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9357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积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纤维材料、吸水性聚合物等的原材料进行吸引和纤维堆积,得到规定形状的吸收体等的成形体的积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已知有如下积纤(纤维堆积,fiber stacking)装置:包括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在使该旋转筒旋转的同时对该外周面以飞散状态供给纸浆等原材料,通过从包括形成有多个吸引孔的多孔性部件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进行吸引,使该原材料在该聚积用凹部内堆积,然后,通过从与该聚积用凹部相对配置的吸引机构进行吸引,将该聚积用凹部内的积纤物从该聚积用凹部中脱模,转印至该吸引机构。
[0003]作为吸收体,在克重(单位面积质量)均匀的吸收体之外,还有克重部分不同的吸收体,在用于制造后者的积纤装置中,需要使用聚积用凹部内的原材料的积纤量的部分调整机构。关于包括这种调整机构的积纤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如下旋转筒:在形成聚积用凹部的底面的包括金属网(多孔性部件)的网层的内表面侧(原材料的非积纤面侧),按下述顺序层叠有:具有多个与该金属网的开口部相比开口径较大的开口部(大开口部)的间隔部件;和具有多个与该间隔部件的开口部相比开口径较小的开口部(小开口部)的气体流量控制层。根据专利文献I,利用气体流量控制层的作用,以规定的模式在网层流过空气,因此能够在网层上对所希望的克重的纤维进行纤维堆积。
[0004]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积纤装置:其包括:内部被维持为负压的固定筒;沿着该固定筒的外周面旋转且外周面具有多个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设置有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开口的原料供给口,且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飞散地供给原料的原料供给机构,各该聚积用凹部被分割为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吸引的多个单位聚积部。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积纤装置中,在旋转筒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各单位聚积部相对应的吸引口,另外,在固定筒的外周面设置有与各原料供给口相对应的吸入口,在旋转筒旋转,各聚积用凹部从各原料供给口的前面通过时,该旋转筒的吸引口中的至少一个和固定筒的吸入口重叠,各聚积用凹部的与该吸入口连通的单位聚积部被有选择地吸引。
[0005]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积纤装置:其包括在外周面沿周向以适宜的间隔形成有多个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和至少两组以上的包括用于将纤维等原料输送至该旋转筒的供给通路的供给机构,且包括在该旋转筒的旋转中,变更该聚积用凹部的筒周向长度的可变机构(凸轮机构)。根据专利文献3,在这种结构的积纤装置中,例如在通过两组供给机构制造2层构造的吸收体时,在开始的由供给机构进行的一次积纤工序中,以将聚积用凹部的筒周向长度设定得较短的状态进行积纤,在接着的由下一供给机构进行的二次积纤工序中,以将聚积用凹部的筒周向长度延伸设定的方式进行层叠,由此,在吸收体的前后端部,能够以由二次积纤吸收体覆盖一次积纤吸收体部分的方式进行层叠。
[0006]另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包括固定式的空气分配歧管和沿着该歧管的外周部滑动的一个以上的芯袋的积纤装置。空气分配歧管在与芯袋的旋转方向(该歧管的周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成三个区域(参照专利文献4的图10),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吸引各区域的空气时的吸引力(吸引风量)。芯袋通过将多个部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合而构成,具有从空气分配歧管侧进行吸引而产生的空气流能够通过的通气部和该空气流不能通过的非通气部。根据专利文献4,通过固定式的空气分配歧管和移动式的芯袋各自的吸引力控制机构的组合,能够得到克重部分不同的吸收体。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昭62 — 20607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 —178866号公报[0011 ]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 89826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0 — 509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提供一种积纤装置,其包括: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的外周旋转、在外周面具有对原材料进行积纤的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一边使该旋转筒旋转,一边将随着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产生的空气流被输送来的原材料积纤在由具有多个吸引孔的多孔性部件形成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制造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的成形体。
[0014]上述固定筒中,周向的规定范围为能够通过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进行原材料的积纤的积纤区域,在该积纤区域中的该固定筒的外周部,在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按下述顺序配置有能够部分地进行该吸引的选择吸引区域和能够整面地进行该吸引的整面吸引区域。
[0015]上述选择吸引区域包括与上述旋转筒的内周面相对配置的吸引控制体,该吸引控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引控制体的控制体开口部。
[0016]在将上述聚积用凹部在上述旋转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时,在上述旋转筒的与该聚积用凹部的多个区域中的一部分相对应的部分,配置有在该部分位于上述选择吸引区域上时与上述控制体开口部重叠而将其封闭的非通气性的开口封闭部件。
[0017]在上述本发明的积纤装置中,上述旋转筒具有:包括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外层部;和比该外层部更靠近上述固定筒的内层部,在该旋转筒的外层部,在该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配置有: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上述空气流的风量和气流的调整体的调整体配置区域;和没有配置该调整体的调整体非配置区域。
[0018]上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调整体开口部,该调整体开口部中,距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端部与距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近的开口端部相比,开口面积较小。
[0019]在上述旋转筒的内层部配置有将该内层部划分为上述调整体配置区域侧和上述调整体非配置区域侧的非通气性的划分部件,利用该划分部件将上述聚积用凹部在上述旋转方向上划分为这两个区域。
[0020]上述开口封闭部件配置在上述旋转筒的内层部的上述调整体配置区域侧的、不与上述调整体开口部对应的位置。
[0021]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积纤装置,其包括: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的外周旋转、在外周面具有对原材料进行积纤的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一边使该旋转筒旋转,一边将随着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产生的空气流被输送来的原材料积纤在由具有多个吸引孔的多孔性部件形成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制造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的成形体。
[0022]上述旋转筒具有:包括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外层部;和比该外层部更靠近上述固定筒的内层部,在该旋转筒的外层部,在该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配置有: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上述空气流(上述空气流的风量和流动)的调整体的调整体配置区域;和没有配置该调整体的调整体非配置区域。
[0023]上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调整体开口部,该调整体开口部中,距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端部与距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近的开口端部相比,开口面积较小。
[0024]上述固定筒中,周向的规定范围为能够通过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进行原材料的积纤的积纤区域,在该积纤区域中的该固定筒的外周部,在上述旋转方向上按下述顺序配置有能够部分地进行该吸引的选择吸引区域和能够整面地进行该吸引的整面吸引区域。
[0025]上述选择吸引区域包括与上述旋转筒的内周面相对配置的吸引控制体,该吸引控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引控制体的控制体开口部。
[0026]在上述旋转筒的内层部配置有将该内层部划分为上述调整体配置区域侧和上述调整体非配置区域侧的非通气性的划分部件,并且,在该内层部的调整体配置区域侧的不与上述调整体开口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有在该调整体配置区域位于上述选择吸引区域上时与上述控制体开口部重叠而将其封闭的非通气性的开口封闭部件。
[0027]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使用上述积纤装置,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其包括将随着空气流供给的原材料吸引并积纤于上述积纤装置的聚积用凹部的积纤工序。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将本发明的积纤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局部透视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0029]图2是示意性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积纤装置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0030]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积纤装置的固定筒的立体图。
[0031]图4是将图1所示的积纤装置的旋转筒以拆下了其外层部的一部分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0032]图5是图4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层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33]图6是将图4所不的旋转筒的外周部(聚积用凹部)的一部分平面状展开表不的图。
[0034I图7是示意性表示图6的I 一 I截面的立体图。
[00;35]图8是示意性表示图6的I 一 I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0036]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6的II一 II截面的立体图。
[0037]图10是示意性表示积纤区域(选择吸引区域、整面吸引区域)的聚积用凹部各部的吸引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0(a)表示旋转筒的外层部的调整体非配置区域位于该积纤区域的选择吸引区域时的吸引的状态,图10(b)表示该外层部的调整体配置区域位于该选择吸引区域时的吸引的状态,图10(c)表示该调整体非配置区域位于该积纤区域的整面吸引区域时的吸引的状态,图10(d)表示该调整体配置区域位于该整面吸引区域时的吸引的状态。
[0038]图11是示意性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积纤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与图2相应的图)。
[0039]图12是示意性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积纤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与图2相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专利文献I?4所记载的积纤装置虽然均能够进行聚积用凹部内的原材料的积纤量的局部调整,能够制造克重部分不同即具有低克重部和高克重部的吸收体,但存在由于在聚积用凹部内积纤的原材料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难以在低克重部与高克重部之间形成意图上的克重差的情况,在具有意图上的克重差且凹凸明确地稳定形成立体的吸收体这一点上尚有改良的余地。另外,能够制造具有克重差的吸收体的现有的积纤装置中,还存在用于形成克重差的方法复杂,装置自身的价格高昂的课题。
[0041]本发明提供一种积纤装置,其能够以较简单的构造稳定地制造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的成形体。
[0042]本发明者们对能够制造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的吸收体的积纤装置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仅控制聚积用凹部内的吸引力(吸引风量)而设置吸引风量相对较大的高吸引部和吸引风量相对较小的低吸引部的话,如下所说明的那样,因在聚积用凹部内堆积的原材料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不能够在低克重部与高克重部之间形成意图上的克重差。
[0043]例如提供一种积纤装置,其包括: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的外周旋转,且外周面具有进行原材料的纤维堆积的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一边使该旋转筒旋转,一边将随着通过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产生的空气流被输送来的原材料,在由具有多个吸引孔的多孔性部件形成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进行纤维堆积,该积纤装置中,固定筒的周向的规定范围为能够通过自该固定筒侧的吸引进行原材料的纤维堆积的积纤区域时,在通过旋转筒的旋转,从聚积用凹部被导入该积纤区域起直至聚积用凹部通过该积纤区域的时间(吸引时间)中,在该聚积用凹部内堆积原材料。在此,通过研究装置结构,如果以在聚积用凹部的底面在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配置高吸引部和低吸引部,在两部间从吸引时间刚开始时就产生压力损失差的方式进行设计,则在积纤区域产生与该设计上的压力损失差相对应的积纤量的差,结果会如设计那样,在该聚积用凹部内形成在高吸引部与低吸引部之间具有意图上的克重差的吸收体。但是,实际上,维持该设计上的压力损失差的仅是在吸引时间的初期,不能在整个吸引时间维持该设计上的压力损失差。即,在吸引时间的初期,在聚积用凹部的底面未堆积原材料,或者该积纤量较少,因此在高吸引部与低吸引部之间产生设计上的压力损失差,但是,在吸引时间的中期或后期,特别是在高吸引部堆积有大量的原材料,因此,高吸引部的吸引风量相比于吸引时间的初期会降低,结果设计上的压力损失差不能维持,高吸引部与低吸引部之间的吸引风量差会成为不足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意图上的克重差的水平。
[0044]这样,仅控制吸引力(吸引风量)时,因随着时间经过而积纤于聚积用凹部内的原材料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而难以控制原材料的积纤量(吸收体的克重)。因此,作为其它积纤量控制方法,考虑不仅在聚积用凹部内设置吸引力差,而且还设置积纤时间差的方法。即,例如将聚积用凹部内在其移动方向(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划分为希望使积纤量相对较多的部位(高克重预定部)和希望使积纤量相对较少的部位(低克重预定部),当在积纤区域中,高克重预定部始终被吸引,与之相对,低克重预定部从中途起被吸引时,高克重预定部的吸引时间比低克重预定部长,因此,认为在两预定部间形成意图上的克重差。但是,实际上在低克重预定部被吸引时,在先被吸引的高克重预定部已经积纤了大量的原材料,因该积纤的原材料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从而高克重预定部的吸引风量相比于吸引时间的初期降低,另外,由于在低克重预定部为了填补与高克重预定部的压力损失差而集中地积纤原材料,因此成为难以在两预定部间形成意图上的克重差的结果。
[0045]由此,本发明者们得到如下见解:在积纤装置中,即使分别单独地控制吸引力(吸引风量)和积纤时间,也会因在聚积用凹部内积纤的原材料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而难以控制原材料的积纤量(吸收体的克重)。这样的见解在专利文献I?4中没有记载。而且,本发明者们对积纤装置中的积纤量的有效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特定的吸引力控制机构和特定的积纤时间控制机构相组合,能够使原材料在聚积用凹部内任意地偏置,能够稳定地制造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的成形体。
[0046]以下,对于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