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和用于制造该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方法

文档序号:202162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和用于制造该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尤其是钢-混凝土-支承结 构如钢-混凝土-天花板以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业,混凝土无可争议地是最合适的材料,用于提供任意形 状的面状支承结构。此外钢筋混凝土天花板的构造极其简单且经济。
建筑师特别愿意使用扁平天花板,因为这些扁平天花板因平坦的 天花板下视图允许简单地敷设线路。仅仅为加固而需要实心的核心。
这些扁平天花板可以构造为具有全横截面的天花板(GB 1 284 402 A )、 空心天花板(DE 4 113 028 Al )或者具有设在支柱上的加强件的天花 板。所述具有全橫截面的天花板由现浇混凝土或者部分预制天花板(基 本天花板)构成。因为自重几乎占天花板负荷的50%,所以人们逐渐 转为制造空心天花板。空心体可以在制造过程中(空心走廊天花板) 或者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置换体(比如EP 1 350 898 Al )来制造。通 过重量最小化可以扩大跨度。在假设25厘米厚的天花板的情况下,相 对于具有全横截面的天花板可以节省35-45%的自重(Cobiax-空心走廊 天花板)。
对于天花板系统,要求以小结构高度获得大跨度,要求快速而简 单地进行制造,要求在防火、防潮和隔音领域内具有非常好的性能, 并且要求吸引人的外观、少量的保养及维修费用、高灵活性及其它更 多优点。但是不仅要在制造过程中注意灵活性,而且天花板在整个使 用持续时间里也不应丧失灵活性。在大楼中总是一再集成也必须在天 花板系统中占有位置空间的新设备。在关于换热器和空调设备的能量、 数据及通讯线路上开始,所述换热器和空调设备的部件及线路必须在 所述天花板结构中占有位置空间。此外,对未来的安装件来说也应该 可以简单地进行补充装备。为了保证这种可能性,安装双层底板系统 或者悬吊的天花板是已知的,因为用这些构件也可以简单地在后来改 变使用情况。但是,这样的双层底板系统或者悬吊的天花板造成天花 板的较高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将所述支承性的结构与双层底板的优势结合起 来。本发明的特殊任务是,能够简单地安置供电线路并且由此减少天 花板的总厚度,从而在预先给定大楼高度时能够设置更大的楼层数目。 此外,按本发明的结构相对于已知的结构在支承力相同时可以明显节 省自重。随之应该节省材料并且也减少应该投入的工作。
按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以下特征的组合得到解决 -混凝土板,其厚度低于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总厚度,以及 -相互交叉的筋条,所述筋条以相应的一个端部区域与所述混凝土 板传递力地进行连接,并且从所迷混凝土板自由地也就是说在没有嵌 入另外的支承性的表面结构中的情况下向上卑立,其中所述筋条的上 面的端部区域构造为承受压力和/或拉力的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筋条在交 点上彼此进行传力连接,更确切地说至少用其上面的端部区域进行传 力连接,以及
-所述筋条的相应地处于所述上面的端部区域和下面的端部区域之 间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裂口 。
按本发明,仅仅设置一块薄的混凝土板。在其上面设置彼此交叉 的筋条,所述筋条集中地承受压力及必要时的拉力。通过这种分解的 结构大大减少了自重(大于55%)并且额外地在所迷支承结构中空出 大的空间。所述空着的空间可以用于任意类型的安装设备;从电子线 路到供电线路直至通风和空气调节管路。因为所述筋条具有空隙,比 如构造为軒架类型,所以线路和管子可以毫无问题地从一个天花板区 间延伸到下一个天花板区间。代替将安装设备通常安装在底板区域中 或者将这些安装设备用合销钉固定在天花板上,可以将所述线路置入 所述支承结构中。如果要安置大的橫截面,那么所述支承结构就变得 更高,由此也可以扩大所述支承结构的跨度。代替提供自身的线路平 面,可以利用所述支承结构的高度。由此减少整个天花板高度。但是, 除了所述支承结构平面与安装设备平面的统一之外,最重要的优点是 系统的灵活性。因为首先仅仅将狭窄的筋条考虑用于支承能力,所以 在其之间可以安装天花板,所述天花板随时可以拆下,因为这些天
花板不用于比如天花板的支承作用。这些天花板可以是传统的双层底 板构件,用所述双层底板构件人们已积累了很长时间的经验。由此在该系统中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仍存在使用的灵活性。如果更换敷设 或者重新敷设安装设备,那就用手去移走天花板并且再度放上,并且 在敷设作业之后看不到任何变化。
优选的变型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定义。
此外,本发明提出这样的任务,即进一步改进这种类型的面状的 混凝土-支承结构,使得其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更确切地说通过半预 制件的使用来制造。由此能够在施工现场省去麻烦的连接作业和模板
作业(Schalungsarbeit)。
按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即所述混凝土板具有 至少两块直接并排布置的半预制板,所述半预制板被设有加强筋的混 凝土面层所覆盖并且与之进行传力连接。
已经公开,通过焊接、螺紋连接、浇灌槽(Vergusstaschen)中的 加强筋接头或者预加应力来连接半预制板。但是,这些连接技术在施 工现场产生很高开销,其中为从一块半预制板传力到下一块半预制板 也必须进行足够精确的作业。
本发明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设有加强筋的混凝土面层可以实现 所述半预制板的简单连接,该连接技术可以被视为混凝土结构中的标 准,但是其中这种连接方法仅仅用于建立所述半预制板的连接,而不 是如通常一样用于制造整块混凝土板。
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筋条的重量以底部件落在半预制 板上,其中所述底部件的四周被所述混凝土面层所包围。
有利的是,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加强筋穿过所述筋条的裂口。
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底部件借助于加 强筋固定在所述混凝土面层中,其中有利的是所述筋条的底部件借助 于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半预制板中,并且此外有利的是所述筋条和半预 制板具有共同的加强筋。
优选所述筋条与半预制板一起构造为半成品,由此所述筋条不再 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模板作业。
按对所述裂口也就是有待敷设在天花板中的线路的要求或者说按 对支承能力的要求,所述裂口可以从上往下发散或者收敛。
如果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支承在支柱上,那么其特征在于,有利 的是在支柱上方设置平放在该支柱上的板构件,其中从处于所述支柱上方的中心设置了在径向上星形地向外延伸的筋条,所述筋条在所述 板构件的边缘侧上连接到相邻的构件的筋条上,其中有利的是所述星 形地延伸的筋条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到相邻的构件的加强筋上 或者逐渐转变为相邻的构件的加强筋。
为提高平放在支柱上的板构件的刚度,将星形地延伸的筋条与沿 所述板构件的周向延伸的筋条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在静力学上一同起 作用,其中,其加强筋超过一块半预制板延伸到至少一块相邻的第二 半预制板。
优选所述半预制板的厚度处于2和20厘米之间,特别处于4和16 厘米之间,并且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处于2和20厘米之间,优选处 于4和8厘米之间。
一种用于制造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优选的方法的特征在 于,在所述混凝土板上搭起用于使筋条成型的模板构件并且所述混凝 土支承结构通过将加强筋敷设在为所述筋条设置的处于所述模板构件 的壁体之间的空腔中并且用混凝土来浇灌该空腔来制成。
另一种在制造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时有利的处理方式的特 征在于,在设置在半预制板上的加强筋上垂直搭起薄壁的板状的构件, 浇筑将所迷半预制板覆盖的混凝土面层并且随后在形成筋条的情况下 用混凝土将在所述薄壁的板状的构件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塞。
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支承结构的特别有效的方法的特征在于,所 述半预制板与设置在其上面的筋条体一起在预制件厂制成,其中所述 筋条体具有处于上面的沟槽或者构造为空心的,将这些半预制板运到 施工现场并且位置正确地根据有待建造的建筑物放置在那里,随后将 在至少两块相邻的半预制板上延伸的加强筋放在所述半预制板上并且 在所述筋条体的空腔中设置延伸到相邻的半预制板的筋条体的空腔中 的加强筋,随后施加混凝土面层并且向所述筋条体浇灌混凝土 。


下面借助于多种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其中
图1和2是双轴张紧的天花板的示意倾斜草图,
图3是这样的天花板的俯视图,
图5和6是在图l和2中示出的方案的橫截面,图7到IO是筋条的不同结构的剖面,并且
图11到14是按本发明的钢-混凝土-结构的不同的支承类型及所属 的剖面参量图表,
图15和16是用于按本发明的天花板的底板,
图17是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由预制件构成的变型方案,
图18是按图17的线条XVIII-XVIII的剖面,
图19是在图17中示出的变型方案的俯视图,
图20是按图19的线条XX-XX的剖面,
图21以放大的比例尺再现了图20的细节,
图22到25分别是在不同的制造阶段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倾斜草图,
图26是侧视图,在该侧视图中绘出了加强筋的位置,
图27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图28和29也是在不同的制造阶段中按图27的线条VII-VII的剖
面,
图30和3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29的示意图,
图32是按图27的线条XI-XI的剖面,
图33到36分别是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细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本发明的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基本上由混凝土板1构成,筋 条2从该混凝土板1向上卑立。这些筋条2分别以其一个端部区域3-下面也称为底部件-与所述混凝土板1传递力地相连接,并且这些筋条 2以其上面的端部区域4自由地向上卑立,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像比如在 空心天花板上的通常做法一样嵌入任何其它的支承性的表面结构中。 这些筋条2以其上面的端部区域4承受压力和/或拉力,并且就此而言 可以在这些上面的端部区域上加强地构成,比如具有上弦杆5。在所述 上面的端部区域4和传递力地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板1中的下面的端部 区域3之间,所述筋条2设有裂口6。由此获得这样的可能性,也就是 将由所述筋条2限定的区间7按线路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从区间7到 区间7敷设线路。
图1和2作为实施例示出了支承在垂直的支柱或者说柱子8上的 天花板,并且能够看出被所述筋条2限定的各个区间7。在此涉及双轴 张紧的天花板。
10所述筋条2优选全部一样高,并且在双轴张紧的混凝土支承结构 中优选彼此直角布置。当然也可以根据有待构成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 平面图形状以其它方式布置所述筋条2。
在所述筋条2的交点9上,这些筋条2彼此传递力地比如进行传 力连接,在必要时存在的限定天花板的支承带IO上同样如此。这样的 支承带可以类似于所述筋条2来构成。
图1、 5和8示出了具有全表面的隔板11的筋条2,其中每根筋条 2在保留所述上面的端部区域4的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裂口 6,该裂口 6优选一直伸展到所述混凝土板1的上侧面,从而可以容易地在放到所 述混凝土板1上的情况下敷设线路。
图2示出了按衍架结构的类型的筋条2,其中斜杆12从所述筋条2 的上弦杆5开始一直伸进所述混凝土板1中并且传递力地与所述混凝 土板1相连接。当然,所述斜杆12可以从所迷上弦杆5—直通到自身 的下弦杆处并且所述下弦杆传递力地与所述混凝土板1相连接。
图7到IO示出了所述筋条2的不同结构。例如图7示出了一种筋 条2,该筋条2的斜杆12由钢管构成,所述钢管浇注在设有加强筋13 的混凝土板l中。所述筋条2的上弦杆5由向上敞开的型钢14构成, 其中在所述型钢14的敞开的空腔中装入加强筋15并且向该空腔填注 现浇混凝土 16。
图8示出了一种筋条2,该筋条2完全由混凝土制成并且其上面的 端部区域4同样设有加强筋15-借助于卡箍15,来加固。这根筋条2浇 注在设有加强筋13的混凝土板1中并且优选与所述混凝土板1同时制 成。
图9示出了由混凝土制成的预制的筋条2,该筋条2首先在上面的 端部区域4中设有向上敞开的空腔,该上面的端部区域在将所述筋条2 布置在未示出的模板上之后在放入加强筋15的情况下用混凝土 16来 浇灌。所述筋条2预制为半预制件并且借助于现浇混凝土与所述混凝 土板1进行传力连接,所述混凝土板1同样具有加强筋13,该加强筋 13穿过所述筋条2的横向空隙18。
图10示出了类似的预制为半预制件的筋条2,其中所述混凝土板 1由平放在所述筋条2的底部法兰17上的预制的单个构件1,、l"构成。 在将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单个构件1,、 l"上之后,将现浇混凝土16施加
ii在这些单个构件l,、 l"上,由此构成所述混凝土板1的总厚度,并且
将所述筋条2与所述混凝土板1进行传力连接。为进行加固,所述筋 条2设有被所述加强筋13从中穿过的横向空隙18,所迷加强筋13也 伸入所述现浇混凝土中。此外,按照图10,所述筋条2的下面的端部 区域13也用加强筋15进行了加强。
图11到13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构造的不同类型, 更确切地说该混凝土支承结构按照图11向外伸出,按照图12支承在 两根端立柱8上,按照图13支承在三根支柱上,其中为每张附图附加 了力矩图表,由该力矩图表中示出了在所述筋条2的上弦杆5上或者 说在其上面的端部区域4上出现的拉力和/或压力,更确切地说这是分 别对均布荷栽负荷而言。可以看出,按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适合于悬臂, 而且适合于具有中间支撑的单跨板(Einfeldplatte )或双跨板 (Zweifeldplatte)。
图14示出了在所述结构的中间区域中具有框架作用的实施例,在 此应该仅仅向该中间区域中传递微小的橫向力,更确切地这是对单跨 板而言,其中上面的图表示出了用于均布荷栽的力矩变化曲线并且下 面的图表示出了用于均布荷载的横向力变化曲线。该变型方案提供在 跨中间产生很大的裂口 6这样的优点,这也实现了特别容易地在所述 混凝土板1上敷设体积大的线路或沟槽。
图15和16示出了在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上底板19的配置, 其中图15示出了一种变型方案,在该变型方案中将按双层底板类型的 底板19直接支承在所述筋条2上。图16示出了一种变型方案,按照 该变型方案将同样按双层底板的类型的底板19支承在所述混凝土板1 上。
此外对本发明来说重要的是,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厚度D,该厚 度大大低于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总厚度,优选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D 最大大约为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厚度的三分之一。在按本发明的混 凝土支承结构中,为安装设备提供天花板横截面的大约50到85%;比 如所述结构的总厚度为40厘米并且所述混凝土板1的厚度D大约为6 厘米。
所述筋条2或者至少其上弦杆5可以由高强度的或者说超高强度 的混凝土构成。在此,高强度的混凝土是具有60到120N/mn^的抗压强度的混凝土,超高强度的混凝土是具有处于120和250 N/mn^之间 的抗压强度的混凝土。
有利的是,给所述混凝土板1或者说必要时也给所述筋条2的上 弦杆5配设钢质加强筋15、纺织的加强筋或者纤维加强筋。
如尤其可以从图25中看出,所述混凝土板1由处于下面的半预制 板21以及设置在其上面的设有加强筋23的混凝土面层22构成。所迷 半预制板21同样设有加强筋24,优选所述筋条2同样具有加强筋25, 该加强筋25伸入并且固定在所述半预制板21中。所述筋条2的加强 筋25在图26中以侧视图示出,不过在图23中则在没有筋条的情况下 以倾斜草图示出。
图22示出了所述半预制板21连同通过所述加强筋25固定在该半 预制板21上的空心的筋条体26,所述空心的筋条体26由混凝土薄壳 (Betonschalen )构成并且已经设有加强筋25。这样的具有空心的筋条 体26的半预制板21是半成品,该半成品可以特别有利地用于制造按 本发明的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该半成品有利地在工厂制造,也就 是远离要建造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施工现场制造。
图24示出了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加强筋23的布置以及将相邻 的半预制板21的筋条2连接起来的敷设在所述筋条体26的空腔中的 加强筋27。所述设置在半预制板上的加强筋23如比如在图27中示出 的一样同样在至少两块直接并排布置的半预制板21上延伸或者说在整 个规划的混凝土支承结构上延伸。
在将按轮廓构成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半成品21比如布置在所述 支柱8上之后-如在图27中所示-以及在将所述加强筋23或者说27敷 设在有待连接的半预制板21上和所述筋条体26的沟槽状的空腔中之 后,在所述筋条体26中浇灌混凝土,并且用混凝土面层22来覆盖所 有半预制板21,从而最后产生如在图25中用单个的半预制板21但在 图25到31中用并排放置的半预制板21示出的一样的混凝土支承结构。 在此,所述底部件3被混凝土面层22所围绕也就是说被包围,但是在 高度方面如在图30和31中示出的一样伸出超过该混凝土面层22。
按照在图29中示出的变型方案,所述筋条2以底部件3直接伸入 所迷混凝土面层22中。但是,按照图30所述底部件3延伸到所述混 凝土面层22上方的水平28,使得所述底部件3不仅受到橫向力的负荷而且受到弯曲负荷。由此获得橫截面较大的裂口 6。
图31示出了一种变型方案,按照该变型方案,与在图28到30中 示出的变型方案相反,所述筋条2的裂口 6向下也就是朝所述混凝土 面层22的方向不是变宽而是变窄。所述底部件3为将加强筋23规范 地设置到所述半预制板上而具有开口 31,而后在设置所述混凝土面层 22之后用混凝土填塞所述开口 31。
如可以从图27中看出,由十个半成品构成的混凝土支承结构架在 四根分别布置在彼此交叉的筋条2之间的中心处的柱子8上。如图32 所示,用混凝土浇灌这个在所述柱子8上方处于所述筋条2之间的区 域。按照图33到36,在所述筋条2之间并且在所述柱子8上方的区域 设有星形布置的筋条29,该筋条29同样设有加强筋27,其中如在图 33中示出的一样,所述筋条2和29的加强筋27超过这些区域从一个 半预制板21 —直延伸到下一个半预制板21。按照图34,所述筋条2 和29的加强筋27借助于加强筋接头30彼此相连接。所述布置在星形 设置的筋条中的加强筋优选固定比如焊接在设置在所述柱子8上方中 心处的钢构件上如钢板上,其中所述加强筋27同样可以包括在内。
所述半预制板21的厚度有利地处于2和20厘米之间,优选处于4 和6厘米之间;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处于2和20厘米之间,优选处 于4和8厘米之间。由此以简单的方式通过敷i殳在所迷混凝土面层22 中的加强筋23来连接各个半预制板21。
不同的变型方案适合于制造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比如所 述混凝土板1可以由现浇混凝土构成,并且所述筋条2的斜杆12和上 弦杆5构造为在所述斜杆12和上弦杆5中带有或者不带浇灌混凝土的 预制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斜杆12和上弦杆5可以用作模板, 将加强筋15置入所述模板中,随后给所述斜杆12和上弦杆5浇灌混 凝土。如果所述斜杆12由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构成,那么也可以仅仅将 所述上弦杆5用作模板,将加强筋15置入所述模板中并且对其进行浇 注。如果所述斜杆12由钢筋混凝土或者钢制成并且所述上弦杆5仅仅 由钢构成,那就用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将所述上弦杆5与所述斜杆12相 连接。
此外,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完全可以由预制件构成,所述 预制件彼此用现浇混凝土必要时在事先设置加强筋的情况下相连接,从而在单个构件之间产生传力连接,如上文早已说明的,所述混凝土
板1也可以构造为半预制件1,、 1",将加强筋13放到所述半预制件1,、 l"上,随后在同时嵌入所述筋条2的下面的端部区域3的情况下用现 浇混凝土16浇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所述半预制件1,、 1"上的现浇混凝土16来制成所述混凝土板1 (参照图10),其中也应 该将所述上弦杆5进行传力连接。
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上(在后来产生复合体(Verbund)的情况下预 加应力,在无复合体的情况下预加应力,预制件的预应力试验台预加 应力,在所述筋条旁边的外部预加应力)。
按照在图17到21中示出的变型方案,示出了一种混凝土支承结 构,该混凝土支承结构由并排放置的预制件F,、 F"构成。所述预制 件F,、 F"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混凝土板l以及筋条2,所迷筋条2在所 示出的实施例中-因为涉及双轴张紧的结构-彼此交叉布置。
所述混凝土板1相应地与所述筋条2 —体制成,更确切地说以最 大规格制成,从而可以用栽货车来运输所述预制件F,、 F"。现在为了 制造具有大跨度的混凝土结构,将所述预制件F,、 F"并排布置并且彼 此相连接,其中一方面通过浇灌填缝20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张紧的加强 筋15下面称为预应力元件15来连接所述预制件F,、 F"。在布置所述 预制件F,、 F"之后通过在制造时设置在这些用于预应力元件的预制件 中的沟槽来穿入所述预应力元件15,更确切地说优选如在图21和22 中示出的一样来处理,按照该变型方案,所述预应力元件15处于所述 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拉力区中。
按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优点如下
支承结构
-自重减少超过55°/。(相对于全横截面)。 -几乎所述结构的整个高度都可以用于安装设备。 制造
-各个构件可以作为预制件来制造。作为连接件使用压力接口
(Druckst6Be)和浇灌混凝土以及预应力元件或混凝土面层。 -因此在施工现场仅仅必须浇筑少量混凝土。 -不需要或者仅需要少量模板作业。-节约了作业时间及安装的材料并且需要更少辅助材料用于制造。 安装设备
-简单地放入安装设备,不需要固定。 -随时可以从底板接触到安装设备。
-可以在没有技术上的辅助手段的情况下来敷设线路。在完工之后 放上天花板。 天花板
-能够使用双层底板系统的得到证明的天花板。 -从静力学眼光看不需要厚重的混凝土板,因为跨度小。 建筑物理学
-通过弹性体支座改进了隔音,
-质量-弹簧-质量-弹簧-质量系统(Masse-Feder-Masse-Feder-Masse System ),
-通过空腔提高隔音效果,画通过下侧面上的薄的混凝土板来保证防火效果。 在更改使用情况时事后的加固
力连接(Schubverbindung)。
-加固仅包括一个选出的区域。 -不影响美观。 -邻居几乎不受影响。 经济性
-通过更小的自重、建筑时间的缩短和质量保证来产生,
-随时可以以微小开销进行改造作业。
灵活性
-通过可拆下的天花板能够随时接近安装设备。 -所有支承性的部件可以单个地并且在任何位置上相互独立地得到 加固。
-通过用于附加的安装设备的不再占用位置空间的传统定距件可以 随时增高双层底板。
权利要求
1. 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尤其是钢-混凝土-支承结构,如钢-混凝土-天花板,其特征在于以下特征的组合-混凝土板(1),其厚度(D)低于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总厚度,以及-彼此交叉的筋条(2),所述筋条(2)以相应的一个端部区域(3)与所述混凝土板(1)传递力地进行连接并且从所述混凝土板(1)自由地也就是说在没有嵌入另外的支承性的表面结构中的情况下向上耸立,其中所述筋条(2)的上面的端部区域(4)构造为承受压力和/或拉力的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筋条(2)在交点(9)上彼此进行传力连接,更确切地说至少以其上面的端部区域(4)进行传力连接,并且-所述筋条(2)的相应地处于所述上面的端部区域和下面的端部区域(3、4)之间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裂口(6)。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筋条(2) 按照衍架结构的类型来构成,更确切地说具有上弦杆(5)和从上弦杆(5)引出的斜杆(12),所述斜杆(12)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下弦杆与 所述混凝土板(1)传递力地相连接。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 了将所述筋条(2)的上面的端部区域(4)与下面的端部区域(3)连 接起来的具有至少一个裂口 (6)的全表面的隔板(11)。
4. 按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 于,至少所述筋条(2)的上面的端部区域(4)、必要时所述筋条(2) 的下面的端部区域(3)也设有尤其由钢制成的加强筋(13)。
5. 按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迷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 于,设置了具有优选由钢管构成的斜杆(12)的筋条(2)。
6. 按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迷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 于,设置了筋条(2),所述筋条(2)至少具有由高强度的或者超高 强度的混凝土优选由具有60到250N/mn^的抗压强度的混凝土制成的 上面的端部区域(4)。
7. 按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 于,筋条(2)借助于现浇混凝土与所迷混凝土板(1)进行传力连接。
8. 按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2)的隔板以及必要时上弦杆(5)或者说下弦杆由钢 制成。
9. 按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筋条(2)的上弦杆(5)由用混凝土填塞的型钢(14)构成。
10. 按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至少一层由高强度的优选由超高强度的 混凝土制成的面层。
11. 按权利要求IO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 凝土板(1)具有钢质加强筋、纺织的加强筋或者纤维加强筋。
12. 按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混凝土板(l)由薄的用设有加强筋的混凝土制成的半预制 板(1,、 1")构成,在所述半预制板(1,、 1")上放上表面加强筋(13 ) 并且所述半预制板(1,、 1")用现浇混凝土 ( 16)与所述半预制板(1,、 1")浇灌在一起,更确切地说在同时嵌入所述筋条(2)的下面的端部 区域(3)的情况下浇灌在一起。
13. 按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总高度处于12和120厘米之间,优选处 于20厘米和50厘米之间。
14. 按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的厚度(D)处于4厘米和40厘米之间,优 选处于8厘米和20厘米之间。
15. 按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与所述筋条(2) —体地构造为预制件。
16. 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块预 制的混凝土板(l)用其筋条连接成混凝土支承结构,其中为进行连接 设置了浇灌填缝和预应力元件(15)。
17. 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筋条(2)和所述混凝土板(1)中相应地在拉力区中设置所述预应力 元件(15)。
18. 按权利要求1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具有至少两个直接并排布置的半预制板(21 ), 所迷半预制板(21)被设有加强筋的混凝土面层(22)所覆盖并且与其进行传力连接。
19. 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 条(2)的重量以底部件(3)落在半预制板(21)上,其中所述底部 件(3)的四周被所述混凝土面层(22)所包围。
20. 按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面层(22)的加强筋(23)穿过所述筋条(2)的裂口 (6)。
21. 按权利要求18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筋条(2)的底部件(3)借助于加强筋(25)固定在所 述混凝土面层(22)中。
22. 按权利要求18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筋条(2)的底部件(3)借助于加强筋(25)固定在所 述半预制板(21)中。
23. 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 条(2)和半预制板(21)具有共同的加强筋U5)。
24. 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 条(2)与半预制板(21) —起构造为半成品。
25. 按权利要求18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筋条(2)的裂口 (6)从上往下发散。
26. 按权利要求18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筋条(2)的裂口 (6)从上往下收敛。
27. 按权利要求18到2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在支柱(8)的上方设置了平放在该支柱上的板构件,其中从 处于所述支柱(8)上方的中心设置了在径向上星形地向外延伸的筋条(29),所述筋条(29)在所述板构件的边缘侧上连接到相邻的构件 的筋条(2)上。
28. 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星 形地延伸的筋条(29)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到相邻的构件的加 强筋(27)上或者逐渐转变为相邻的构件的加强筋。
29. 按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星形地延伸的筋条(29)与沿所述板构件的周向延伸的筋条相连接。
30. 按权利要求18到2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22)在静力学上一同起作用,其中其加强筋(23)超过一块半预制板(21)延伸到至少一块相邻的第二半预制 板(21)。
31. 按权利要求18到3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半预制板(21)的厚度处于2和20厘米之间,优选处于 4和16厘米之间,并且所述混凝土面层(22)的厚度处于2和20厘米 之间,优选处于4和8厘米之间。
32. 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1到31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板(1)上搭起用于使所述筋条(2) 成型的模板构件并且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通过将加强筋(13)敷设在 为所述筋条(2)设置的处于所迷模板构件的壁体之间的空腔中并且用 混凝土 (16)来浇灌该空腔来制成。
33. 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1到31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半预制板(l,、 l")上的加强筋(13) 上垂直搭起薄壁的板状的构件,浇筑将所述半预制板(l,、 l")覆盖 的混凝土面层并且随后在形成筋条的情况下用混凝土填塞在所述薄壁 的板状的构件之间的空间。
34. 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板(1)集成地与筋条(2) —起作为预制件(F,、 F")来制成,所述预制件(F,、 F")在运到施工现场之后优选通过浇 灌填缝(20)和预应力元件(15)彼此相连接。
35. 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18到31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支承结 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预制板(21 )与设置在其上面的筋条 体(26) —起在预制件厂制成,其中所述筋条体(26)具有处于上面 的沟槽或者构造为空心的,将这些半预制板(21)运到施工现场并且 位置正确地根据有待建造的建筑物放置在那里,随后将在至少两块相 邻的半预制板(21)上延伸的加强筋(23)放在所述半预制板(21) 上并且在所述筋条体(26)的空腔中设置延伸到相邻的半预制板(21) 的筋条体(26)的空腔中的加强筋(27),随后施加混凝土面层(22) 并且向所述筋条体(26)浇灌混凝土。
全文摘要
面状的混凝土支承结构,尤其是钢-混凝土-支承结构,如钢-混凝土-天花板,其特征在于以下特征的组合混凝土板(1),其厚度(D)低于所述混凝土支承结构的总厚度,以及彼此交叉的筋条(2),所述筋条(2)以相应的一个端部区域(3)与所述混凝土板(1)传递力地进行连接并且从所述混凝土板(1)自由地也就是说在没有嵌入另外的支承性的表面结构中的情况下向上耸立,其中所述筋条(2)的上面的端部区域(4)构造为承受压力和/或拉力的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筋条(2)相应地在交点(9)上彼此进行传力连接,并且所述筋条(2)的相应地处于所述上面的端部区域和下面的端部区域(3、4)之间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裂口(6)。
文档编号E04B5/28GK101454519SQ200780019983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0日
发明者A·凯因茨, J·科莱格, S·L·伯特谢尔 申请人:维也纳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