述第五行程采用所述大行程功能编织。

该编织方法配合针织横机生产时,能够利用针织横机自动控制织针以浮线编织、吊目编织或成圈编织方式运动,具有可自动化生产的优势,利于投入工业生产中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始织针区域为针床起始端的前1~8针。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践摸索后发现,起始织针数量过多,会使最终得到的纬编罗纹织物花纹具有明显缺失,影响织物的图案美观和实用性,将起始织针的数量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解决该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始织针区域为针床起始端的前1~5针。

将起始织针的数量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具有最佳的编织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四行程编织该纬编罗纹织物的主体部分。

该部分的编织即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根据实际需要,将织物形状的主体部分编织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纬编罗纹织物,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该纬编罗纹织物编织生产后的遗留线头无需特别处理,在线头剪断后会自动回缩至织物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纬编罗纹织物在制作衣领中的应用。将上述纬编罗纹织物用于制备成衣领中,无需进行勾领工序,减少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上述的编织方法不需要排布高低针型,节省了调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纬编罗纹织物在制作衣领中的应用包括:剪断所述纬编罗纹织物的所述起始浮线和所述末端浮线,所述起始浮线和所述末端浮线均往纬编罗纹织物内回缩,线头隐藏至该纬编罗纹织物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的纬编罗纹织物制作而成的衣领。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常规织法编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2,一实施例的纬编罗纹织物的编织方法,采用以下行程进行编织:

第一行程(即编织的第1模):编织开始时,在针床的起始织针区域进行浮线编织,此时纱线不被弯曲成圈而进行浮线编织,形成起始浮线。

图中a部分表示起始织针区域。a部分以外为后续织针区域,该后续织针具有若干个,并未在图中完全画出,仅是示意其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针织横机进行编织,通过针织横机的三角的设置,控制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在本实施例中,起始织针和后续织针所用的织针针脚段数不同,起始织针前针板第1针用第二段脚针,后针板第5针用第二段脚针,利用织针针脚的段数不同,可以按照需要,分别控制不同的织针的编织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起始织针区域为针床起始端的前5针。可以理解,也可在综合考虑织物图案美观性后,根据现实需求选择适宜的起始织针数目,如起始织针区域为针床起始端的前1~8针,纬编罗纹织物花纹不会出现明显缺失,保持织物的美观实用性;进一步将起始织针区域选择为针床起始端的前1~5针,具有最佳的编织效果。

第二行程(即编织的第2模):带动纱线往回走,在起始织针区域中,前针板及后针板各伸出一织针,对纱线进行吊目编织。

在本实施例中,使前针板上的第1针和后针板上的第5针伸出,对纱线进行吊目编织。

在该第二行程中,通过针织横机的设置,自动控制织针以吊目编织方式运动。

第三行程(即编织的第3模):在所有织针区域中,分别在前针板及后针板上进行单边的成圈编织。

在该第三行程中,通过针织横机的设置,自动控制前针板上所有织针以成圈编织方式运动,再带动纱线往回走,自动控制后针板上所有织针以成圈编织方式运动。

第四行程(即编织的第3模至第n模),在所有织针区域进行成圈编织。

通过该第四行程的编织,将织物形状的主体部分编织完成。

在该第四行程中,通过针织横机的设置,自动控制所有织针均以成圈编织方式运动,从而达到在所有织针区域编织线圈的效果。

第五行程(即编织的第n+1模):在所有织针区域中,分别在前针板以及后针板上进行单边的成圈编织。

在该第五行程中,通过针织横机的设置,自动控制前针板上所有织针以成圈编织方式运动,再带动纱线往回走,自动控制后针板上所有织针以成圈编织方式运动。

第六行程(即编织的第n+2模):在起始织针区域进行浮线编织,形成末端浮线。

在该第二行程中,通过针织横机的三角的设置,控制织针进行浮线编织。

第七行程(即编织的第n+3模,也就是编织的最后一模):在起始织针区域中,前针板及后针板各伸出一织针,进行吊目编织,结束编织,得到纬编罗纹织物。

在本实施例中,使前针板上的第1针和后针板上的第5针伸出,对纱线进行吊目编织。

在该第七行程中,通过针织横机的设置,自动控制织针以吊目编织方式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针织横机具有仅编织起始织针的小行程功能和编织所有织针的大行程功能,第一行程、第二行程、第六行程以及第七行程采用小行程功能编织,避免机头要跨越整个机床才能回到起始织针位置,第三行程、第四行程以及第五行程采用大行程功能编织。

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或设置进行编织,仅需达到按要求实现形成浮线、吊目线或编织线圈。

上述编织方法,通过编织开始设置起始浮线、吊目线和单边线圈,以及编织结束时设置单边线圈、吊目线和末端浮线,利用罗纹织物的特性,在将起始浮线和末端浮线剪断后,遗留的线头会往纬编罗纹织物内自动回缩,隐藏至该纬编罗纹织物内,从而减少了勾领工序;并且,上述的编织方法对应第1模时只需编织浮线,因此不需要排布高低针型,节省了调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纬编罗纹织物在制备成衣领中的应用,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纬编罗纹织物。在得到上述纬编罗纹织物后,剪断织物的末端浮线和起始浮线,该起始浮线和末端浮线均往纬编罗纹织物内回缩,线头隐藏至该纬编罗纹织物内。

因此,将上述纬编罗纹织物用于制作成衣领中,无需进行勾领工序,减少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再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由上述纬编罗纹织物制作而成的衣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