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74781发布日期:2020-06-20 17:2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麻类纤维易种植,产量高,不会对资源造成掠夺性开发,产品废弃后能在自然界中降解,不会造成恶性污染,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指标要求。又由于麻类天然纤维比玻璃纤维等一般的增强材料价格低廉,又能减轻重量和改善材料加工性和表面外观,因此越来越受到加工及生产商的青睐。麻类纤维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诗经“陈风”记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现代医学原理证明,麻类纤维具有很强的抗菌性,是生产健康板材的重要原材料,现有的板材强度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容易生长螨虫、滋养细菌,容易危害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容易固定,且不易错位,板材本体采用麻类纤维天然环保,吸湿防潮的特效,再搭配石墨烯快速导热和散热特性,加速催化麻类纤维蓄热祛湿功效,使其实现不易霉变,防虫抑菌效果更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包括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的板材本体上开设有插槽,板材本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内据啮合有卡块,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周圈的板材本体上开设有弧形凹槽,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之间的板材本体上开设有第三螺纹槽,第三螺纹槽的一端开设有圆形凹槽,第三螺纹槽内啮合有插柱,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插柱一端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第二螺纹柱与第三螺纹槽啮合,第二螺纹柱外周的插柱端面上连接有第一楔形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错位分布在板材本体一侧的两端,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与卡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错位分布在板材本体一侧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圆形凹槽内呈环形分布有第二楔形纹。

优选的,所述板材本体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石墨烯混合浆液1-2份、麻类纤维6-8份、开松棉3-4份;

石墨烯混合浆液由聚乙烯醇溶液和石墨烯溶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

麻类纤维发酵液由苎麻、亚麻、黄红麻、罗布麻、大麻和枯草杆菌菌液按重量份10:10:10:10:1混合,发酵产生;

开松棉由熔点纤维和涤纶化纤按重量份7:3混合,通过梳理机制成。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苎麻、亚麻、黄麻、红麻、罗布麻、大麻按照比例放入密闭的发酵室内,并加入枯草杆菌菌液,自然发酵,制成麻类纤维;

s2:将麻类纤维浸泡在0.01-0.1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静置24小时,使麻类纤维吸附银离子;

s3:捞出麻类纤维挤干,并通过蒸馏中震荡,洗净;

s4:将石墨烯经过机硅烷修饰后形成石墨烯粉末,将石墨烯与蒸馏水混合,利用超声细胞粉碎仪制成石墨烯溶液,聚乙烯醇与蒸馏水混合,并加热至100℃,通过搅拌制成聚乙烯醇溶液,将制成的石墨烯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制成石墨烯混合浆液;

s5:熔点纤维和份涤纶化纤混合后投入梳理机中,梳理成网,制成开松棉

s6:将麻类纤维和石墨烯混合浆液混合,并将混合物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石墨烯纤维网,在铺网机输送链上加入松棉,和梳理成网的石墨烯纤维网同时铺网,并在表面铺设表皮材料,再经160℃的烘房加热,冷却成型后制备成板材本体1;

s7:将板材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插槽、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和第三螺纹槽,并制作卡块和插柱。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9,聚乙烯醇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19。

优选的,所述卡块和插柱均为板材本体为同种材料制成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板材本体错位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并在板材本体的另一侧啮合卡块,通过插柱定位两块板材本体,并设有卡块连接板材本体,结构简单,容易固定,且不易错位,板材本体采用麻类纤维天然环保,吸湿防潮的特效,再搭配石墨烯快速导热和散热特性,加速催化麻类纤维蓄热祛湿功效,使其实现不易霉变,防虫抑菌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卡块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插柱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楔形纹和第二楔形纹啮合结构。

图中:1、板材本体;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插槽;14、第一螺纹槽;141、弧形凹槽;15、第二螺纹槽;16、第三螺纹槽;161、圆形凹槽;162、第二楔形纹;2、卡块;21、第一螺纹柱;3、插柱;31、第二螺纹柱;32、第一楔形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包括板材本体1,板材本体1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石墨烯混合浆液1份、麻类纤维7份、开松棉2份,石墨烯混合浆液由聚乙烯醇溶液和石墨烯溶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麻类纤维发酵液由苎麻、亚麻、黄红麻、罗布麻和枯草杆菌菌液按重量份10:10:10:10:1混合,发酵产生,开松棉由熔点纤维和涤纶化纤按重量份7:3混合,通过梳理机制成,板材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错位分布在板材本体1一侧的两端,且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均与卡块2相匹配,卡块2分别与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卡合连接,起到连接两块板材本体1的作用,第二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之间的板材本体1上开设有插槽13,板材本体1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14和第二螺纹槽15,第一螺纹槽14和第二螺纹槽15错位分布在板材本体1一侧的两端,第一螺纹槽14和第二螺纹槽15分别连接的卡块2错位分布,在安装时,卡块2错位卡合,连接牢固,板材本体1连接不易错位,第一螺纹槽14和第二螺纹槽15内据啮合有卡块2,第一螺纹槽14和第二螺纹槽15周圈的板材本体1上开设有弧形凹槽141,第一螺纹槽14和第二螺纹槽15之间的板材本体1上开设有第三螺纹槽16,第三螺纹槽16的一端开设有圆形凹槽161,第三螺纹槽16内啮合有插柱3,卡块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21,插柱3一端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31,第二螺纹柱31与第三螺纹槽16啮合,第二螺纹柱31外周的插柱3端面上连接有第一楔形纹32,圆形凹槽161内呈环形分布有第二楔形纹162,第二楔形纹162和第一楔形纹32卡合时,插柱3则不能继续向拧紧的方向旋转。

工作过程:通过第一螺纹柱21和第二螺纹柱31分别安装卡块2和插柱3,卡块2与弧形凹槽141卡合,固定卡块2的位置,安装时,将两块板材本体1垂直设置,将水平放置板材本体1的插柱3的一端插入另一块板材本体1的插槽13内,旋转竖直的板材本体1,第二楔形纹162和第一楔形纹32卡合时,插柱3则不能继续向拧紧的方向旋转,竖直的板材本体1绕插柱3旋转,直至竖直的板材本体1旋转至与水平放置板材本体1齐平,此时卡块2分别旋转至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内,并与之卡合,实现两块板材本体1的连接。

为了更好的展现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的制备流程,本实施例现提出一种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苎麻、亚麻、黄红麻、罗布麻、大麻按照比例放入密闭的发酵室内,并加入枯草杆菌菌液,自然发酵,制成麻类纤维,麻类纤维具有天然环保,吸湿防潮的特效;

步骤二:将麻类纤维浸泡在0.01-0.1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静置24小时,使麻类纤维吸附银离子,在麻类纤维吸附银离子后,能够提高板材的抗菌性;

步骤三:捞出麻类纤维挤干,并通过蒸馏中震荡,洗净;

步骤四:将石墨烯经过机硅烷修饰后形成石墨烯粉末,将石墨烯与蒸馏水混合,利用超声细胞粉碎仪制成石墨烯溶液,所述石墨烯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9,聚乙烯醇与蒸馏水混合,并加热至100℃,通过搅拌制成聚乙烯醇溶液,聚乙烯醇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19,将制成的石墨烯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制成石墨烯混合浆液,石墨烯具有快速导热和散热特性,加速催化麻类纤维蓄热祛湿功效,使其实现不易霉变,达到防虫螨抑菌效果更佳;

步骤五:熔点纤维和份涤纶化纤混合后投入梳理机中,梳理成网,制成开松棉

步骤六:将麻类纤维和石墨烯混合浆液混合,并将混合物喂入梳理机梳理成石墨烯纤维网,在铺网机输送链上加入松棉,和梳理成网的石墨烯纤维网同时铺网,并在表面铺设表皮材料,再经160℃的烘房加热,冷却成型后制备成板材本体1;

步骤七:将板材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插槽13、第一螺纹槽14、第二螺纹槽15和第三螺纹槽16,并制作卡块2和插柱3,所述卡块2和插柱3均为板材本体1为同种材料的构件,在卡块2和插柱3分别与板材本体1连接后,能够保证表面平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板材本体1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石墨烯混合浆液1,麻类纤维7、开松棉2,其结构以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板材本体1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石墨烯混合浆液4份、麻类纤维6份、开松棉4份,其结构以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石墨烯与麻类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板材本体1错位开设有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并在板材本体1的另一侧啮合卡块2,通过插柱3定位两块板材本体1,并设有卡块2连接板材本体1,结构简单,容易固定,且不易错位,板材本体1采用麻类纤维天然环保,吸湿防潮的特效,再搭配石墨烯快速导热和散热特性,加速催化麻类纤维蓄热祛湿功效,使其实现不易霉变,防虫抑菌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