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1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板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体育馆、多功能厅等中能进行运动竞技及其他各种活动的地板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以前,体育馆等大型建筑物为发挥充分作为运动场的运动性能,采用在地板支承装置上与地板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或用弹性部件支承大梁的结构,构筑弹性好的地板结构。
最近,体育馆等除一般用作进行运动的场所外,有时用作音乐会等各种活动的会场。这样,把体育馆作为活动会场使用时,因为用于布置会场的叉式起重车等的重型机械在馆内的地板上行驶,且很多人在馆内出入,会在地板上施加过大的重量。因此用作活动会场的体育馆必须牢固地构成,以预先使地板支承装置能经受过大的重量。
这样,能经受过大的重量的地板结构的地板非常硬,形成弹性不好的结构,为此,在安全性方面也发生例如从事运动者的腰部疼痛、或摔倒时容易引起碰伤等伤害等问题,作为进行一般运动的场所,不能充分发挥运动性能。
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5所示,公布了一种地板格基础,该地板用格基础在把吸振材料82用板状的压缩限制片84和盖状的压缩限制片86从上下夹住使该吸振材料82产生规定量的纵向压缩的情况下,使两压缩限制片有可能相互接触,可以防止防振材料的过度纵压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地板结构在大梁上配置缓冲材料和限制该缓冲材料变形量的限制部件,在从地板向缓冲材料施加超过规定变形量的负荷时,来自地板的负荷通过限制部件直接作用在所述大梁上。
特开平7-324418号公报 特许第2790250号公报发明内容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地板结构,由于是使用挡块机械地限制确保弹性的弹性部件层的变形量的形态,因此必须充分确保挡块的强度及其阻挡部件的强度,即使不考虑其施工性和耐久性,在设计上也有困难。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良的地板结构,其能承受过大的负荷同时在运动用时也可发挥弹性性能且施工性好。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地板缓冲结构在地板支承腿2的承受部件30的上部配置弹性部件32,在该弹性部件上放置支承地板的大梁4。所述承受部件30具有从放置所述弹性部件32的底面部40的左右端部分别向上弯曲形成的侧面部42、43和从所述底面部40的前后端部分别向上弯曲形成的限制部44、45。所述弹性部件32具有放置在所述承受部件的底面部,上面形成在上述限制部44、45的上端上方位置的底板部56;从该底板部56左右的端部向上方形成,与所述承受部件的侧面部42、43内接的侧板部60、61。在该弹性部件32中放置保持所述大梁4,在通过来自该大梁4的负荷使所述弹性部件32的压缩变形达到规定量时,所述承受部件的限制部44、45与所述大梁4接触,限制所述弹性部件32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地板缓冲结构中,所述大梁4由上面板部62、侧面板部64,65及从该侧面板部分别向内弯曲形成的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的底片部66、67构成,在该底片部66、67之间形成规定间隔的开口部68而构成截面C字形状的长尺寸部件。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地板缓冲结构中,承受部件具有从底面部向上弯曲形成的侧面部和限制部。另外弹性部件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向上方形成与所述承受部件的侧面部内接的侧板部。在通过来自该弹性部件中放置保持的大梁的负荷使弹性部件的压缩变形达到规定量时,承受部件的限制部与所述大梁接触,限制弹性部件的变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地板上进行运动时,可以用弹性部件缓和地板的冲击;且当重机械在地板上行驶或由于负荷等在地板上施加过大的重量时,具有高的负荷性能,同时限制弹性部件的压缩,并可防止弹性部件的疲劳或破损,可在这样运动时维持地板的弹性保证地板的高强度,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因此经济性好。另外,由于使用把大梁与承受部件和限制部成为一体的部件进行保持,所以形成稳定牢固的支承构造,施工也容易。
在本发明的地板缓冲结构中,在大梁底片部之间形成规定间隔的开口部而构成截面C字形状的长尺寸部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形成弹性部件可弹性变形的空间部,可以适当弹性压缩弹性部件,从而得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地板缓冲结构的侧面的图;图2是表示地板支承腿的承受部件的图,图2(a)是平面图;图2(b)是正面图;图2(c)是侧面图;图3是地板支承腿的局部分解图;图4是表示地板缓冲结构的作用的图,图4(a)为施加轻负荷、图4(b)为施加运动负荷、图4(c)为施加重负荷的状态;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中地板用格基础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地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地板缓冲结构的图。这是在体育馆、多功能厅等中进行运动竞技及其他各种活动的地板结构。该地板缓冲结构包括地板支承腿2、大梁4、地板托梁6、结构用板8和地板10。
上述地板支承腿2包括支承台20、支承螺栓22、承受部件30、弹性部件32及由螺栓和螺母组成的紧固件34。在上述支承螺栓22上螺纹连接上部螺母24、下部螺母25、垫圈26和紧固螺母28。上述支承台20具有从上板部35的左右端部向下分开形成下部宽的腿部36和从腿部36的下端部分别水平向外弯曲形成的固定部38。
如图2所示,所述承受部件30呈大体U字形,具有在中央形成平坦的底面部40、从该底面部40的左右部位分别向上设置的侧面部42、43和从该底面部40的前后部位分别向上设置的限制部44、45。该承受部件30是把冲裁钢板通过压力加工弯曲成形为十字形的部件。
在成形该承受部件30时,把上述十字形的钢板的中央部的矩形部位作为底面部40,把该底面部40的左右部位向上弯曲,形成所述侧面部42、43,把底面部40的前后部位向上弯曲,形成上述限制部44、45。然后,在使该限制部44、45的两端与上述侧面部42、43的端面46、47接触的状态,用焊接(焊接部48)把限制部44、45的各端部与侧面部42、43的端面46、47接合在一起。
在此,所述承受部件30采用板厚为3.2mm的钢板。另外,所述限制部44、45直立高度从底面部40的上面立起8mm左右的高度。另外,在上述承受部件30的底面部40的中央设置圆形的孔部50,在上述侧面部42、43的上部附近中央分别设置通孔52。另外,在上述底面部40的背面部以使上述孔部50与六角螺母31的孔贯通的状态安装该螺母31。该螺母31用敛缝(使用敛缝螺母)或焊接方式固定在承受部件30上。
如图3所示,上述弹性部件32由底板部56和从该底板部56的左右的端部各自向上直立的侧板部60、61形成剖面为U字形的部件。该弹性部件32由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弹性体构成。该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放置在上述承受部件30的底面部40上,同时,侧板部60、61分别与承受部件30的侧面部42、43内接。这样,弹性部件32四面密封收纳在承受部件30中,配置成安定状态。
在此,使所述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的厚度为15mm来保证其良好的弹性。另外,因为承受部件30的限制部44、45的高度为从底面部40立起8mm左右,所以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的上面位于比限制部44、45的上端高出7mm的位置。
上述大梁4是由上面板部62、侧面板部64、65及从这些侧面板部分别向内弯曲形成的底片部66、67构成的断面为C字形的长尺寸的钢材。在这些底片部66、67之间形成规定间隔的开口部68。该开口部68的开口率,即开口部68的间隔(S)与大梁4的横宽尺寸(W)之比(S/W)在此取40%左右。所述地板托梁6是由上面部、侧面部及从侧面部分别向外弯曲形成的边缘部构成为剖面是盒状的钢材。
配置上述弹性部件32的承受部件30通过螺母31与支承螺栓22的前端部螺纹连接,从下部通过垫圈26用紧固螺母28紧固。此时,螺纹旋入承受部件30的螺母31的支承螺栓22的前端部可插入底面部40的孔部50中,在适当的位置拧紧紧固螺母28把承受部件30固定在支承螺栓22上。
对于地板支承腿2的支承螺栓22的高度,可把上部螺母24螺纹结合到支承螺栓22上并嵌入垫圈26,把支承螺栓22插通设于支承台20的上板部35的孔部,再从下面螺纹结合下部螺母25,升降上部螺母24和下部螺母25的位置,从而调节支承螺栓22的高度。
另外,在对上述地板缓冲结构施工时,把上述地板支承腿2按一定间隔配置在地板的基础面70上,用粘着剂等把支承台20的固定部38固定在基础面70上,调节各地板支承腿2的高度。然后,在各地板支承腿2间架设大梁4,使两底片部66、67向下放置在承受部件30中的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上。
配置好上述大梁4后,在设于承受部件30的侧面部42、43的通孔52间穿通作为紧固件34的螺栓,拧紧螺母,再用规定的压力夹住侧面部42、43,可把大梁4夹持固定在承受部件30上。此时,在大梁4的侧面板部64、65和承受部件30的侧面部42、43之间通过弹性部件32的侧板部60、61有弹性地保持大梁4。另外,在大梁4的上部在与大梁4垂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地板托梁6,在该地板托梁6的上部铺设结构用板8和地板10,完成地板铺设。
图4是表示在安装了上述地板缓冲结构的地板上施加负荷的情况下由该负荷弹性压缩地板支承腿2状态的图。图4(a)表示在地板上几乎不加负荷的无负荷的弹性部件32的状态。在该状态由几乎不产生由大梁4的按压而形成的弹性部件32的压缩。
图4(b)表示在地板上施加人运动时的冲击负荷或与其同等程度的重物的负荷时的弹性部件32的状态。在该状态,通过大梁4的底片部66、67的按压,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稍微弹性压缩,产生通过该压缩变形变形的弹性体从开口部68突出(突出部57)的现象。这样,上述开口部68可保证由弹性压缩产生的弹性体突出变形的空间。这时,大梁4不与承受部件30的限制部44、45接触。为此,在上述弹性压缩状态可以发挥弹性部件32的吸振效果,可有效缓和地缓冲运动者的冲击。
图4(c)表示在地板上施加叉车或重量大的设备等的负荷时的弹性部件32的状态。在该状态,由大梁4的按压弹性部件32的底板部56被大幅度弹性压缩,产生由该压缩变形而压缩变形的弹性体从开口部68大幅度突出(突出部58)的现象。
这样,在该状态,大梁4成为大幅度下降的底片部66、67与承受部件30的限制部44、45接触的状态。为此,可以限制大梁4下降超过以上的幅度,从而限制对弹性部件32产生过大的压缩,从而可以防止弹性部件32的破损,提高耐久性。另外,通过伴随限制上述弹性压缩的限制部44、45的刚性支承,形成高刚性的地板缓冲结构,可发挥良好的承受负荷性能。
因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地板缓冲结构,因为形成地板的大梁由弹性部件进行弹性支承,所以对由运动产生的按压力给予合适的弹性。另外,在召开展示会和音乐会等活动时叉式起重车等重物在地板上移动时,大梁在弹性部件压缩规定量以后由承受部件的限制部稳固支承,从而构筑高刚性的地板。
根据上述的地板缓冲结构,作为柔道剑道场所等体育设施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缓冲性的地板。另一方面,在开展其他活动时,由于即使是重物也能用承受部件限制部维持足够的强度,所以可发挥高的承受负荷性能。另外,由于在地板支承腿的U字形承受部件设置限制部的简单结构,所以制造容易经济性好。同时可以选择弹性高的弹性部件,可以以高水准保证运动时的弹力性能且容易进行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地板缓冲结构,在地板支承腿的承受部件的上部配置弹性部件,在该弹性部件上放置支承地板的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部件具有从放置所述弹性部件的底面部的左右端部分别向上弯曲形成的侧面部和从所述底面部的前后端部分别向上弯曲形成的限制部,所述弹性部件具有放置在所述承受部件的底面部,上面形成在上述限制部的上端上方位置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左右的端部向上方形成,与所述承受部件的侧面部内接的侧板部,在该弹性部件中放置保持所述大梁,在通过来自该大梁的负荷使所述弹性部件的压缩变形达到规定量时,所述承受部件的限制部与所述大梁接触,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由上面板部、侧面板部及从该侧面板部分别向内弯曲形成的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底板部的底片部构成,在该底片部之间形成规定间隔的开口部而构成截面C字形状的长尺寸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地板缓冲结构在地板支承腿(2)的承受部件(30)的上部配置弹性部件(32),在该弹性部件上放置支承地板的大梁(4)。所述承受部件(30)具有从放置所述弹性部件(32)的底面部(40)的左右端部分别向上弯曲形成的侧面部(42、43)和从所述底面部(40)的前后端部分别向上弯曲形成的限制部(44、45)。所述弹性部件(32)具有放置在所述承受部件的底面部,上面形成在上述限制部(44、45)的上端上方位置的底板部(56);从该底板部(56)左右的端部向上方形成,与所述承受部件的侧面部(42、43)内接的侧板部(60、61)。在该弹性部件(32)中放置保持所述大梁(4),在通过来自该大梁(4)的负荷使所述弹性部件(32)的压缩变形达到规定量时,所述承受部件的限制部(44、45)与所述大梁(4)接触,限制所述弹性部件(32)的变形。
文档编号E04F15/02GK1920218SQ20061005977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松吉达 申请人:三洋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