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轮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1034710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与第一轮盘10相接的端窄部611及与第二轮盘20相接的端宽部612,该端宽部612由背部610往另一侧延伸出而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SP端宽部612—边(底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613。该端宽部612的斜面部613与端窄部611的向下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614。
[0088]第二送纱杆62—侧为呈平面的背部620,背部620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轮盘10相接的端齿部621及与第二轮盘20相接的端杆部622,该端杆部622由背部610往另一侧延伸出而形同略呈一半齿形的构成,即端齿部621—边(顶边)为呈平面,另一边为斜向的斜面部623。该端齿部621的斜面部623与端杆部622的向上延伸交会形成一凹部624。
[0089]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纱杆61与第二送纱杆62可以设置为相同结构并以第一送纱杆61为正向位置,第二送纱杆62为反向位置,依序上下颠倒组接于凹槽组210对应的定位凹槽中,使得该斜面部613、623间形成一 M环绕区域,如图17所示。
[0090]前述该第一送纱杆61的端窄部611、端宽部612、斜面部613、凹部614处与第二送纱杆62的端齿部621、端齿部622、斜面部623、凹部624均可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17)的部位是呈弧接面设置为佳,且该第一送纱杆61与第二送纱杆62是以陶瓷所制成的陶瓷波浪形齿块体,以确保其相对顺畅性而降低对纱线Y的伤害,并得以提升其耐用性。
[0091]请一并参阅图17,组装时,该第一送纱杆61及第二送纱杆62是呈交错地设于该凹槽组210,即该第一送纱杆61以其背部610向着定位轴柱22方向设于该第一定位凹槽212,并使端窄部611对应置于该第一顶凹槽15及该端宽部612对应置于该第一底凹槽214;而该第二送纱杆62以其背部620向着定位轴柱22方向设于该第二定位凹槽213,并使该端齿部621对应置于该第二顶凹槽16及该端杆部622对应置于该第二底凹槽215,而呈该第一送纱杆61、第二送纱杆62的交错环状布设于该轮座体21的周环边上。
[0092]继如图16所示,组合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即将该第二轮盘20的定位轴柱22穿设组合于该第一轮盘的穿孔11,使形成一下方组装层,并将该定位柱14则对应插设定位于该定位孔211。
[0093]继将前述另一送纱轮I作为上方组装层迭设其上,使形成两层结构体,再以螺杆13螺锁,以紧固定位其间的该送纱杆组60,使该送纱杆组60安装于各层的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之间。如此设置,上下相邻的M环绕区域可分别形成一上、下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两圈的绕设。
[0094]请参阅图18、图19及图20,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95]以下进行其差异说明:该第一轮盘10设有一中央部位的穿孔11,该穿孔11周边设有多数固定螺孔12及多数向下凸伸(参图18A)的定位柱14,另该第一轮盘10底面凸设有一轮座体17,该轮座体17是呈内缩的椎状圆柱,其具有一底环接面170及顶侧环接面172,该轮座体17的周边环设有多数第一边肋171,该多数第一边肋171是呈凸出该轮座体17周边的布设,该第一边肋171与该顶侧环接面172间设有插缝173。
[0096]该第二轮盘20设有一轮盘体201,该轮盘体201上凸设有一轮座体23,该轮座体23是呈内缩的椎状圆柱,其具有一顶环接面230及底侧环接面232,该轮座体21的周边环设有多数第二边肋231,该多数第二边肋231是呈凸出该轮座体21周边的布设,该第二边肋231与该底侧环接面232间设有插缝233。
[0097]该轮座体21中央部位的上方(相对该第一轮盘10方向)凸伸有一定位轴柱22,该定位轴柱22具有一槽孔221,另该轮座体21上于该定位轴柱22的周边处设有多数定位孔211及固定螺孔216。
[0098]该送纱杆组70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71及多数第二送纱杆72,该第一送纱杆71呈一对应该第一边肋171的弧弯状罩板,其具有一顶端部711及底端部712;第二送纱杆72呈一对应该第二边肋231的弧弯状罩板,其具有一顶端部721及底端部722。该第一送纱杆71与第二送纱杆72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20),其是以陶瓷所制成且具弧接面设置为佳。再者,该第一送纱杆71与第二送纱杆72可以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
[0099]该第一送纱杆71及第二送纱杆72是呈交错地分别罩设于该第一边肋171、第二边肋231上,并使该第一送纱杆71的底端部712嵌设于该插缝233,而该第二送纱杆72的顶端部721嵌设于该插缝173。
[0100]组合该第一轮盘10与第二轮盘20,使该轮座体17的底环接面170抵接该轮座体23的顶环接面230,继将该第二轮盘20的定位轴柱22穿设组合于该第一轮盘的穿孔11,使形成一送纱轮IA组装层,并将该定位柱14则对应插设定位于该定位孔211。
[0101]第五实施例可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将送纱轮I组装为两层结构体,使该第一送纱杆71与第二送纱杆72间呈斜向交错的设置形成一 M环绕区域,而两层的组装层具有上下相邻的M环绕区域可分别形成上、下两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两圈的绕设。
[0102]请参阅图21、图22及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部分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中主要组件均应第五实施例相同并具有同样的功效,故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03]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其呈柱状体的送纱杆组70A以及供送纱杆组70A组装的第一轮盘1A与第二轮盘20A。
[0104]第一轮盘1A在其轮座体17A上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肋171A,第一凹肋171A—端在顶侧环接面172上形成有多数插槽174A,并在各插槽174A之间设有一接槽175A,而不同于第五实施例中向外凸的第一边肋171,其他部分均与第五实施例相同,而在第二轮盘20A其轮座体23A同样设有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凹肋231A,第二凹肋231A—端在顶侧环接面232上形成有多数插槽234A,并在各插槽234A之间设有一接槽235A,其他部分均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0105]送纱杆组70A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71A及多数第二送纱杆72A,该第一送纱杆71A为对应第一凹肋171A的柱状体,其具有一顶端部711A及底端部712A;第二送纱杆72A为对应第二凹肋231A的柱状体,其具有一顶端部721A及底端部722A。
[0106]该第一送纱杆71A与第二送纱杆72A用以承接或接触到纱线Y(参图23),其是以陶瓷所制成且具弧接面设置为佳。再者,该第一送纱杆71A与第二送纱杆72A可以为相同构件并呈相互交错的反向设置。
[0107]该第一送纱杆71A及第二送纱杆72A是呈交错地分别设于该第一、二凹肋231A、171A上,并使该第一送纱杆71A的底端部712A嵌设于该插槽234A,第一送纱杆71A的顶端部711A嵌设于接槽175A,而该第二送纱杆72A的顶端部721A嵌设于该插槽174A,第二送纱杆72A的底端部722A嵌设于接槽235A。
[0108]第六实施例可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将送纱轮I组装为两层结构体,使该第一送纱杆71A与第二送纱杆72A间呈斜向交错的设置形成一 M环绕区域,而两层的组装层具有上下相邻的M环绕区域可分别形成上、下两环绕区域,用以供该纱线Y两圈的绕设。
[0109]本实用新型经由上述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功能与特性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送纱轮除用于一般送纱外,特别适用于消极送纱、不规则送纱、变色送纱及提花送纱等。
【主权项】
1.一种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包括: 一第一轮盘; 一第二轮盘,该第二轮盘与该第一轮盘相固结; 一送纱杆组,设置于该第一轮盘与该第二轮盘之间,该送纱杆组包括有多数第一送纱杆及多数第二送纱杆,该第一送纱杆及该第二送纱杆分别具有一凸齿部而呈波浪形齿块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送纱杆一侧为一呈平面的背部,该背部两端分别为与该第一轮盘相接的一端杆部及与该第二轮盘相接的一端齿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凸齿部其中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