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64530发布日期:2020-03-24 21:21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品质、舒适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新型纺织材料陆续被开发出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成纺织品,使得纺织品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性,如吸湿排汗、抗菌、防静电、抗紫外、保暖等性能,从而满足人们在某些的环境下要求服装具有特定的功能,改善穿着的舒适性。

在夏天的时候人们需要穿着吸湿排汗、抗菌、凉爽、轻薄的服装,来抵抗炎热的天气环境,而在冬天却需要穿着保暖舒适的衣服。特别是有些地方冬天天气温度很低的时候,需要保暖的服装来抵御外界的寒冷天气,因此面料从最初的单层慢慢发展成为双层或者多层。双层或者多层的面料在市场上逐渐受到重视,双层或者多层组织面料与一般单层组织面料相比,不仅风格迥异,而且显现出更加舒适的亲肤效果,手感更加柔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双层面料是由两个系统各自独立的经纬纱,在同一织机上同时形成上下两层,通过设置织物组织结构图,两个独立系统的经纱按照规定的组织结构进行上下交织而成双层或者多层面料。在相同的经纬纱组合、密度情况下,与单层组织的面料相比,双层或者多层面料的交织状态松软,面料比较柔软,凸显不出一种立体的效果,使得面料整体呈现软塌塌效果。另外,双层或者多层面料也会存在面料风格单一、透气性不好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双层或多层面料立体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其中,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包括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所述花纹组织设置为1个以上;固定组织沿花纹组织的边缘分布,对各个花纹组织进行分隔;

所述花纹组织分为三层,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成面层,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不与第三纬纱交织形成中间浮线层,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形成底层;

固定组织为一层,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第二纬纱共同交织形成。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第一纬纱采用弹力纱。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第一纬纱的弹性大于第三纬纱。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第三纬纱的纱支大于第二纬纱,第二纬纱的纱支大于第一纬纱。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第一纬纱的纱支大于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并且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采用弹性纱。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当其中一种纬纱采用弹性纱时,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采用弹性纱。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按1:1:1:1的比例织入。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面层的纬密为55~80/英寸、经密优选90-120/英寸;底层的纬密为35~50/英寸、经密60-90/英寸;

每个花纹组织设置为独立完整的图案,或多个花纹组织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每个花纹组织的面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交织结构;

每个花纹组织的底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交织结构。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所述多层织造面料为牛仔面料。

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其中,每个花纹组织设置为独立完整的图案,或多个花纹组织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每个花纹组织的面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交织结构;

每个花纹组织的底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交织结构。

一种如上所述的多层织造面料的织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多个系统的经纱和多个系统的纬纱进行配置,设计布面图案,根据布面图案设计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选定纱线的规格和确定经纬纱配色循环;

设计经纱的穿综顺序和每筘齿的穿入数;

使用提花机进行织造。

有益效果:本发明多层织造面料,相对于现有的织物,多层织造面料的布面风格更立体,手感更柔软,保暖性能好,透气性能也比较好;且由于面层的经纬密度较高,还使本发明面料具有一定的防风效果。而且,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花型,形成不同风格的面料,通过改变纱线的选原料也能达到不同的风格,具有多样化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花纹组织的面料交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二花纹组织的面料交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固定组织的面料交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层织造面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层织造面料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多层织造面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多层织造面料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第一花纹组织的面料交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固定组织的面料交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多层织造面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多层织造面料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多层织造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包括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所述花纹组织设置为1个以上;固定组织沿花纹组织的边缘分布,对各个花纹组织进行分隔;

所述花纹组织分为三层,第一经纱与第一纬纱交织成面层,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不与第三纬纱交织形成中间浮线层,第二经纱与第二纬纱交织形成底层;

固定组织为一层,由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第二纬纱共同交织形成。

具体地,所述花纹组织起到花纹装饰的作用,所述固定组织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并且将不同花纹组织进行分隔。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可以设置1个以上的花纹组织;花纹组织的图案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提花机进行生产,并通过固定组织去分隔。每个花纹组织的图案可以相同或不同,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使布面外观更加多元化。每个花纹组织可以各自形成独立完整的图案,比如花纹组织的图案设计为星星型、花朵型、方块型或圆型;也可以多个花纹组织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比如通过固定组织的分隔,第一花纹组织形成花蕊的图案,第二花纹组织形成花瓣的图案,这样第一花纹组织、第二花纹组织就可以组合形成一朵花的图案,如图4所示。每个花纹组织的面层可以采用不同的交织结构,使布面花纹多样化,即使同样的图案采用不同的交织结构也会展现不同的面料风格。每个花纹组织的底层也可以设计不同的交织结构,使所述多层织造面料的反面也可以具有设计感。同样的,固定组织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的图案和大小。

所述花纹组织分为面层、中间浮线层、底层三个部分,而面层和底层的交织结构都是没有限制的,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如面层可以采用1/1平纹、2/1斜纹、3/1斜纹、5枚缎纹等浮长在1以上的组织;底层可以采用1/1平纹、2/1斜纹、3/1斜纹、5枚缎纹等浮长在1以上的组织;而中间浮线层采用全纬点组织按比例组合而成。

面层和底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组织。花纹组织中面层、中间浮线层、底层三层组织为独立的组织结构,没有完全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因此,需要固定组织来将这三层组织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并且,通过固定组织沿花纹组织的边缘分布,使花纹组织围合形成所需的图案和大小。而固定组织的交织结构都是没有限制的,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所述固定组织可以是1/1平纹、2/1斜纹、3/1斜纹、缎纹或者其他特殊的组织。优选地,所述多层织造面料为牛仔面料。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可以设计成不同的花型,形成不同风格的面料,通过改变纱线的选原料也能达到不同的风格,为牛仔面料领域提供了一种风格多变、立体感强的新产品。

比如,以较为优选的方案为例,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可按1:1:1:1的比例织入,经纱依次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交织,形成面层、底层、中间浮线层。所述花纹组织中,由第三纬纱形成的中间浮线层的第三纬纱在织物中起到支撑面层,使面层能够凸起,形成一种立体的效果;而且,第一纬纱的织入量是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的2倍,面层的纬向密度大于中层和底层,因此也会使面层有凸起感,加强立体效果。而且,面层的经纬密较高,也可以增加防风保暖的性能。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所选用的纱线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当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不相同时,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的比例可以是任意的,可以在布面展现不一样的风格。

在本发明方案中,对经纱和纬纱的纱线原料并没有特殊限制,根据需要选择即可。经纱和纬纱可以是纯棉、棉弹、棉包芯或者混纺等纱线。经纱、纬纱可以为棉、麻、天丝、莫代尔、粘胶、羊毛、涤纶、锦纶等短纤维组成,也可以是由长丝组成(如涤纶、锦纶),也可以是以弹力丝为芯、以短纤维或长丝为外包纤维形成的弹性包芯纱,也可以为以长丝为芯、以短纤维为外包纤维的包芯纱。

虽然经纱和纬纱对纱线的原料并没有特殊限制,但是不同的纱线也会对面料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带来不同的布面风格。例如,当纬纱选用无弹力的纱线时,由于所述多层织造面料的特殊结构,会使面料比普通的面料更有立体感。而当第一纬纱采用弹力纱时,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因纱线收缩的原因,使面料具有褶皱感,立体效果会更加明显,如图6所示,但底层无褶皱,如图7所示,布面平整,亲肤;优选第一纬纱的弹性大于第三纬纱,使得织物面层收缩性大于底层,使布面由于收缩而更加紧实,而底层收缩较小,经纬纱交织不紧密,而底层为与人体皮肤接触一面,因此人体在穿着时感觉柔软舒适、亲肤。因此,其它纬纱也可以是弹力纱,会使面料的弹性更好,穿着更舒适。

经纱分为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可以是无弹性的纱线,也可以是有弹性的纱线。关于纱线是否有弹性,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的弹性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不一样。当其中一种纬纱采用弹性纱时,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可以采用弹性纱,使面料具有四面弹的效果。

在本发明方案中,对经纱和纬纱的纱支范围也没有特殊要求,当所述经纱采用短纤维制成时,经纱的纱支范围可以为6~70s,当所述经纱采用长丝制成时,经纱的纱支范围可以为40d~600d;当所述纬纱采用短纤维制成时,纬纱的纱支范围可以为6~70s,当所述纬纱采用长丝制成时,纬纱的纱支范围可以为40d~600d。

虽然对经纱和纬纱的纱支没有特殊要求,但是不同的纬纱纱支组合,也会对面料的效果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当第三纬纱的纱支大于第二纬纱,第二纬纱的纱支大于第一纬纱时,由于第一纬纱的纱支小,布面花纹细密好看,而且防风保暖效果好,如图4-5和图10-11所示;中间第三纬纱粗,可以对更好地起到支撑面层的作用,使面层能够凸起,立体效果更好;第二纬纱较粗,加上底层经纬密较低,使底层蓬松柔软,手感舒适。

当第一纬纱的纱支大于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并且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采用弹性纱时,因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收缩率大于第一纬纱,因此面料的面层凸起,褶皱感更强,立体效果更佳。

经纬纱的密度大小直接影响织物交织的紧密程度,机织物的经密一般可以为30-300/英寸,纬密一般可以为20-200/英寸。面层的纬密优为55~80/英寸、经密优选90-120/英寸;底层的纬密优选为35~50/英寸、经密优选60-90/英寸,因为面层和底层的经纬纱密度越大,使得织物交织更加紧密,从而使得中间浮线层可以存储更多的空气,让面料保暖性能更好,同时此范围内经纬纱密度能够使布面纹路更加清晰。

本发明中还提供所述多层织造面料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多个系统的经纱和多个系统的纬纱进行配置,设计布面图案,根据布面图案设计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2.选定纱线的规格和确定经纬纱配色循环。

3.设计经纱的穿综顺序和每筘齿的穿入数。

4.使用提花机进行织造:

上机织造:使用提花机织制,车速为380~400r/min。

开口时间:开口时间早,打纬时经纱对纬纱的包围角大,纬纱容易被打紧。本织物纬密比较大,需要早开口,开口时间确定为318°-322°。

进剑时间:送纬剑进剑时间为60°-65°,接纬剑进剑时间为65°-70°。剑杆织机的进剑时间,对机织面料的生产有较大影响,进剑时间早,由于梭口有效高度小,剑头容易冲断经纱或者形成星跳疵点,进剑时间晚,在织机同样转速的情况下,会增加剑头、剑带的运行速度,机物料的损耗会增加,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本织物由于使用中等后梁高度、大张力工艺,梭口清晰度较好,可以选用较早的进剑时间。

退剑时间:退剑时间为315°-325°。接纬剑退出梭口的时间与开口时间相同,也就是纬纱被接纬剑释放的同时,即被经纱夹住,防止纬织缩的产生。

废边纱的根数为每边各12根,纬纱的释放长度为右侧废边纱+2-3cm。

后梁高度:后梁高度为零刻度,选用中等高度的后梁。纬密比较小,容易被打紧,不需要采用高后梁工艺。采用中等高度的后梁的一个优点是: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小,在满足打纬的前提下,中等后梁的高度对梭口清晰有利。

上机张力:经纱为单纱,上机张力可偏大控制,上机张力大,对梭口清晰有利。上机张力控制在260-290kg。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包括两种花纹组织:第一种花纹组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面组织是1/1平纹,底组织是1/1平纹,中间浮线层为全纬点组织;第二种花纹组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面组织是3/1斜纹,底组织是1/1平纹,中间浮线层为全纬点组织。

固定组织采用山形斜纹组织,其组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

所述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用提花织机按照一定的花型进行织造。

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采用靛兰染的21s纯棉纱,第一纬纱采用32s纯棉纱,第二纬纱采用棉纤维、涤纶、天丝混纺成18s纱线,第三纬纱采用棉纤维、莫代尔纤维纺成11s纱线。采用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采用1:1:1:1的纬比搭配。第一经纱、第二经纱采用3:1的搭配。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的具体工艺为织造+烧毛+退浆+预缩。

最终得到的多层织造面料形成具有独特手感及风格的大提花花型,此面料手感舒适;因其特殊的组织结构,第三纬纱被包裹在两层组织里面,不仅起到职称面层的作用,使面层具有3d立体感,且使得此面料具有空气层的效果,具有保暖作用。本实施例的多层织造面料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多层织造面料的正面,图5为多层织造面料的背面,其中,a为第一种花纹组织,b为第二花纹组织,c为固定组织。

对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为:经向断裂强力839n,纬向断裂强力621n,经纬向的撕破强力均大于64n,马丁耐磨30000转,保温率32%。从此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面料强度高,保温率高。

实施例2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包括两种花纹组织:第一种花纹组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面组织是1/1平纹,底组织是1/1平纹,中间浮线层为全纬点组织;第二种花纹组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面组织是3/1斜纹,底组织是1/1平纹,中间浮线层为全纬点组织。

固定组织采用山形斜纹组织,其组织结构图如图7所示。

所述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用提花织机按照一定的花型进行织造。

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采用靛兰染的12s纯棉纱,第一纬纱采用21s纯棉纱,第二纬纱采用10s纯棉纱,第三纬纱采用300d涤纶长丝。采用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采用1:1:1:1的纬比搭配。第一经纱、第二经纱采用3:1的搭配。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的具体工艺为织造+烧毛+退浆+预缩。

最终得到的多层织造面料形成具有独特手感及风格的大提花花型,此面料手感舒适,因组织的交织及纱线的特性,使得面料具有一定的褶皱效果。更具有3d立体感。本实施例的多层织造面料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多层织造面料的正面,图7为多层织造面料的背面,其中,d为第一种花纹组织,e为第二花纹组织,f为固定组织。

对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为:经向断裂强力876n,纬向断裂强力710n,经纬向的撕破强力均大于64n,马丁耐磨30000转,保温率33.2%。从此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面料强度高,保温率高。

实施例3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包括两种花纹组织:第一种花纹组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面组织是2/2斜纹,底组织是1/1平纹,中间浮线层为全纬点组织;第二种花纹组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面组织是3/1斜纹,底组织是1/1平纹,中间浮线层为全纬点组织。

固定组织采用3/1斜纹组织,其组织结构图如图9所示。

所述花纹组织和固定组织用提花织机按照一定的花型进行织造。

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采用靛兰染的12s纯棉纱,第一纬纱采用32s纯棉纱,第二纬纱采用21s纯棉纱,第三纬纱采用300d锦纶长丝。采用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采用1:1:1:1的纬比搭配。第一经纱、第二经纱采用2:1的搭配。

所述多层织造面料的具体工艺为织造+烧毛+退浆+预缩。

最终得到的多层织造面料形成具有独特手感及风格的大提花花型,此面料手感舒适,因组织的交织及纱线的特性,使得面料具有一定的褶皱效果。更具有3d立体感。本实施例的多层织造面料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多层织造面料的正面,图11为多层织造面料的背面,其中,g为第一种花纹组织,h为第二花纹组织,i为固定组织。

对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为:经向断裂强力842n,纬向断裂强力661n,经纬向的撕破强力均大于64n,马丁耐磨30000转,保温率34.6%从此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面料强度高,保温率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