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板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4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车板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载车板,所述载车板包括收纳部、相对间隔背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收纳部靠近所述载车板的边缘设置,所述收纳部包括用于收容充电线缆的收纳空间和用于固定充电枪的支撑座;所述收纳空间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支撑座与形成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枪连接的充电线缆及所述载车板,所述充电线缆及所述充电枪共同收容于所述收纳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使所述载车板具有所述充电线缆和所述充电枪的专门收纳场所。
【专利说明】
载车板及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负载汽车的载车板和应用所述载车板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石油等资源的日益消耗,电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汽车行业中, 电动汽车保有量连年递增,近年更是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的 续航里程相对较短、充电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新能源汽车停车位需要配备充电设施,以便电 动汽车充电与随时补电。
[0003] 可充电的立体车库便于在电动汽车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停车 难题,另一方面完善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对于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意义深远。
[0004]在相关技术中,可充电的立体车库中设计了用于充电的充电线缆和与充电线缆连 接的充电枪,所述充电线缆和所述充电枪放置于所述载车板外部。
[0005] 上述方法所存在的弊端是,所述载车板外部需要预留或设计专门的收纳场所,这 就需要改变所述载车板的尺寸或另行做复杂设计;同时,所述充电线缆较长且散落于所述 载车板外部,使用者需要从散落的所述充电线缆中清理出所述充电枪后,再拖着较长的所 述充电线缆行走以完成插枪动作,操作过程繁琐,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载车板,旨在提供设于载车板内部的充电线缆 和充电枪的专门收容场所,避免所述充电线缆和所述充电枪散落于载车板外部导致的碾压 损坏,同时便于使用者完成插枪操作和提高用户体验性。
[000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载车板的立体车库。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载车板包括收纳部、相对间隔背向设置 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收纳部靠近所述载车板的边缘设置,所述收纳部包括用于收 容充电线缆的收纳空间和用于固定充电枪的支撑座;所述收纳空间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 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支撑座与形成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壁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包括两个限轮区及夹设于所述二限轮区之间的平台区,所述 限轮区的延伸方向用于引导汽车驶入与驶出所述载车板;所述收纳空间形成在所述平台区 的边缘。
[0010] 优选地,所述二限轮区平行设置,且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所 述限轮区的邻近延伸的二端部各设置有一导引坡,所述导引坡将所述限轮区分割为三个区 域,即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其中位于同一所述限轮区的所述二导引坡之间的所 述第二区域的高度矮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
[0011]优选地,所述收纳部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枪是否归位的归位感应器,所述归 位感应器设于所述支撑座。
[0012]优选地,所述收纳部还包括与所述归位感应器电连接的报警器。
[0013]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同侧的两个延伸臂;所述基座的远 离所述延伸臂的一侧与所述收纳空间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延伸臂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的 两端,并向远离所述收纳空间的底部的方向延伸。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枪连接的充电线缆及 所述载车板,所述充电线缆及所述充电枪共同收容于所述收纳部。
[0015] 优选地,所述收纳空间包括底壁、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相对间隔设 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及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形成所述收纳 空间。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呈圆角。
[0017] 优选地,所述收纳空间的宽度为300mm-700mm,所述收纳空间的长度为300mm-1000mm〇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所述收纳部,所述收纳部由所述 载车板的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而成,避免改变所述载车板的尺寸或另行设计复杂 结构;所述收纳部具有所述收纳空间和连接于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壁的所述支撑座,所述收 纳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充电线缆,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充电枪,避免无专门收容场所造 成所述充电线缆和所述支撑座的损坏,也可以避免所述充电线缆和充电枪散落在所述载车 板被车辆碾压或甩出,以及避免干涉到立体车库的其他部件,造成车库系统瘫痪等。
【附图说明】
载车板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 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 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缆和充电枪已放入收容部内; [0023]图4为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用于单个车位且未停放电动汽车时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用于单个车位且停放充电口在车头的电动汽车时的充 电状态不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用于单个车位且停放充电口在侧面电动汽车时的充电 状态不意图;
[0027]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载车板及立体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号说明:
[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 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 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 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 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 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 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6]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 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载车板4。
[0038] 请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车板4包括收纳部9、相对间隔背向设置的 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所述收纳部9靠近所述载车板4的边缘设置,所述收纳部9包括用 于收容充电线缆7的收纳空间91和用于固定充电枪6的支撑座95;所述收纳空间91由所述第 一表面41向所述第二表面42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支撑座95与形成所述收纳空间91的内壁 连接。
[0039]所述收纳空间91由所述载车板4的第一表面41向所述第二表面42的方向凹陷形 成,因此,收纳空间91不占用所述载车板4的外部空间,所述充电枪6和所述充电线缆7收容 于所述收纳空间91内,便于所述充电线缆7和所述充电枪6的收容,防止充电线缆7随意散落 造成的损坏。
[0040] 所述收纳部9靠近所述载车板4的边缘设置,因此,停车时,所述收纳部9不会被电 动汽车5的底部遮挡,便于使用者下车时轻松拿取位于所述收纳部9内的所述充电枪6。
[0041] 所述充电线缆7盘绕后收容在所述收纳空间91内,所述充电枪6卡固于所述支撑座 95,电动汽车5开进存取车室的所述载车板4后,使用者下车从所述收纳空间91中取出所述 充电枪6,所述充电线缆7从所述收纳空间91的一侧引出,所述充电枪6插至位于电动汽车5 上的充电口;取车时,拔下所述充电枪6,将所述充电线缆7顺势收入所述收纳空间91,将所 述充电枪6卡进所述支撑座95,完成所述充电线缆7的收纳。
[0042] 车库供电系统与所述载车板4的所述充电枪6连接起来,用于为电动汽车5充电。使 用者存取电动汽车5时,仅需完成插枪、拔枪回位动作,即可方便地对电动汽车5充电,所述 充电线缆7能在所述载车板4便捷地收容,让使用者的插枪、取枪回位具有良好的体验性。 [0043] 优选地,所述载车板4包括两个限轮区43及夹设于所述二限轮区43之间的平台区 (未标号),所述限轮区43的延伸方向用于引导汽车驶入与驶出所述载车板4;所述收纳空间 91形成在所述平台区的边缘。
[0044]电动汽车5的两侧车轮分别驶入两个所述限轮区43,所述限轮区43对电动汽车5的 两侧车轮进行限位,防止停车或移车时,电动汽车5在所述载车板4上移动。
[0045] 所述收纳空间91形成在所述平台区的边缘,因此,电动汽车5的两侧车轮不会碾压 到所述收纳空间91,避免对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91的所述充电线缆7和所述充电枪6造成压 损,防止所述充电线缆7因为碾压磨损造成漏电等事故,同时还可避免所述充电线缆7和所 述充电枪6甩出所述载车板4,干涉到所述立体车库1的其他部件,使得所述立体车库1瘫痪。
[0046] 同时所述收纳空间91形成在所述平台区的边缘,因此,所述收纳部9便于对充电口 在车头的电动汽车5或充电口在侧面的电动汽车5进行充电。
[0047] 优选地,所述二限轮区43平行设置,且由所述第一表面41向所述第二表面42凹陷 形成,所述限轮区43的邻近延伸的二端部各设置有一导引坡431,所述导引坡431将所述限 轮区43分割为三个区域,即第一区域432、第二区域433、第三区域434,其中位于同一所述限 轮区43的所述二导引坡431之间的所述第二区域433的高度矮于所述第一区域432与所述第 三区域434。
[0048]所述导引坡43便于电动汽车5的两侧车轮驶入和驶出所述限轮区43,由于所述第 二区域433的高度矮于所述第一区域432与所述第三区域434,因此,电动汽车5可以停止于 所述二导引坡43之间,此设置结构简单,且能避免电动汽车5停止于所述载车板4时发生移 动。
[0049] 优选地,所述收纳部9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枪6是否归位的归位感应器(未图 示),所述归位感应器设于所述支撑座95。
[0050] 当完成充电后,使用者从电动汽车5上拔下所述充电枪6,所述充电枪6没有归位 时,所述归位感应器能发出未归位信号,并给出提示。
[0051] 优选地,所述收纳部9还包括与所述归位感应器电连接的报警器(未图示)。
[0052] 所述报警器在收到所述归位感应器给出的提示信号后,发出报警提示音,以提醒 使用者将所述充电枪6卡固在所述支撑座95,避免所述充电枪6和与所述充电枪6连接的所 述充电线缆7暴露在所述载车板4上,造成损坏。
[0053]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95包括基座96和设于所述基座96同侧的两个延伸臂97;所述 基座96的远离所述延伸臂97的一侧与所述收纳空间91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延伸臂97分别 连接于所述基座96的两端,并向远离所述收纳空间91的底部的方向延伸。
[0054]所述基座96与所述收纳空间91的底部连接,具体的,连接于所述收纳空间91的底 壁92,因此,所述基座96连接稳固。
[0055]所述基座96和两个所述延伸臂97围合形成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充电枪6的收容空间 (未标号),同时,两个所述延伸臂97将所述充电枪6卡紧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充电枪6 定位。
[005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1,所述立体车库1包括充电枪6、与所述充电枪6 连接的充电线缆7及所述载车板4,所述充电线缆7及所述充电枪6共同收容于所述收纳部9。
[0057] 所述立体车库1包括主体框架2和停车位框架3,所述主体框架2和所述停车位框架 3搭建成可放置多个所述载车板4的所述立体车库1。
[0058] 所述载车板4用于停放电动汽车5,所述充电枪6与所述充电线缆7安装在所述载车 板4,电动汽车5停放在所述载车板4上,所述充电枪6在此时插入电动汽车5的充电口。搬运 器(未图示)搬着所述载车板4与电动汽车5-起移动,到位时所述载车板4与电动汽车5-起 停放在停车位。所述载车板4到位后,通过无线供电装置或电刷,将车库供电系统与所述载 车板4的所述充电枪6连接起来,给电动汽车5充电。所述立体车库1为无人值守车库,当使用 者存取车时,能完成的动作仅仅是一个插枪、拔枪回位动作,所述充电线缆7能在所述载车 板4较好安置,让使用者的插枪、取枪回位具有良好的体验性。
[0059]所述支撑座95靠近所述收纳空间91的边缘设置,因此,所述充电枪6也将固定于靠 近所述收纳空间91的边缘处,所述收纳空间91内预留较大的用于盘绕所述充电线缆7的空 间,因此所述充电线缆7和所述充电枪6的收容布局更合理,避免两者共同收容于所述收纳 部9内时相互干扰。
[0060] 优选地,所述收纳空间91包括底壁92、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93以及相对 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94;所述底壁92、两个所述第一侧壁93及两个所述第二侧壁94共 同形成所述收纳空间91。
[0061] 所述底壁92、两个所述第一侧壁93及两个所述第二侧壁94围合成顶部开口的所述 收纳空间91。
[0062] 所述底壁92、两个所述第一侧壁93及两个所述第二侧壁94优选围合成长方体型, 便于收容所述充电线缆7和所述充电枪6。
[0063]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93与所述第二侧壁94的连接处呈圆角。
[0064]所述圆角设计符合所述充电线缆7盘绕时的形状,使有效收容空间更大。
[0065] 优选地,所述收纳空间91的宽度为300mm-700mm,所述收纳空间91的长度为300mm- 1000mm。
[0066] 根据所述充电线缆7的不同,所述收纳空间91的宽度为300mm-700mm,所述收纳空 间91的长度为300mm-1000mm,以匹配所述充电线缆7和所述充电枪6的收容尺寸。
[006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空间的尺寸优选为550mmX880mm。
[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 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部、相对间隔背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收纳部靠近所述载车板的边缘设置,所述收纳部包括用于收容充电线缆的收纳空间和 用于固定充电枪的支撑座;所述收纳空间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形 成;所述支撑座与形成所述收纳空间的内壁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包括两个限轮区及夹设于所述 二限轮区之间的平台区,所述限轮区的延伸方向用于引导汽车驶入与驶出所述载车板;所 述收纳空间形成在所述平台区的边缘。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限轮区平行设置,且由所述第一表 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所述限轮区的邻近延伸的二端部各设置有一导引坡,所述导 引坡将所述限轮区分割为三个区域,即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其中位于同一所述 限轮区的所述二导引坡之间的所述第二区域的高度矮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还包括用于检 测所述充电枪是否归位的归位感应器,所述归位感应器设于所述支撑座。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还包括与所述归位感应器电连 接的报警器。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同侧 的两个延伸臂;所述基座的远离所述延伸臂的一侧与所述收纳空间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 延伸臂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两端,并向远离所述收纳空间的底部的方向延伸。7. -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枪连接的充电线缆及如权利要 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车板,所述充电线缆及所述充电枪共同收容于所述收纳部。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空间包括底壁、相对间隔设置 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底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及两个 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形成所述收纳空间。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 呈圆角。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空间的宽度为300mm-700mm, 所述收纳空间的长度为300mm-1000mm。
【文档编号】E04H6/12GK205713315SQ20162031848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刘宇晓, 张为丰, 姚邦勇, 周晓岚
【申请人】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中兴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