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7633阅读:1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技术,具体是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玮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和复合组织有:
[0003](I)玮平针组织,简称平针组织,俗称汗布。它是由连续的单元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玮平针组织广泛应用于内衣、外衣、袜子等产品上。
[0004](2)罗纹组织,是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成的广泛应用于内衣、衣领,由于正面线圈纵行和外面纵行配置不同,可以构成各种罗纹组织,如1+1罗纹,2+2罗纹等,前面的数字代表正面线圈纵行,后面的代表是反面线圈纵行。
[0005](3)双反面组织:由正反面线圈横列交替排列而形成。由于纱线弹力的作用,线圈在纵向倾斜,使织物收缩,致使圈弧突出在织物的表面,故有反面的外观。
[0006](4)集圈一平针复合组织:在织物两面由不同品种的纱线形成不同的风格。
[0007](5)罗纹复合组织:由正反面线圈纵行根据花纹的需要进行排列而形成,正反面线圈纵行排列不同,则组成不同风格的织物。
[0008](6)平针一罗纹复合组织。
[0009](7)平针一衬玮一罗纹复合组织:习惯称为绗缝组织。
[0010]但是现有的玮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和复合组织,都只能通过颜色差异的不同纱线编织出明纹,风格变化单一,功能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其可以因视线角度变化而渐变清晰和渐变消隐。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3]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由至少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的多条颜色不同的纱线编织成双面玮编织物,其具有普通编织区和暗纹编织区,其中:
[0014]在普通编织区,第一纱线采用1+N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其中N彡2,即普通编织区内具有由一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和N个第一纱线反面线圈纵行循环相间的配置结构;第二纱线采用平针组织进行编织,在每两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
[0015]在暗纹编织区,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位置和组织结构互换,第二纱线采用1+N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即暗纹编织区内具有由一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和N个第二纱线反面线圈纵行循环相间的配置结构;第一纱线采用平针组织进行编织,即暗纹编织区在每两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
[0016]进一步的,若除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之外,还有其他纱线共同编织的情况下,在普通编织区,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之外的其他纱线采用平针组织进行编织,在每两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其他纱线正面线圈纵行;在暗纹编织区,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之外的其他纱线采用平针组织进行编织,在每两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其他纱线正面线圈纵行。
[0017]罗纹组织结构的紧密度明显高于平针组织,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其普通编织区内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表现为线圈缠绕紧密,而其普通编织区内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或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以及其他纱线正面线圈纵行表现为线圈缠绕疏松,视觉效果表现为后者比前者高出织物表面;反之,其暗纹编织区内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或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以及其他纱线正面线圈纵行表现为线圈缠绕疏松,而其暗纹编织区内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表现为线圈缠绕紧密,视觉效果表现为前者比后者高出织物表面。
[0018]这种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或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以及其他纱线纵行在普通编织区到暗纹编织区之间存在的疏密差异和高度差异,在视线观察时相互遮挡并表现为织物上浮现暗纹的视觉效果,并且这种高度差异的视觉效果随着观察视角的倾角增大变得突出,随着观察视角的倾角较小逐渐消隐,因此织物上的暗纹也因视线角度变化而渐变清晰和渐变消隐。在视线与织物表面接近垂直时,织物上的暗纹不明显,在视线与织物表面趋于倾斜时,织物上的暗纹逐渐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具有了因视线角度变化而渐变清晰和渐变消隐的防伪暗纹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通过玮编基本组织结构的组合,使织物正面相间排列的线圈纵行存在高度差异,以此在织物上构成能随视线角度变化产生渐变清晰和渐变消隐效果的防伪暗纹;其织物的正面始终保持固定的线圈纵行间隔循环排列,玮编工艺简单,针织程序设定简化,采用现有的针织机即可实现。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普通编织区内第一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普通编织区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暗纹编织区内第二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暗纹编织区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面视图。
[00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反面视图。
[00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普通编织区内第一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普通编织区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暗纹编织区内第二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暗纹编织区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正面视图。
[0035]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反面视图。
[0036]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如图1到图7所示,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由颜色不同的第一纱线3、第二纱线4共两条纱线编织成双面玮编织物,其具有普通编织区I和暗纹编织区2,其中:
[0040]在普通编织区1,第一纱线3采用1+2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即普通编织区内具有由一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31和两个第一纱线反面线圈纵行32循环相间的配置结构;第二纱线4采用平针组织进行编织,即普通编织区在每两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31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41 ;
[0041]暗纹编织区2,第一纱线3和第二纱线4的位置和组织结构互换,第二纱线4采用1+2罗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即暗纹编织区内具有由一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41a和两个第二纱线反面线圈纵行42a循环相间的配置结构;第一纱线3采用平针组织进行编织,即暗纹编织区在每两个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41a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31a0
[0042]罗纹组织结构的紧密度明显高于平针组织,因此上述结构的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其普通编织区I内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31表现为线圈缠绕紧密,而其普通编织区I内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41表现为线圈缠绕疏松,视觉效果表现为后者比前者高出织物表面;反之,其暗纹编织区2内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31a表现为线圈缠绕疏松,而其暗纹编织区2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41a表现为线圈缠绕紧密,视觉效果表现为前者比后者高出织物表面;这种第一纱线正面线圈纵行31和31a、第二纱线正面线圈纵行41和41a在普通编织区到暗纹编织区之间存在的疏密差异和高度差异,在视线观察时相互遮挡并表现为织物上浮现暗纹的视觉效果,并且这种高度差异的视觉效果随着观察视角的倾角增大变得突出,随着观察视角的倾角较小逐渐消隐,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防伪暗纹的编织物具有了因视线角度变化而渐变清晰和渐变消隐的防伪暗纹效果。
[0043]在本实施例当中,从普通编织区到暗纹编织区过渡之处,第一纱线3和第二纱线4互换的位置在该处普通编织区的罗纹组织结构的第二个第一纱线反面线圈纵行32之后;从暗纹编织区到普通编织区过渡之处,第一纱线3和第二纱线4互换的位置在该处暗纹编织区的罗纹组织结构的第二个第二纱线反面线圈纵行42a之后。
[004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45]从普通编织区到暗纹编织区过渡之处,第一纱线3和第二纱线4互换的位置在该处普通编织区的罗纹组织结构的第一个第一纱线反面线圈纵行32之后;从暗纹编织区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