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6794发布日期:2021-03-16 22:4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筒滚筒洗衣机的减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洗衣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之一,洗衣机给人们的洗衣带来了巨大的便利。2010年,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洗衣机市场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了76%,其中城镇市场已经超过了96%,农村市场也已经超过了53%,由此说明,洗衣机在国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洗衣机作为人们最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双筒洗衣机在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双筒洗衣机的下筒与普通洗衣机的结构相似,都是通过第一减振器与吊簧进行支撑与减振。

目前,对于上筒洗衣机的支撑与减振结构都比较复杂,大大增加了双筒洗衣机的生产以及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

本实用新型只通过若干吊杆将上筒连接于框体上,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包括洗衣机本体,所述洗衣机本体包括框体、筒体、第一减振器、至少两个吊杆;其中,

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与下筒,所述上筒与下筒位于所述框体内,所述上筒位于所述下筒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框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筒上,所述第一减振器用于支撑所述下筒并对其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

所述吊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框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筒,以使得所述上筒悬挂于所述框体内。

优选地,所述框体还包括顶框、底框、中横梁;其中,

所述顶框包括若干顶横梁,若干所述吊杆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横梁上,以使得所述上筒悬挂于所述框体的内部;

所述底框包括若干底横梁,所述第一减振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横梁上,以削弱所述下筒传递给所述框体的振动幅度;

所述中横梁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上筒与下筒之间。

优选地,所述顶横梁上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吊杆与顶横梁的连接处,所述加强结构用于增加所述顶横梁的刚性。

优选地,所述上筒上连接三个所述吊杆,三个所述吊杆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上筒的一侧顶横梁上,三个所述吊杆中的另外两个连接于所述上筒的另一侧顶横梁上;所述顶横梁平行于所述上筒的轴向方向,以使得所述上筒在三个所述吊杆的作用下悬挂于所述框体内。

优选地,所述上筒上连接四个所述吊杆,四个所述吊杆分别对称连接于所述上筒的两侧的顶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吊杆的一端连接于相邻的所述顶横梁形成的拐角处。

优选地,所述底框包括若干底横梁,所述第一减振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横梁上,以削弱所述下筒传递给所述框体的振动幅度。

优选地,所述底框上至少连接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下筒的一侧所述底横梁上,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中的两个位于所述下筒的另一侧所述底横梁上。

优选地,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与所述底横梁的支撑处形成等腰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本体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减振器,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横梁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筒;所述第二减振器用于支撑所述上筒并对其产生的振动进行削减。

优选地,所述上筒上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以所述上筒的轴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

优选地,所述上筒上连接三个所述第二减振器,三个所述第二减振器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上筒的一侧,三个所述第二减振器中的另两个位于所述上筒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上筒上连接四个所述第二减振器,四个所述第二减振器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筒的两侧,四个所述第二减振器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本体还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横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筒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该洗衣机的下筒通过第一减振器进行支撑与减振,该洗衣机的上筒只通过吊杆进行支撑与减振,以使得该双筒洗衣机的结构简单,该双筒洗衣机的上筒无需跟下筒之间进行关联,不仅简化该洗衣机的整体结构,且降低洗衣机在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工艺复杂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0、洗衣机本体,10、框体,111、第一顶横梁,112、第二顶横梁,121、中横梁,131、底横梁,20、吊杆,310、上筒,320、下筒,40、第一减振器,50、第二减振器,60、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如图1-8所示,包括洗衣机本体100,所述洗衣机本体100包括框体10、筒体、第一减振器40、至少两个吊杆20;其中,

所述筒体包括上筒310与下筒320,所述上筒310与下筒320位于所述框体10内,所述上筒310位于所述下筒320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减振器4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框体10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筒320上,所述第一减振器40用于支撑所述下筒320并对其产生的振动进行消减;

所述吊杆2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框体10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筒310,以使得所述上筒310悬挂于所述框体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追求洗衣机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卫生情况,因此双筒洗衣机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一般的,双筒洗衣机包括下筒与上筒,上筒位于下筒的正上方,且上筒容纳衣物的质量小于下筒容纳衣物的质量;另外,双筒洗衣机的上筒工作时,下筒如千斤坠般降低洗衣机的中心;当洗衣机的下筒工作时,上筒作为配重压住下筒。对于下筒一般通过减震器与吊簧进行减振与支撑,应当理解为:通过减震器的下支撑与吊簧的上支撑使得下筒置于洗衣机框体内,另外当因洗衣机内桶旋转产生振动的时候,减震器与吊簧将下筒上产生的振动进行削减以减少传递至框体上的振动。

一般地,上筒310和下筒320一样也是通过减震器与吊簧进行支撑与减振,但是在洗衣机框体的中横梁121上再固定安装一用于上筒的减震器,增加洗衣机整体结构的复杂性。本实施例中,只通过若干吊杆对上筒310进行减振与支撑,无需通过减震器对上筒进行减振和支撑。只通过若干吊杆将上筒悬挂于框体内,使得洗衣机整体的结构简单化,且降低洗衣机在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工艺复杂度。

所述框体10还包括顶框、底框、中横梁121;其中,所述顶框包括若干顶横梁,若干所述吊杆20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横梁上,以使得所述上筒悬挂于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底框包括若干底横梁131,所述第一减振器4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横梁131上,以削弱所述下筒320传递给所述框体10的振动幅度;所述中横梁12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上筒310与下筒32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横梁包括第一顶横梁111与第二顶横梁112,第一顶横梁111与第二顶横梁112分别位于洗衣机的两侧。洗衣机的框体为一个长方体,上筒310和下筒320分别置于长方体内。若干吊杆20安装于顶框上以使得上筒悬挂于框体内;第一减振器40固定安装于底框上,以对下筒320起到减振和支撑的作用;中横梁12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上筒310与下筒320之间,中横梁121用于安装吊簧,以对下筒起到支撑与减振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横梁上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吊杆20与顶横梁的连接处,所述加强结构用于增加所述顶横梁的刚性。优选地,加强结构包括折弯成型的顶横梁,应当理解为:顶横梁通过折弯工艺将其折弯成90度的折弯件,以提高顶横梁的刚性,进一步加强洗衣机框体的整体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上筒310上连接三个所述吊杆20,三个所述吊杆20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上筒310的一侧顶横梁上,三个所述吊杆20中的另外两个连接于所述上筒310的另一侧顶横梁上;所述顶横梁平行于所述上筒的轴向方向,以使得所述上筒310在三个所述吊杆20的作用下悬挂于所述框体10内。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吊杆20分别与顶横梁接触处的连线形成三角形,三角形结构的三个吊杆20形成稳定结构以使得上筒稳定悬挂于洗衣机框体内。

优选地,三个所述吊杆20与所述顶横梁的连接处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应当理解为:吊杆连接的顶横梁包括位于上筒两侧的两个平行的顶横梁,即长方体结构的洗衣机的边长。三个吊杆分别连接于上筒两侧的两个平衡的顶横梁上,上筒的两侧分别包括一个吊杆与两个吊杆,且在上筒的轴线方向上一个吊杆在两个吊杆的连线的中点处,即三个吊杆与顶横梁的连接处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即顶横梁上的一个吊杆分别与相对的顶横梁上了两个吊杆的连线的距离相同。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吊杆使得上筒更加稳定的置于洗衣机的框体上,

在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上筒310上连接四个所述吊杆20,四个所述吊杆20分别对称连接于所述上筒的两侧的顶横梁上;优选地,四个所述吊杆20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横梁形成的拐角处,四个所述吊杆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上筒悬挂于所述框体10内。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吊杆20对称设置,使得框体10对上筒310的承载力更加分布;且四个吊杆20连接相邻顶横梁形成的拐角即长方体的顶点,承受力的强度更大。当上筒310因旋转产生振动时,四个吊杆20相比于两个吊杆20将更多的振动力减弱后再传递至顶框的顶横梁上,以减轻洗衣机整体的振动。

吊杆20一般包括杆体、吊杆座、球座、弹簧座;吊杆座设置于杆体的顶端,弹簧座和球座由吊杆的底端依次向上贯穿于杆体上,球座内设有摩擦片,摩擦片用于增加阻尼;洗衣机框体上设有球面凹槽,吊杆座的凸球面与框体上的凹球面配合,以使得上筒悬挂于洗衣机的框体上;优选的,吊杆还包括弹簧,弹簧座、弹簧和球座由吊杆的底端依次向上贯穿于杆体上,弹簧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所述底框包括若干底横梁131,所述第一减振器4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横梁131上,以削弱所述下筒320传递给所述框体10的振动幅度。在本实施例中,底横梁131平行于顶横梁,第一减振器40的一端连接下筒320,另一端连接底横梁131,第一减振器40用以将下筒320上产生的振动削弱后传递给框体10,以减小整个洗衣机的振动幅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底框上至少连接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40,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40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下筒320的一侧所述底横梁131上,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40中的两个位于所述下筒320的另一侧所述底横梁131上。三个第一减振器40使得下筒320更加稳定有效的对下筒进行支撑与减振。

优选地,三个所述第一减振器40与所述底横梁131的连接处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结构类似于上文中的吊杆20与顶横梁的连接处的连线形成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结构增加稳定性,以使得下筒更加稳定置于洗衣机框体中。

需要说明的是:下筒320连接的第一减振器40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比如下筒的下方连接四个第一减振器40,四个第一减振器40分别置于下筒320的两侧,以使得下筒320处于更加稳定的结构。另外,数量较多的第一减振器40可以削弱更多下筒产生的振动力后在传递至洗衣机框体上,但是数量越多不仅增加洗衣机的生产成本还增加了洗衣机的安装与维护的工序。在本实用新型中下筒优选连接三个第一减振器40,不仅可以保证下筒320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的削减下筒320产生的振动力后再传递至洗衣机框体上。

所述洗衣机本体1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减振器50,所述第二减振器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横梁121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筒310;所述第二减振器50用于支撑所述上筒310并对其产生的振动进行削减。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振器50与第一减振器40的作用以及结构相同,只是第二减振器50连接于上筒310上,第一减振器40连接于下筒320上。第二减振器50的一端连接与上筒310的下面,另一端连接于洗衣机框体的中横梁121上,中横梁12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上筒310与下筒320之间。在上筒310的上部连接若干吊杆20的同时在上筒310的下部连接有第二减振器50,吊杆20与第二减振器50分别从上筒的上方与下方对其进行支撑与减振,提高上筒的稳定性的同时,减振效果更佳。

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上筒310上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以所述上筒310的轴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优选地,两个第二减振器5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圆柱形下筒的侧壁上,根据上筒310占框体体积的大小以及自身的重量等因素安装两个第二减振器50。比如:当上筒310占整个框体的体积较小,上筒310的筒壁离中横梁的距离较大时,两个减振器的延长线的形成的角度为30度,30度的角度使得两个减振器能较稳定的支撑上筒。当上筒310占整个框体的体积较大,上筒310的筒壁离中横梁的距离较小时,两个减振器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为120度,120度的角度结构的两个减振器能稳定支撑上筒。

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筒310上连接三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三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上筒310的一侧,三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中的另两个位于所述上筒310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第二减振器50与三个第一减振器40的结构类似,三个第二减振器40与中横梁121的连接处的连线同样优选形成等腰三角形,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上筒稳定悬挂于洗衣机框体内。

在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上筒310上连接四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四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筒310的两侧,四个所述第二减振器50对称设置。四个第二减振器50可以更好对上筒起到支撑与减振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洗衣机本体100还包括拉簧60,所述拉簧6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横梁121上,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筒320上。在本实施例中,拉簧60与第一减振器40同样起到支撑的作用,拉簧60的一端安装于中横梁121上,另一端连接下筒320的上端,第一减振器40与拉簧60从下筒的上部与下部将其悬挂于框体内。同时,拉簧60也起到减振的作用,第一减振器40与拉簧60同时作用于下筒320上,使得下筒320产生的振动被削弱,以使得更少的振动传递至洗衣机框体上,降低整体洗衣机的振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筒滚筒洗衣机,该洗衣机的下筒通过第一减振器40进行支撑与减振,该洗衣机的上筒只通过吊杆进行支撑与减振,以使得该双筒洗衣机的结构简单,该双筒洗衣机的上筒无需跟下筒之间进行关联,不仅简化该洗衣机的整体结构,且降低洗衣机在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工艺复杂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