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13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95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Z113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机的附加控制器,特别是一种用于Z113针织机的提花控制器。
目前在针织行业Z113针织机被普遍采用,它有提花功能,但不能对提花进行自由控制,即要么整件织品都没有提花,要么整件织品都均布同一种事先设定的图案,这使得织出的织品图案较为单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对Z113针织机的提花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提花控制的提花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这样的Z113针织机的提花与否最终取决于针织机内提花滚筒和与之相连的钩针,当钩针与提花滚筒脱开,Z113针织机就不再提花,反之则提花;设计的提花控制器包括基架、输入摆杆、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输出摆杆,它的动力输入取自针织机的转动针筒并经一凸轮驱动输入摆杆作周期性的摆动,经过传动机构传动最后输出为一摆杆的摆动,同时由控制机构按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传动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只要将该输出摆杆与前述的针织机钩针相连即可自动控制针织机的提花;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入摆杆相连的连杆、与连杆另一端相连的往复转动块、后驱动棘爪、后止回棘爪、后棘轮和与其同轴的转筒以及固定在转筒外周的多边凸轮;输出摆杆的一端即与该多边凸轮相抵;控制机构包括一能绕其转轴转动有二个叉端的拨叉、前驱动棘爪、前止回棘爪、前棘轮和与其同轴的齿轮以及与之啮合的环形程序控制链条;所述的前、后驱动棘爪同轴但不连动且固定在所述的往复转动块上,所述的前、后止回棘爪同轴但不连动且直接固定在所述的基架上,所述的拨叉其中一叉端靠在挂于齿轮上的控制链上,另一叉端位于后驱动棘爪下方且与之相抵。
在Z113针织机上增加本实用新型后能自动有效地控制织品上提花的位置,从而实现多种多样的提花图案设计,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制造成本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Z113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包括基架(1)、输入摆杆(3)、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输出摆杆,它的动力输入取自针织机的转动针筒并经一凸轮驱动输入摆杆周期性的摆动,经过传动机构传动最后输出为输出摆杆(21)的摆动,同时由控制机构按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传动系统是否工作。
如图1~3所示,输入摆杆(3)一端通过销轴(22)固定在基架(1)上并可绕轴(22)摆动,摆杆中段凸起部位为一碰轮(2)用来接受前述凸轮的驱动;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连杆(5)、往复转动块(15)、后驱动棘爪(24)、后止回棘爪(25)(图中被掩盖不清,参见图1的前止回棘爪24)、后棘轮(23)、转筒(27)和多边凸轮(28);连杆(5)一端与输入摆杆(3)的自由端通过销轴(4)铰接,另一端与往复转动块(15)的一突起端铰接;往复转动块(15)为可绕其中心轴转动的一不规则四角星块,在上述的突起端位置连接有回复拉簧(6),其另一突起端处固定有一对不连动的同轴棘爪前驱动棘爪(16)和后驱动棘爪(24),在基架(1)的左下部则有另一对不连动的同轴棘爪前止回棘爪(14)和后止回棘爪(25),在转动块(15)后面的后棘轮(23)分别与后驱动棘爪(24)、后止回棘爪(25)啮合;转筒(27)为一圆柱件,位于后棘轮(23)之后并通过轴套(30)与后棘轮(23)及往复转动块(15)同轴(31),在其外周固定有一多边凸轮(28)。当动力驱动输入摆杆(3)转动时,通过连杆(5)推动往复转动块(15)转动,于是后驱动棘爪(24)驱动后棘轮(23)转动,带动转筒(27)转动使多边凸轮(28)变位,当后棘轮(23)转过一个棘齿后,后止回棘爪(25)又使后棘轮(23)定位,同时多边凸轮(28)也因此定位,而往复转动块(15)则在回复拉簧(6)的作用下复位,等待下一次驱动的到来。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拨叉(8)、前驱动棘爪(16)、前止回棘爪(14)、前棘轮(13)、齿轮(11)和环形程序控制链条(36);所述拨叉(8)有两个叉端,可绕轴(7)转动并连有拉簧(9);前棘轮(13)位于往复转动块(15)的前面并分别与所述的前驱动棘爪(16)、前止回棘爪(14)啮合;齿轮(11)位于前棘轮(13)之前并与前棘轮(13)、往复转动块(15)同轴(31);控制环链(36)有两种链节一种为平齿链节(37),另一种为高齿链节(38),与齿轮(11)啮合,如图5所示所述拨叉(8)的其中一叉端靠在控制链(36)上,另一叉端位于后驱动棘爪(24)下方且与之相抵。当动力驱动输入摆杆(3)转动时,通过连杆(5)推动往复转动块(15)转动,于是前驱动棘爪(16)驱动前棘轮(13)转动,带动齿轮(11)转动,控制环链(36)前进一个链节,当前棘轮(13)转过一个棘齿后,前止回棘爪(14)又使前棘轮(13)定位,同时齿轮(11)及控制环链(36)也因此定位,而往复转动块(15)则在回复拉簧(6)的作用下复位,等待下一次驱动的到来;当拨叉(8)的一叉端所靠的链节为高齿链节(38)时,该叉端被抬起,于是另一叉端也同步地带动后驱动棘爪(24)抬起,脱离后棘轮(23)的棘齿,如图5所示状态,从而打断了传动系统的传动环节使之不再起作用,这时传动系统的输出摆杆(21)维持原来状态不变;而当拨叉的一叉端所靠的链节为平齿链节(37)时,后驱动棘爪(24)落下与后棘轮(23)啮合,传动系统又开始起作用;这样只要根据设计所需合理地安排高齿链节(38)与低齿链节(37)的排列,就能方便自如地控制传动系统,从而最终控制织品上提花的排布。
如图4所示,输出摆杆(21)呈L字型,其下部一端通过滚轮(32)抵在多边凸轮(28)上,另一端则与一拉簧(33)相连,当凸轮(28)的凸边与输出摆杆(21)相抵时,输出摆杆(21)就绕转轴(20)向左摆动并定位,当凸轮(28)转至平边时,输出摆杆(21)就在回复拉簧(33)的作用下复位并与凸轮(28)的平边相抵。图中的限位螺钉(34)在将输出摆杆(21)尾部顶起时可以对输出摆杆(21)的摆幅作小量调节。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更加可靠还可增设定位机构,包括与往复转动块(15)固连的弧形板(12)和插销(10),如图1所示,插销(10)侧壁开有弧形斜槽并让弧形板(12)的边缘穿过(图中未显示),当往复转动块(15)被驱动按逆时针转动时,插销(10)就被弧形板(12)驱动向内运动,并穿过基架壁到达转筒(27)的凸缘(26)处,当往复转动块(15)转动到底时,插销(10)正好插入转筒凸缘上均布圆孔(29)的其中一个圆孔,从而使转筒(27)稳定定位;当往复转动块(15)复位时,与上述动作相反,插销(10)退出转筒凸缘上圆孔(29)并复位。
在基架(1)上还可设有一锁钩(17),可绕轴(19)旋转,并可由位于其中部的定位螺钉(18)相对基架(1)锁定,在拆装、搬运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将该锁钩(17)与被手动按下的往复传动块(15)钩住并将之锁定,这样使本实用新型在拆装、搬运时不致因震动而损坏。
权利要求1.Z113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1)、输入摆杆(3)、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输出摆杆(21);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入摆杆(3)相连的连杆(5)、与连杆(5)另一端相连的往复转动块(15)、后驱动棘爪(24)、后止回棘爪(25)、后棘轮(23)和与其同轴的转筒(27)以及固定在转筒(27)外周的多边凸轮(28);输出摆杆(21)的一端即与该多边凸轮(28)相抵;控制机构包括一能绕其转轴转动有二个叉端的拨叉(8)、前驱动棘爪(16)、前止回棘爪(14)、前棘轮(13)和与其同轴的齿轮(11)以及与之啮合的环形程序控制链条(36);所述的前、后驱动棘爪(16)、(24)同轴但不连动且固定在所述的往复转动块(15)上,所述的前、后止回棘爪(14)、(25)同轴但不连动且直接固定在所述的基架(1)上,所述的拨叉(8)其中一叉端靠在控制链(36)上,另一叉端位于后驱动棘爪(24)下方且与之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机构,由与往复转动块(15)固连的弧形板(12)、插销(10)和均布圆孔(29)的转筒凸缘(26)组成,插销(10)侧壁开有弧形斜槽并让弧形板(12)的边缘穿过,当往复转动块(15)被驱动按逆时针转动时,插销(10)就被弧形板(12)驱动向内运动,并穿过基架壁插入转筒凸缘上均布圆孔(29)的其中一个圆孔,从而使转筒(27)稳定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基架(1)上还设有一锁钩(17),可绕轴(19)旋转,并可由位于其中部的定位螺钉(18)相对基架(1)锁定,在拆装、搬运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将该锁钩(17)与被手动按下的往复传动块(15)钩住并将之锁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基架(1)内输出摆杆(21)的下端尾部固定有限位螺钉(3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环链(36)由平齿链节(37)和高齿链节(38)链接而成。
专利摘要Z113针织机自动提花控制器,包括基架、输入摆杆、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输出摆杆,它的动力输入取自针织机的转动针筒并经一凸轮驱动输入摆杆作周期性的摆动,经过传动机构传动最后输出为一摆杆的摆动,同时由控制机构按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传动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只要将该输出摆杆与针织机钩针相连即可自动控制针织机的提花。在Z113针织机上增加本实用新型后能自动有效地控制织品上提花的位置,从而实现多种多样的提花图案设计。
文档编号D04B15/66GK2184004SQ9420626
公开日1994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日
发明者马志龙 申请人:马志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