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梭梭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7672发布日期:2020-10-09 18:3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梭梭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梭梭壳,属于片梭织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片梭包括梭壳和纱夹,片梭的重量约为39.5-40.0g,才能达到优等品片梭对于重量的要求。在片梭织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梭壳每分钟在距离3m长度的导梭齿中穿梭420次,梭壳运行中主要利用尾部的撞力和依靠侧面导向作用实现运动。现目前市面上厂家生产的梭壳45°斜面都是平面,见图1-3。公告号cn2185274y、公开日为1994年12月1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片梭,梭壳的纵截面见该专利说明书附图图2,梭壳的外侧面包括上斜面21、竖直面22、下斜面23,上、下斜面21、23都是平面结构。采用上述两种结构的片梭,在运动过程中,梭壳2与导梭齿3呈面与面接触,在这种高速重力的运行状态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产生极大阻力和摩擦力;第二,导致导梭齿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梭梭壳,本实用新型梭壳与导梭齿接触的面为圆弧面,梭壳与导梭齿呈线与线接触,大大减小了阻力和摩擦力,提高了导梭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片梭梭壳,包括剑鞘状的梭壳壳体,其特征是,所述梭壳壳体的两个外侧壁均包括第一圆弧面、竖直面、第二圆弧面,竖直面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竖直面、第二圆弧面组成v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直径均为86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面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一直线,竖直面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二直线,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对应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45°。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弧面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三直线,第三直线与第二直线对应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45°。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对称设置在竖直面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将与导梭齿接触得梭壳侧面由平面加工为圆弧面,使得梭壳与导梭齿由原来的面与面接触变为线与线接触,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进而使得阻力和摩擦力大大减小,使得梭壳的移动更加省力。此外,导梭齿与梭壳的接触面减小后,减轻了对导梭齿的磨损,延长了导梭齿的使用寿命。

第二,将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的直径设计为86mm,保证梭壳的重量大于39.5克,满足片梭织机对于梭壳重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片梭梭壳与导梭齿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现有片梭梭壳的纵截面结构图;

图3是现有片梭梭壳与导梭齿的配合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片梭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片梭梭壳的纵截面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部位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片梭梭壳与导梭齿的配合关系图;

图9是图8中c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9所示,一种片梭梭壳,包括剑鞘状的梭壳壳体1,梭壳壳体1内设置矩形孔。

梭壳壳体1的两个外侧壁均包括第一圆弧面11、竖直面12、第二圆弧面13。竖直面1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第一圆弧面11、竖直面12、第二圆弧面13组成v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与导梭齿接触得梭壳1侧面由平面加工为圆弧面,使得梭壳1与导梭齿3由原来的面与面接触变为线与线接触,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进而使得阻力和摩擦力大大减小,使得梭壳的移动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导梭齿与梭壳的接触面减小后,减轻了对导梭齿的磨损,延长了导梭齿的使用寿命。

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的直径均为86mm,保证梭壳的重量大于39.5克,满足片梭织机对于梭壳重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把现有梭壳的45°斜面从平面改成半径43mm的圆弧面,但此圆弧半径也不能过小,因为梭壳内孔为方,会导致两侧面角尺寸太薄,不利于长时间的磨损,缩小其使用寿命,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影响其梭壳重量,达不到我们对片梭重量39.5-40.0g的要求,梭壳的重量要求在片梭织机中要求非常苛刻的,梭壳在机器中每分钟运动次数大概360次,速度很快,且重量要求是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得出的,过重过轻都不行。另外,梭壳圆弧面过小也会使在与导梭齿的配合过程中,由于梭壳重量轻,接触面小的原因,使得梭壳在工作过程中晃动比较大,运动不稳定,因此梭壳在与导梭齿配合过程中必须有几个面来支撑。

第一圆弧面11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一直线14,竖直面12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二直线15,第一直线14与第二直线15之间的夹角为45。

第二圆弧面13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三直线16,第三直线16与第二直线15之间的夹角为45。

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对称设置在竖直面12两侧。



技术特征:

1.一种片梭梭壳,包括剑鞘状的梭壳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梭壳壳体(1)的两个外侧壁均包括第一圆弧面(11)、竖直面(12)、第二圆弧面(13),竖直面(1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第一圆弧面(11)、竖直面(12)、第二圆弧面(13)组成v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梭梭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的直径均为8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梭梭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圆弧面(11)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一直线(14),竖直面(12)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二直线(15),第一直线(14)与第二直线(15)之间的夹角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梭梭壳,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圆弧面(13)纵截面两端点之间形成第三直线(16),第三直线(16)与第二直线(15)之间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梭梭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对称设置在竖直面(12)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片梭织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片梭梭壳,包括剑鞘状的梭壳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梭壳壳体(1)的两个外侧壁均包括第一圆弧面(11)、竖直面(12)、第二圆弧面(13),竖直面(1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圆弧面(11)、第二圆弧面(13),第一圆弧面(11)、竖直面(12)、第二圆弧面(13)组成V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梭壳与导梭齿接触的面设计为圆弧面,梭壳与导梭齿呈线与线接触,大大减小了阻力和摩擦力,提高了导梭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郭卫;郭勐;郭秀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郭氏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0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