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纤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793570阅读:来源:国知局
24A)没有形成,或者相对于高吸引部为较少的量。于是,聚积用凹部22在位于低吸引部的多孔性板的吸引孔(细孔)露出的状态下被导入位于第二供给区域40B内的整面吸引区域S2。但是,在此,在聚积用凹部22的低吸引部具有上述调整体,即具有“i)实质上作为原材料的吸引部起作用的第二层9的第二开口部91与位于比该第二开口部91靠该空气流的上风侧的位置的第一层8的第一开口部81相比,开口面积较小,ii)在多孔性板27与第二开口部91之间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81的规定容量的空间的构造”,因此,上述纤维材料层即使不充分形成,也能够防止堵塞的发生。此外,如果使上述纤维材料层的厚度过厚,则因由纤维材料层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而区域23A的吸引力降低,可能会对之后的原材料的积纤产生阻碍,因此,空间IAl的吸引力优选调整成比位于比该空间IAl靠旋转方向R的后侧的位置的空间(空间1A2和空间1B)的吸引力低。
[0108]图12表示本发明的积纤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积纤装置1C)。积纤装置IC在管道41内的第二供给区域40B由非通气性的板49划分为:向选择吸引区域SI的旋转方向R的前端侧以外的其它部分(空间1A2的外周部)供给原材料的前侧区域40B1;和向整面吸引区域S2供给原材料的后侧区域40B2,在这一点上与图11所示的积纤装置IB不同。另外,在前侧区域40B1和后侧区域40B2分别独立地设置有导入吸水性聚合物颗粒31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48 ο
[0109]在进行吸引力和吸引时间的控制的积纤量控制中,纸浆纤维(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控制水平相同。在尿布等吸收体中,优选在前侧(与穿戴者的腹侧相对应的部位)确保较多的吸收容量,因此,要求进行使积纤量集中在前侧的控制,但如果使控制水平过高,则与穿戴者的背侧相对应的部位即后侧(低克重部)会极端地低克重化(薄型化),相反可能会产生穿戴时的不适感或让使用者(购入者)觉得会泄漏。为了满足“不使后侧极端薄型化地确保前侧的吸收容量”等的对吸收体的相反的需求,需要使纸浆纤维的积纤量控制水平止于某种程度,而提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积纤量控制水平。在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IC中,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两个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供给区域40Β1和40Β2,因此能够在区域40Β1和区域40Β2使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供给量不同,在积纤物(吸收体)中,能够与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不同地,实现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高倍率的偏置化(在旋转方向R的前侧和后侧的偏置化)。即,能够得到满足上述要求的吸收体。
[0110]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宜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调整体10的第一层8和第二层9各自分开(单体)(参照图5),但两层8、9也可以一体成形(调整体10由I层板形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整体10为层叠第一层8和第二层9而成的二层构造,但也可以为层叠三层以上而成的多层构造。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聚积用凹部22在旋转筒2的筒周向X间隔性地形成,但也可以遍及周向2的全长地连续形成。仅上述一实施方式具有的部分均能够适当地相互利用。
[0111]本发明制造的吸收体优选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主要用于吸收保持尿、经血等从身体排泄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例如包含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护垫、卫生护垫等,但不限于这些,广义上包括用于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吸收的物品。
[0112]吸收性物品典型而言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介于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吸收体也可以是上下面由一片或多片包芯片包覆的结构。背面片可以具有水蒸汽通过性,也可以不具有水蒸汽通过性。吸收性物品还可以包括与该吸收性物品的具体用途相对应的各种部件。这样的部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例如,在将吸收性物品应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时,在比吸收体的立起的两侧部的更靠外侧的位置能够配置一对或二对以上的立体护翼。关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记载以下的内容(积纤装置和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0113]<1>
[0114]—种积纤装置,其包括:固定筒;和在该固定筒的外周旋转、在外周面具有对原材料进行积纤的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一边使该旋转筒旋转,一边将随着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产生的空气流被输送来的原材料积纤在由具有多个吸引孔的多孔性部件形成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制造原材料的积纤量局部不同的成形体,该积纤装置中,
[0115]上述旋转筒具有:包括上述多孔性部件的外层部;和比该外层部更靠近上述固定筒的内层部,在该旋转筒的外层部,在该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配置有: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调整上述空气流的风量和气流的调整体的调整体配置区域;和没有配置该调整体的调整体非配置区域,
[0116]上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调整体开口部,该调整体开口部中,距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端部与距上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近的开口端部相比,开口面积较小,
[0117]上述固定筒中,周向的规定范围为能够通过从该固定筒侧进行吸引而进行原材料的积纤的积纤区域,在该积纤区域中的该固定筒的外周部,在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上按下述顺序配置有能够部分地进行该吸引的选择吸引区域和能够整面地进行该吸引的整面吸引区域,
[0118]上述选择吸引区域包括与上述旋转筒的内周面相对配置的吸引控制体,该吸引控制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引控制体的控制体开口部,
[0119]在上述旋转筒的内层部配置有将该内层部划分为上述调整体配置区域侧和上述调整体非配置区域侧的非通气性的划分部件,并且在该内层部的调整体配置区域侧的不与上述调整体开口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有在该调整体配置区域位于上述选择吸引区域上时与上述控制体开口部重叠而将其封闭的非通气性的开口封闭部件。
[0120]<2>根据上述<1>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21]上述聚积用凹部在上述旋转筒的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
[0122]<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23]上述调整体为层叠多个层而成的多层构造。
[0124]< 4 >根据上述< I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25]上述固定筒在具有上述选择吸引区域的部分和具有上述整面吸引区域的部分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吸引力。
[0126]< 5 >根据上述< I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27]包括内部具有向上述积纤区域上的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原材料的供给通路的管道,该供给通路在上述旋转方向上被划分为多个供给区域,
[0128]多个上述供给区域包括:向上述选择吸引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前端侧供给原材料的第一供给区域;和向该选择吸引区域的该旋转方向前端侧以外的其它部分和上述整面吸引区域供给原材料的第二供给区域。
[0129]<6>根据上述<4>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30]上述第二供给区域被划分为:向上述选择吸引区域的上述其它部分供给原材料的前侧区域;和向上述整面吸引区域供给原材料的后侧区域。
[0131]<7>根据上述<5>或<6>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32]上述固定筒在具有上述选择吸引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前端侧的部分和具有该选择吸引区域的上述其它部分的部分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吸引力。
[0133]< 8 >根据上述< 5 >?< 7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34]作为原材料,使用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颗粒,上述第一供给区域用作以该纤维材料为主体的原材料的供给通路。
[0135]< 9 >根据上述< I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36]还包括:向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原材料的原材料供给机构;和将积纤在上述聚积用凹部内的原材料的积纤物依次脱模的排出机构。
[0137]<10>根据上述<9>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38]上述原材料供给机构包括:内部具有供给通路的管道;和向该管道内导入原材料的原材料导入机构,该管道的一端侧覆盖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管道的另一端侧配置有上述原材料导入机构。
[0139]<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40]在上述管道的中途设置有导入吸水性聚合物颗粒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部。
[0141]<12>根据上述<10>或<11>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42]在上述固定筒的内部形成有彼此之间被隔壁隔开的多个空间(空间1A、1B、1C、1D和IE),这些多个空间中、至少外周部被上述管道覆盖的空间(空间1A、1B)和与该空间相邻且位于比该空间靠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的后侧的位置的空间(空间1C)被维持为负压,上述固定筒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由上述隔壁隔开的上述各空间的负压(吸引力)。
[0143]<13>根据上述<12>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44]上述固定筒的内部的、外周部被上述管道覆盖的空间沿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存在有两个,上述选择吸引区域与该两个空间中位于该旋转方向的前侧的空间(空间1A)相对应,上述整面吸引区域与该两个空间中位于该旋转方向的后侧的空间(空间1B)相对应。
[0145]< 14 >根据上述< I >?< 13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46]上述吸引控制体的上述控制体开口部以外的部分为不通过空气的非通气性的控制体非吸引部。
[0147]< 15 >根据上述< I >?< 14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48]在上述整面吸引区域没有配置阻碍从上述固定筒的内部侧进行吸引的非通气性部件。
[0149 ] < 16 >根据上述< I >?<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50]上述旋转筒的外层部包括:吸引调整板;重叠地固定于该吸引调整板的外表面侧的空间板;重叠地固定于该空间板的外表面侧的上述多孔性板;和重叠地固定于该多孔性板的外表面侧的图案形成板,上述吸引调整板重叠地固定于上述旋转筒的内层部的外周面。
[0151]<17>根据上述<16>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52]上述图案形成板具有:形成上述旋转筒的外周面的外表面;和朝向该旋转筒的旋转轴侧的内表面,在该外表面与该内表面之间具有与上述聚积用凹部内的立体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空间部,在该空间部配置有不通过空气的非通气性的非吸引部。
[0153]<18>根据上述<17>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54]上述非吸引部形成为在俯视时在上述旋转筒的周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在该旋转筒的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3个)。
[0155]<19>根据上述<17>或<18>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56]在上述调整体非配置区域,在上述空间板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空间板、开口面积比形成于该空间板且构成上述调整体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大的俯视形状为矩形的第一大开口部,而且在上述吸引调整板,与该第一大开口部相对应地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引调整板的俯视形状为矩形的第二大开口部,该第一大开口部和该第二大开口部具有俯视形状全等的关系,
[0157]在上述空间板的上述第一大开口部中的、在俯视上述聚积用凹部时与上述图案形成板的非吸引部重叠的部分,与该图案形成板的非吸引部相对应地配置有该空间板的非通气性的非吸引部,在俯视时具有该对应关系的两个非吸引部隔着上述多孔性板相互重叠,
[0158]在上述吸引调整板的上述第二大开口部,与上述空间板的非吸引部相对应地配置有用于固定该非吸引部的非通气性的非吸引部固定部。
[0159]< 20 >根据上述< I >?< 19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60]上述旋转筒在上述固定筒的外周旋转,通过该旋转,首先当上述聚积用凹部被导入上述选择吸引区域时,
[0161](a)在上述旋转筒的上述调整体非配置区域,通过从形成上述聚积用凹部的底面的上述多孔性部件(多孔性板)的吸引孔进行吸引,产生从该旋转筒的外侧通过该多孔性部件向上述固定筒的内侧流动的空气流,随着该空气流被输送来的原材料积纤在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b)另一方面,在钱旋转筒的上述调整体配置区域,该旋转筒的上述内层部的一部分(开口封闭部件)与上述控制体开口部重叠而将其封闭,由此阻碍上述吸引,不产生上述空气流,不在上述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积纤原材料,
[0162]接着,当通过上述旋转,上述聚积用凹部通过上述选择吸引区域而被导入上述整面吸引区域时,
[0163](C)在上述调整体非配置区域,由于在上述选择吸引区域积纤于上述多孔性部件上的原材料所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影响,吸引力(吸引风量)降低,原材料的积纤速度与通过该选择吸引区域时(吸引时间的初期)相比变低,(d)另一方面,在钱调整体配置区域,因为不存在上述吸引控制体,所以实质上不阻碍上述吸引而产生上述空气流,在上述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积纤原材料。
[0164]< 21 >根据上述< I >?< 20 >中任一项所述的积纤装置,其中,
[0165]作为上述成形体,制造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
[0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