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穿线装置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96474阅读:来源:国知局
竖起片51c从上述推压板部51b的宽度方向端缘通过弯折而一体形成。推压板部51b和竖起片51c的弯折部位优选的是形成为截面大致圆弧状。
[0047]进而,推压板部51b也有将沿着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凹状的圆弧状的情况〔参照图5 (A)〕。这样,通过在推压板部51b上形成竖起片51c、或使推压板部51b的沿着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即使在经过保持槽部43的面线N被弹簧板部51推压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形成起毛刺或起绒毛。此外,也有在推压板部51b上做成不形成上述竖起片51c的单纯的平坦形状的情况〔参照图5 (B)〕。
[0048]在线保持工具A上,设有线脱离防止部6。该线脱离防止部6是在与面线N交叉那样的状态下装备在线保持工具A上的部位,所述面线N被插入在上述保持槽部43内且被上述线推压部件5和上述线保持面部44夹持。并且,线脱离防止部6将面线N从保持槽部43脱出的通路切断,以使插入在保持槽部43内的面线N不会容易地从保持槽部43脱出。此夕卜,线脱离防止部6进行限制,以使保持槽部43内的面线N从保持状态向规定的方向穿过。该规定的方向,即从保持槽部43向穿线工具8的钩体81a所位于的方向。
[0049]线脱离防止部6存在多个实施方式。线脱离防止部6的第I实施方式是形成有在上述线保持基座部件4的外表面侧且从上方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片61的结构〔参照图1(C)、图2 (A)、图2 (D)、图3 (A)、图3 (D)、图4、图5等〕。该突出片61的下端即前端的位置设定为,是与上述保持槽部43的线保持面部44相同位置,并且与保持槽部43内的面线N交叉〔参照图3 (D)〕。突出片61是一体地形成在上述线推压部件5上的部位,与覆盖装接部52的前表面侧覆盖部的一部分连续形成。
[0050]突出片61形成为大致倒三角形状,引导导入口 43a侧的下片的倾斜角度形成得较小,使得导入到保持槽部43内的面线N能够顺畅地移动。并且,当面线N经过保持槽部43的线保持面部44的宽度方向端缘与突出片61之间时,突出片61以朝向外方卷缩面线N的粗细的量的方式弹性变形〔参照图6 (C)、图6 (D)、图7 (A)〕。
[0051]虽然假设了上述突出片61的下端位置为与上述保持槽部43的线保持面部44相同位置,但作为其以外的突出片61的变形例的第I类型,也有该突出片6的前端的位置位于比上述线保持面部44靠下方的情况〔参照图4 (A)、图4 (B)〕。在该类型中,突出片61的前端与线保持面部44的位置的重叠部分的量很小,突出片61的前端是稍稍超过线保持面部44的位置的程度就可以。在该第2类型中,为收存在收存空隙部54中的面线N最难从保持槽部43脱离的结构。
[0052]此外,作为突出片61的变形例的第2类型,也有以该突出片61的前端的位置位于比上述线保持面部44靠上方的方式构成的情况〔参照图4 (C)、图4 (D)〕。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突出片61的前端与线保持面部44的位置的间隔需要比面线N的直径小。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将面线N插入到保持槽部43中时,由突出片61带来的阻力最小,能够容易地将面线N插入到收存空隙部54内。
[0053]接着,作为线脱离防止部6的第2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线保持面部44上形成为突起部62、并且该突起部62和上述线推压部件5的弹簧板部51相互不干涉的结构〔参照图8 (A)至图 8 (D)〕。
[0054]具体而言,在作为保持槽部43的底面部的线保持面部44上的开放侧附近的部分处形成有突起部62。该突起部62是与推压线保持面部44的弹簧板部51相互不干渉的构造。即,突起部62和弹簧板部51处于不接触的位置关系。关于做出该结构的形态,也存在多个类型。
[0055]作为其第I类型,突起部62形成为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山形形状〔参照图8 (A)至图8 (C)〕。突起部62其保持槽部43开放(始端)侧的形状是为较小的倾斜角度的平缓的倾斜面,突起部62的保持槽部43的里(末端)侧的形状是为垂直或陡峭的倾斜角度的急倾斜。此外,突起部62的顶部优选的是形成为大致圆弧状。
[0056]即,当将面线N从保持槽部43的开放(起始端)侧插入时,面线N能够抵接在突起部62的缓倾斜面上并越过顶部而移动到保持槽部43的里侧。因而,成为面线N通过突起部62而容易插入到保持槽部43内、相反难以从该保持槽部43脱离的结构。
[0057]在将面线N推压到线保持面部44上的弹簧板部51的推压板部51b上形成有开口孔51d。该开口孔51d的位置处于当推压板部51b抵接在线保持面部44上时上述突起部62能够插入的位置。并且,当推压板部51b要抵接在线保持面部44上时,突起部62插入到开口孔51d中〔参照图8 (B)、图8 (C)〕。由此,弹簧板部51和突起部62相互不会接触,不干涉。
[0058]因而,弹簧板部51的推压板部51b能够抵接在线保持面部44上,能够将面线N通过弹簧板部51的推压板部51b推压夹持在线保持面部44上,并且通过从上述开口孔51d突出的突起部62,能够防止面线N简单地从保持槽部43脱离。设上述突起部62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也可以为圆弧山形形状、梯形状、三角形状或半圆形状等。
[0059]接着,作为第2类型,构成为,在线保持面部44的宽度方向(线保持板41的壁厚方向)两侧部位上分别形成突起部62,弹簧板部51的推压板部51b进入到两突起部62、62之间〔参照图8 (D)〕。弹簧板部51的推压板部51b进入到两突起部62、62之间,是相互不会接触、不干涉的构造。突起部62的形状与上述第I类型的突起部62的形状大致相同。
[0060]接着,作为线脱离防止部6的第3实施方式,在线保持面部44上形成有缺口或槽形状的缺口部63〔参照图8 (E)、图8 (F)〕。该缺口部63是截面大致扁平V字形状或直角三角形状的槽,沿着线保持面部44的宽度方向(线保持板41的壁厚方向)形成。
[0061]缺口部63具体而言,在保持槽部43的开口侧形成为垂直状,朝向保持槽部43的末端侧形成为平缓的倾斜面。面线N被弹簧板部51的推压板部51b推压夹持在线保持面部44上,但即使面线N移动到保持槽部43的开口侧,也收存在上述缺口部63内,能够防止面线N从保持槽部43脱离。
[0062]压线部7是对架设在上述挂线部14和上述线保持基座部件4上的面线N抵接的部件。压线部7通过抵接在面线N上而导引该面线N的位置,以使线道变得适当,并且通过用上述线推压部件5将面线N的端部固定,对面线N赋予张紧,起到使张紧的面线N配置到针9的针孔9a的前表面侧的作用〔参照图7 (A)、图7 (C)、图7 (D)〕。
[0063]即,当线保持工具A及穿线工具8从待机位置移动到穿线位置时,压线部7钩挂在面线N上而抵接,由此进行导引,以使面线N位于针9的针孔9a的前表面侧。
[0064]此外,通过压线部7抵接在面线N上,在针孔9a的前表面,面线N被张紧而成为大致直线。压线部7设置为,与线保持基座部件4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
[0065]在压线部7上,以从对面线N抵接的面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推压爪71。推压爪71是当将线保持基座部件4下降到比挂线部14靠下侧时最先抵接在面线N上的部件。此外,推压爪71的下表面形成为随着向前端行进而朝向下方的倾斜面。
[0066]穿线工具8是用来将架设在挂线部14和线保持基座部件4上的面线N向针9的针孔9a穿通的部件。穿线工具8和上述线保持工具A设置为,经由穿线轴21对置。穿线工具8如以下说明那样,具有以下的结构:使线保持工具A保持在针9的前表面处的面线N从针9的后表面进入到针孔9a中,钩挂之后后退,由此能够将面线N穿通到针孔9a中。
[0067]穿线工具8如图1 (C)所示,由钩板81和两片穿线引导板82、82构成,钩板81被两穿线引导板82、82夹持并安装在支架83上。在钩板81的前端形成有钩体81a,是从针9的后表面侧松动嵌插在针孔9a中将通过线保持工具A在针的前表面侧处于张紧状态的面线N钩挂而将面线N穿通到针孔9a中的部件。
[0068]在支架83上形成有转动孔83a,上述穿线轴21贯通在该转动孔83a中。此时,支架83构成为,位于同样装接在穿线轴21上的线保持基座部件4的两连结臂状部42、42之间。穿线工具8通过上述导引部件25、第I连杆部件26及第2连杆部件27在穿线轴21的轴周向上转动。
[0069]接着,说明穿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