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绒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7983阅读:2475来源:国知局
三线绒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大圆机的编织部编织的三线绒布。尤其涉及一种在面料表面 侧具有凹凸感的提花花纹且富有网眼效果的设计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在大圆机的编织部编织的三线绒布为通过由面纱线圈压住毛纱,地纱线圈从 其上方夹住而重叠编织而成,所述三线绒布的特征在于,由面纱构成的面纱线圈在面料表 面侧露出,毛纱不会在表面侧露出。由于通过毛纱(inlay)、面纱(tie-in)、地纱(knit-in) 这三条线编织而成因此也被称为"三纱线绒头织物"或者"三线绒头织物"。
[0003] 面料背面出现的毛纱的花纹以1隔1锯齿纹、2隔1斜纹、3隔1锯齿纹为代表,有 的针织机能够使毛纱表现出提花风格。
[0004] 〈现有技术1>
[0005] 图1表示3隔1锯齿纹三线绒布,表1表示该面料结构分解图。
[0006] 表中的符号〇表示成圈、?表示毛纱的集圈、-表示毛纱的浮线、W表示地纱浮线。 另外,符号B称为区域,为了方便起见,将由毛纱、面纱、地纱组成的3个横列构成1个区域。 符号C表示横列,即在面料上横向连续形成的线圈。另外,虽然没标记符号,但在面料上纵 向连续形成的线圈表示纵行。
[0007] 【表1】
[0008] 〇=成圈
[0009] ·=集圈(毛纱)
[0010] _=浮线(毛纱)
[0011] 8:区域,(::横列
[0012]
[0013] J iw 八Jj 汉二£戈现仰£3例刀、用牛m
[0014] 图8示出了现有技术1的面料剖面的简略图。由面纱构成的面纱线圈以及由地纱 构成的地纱线圈都形成成圈,因此在面料的表面以及背面不会产生凹凸。
[0015] 〈现有技术2>
[0016] 这里介绍的现有技术2是本申请人自己的申请即日本特开2010-24607号公报中 的实施例1 (3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
[0017] 在图2和表2中第1区域的毛纱(A1)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集圈、从第2纵行 至第4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面纱(A2)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 次循环。第1区域的地纱(A3)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成圈、第3纵行形成 浮线、第4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
[0018] 接下来,第2区域的毛纱(A4)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浮线、第3纵 行形成集圈、第4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面纱(A5)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 成成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地纱(A6)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成圈,第3 纵行形成浮线、第4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
[0019] 接下来,第3区域的毛纱(A7)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集圈、从第2纵行至第4纵 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3区域的面纱(A8)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 第3区域的地纱(A9)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浮线、从第2纵行至第4纵行形成成圈,依次 循环。
[0020] 接下来,第4区域的毛纱(A10)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浮线、第3 纵行形成集圈、第4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4区域的面纱(All)的结构为:所有的纵 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4区域的地纱(A12)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浮线、从第2纵行 至第4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
[0021] 如上述那样,由12个横列构成1个循环而形成花纹。
[0022] 【表2】
[0023] 〇=成圈
[0024] #=集圈(毛纱)
[0025] _=浮线(毛纱)
[0026] ff=浮线(地纱)
[0027] B:区域,C:横列 [0028]
[0029] 3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结构分解图
[0030] 图9示出了现有技术2的面料剖面的简图。由面纱构成的面纱线圈都形成成圈, 因此面料的表面平坦,不会产生凹凸。由地纱构成的地纱线圈在浮线部形成有凹部,但被毛 纱覆盖,因此不会鲜明地表现出凹凸感。
[0031] 这里省略了详细的介绍,所述日本特开2010-24607号公报还记载了以下的三种 织物。
[0032] 2隔1斜纹三线绒(网眼)布(该公报的实施例2)
[0033] 1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该公报的实施例3)
[0034] 3隔1斜纹三线绒(网眼)布(该公报的实施例4)
[003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24607号公报
[0036] 然而,在上述的布料中,不存在三线绒编织的由面纱线圈与地纱线圈组成的基础 布料的表面上具有凹凸感的网眼风格的提花编织与布料的背面形成三线绒编织的具有这 两方的特征的三线绒布。
[0037] -般存在如下的固定概念,即,在由毛纱、面纱、地纱这3根纱线组成的三线绒布 中,为了阻拦毛纱的集圈部,与毛纱连续的面纱都必须形成成圈,然而本发明仅对与毛纱的 集圈部连续的面纱形成成圈而在其以外的部位形成成圈以及浮线编织,从而推翻了该固定 概念。

【发明内容】

[0038]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39]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线绒布,其通过大圆机编织,且由毛纱、面纱、 地纱这3根纱线组成,所述三线绒布的特征在于,面纱形成成圈以及浮线,地纱全部形成成 圈。
[0040] 优选为,一个区域由连续编织的毛纱、面纱、地纱组成,在同一区域内,与毛纱形成 浮线的行同一行的面纱形成成圈或浮线,并且,与毛纱形成集圈的行同一行上的面纱形成 成圈。
[0041] 发明效果
[004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布料中,在三线绒编织中表现出由面纱线圈与地 纱线圈组成的基础织物的表面上具有凹凸感的提花花纹。因此通气性良好,从而作为一般 衣料可以得到三线绒编织的表面上具有凹凸感的提花编织且具有网眼风格的特征的、富于 设计性的布料。
【附图说明】
[0043] 图1表示现有技术1的从背面观察时的3隔1锯齿纹三线绒布。
[0044] 图2表示现有技术2的从背面观察时的3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
[0045]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从背面观察时的3隔1锯齿纹-1三线绒布。
[0046]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从背面观察时的3隔1锯齿纹-2三线绒布。
[0047]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从背面观察时的2隔1锯齿纹-1三线绒布。
[0048]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从背面观察时的2隔1锯齿纹-2三线绒布。
[0049] 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从背面观察时的2隔1锯齿纹-3三线绒布。
[0050]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1的布料剖面的简图。
[0051]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2的布料剖面的简图。
[005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布料剖面的简图。
[0053] 附图标记说明
[0054] Al、A4、A7、A10现有技术2的毛纱
[0055] A2、A5、A8、All现有技术2的面纱
[0056] A3、A6、A9、A12现有技术2的地纱
[0057] E1、E4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毛纱
[0058] E2、E5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面纱
[0059] E3、E6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地纱
[0060] FI、F4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毛纱
[0061] F2、F5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面纱
[0062] F3、F6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地纱
[0063] G1、G4、G7、G10、G13、G16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毛纱
[0064] G2、G5、G8、G11、G14、G17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面纱
[0065] G3、G6、G9、G12、G15、G18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地纱
[0066] HI、H4、H7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毛纱
[0067] H2、H5、H8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面纱
[0068] H3、H6、H9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地纱
[0069] II、14、17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毛纱
[0070] 12、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