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铁芯花枕选针电磁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8537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组装更加容易,同时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由于M型铁芯的结构特点,还具有导磁率较高的中间极柱16,因此中间极柱16将第一线圈4或第二线圈5通电时,相应地在左侧极柱2或右侧极柱3产生的磁场的大部分集中在左侧极柱或右侧极柱的端部,也即集中在摆动部件6的附近,因此,摆动部件6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明显增强,当任一线圈通电时,磁性组件所产生的磁场对摆动部件6的吸力也明显增强,大大降低了摆动部件6摆动失灵的概率。
[0030]本实施例中,线圈的长度可以与相应的极柱的长度相同,例如可设计为第一线圈4与左侧极柱2的端面平齐,第二线圈5与右侧极柱3的端面平齐,也可以将线圈的长度设计为大于或者小于与线圈相应的极柱的长度,不同的设计均能够带来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且不同的设计还能够带来不同的技术效果。例如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M型铁芯花枕选针电磁阀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为了减轻摆动部件6的重量,可以将摆动部件6设计为比现有技术中更细的结构,并在摆动部件6靠近针槽一端的下表面设置第三凸起17,以用于阻挡或允许钢针进入电磁阀,如图6中所示。由于第三凸起17的作用仅在于阻挡或允许钢针,因此第三凸起17的材料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例如轻质塑料。由于减小了摆动部件6的重量,因此吸引摆动部件6所需要的吸力也有所降低,此时,可以将线圈的长度设计为小于相应的极柱的长度,即左侧极柱2的端面伸出第一线圈4,右侧极柱3的端面伸出第二线圈5。可见,该实施例中所提供的M型铁芯花枕选针电磁阀,重量、体积均有所降低,从而更加降低了成本。
[0031]上述实施例中,M型铁芯可以为工业纯铁,优选为由硅钢片叠加而成,能够有效降低剩磁现象。摆动部件6也可以为工业纯铁,或其他铁磁性材料例如钴、镍等,为了进一步减轻摆动部件6的重量和降低成本,摆动部件6还可以由工业塑料制成,而将其两端与极柱吸合的位置设计为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现有技术中,当铁芯吸附住摆动部件6后,也就是摆动部件6和铁芯接触后,即使该线圈断电,另一个线圈通电,由于铁芯的剩磁现象,仍然会使摆片吸附在铁芯上,同时,大量磁力线因为本身特性原因,通过摆动部件6,从另一个线圈到达该线圈和铁芯,如果未通电线圈端的铁芯和摆片处于贴合状态,同样使得铁芯不易与摆片分开。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铁磁性部件101和第二铁磁性部件102的上表面分别涂覆或粘着一层非导磁部件,例如塑料、尼龙,或者橡胶等,以便在不显著增加摆动部件6的重量、不影响铁芯对摆动部件6的吸合的同时,能够在线圈断电时,使得铁芯与摆动部件6更容易分离开,从而使得摆动部件6的状态转换更顺畅,电磁阀的“有孔”和“无孔”的切换更顺畅。
[0032]为了使得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更加明显,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M型铁芯花枕选针电磁阀的第三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线圈的长度大于与线圈相应的极柱的长度,即第一线圈4伸出左侧极柱2的端面,形成第一凹槽8,第二线圈5伸出右侧极柱3的端面,形成第二凹槽9,第一铁磁性部件101包括凸出于摆动部件6的上表面的第一凸起10,第二铁磁性部件102包括凸出于摆动部件6的上表面的第二凸起11,第一凸起10能伸入第一凹槽8以与第一凹槽8相适应,第二凸起11能伸入第二凹槽9以与第二凹槽9相适应。由于摆动部件6在状态转换时,例如从第一线圈4通电、第二线圈5断电到第一线圈4断电、第二线圈5通电的切换过程中,由于切换之前,第一铁磁性部件101已与第一线圈4吸合,因此而第一铁磁性部件101距离第二线圈5较远,致使切换后虽然第二线圈5已通电,但第二线圈5通电所产生的磁场作用到第一铁磁性部件101的磁力线较弱,同时,第二线圈5在通电后与附近线圈之间磁场相互干扰,浪费掉大部分磁通量,使得第二线圈5对第二铁磁性部件102的产生的吸引力大大减小,进而导致无法非常有效地吸引第一铁磁性部件101,致使摆动部件6在转换状态时仍无法避免失灵现象的发生。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摆动部件6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并且使分别包围两个极柱的线圈伸出相应的极柱从而形成两个凹槽,再使两个凹槽分别相适应于相应的凸起,例如第一凸起10与左侧极柱2吸合时,第一凸起10的外部轮廓伸入到第一凹槽8中,第二凸起11与右侧极柱3吸合时,第二凸起11的外部轮廓伸入第二凹槽9中,使得两个凸起相对于摆动部件6原有的端面更加接近相应的线圈或极柱,也就是线圈在通电后,凸起能尽量完全地处在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场较强处,由于线圈或极柱与凸起之间的磁阻较小,进而有效地使凸起带动摆动部件6摆动,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摆动部件6在状态转化的时候发生失灵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33]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花枕选针电磁阀的第一凹槽8的放大图和第二凹槽9放大图,以对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为了使磁性组件对摆动部件6的吸引能力再次增强,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凸起10设置的尽量靠近左侧极柱2,第一凸起10的端面沿转动轴7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一凹槽8内部,第二凸起11的端面沿转动轴7摆动所形成的轨迹位于第二凹槽9内部。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卡位结构来实现,如在摆动部件6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上用于卡住摆动部件6的结构,使摆动部件6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摆动,进而使第一凸起10只能够在第一凹槽8内摆动。为了使得线圈或铁芯更容易地与摆动部件6分开,第一凸起10的端面沿转动轴7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左侧极柱2和第一线圈4之间均有间隙,同时第二凸起11的端面沿转动轴7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与右侧极柱3和第二线圈5之间均有间隙。为达到这一技术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阻挡凸起的结构,具体的,可以将第一凸起10的高度设计为不大于第一凹槽8的深度,第二凸起11的高度不大于第二凹槽9的深度,或者将第一凸起10的能够伸入第一凹槽8的高度设计为不大于第一凹槽8的深度,第二凸起11的能够伸入第二凹槽9的高度不大于第二凹槽9的深度;或者,在第一凹槽8内部设置用于阻挡第一凸起10的第一隔片13,在第二凹槽9内部设置用于阻挡第二凸起11的第二隔片15,第一隔片13与第二隔片15可以尽量靠近极柱的端面。第一隔片13和第二隔片15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两个线圈对摆动部件6两端的吸力的对称性,将第一隔片13和第二隔片15设计为相同,第一隔片13和第二隔片15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优选由工业塑料材质制成,以防止第一隔片13吸附住第一凸起10或第二隔片15吸附住了第二凸起11使得凸起与极柱分离困难。考虑到成本的控制,还可以将第一隔片13和第二隔片15的大小设计为其各自在相应的极柱端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等于相应的极柱端面的表面积。考虑到铁芯内部的散热,还可以将第一隔片13和第二隔片15设计为网状结构,例如在其上设置通孔结构,如图7中所示。
[0034]本实用新型中的M型铁芯的中间极柱16可以把线圈远离摆动部件6 —端产生的磁力线引到靠近摆动部件6的一端,因此可以让更多的磁力线作用于摆动部件6,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中间极柱16使得第一线圈4或第二线圈5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场可以尽量大面积地靠近摆动部件6,从而更加有利于线圈对摆动部件6的吸合,因此可以用更小的电流来更加有效地吸合摆动部件6,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将中间极柱16的端部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使其形状配合于摆动部件6的中部,例如摆动部件6的中部为平面时,中间极柱16的端部也设计为相应的平面并尽量靠近摆动部件6的中部,或者摆动部件6的中部为如图1、2、3中所示的弧面时,中间极柱16的端部也设计为相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