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212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绒感织物,特别是设及长丝绒感织物。
【背景技术】
[0002] 绒感织物为秋冬季服装一大主要用材,既时尚又保暖。当前,针对化纤绒感织物的 加工制作技术有海岛丝开纤、磨毛、拉毛、起绒、割绒,W及绒感涂层等,采用上述工艺处理 织物,对织物的强力均有损伤,使织物的耐用性能降低,织物的色牢度不理想,易掉色;绒感 不强、亲肤舒适性差。当采用磨毛、起绒、割绒技术处理织物时,易掉落细小短纤维,容易导 致呼吸过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绒感织物强力低、绒感不强的不足,提供一种 绒感强、强力好的长丝双面绒感织物。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
[0005] 一种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由经纱和绅纱交织形成,所述经纱为锦绝,所述绅纱为改 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的复合纱线,锦绝与漆绝的比例为6 ;4~7 ;3,所述经纱与绅纱的 组织浮点相当,在织物的上、下两表面分布有由复合丝开纤成超纤形成的均匀排列的微小 毛圈;
[0006] 所述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的复合纱线为50D/24F~75D/24F。
[0007] 本实用新型的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由于形成绒感的毛圈是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漆绝 50D/24F~75D/24F复合纱线的16枯瓣纱线在退浆过程中充分打开,复合纱线开纤成超纤 后改性锦绝均匀收缩而成,因此无需外力伤害毛圈,所W基本保持了纱线的强力,因此强力 受损少,手感好,亲肤性好,服用舒适,由于是长丝在织物表面高效收缩形成毛圈,因此无短 纤产生。
【附图说明】
[000引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组织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实用新型中,经纱采用普通锦绝纱线,绅纱采用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的 复合纱线,锦绝与漆绝的质量配比为6 ;4~7 ;3,复合纱线为50D/24F~75D/24F。
[0010] 改性高收缩锦绝为锦绝6与锦绝66改性共聚切片扣Itramid C33)烙融纺丝制得, 由BASF公司研制。织织结构采用现有的织物组织结构,但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需采用经 纱与绅纱的组织浮点相当的组织结构,具有该样织物结构的组织有平纹及大部分小提花织 物。
[0011] 织物绅纱为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双组分复合纱线,经多次试验后认为,更 适合喷气及剑杆织造设备织造,织造出的织物经退浆一染色一后整理处理后,得到长丝双 面绒感织物。具体工艺如下:
[0012] 1、退浆;经织造获得的毛巧织物,放在染缸内进行退浆。将织好的布放进染缸进 行退浆处理,退浆整理液组份为;浓度为25-35 %的烧碱15 + 0. 5g/L、去油剂1. 0 + 0. 5g/L、 馨合分散剂1.0 + 0. 5g/l,烧碱浓度优先为30%。采用如下退浆工艺;按浴比为1:10~ 15加入水,将水升温至40°C -50°C,加入退浆整理液,对水进行循环,时间为5~10分钟, W 1.5 + 0. 5°C /min的速度升温至105±5°C而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80±5min,再W 1. 5 + 0. 5°C /min的速度降温至70±5°C,再溢流降温至45±5°C,将水排除到缸外。
[0013] 在退浆时,必须保证退浆的最高温度,将退浆的最高温度严格控制在105±5°C范 围内,因为当最高退浆温度低于100°c时,作为绅纱的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漆绝6 ;4~7 ;3双 组份复合纱线50D/24F~75D/24F的16枯瓣纱线不能充分打开,该样使织物得不到绒感效 果,当退浆最高温度高于ll〇°C,纱线强力严重受损,强力损失可达到50% W上;
[0014] 在退浆时,另一个需严格控制的项目为烧碱用量,如烧碱用量太大,不仅使作为绅 纱的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漆绝6 ;4~7 ;3双组份复合纱线强力严重受损,而且影响降低其高 收缩性能,如果用量太小,其16枯瓣复合纱线开纤效果不完全,影响织物的绒感效果。
[0015] 优选采用如下工艺制备退浆整理液;首先在10化容积的加药桶内加入1/3水,再 按配方比例加入全部馨合分散剂,揽拌均匀,再按配方比例加入全部去油剂,揽拌均匀,再 加入水至look揽拌3分钟入染缸内;打开染缸与加药桶间的循环系统,使药液从染缸内回 液到加药桶,再使药液入染缸,如此循环药液,在加药桶内逐渐按比例加入烧碱总量,加碱 时间5-15分钟,加药完毕,关闭循环系统,得到退浆整理液。
[0016] 2、染色,在染缸内再次加入水,升温至50±5°C,加入醋酸中和水溶液20min,而后 排水;再次加入水并升温至40±5°C,按常规的染色工艺加入染料和助剂,W 1. 0 + 0. 5°C / min的升温速度将水升温至80±5°C,再W 1. 5 + 0. 5°C /min升温至100±5°C而后保温60~ 7〇min后,再W 1. 5 + 0. 5°C /min的速度降温至70±5°C,溢流降温至45±5°C后排水、织物 出缸、烘干。
[0017] 在本染色过程中,需控制升温速度,特别是控制从80°C升温到100°C的升温速 率,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升温速度过低或过快都会降低改性锦绝的收缩效果,降低织物的 绒感。另外还需控制最高染色温度,将最高染色温度控制在100±5°C并保温,当温度小 于95°C其改性锦绝成分收缩缓慢,导致最终绒感不强,温度大于105°C,其纱线的强力损失 50% 社。
[001引后整理:可根据织物的最终用途,选择相应的加工工艺,但需注意的是,后整理最 高加工温度必需《180°C,W免超纤收缩锦绝成分脆化;为了得到优秀的绒感效果,热定型 幅宽设定为未定型口幅的103%~105%。热定型幅宽不能大,如果大,在织物上形成绒感 的微小毛圈会被拉平,织物表面绒感效果不好,如果热定型幅宽小,在织物表面容易产生折 痕且使绒感不均匀。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后处理方法中,织物毛巧经退浆处理,双组份复合纱线 50D/24F~75D/24F的16枯瓣纱线充分打开,复合纱线开纤成超纤,经染色处理,其改性锦 绝成分高效均匀收缩,漆绝开纤后形成的漆绝超纤成分在复合纱线表面形成均匀排列的微 观毛圈,给织物带来强的绒感。
[0020] 实施例1
[0021] 经纱采用40D/34F锦绝纱线,绅纱采用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的复合纱线, 锦绝与漆绝的质量配比为42 ;28,复合纱线为60D/24F。织物组织采用平纹,在喷气织机上 织造。织造出的织物毛巧采用下列后处理工工艺:
[0022] 1、退浆;将前述织好的织物毛巧放进染缸内作退浆处理,退浆整理液组份为:浓 度为30%的烧碱15. 5g/L、去油剂Ig/L、馨合分散剂1. 5g/L。采用如下退浆工艺;按浴比 为1:15加入水,将水升温至45°C,加入退浆整理液,对水进行循环,时间为5~10分钟,W rC /min的速度升温至100°C而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82min,再W rC /min的速度降温 至65°C,再溢流降温至50°C,将水排除到缸外。
[0023] 2、染色,在染缸内再次加入水,升温至50±5°C,加入醋酸中和水溶液20min,而后 排水;再次加入水并升温至35°C,按常规的染色工艺加入染料和助剂,W 1. 〇°C /min的升温 速度将水升温至85°C,再W l.〇°C /min升温至100°C而后保温70min后,再W l.〇°C /min 的速度降温至70°C,溢流降温至47°C后排水、织物出缸、烘干。
[0024] 3、后整理;根据织物的最终用途,选择相应的加工工艺,热定型幅宽设定为未定型 口幅 105%。
[0025] 实施例2
[0026] 各参数见表1,其余同实施例1。
[0027] 实施例3各参数见表1,其余同实施例1。
[002引表1 ;长丝双面绒感织物实施例参数及性能指标 [00291
【主权项】
1. 一种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由经纱和绅纱交织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锦绝,所 述绅纱为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的复合纱线,所述经纱与绅纱的组织浮点相当,在织 物的上、下两表面分布有由复合丝开纤成超纤形成的均匀排列的微小毛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感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高收缩锦绝与普通漆绝的复 合纱线为50D/24F~75D/24F。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绒感织物强力低、绒感不强的不足,提供一种绒感强、强力好的长丝双面绒感织物,它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所述经纱为锦纶,所述纬纱为改性高收缩锦纶与普通涤纶的复合纱线,锦纶与涤纶的比例为6:4~7:3,所述经纱与纬纱的组织浮点相当,在织物的上、下两表面分布有由复合丝开纤成超纤形成的均匀排列的微小毛圈,本实用新型的长丝双面绒感织物,由于形成绒感的毛圈是改性高收缩锦纶与涤纶复合纱线的桔瓣纱线在退浆过程中充分打开,复合纱线开纤成超纤后改性锦纶均匀收缩而成,因此无需外力伤害毛圈,所以基本保持了纱线的强力,因此强力授损少,手感好,亲肤性好,服用舒适。
【IPC分类】D02G3-04, D06B21-00, D03D15-00, D03D13-00, D06L1-14
【公开号】CN204370112
【申请号】CN201420713511
【发明人】王成翔, 徐丽亚, 沈叶明, 许斌, 崔青龙, 陈波
【申请人】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台华高新染整(嘉兴)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