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6714发布日期:2020-06-17 00:4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面针织大圆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双面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所以发展很快;其中中心套筒是双面针织大圆机的一部分,中心套筒在织造不同产品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调整中心套筒与下筒的距离,以便符合纺织要求,达到最好的纺织效果,因此,需要经常对中心套筒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其上下高度的调整方式为,通过齿轮螺纹连接在中心套筒的外圆上,调节齿轮,实现中心套筒的上下移动;在具体使用时,发现有一些不足,由于齿轮没有限位,调节中心套筒顺着大鼎上下移动时,会出现齿轮倾斜,而且中心套筒与大鼎之间有配合间隙,导致了中心套筒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齿轮出现倾斜,导致了中心套筒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包括一中心套筒,穿过大鼎,连接在所述大鼎上;以及一齿轮,螺纹连接在所述中心套筒的外圆上,底部与所述大鼎的顶部上的密封圈贴合,能够带动所述中心套筒顺着所述大鼎上下移动位置;还包括:

三个底座,均布在所述大鼎上;

以及三个压件,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且能够限位所述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为一段弧形板材。

进一步的:所述压件均布在所述齿轮的四周,由上往下接触所述齿轮,与所述齿轮的上表面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件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外形为扇形;

所述压件包括:一第一块,用于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及一第二块,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块侧壁上,并且向外延伸至所述齿轮的上表面上,用于限位所述齿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一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压件上;

以及一第一环形凸块,连接在所述齿轮的顶部,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一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大鼎上;

以及一第二环形凸块,连接在所述齿轮的底部,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三个底座和三个压件,底座连接在大鼎上,压件连接在底座上,压件能够限位齿轮;当旋转齿轮时,由于齿轮被三个压件限位,因此齿轮不会出现倾斜,旋转时的同心度更好,使得中心套筒也不会发生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从而克服了齿轮出现倾斜,导致了中心套筒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限位齿轮,防止齿轮倾斜,也能够防止中心套筒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的技术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中心套筒,20.大鼎,21.密封圈,30.齿轮,40.底座,50.压件,51.第一块,52.第二块,60.第一卡合部,61.第一凹槽,62.第一环形凸块,70.第二卡合部,71.第二凹槽,72.第二环形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齿轮出现倾斜,导致了中心套筒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能够限位齿轮,防止齿轮倾斜,也能够防止中心套筒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一:

见图1、图2、图3、图8;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中心套筒结构,包括一中心套筒10,穿过大鼎20,连接在所述大鼎20上;以及一齿轮30,螺纹连接在所述中心套筒10的外圆上,底部与所述大鼎20的顶部上的密封圈21贴合,能够带动所述中心套筒10顺着所述大鼎20上下移动位置;还包括:

三个底座40,均布在所述大鼎20上;

以及三个压件50,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底座40上,并且能够限位所述齿轮30;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三个底座40和三个压件50,底座40连接在大鼎20上,压件50连接在底座40上,压件50能够限位齿轮30;当旋转齿轮30时,由于齿轮30被三个压件50限位,因此齿轮30不会出现倾斜,旋转时的同心度更好,使得中心套筒10也不会发生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从而克服了齿轮30出现倾斜,导致了中心套筒10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限位齿轮30,防止齿轮30倾斜,也能够防止中心套筒10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的技术效果;

下面针对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进行具体阐述:

具体来说,在图8中,所述中心套筒10,所述大鼎20和所述齿轮30都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所述中心套筒10穿在大鼎20上,所述齿轮30螺纹连接在所述中心套筒10的外圆上,并且齿轮30的底部与所述大鼎20的顶部上的密封圈21贴合;在旋转齿轮30时,由于齿轮30没有限位,螺纹连接有间隙,会出现齿轮30倾斜的情况,而且中心套筒10与大鼎20之间有配合间隙,导致了中心套筒10顺着大鼎20上下移动时,也会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中,所述底座40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为一段弧形板材;通过四方体形板材,线切割而成;弧形板材有利于与大鼎20的形状匹配,之后由内六角螺栓连接在大鼎20上,安装拆卸较方便,而且美观;

所述压件50均布在所述齿轮30的四周,由上往下接触所述齿轮30,与所述齿轮30的上表面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实施时,压件50均匀排布在齿轮30的四周,在齿轮30旋转时,压件50起到了限位、导向的作用,能够防止齿轮30倾斜;

所述压件50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外形为扇形;所述压件50包括:一第一块51,用于与所述底座40连接;以及一第二块52,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块51侧壁上,并且向外延伸至所述齿轮30的上表面上,用于限位所述齿轮30;实施时,所述第一块51和第二块52一体铸造成坯料,之后机加工,通过第一块51与底座40之间穿入内六角螺栓连接,使得压件50被可靠地连接在底座40上,并且第二块52的底面与齿轮30的上表面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一般间隙为0.02-0.05mm;在齿轮30旋转时,如果发生倾斜,会被第二块52阻挡,使得齿轮30旋转时的同心度相对较好;

实施时,所述第二块52的底面上需涂抹润滑油,减小与齿轮30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齿轮30旋转时较顺畅;

实施例二:

见图4、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一第一卡合部60;

所述第一卡合部60包括:一第一凹槽61,设置在所述压件50上;

以及一第一环形凸块62,连接在所述齿轮30的顶部,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凹槽61,与所述第一凹槽61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一般间隙为0.05-0.1mm;

实施时,所述第一凹槽61在压件50上加工出;所述第一环形凸块62为圆环形结构,与齿轮30一体成型;通过第一环形凸块62插入第一凹槽61,形成了限位、导向结构,当齿轮30旋转时,齿轮30通过第一环形凸块62,顺着第一凹槽61旋转,能够进一步防止齿轮30倾斜;

实施例三:

见图6、图7;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一第二卡合部70;

所述第二卡合部70包括:一第二凹槽71,设置在所述大鼎20上;

以及一第二环形凸块72,连接在所述齿轮30的底部,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凹槽71,与所述第二凹槽71之间按照正常公差间隙配合,一般间隙为0.05-0.1mm;

实施时,所述第二凹槽71为圆环形凹槽,在大鼎20上加工出;所述第二环形凸块72为圆环形结构,与齿轮30一体成型;通过第二环形凸块72插入第二凹槽71,形成了限位、导向结构,当齿轮30旋转时,齿轮30通过第二环形凸块72,顺着第二凹槽71旋转,能够进一步防止齿轮30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实施时,设置有三个底座40和三个压件50,底座40连接在大鼎20上,压件50连接在底座40上,压件50能够限位齿轮30;当旋转齿轮30时,由于齿轮30被三个压件50限位,因此齿轮30不会出现倾斜,旋转时的同心度更好,使得中心套筒10也不会发生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从而克服了齿轮30出现倾斜,导致了中心套筒10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限位齿轮30,防止齿轮30倾斜,也能够防止中心套筒10倾斜,保证了纺织质量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